- 年份
- 2024(8124)
- 2023(11849)
- 2022(10050)
- 2021(9079)
- 2020(7543)
- 2019(17479)
- 2018(16895)
- 2017(32222)
- 2016(17894)
- 2015(20032)
- 2014(20379)
- 2013(20252)
- 2012(19493)
- 2011(17894)
- 2010(18122)
- 2009(16733)
- 2008(16679)
- 2007(15253)
- 2006(13407)
- 2005(12371)
- 学科
- 济(84996)
- 经济(84923)
- 管理(45896)
- 业(44635)
- 企(32593)
- 企业(32593)
- 方法(32304)
- 数学(28583)
- 数学方法(28325)
- 地方(26804)
- 中国(25537)
- 农(24426)
- 业经(17833)
- 财(17606)
- 学(16982)
- 农业(16879)
- 贸(15004)
- 地方经济(15000)
- 贸易(14989)
- 易(14366)
- 制(13771)
- 环境(13658)
- 融(13273)
- 金融(13271)
- 银(13129)
- 银行(13098)
- 发(12990)
- 行(12686)
- 和(12269)
- 技术(11169)
- 机构
- 学院(262013)
- 大学(260231)
- 济(108851)
- 经济(106371)
- 研究(96952)
- 管理(94976)
- 理学(80488)
- 理学院(79371)
- 管理学(77992)
- 管理学院(77493)
- 中国(72435)
- 科学(61221)
- 京(57088)
- 所(50884)
- 农(48795)
- 财(48695)
- 研究所(46131)
- 中心(44269)
- 江(41699)
- 业大(39830)
- 农业(38353)
- 范(38187)
- 财经(37987)
- 师范(37826)
- 北京(36435)
- 院(35021)
- 经(34215)
- 州(33660)
- 经济学(33451)
- 省(30923)
- 基金
- 项目(171162)
- 科学(134168)
- 研究(124793)
- 基金(121353)
- 家(106356)
- 国家(105471)
- 科学基金(89058)
- 社会(78433)
- 社会科(74402)
- 社会科学(74380)
- 省(69282)
- 基金项目(64745)
- 划(58114)
- 教育(56629)
- 自然(56565)
- 自然科(55184)
- 自然科学(55168)
- 自然科学基金(54136)
- 编号(51260)
- 资助(49040)
- 发(43365)
- 成果(41822)
- 重点(39634)
- 部(37022)
- 课题(36702)
- 创(34844)
- 发展(34793)
- 展(34230)
- 创新(32713)
- 科研(32540)
- 期刊
- 济(127100)
- 经济(127100)
- 研究(79497)
- 中国(56973)
- 农(45117)
- 学报(41803)
- 科学(38518)
- 财(36662)
- 管理(33016)
- 教育(30896)
- 农业(30866)
- 大学(30494)
- 学学(28565)
- 融(25266)
- 金融(25266)
- 技术(23193)
- 业经(22064)
- 经济研究(20261)
- 财经(18299)
- 问题(17239)
- 业(16812)
- 经(15754)
- 资源(14135)
- 技术经济(13670)
- 贸(13116)
- 商业(13053)
- 统计(13030)
- 图书(12998)
- 版(12338)
- 科技(12024)
共检索到4041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安欣 徐硕 张萌萌 徐金楠
文章基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构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计算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指数,并进行空间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自西向东、自上游往下游逐渐增长的格局,但近年来高质量发展指数增长基本停滞甚至出现下降趋势。(2)高质量发展指数排名前十的城市中省会城市有4个,排名后十的城市均来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3)仅下游地区存在一定的空间相关性,上游地区和中游地区均没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4)上游地区发展水平低且增长缓慢,呈现低-低集聚特征;中游地区的中心城市未能发挥区域增长极的作用,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下游地区整体发展水平较高,以济南市为核心呈现高-高集聚特征,不断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因此,要充分考虑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差异性,因地制宜探索特色化的发展路径,促进各城市分工合作,实现资源互补与功能融合。
关键词:
黄河流域 高质量发展 空间自相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安欣 徐硕 张萌萌 徐金楠
文章基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构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计算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指数,并进行空间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自西向东、自上游往下游逐渐增长的格局,但近年来高质量发展指数增长基本停滞甚至出现下降趋势。(2)高质量发展指数排名前十的城市中省会城市有4个,排名后十的城市均来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3)仅下游地区存在一定的空间相关性,上游地区和中游地区均没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4)上游地区发展水平低且增长缓慢,呈现低-低集聚特征;中游地区的中心城市未能发挥区域增长极的作用,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下游地区整体发展水平较高,以济南市为核心呈现高-高集聚特征,不断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因此,要充分考虑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差异性,因地制宜探索特色化的发展路径,促进各城市分工合作,实现资源互补与功能融合。
关键词:
黄河流域 高质量发展 空间自相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沈路 钱丽
文章基于高质量发展内涵,从经济全面发展、社会协调发展、环境友好发展三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权法测度2008—2019年黄河流域沿线省份高质量发展水平。采用全局莫兰指数检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自相关性,并运用动态空间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科技创新、城镇化水平等因素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沿线省份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值为0.473,中下游高质量发展及其各维度水平值均明显高于上游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在地理距离矩阵下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科技创新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空间溢出效应及总效应均显著为负,而城镇化水平和环境规制分别对经济全面发展和环境友好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黄河流域 高质量发展 测度评价 空间关联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徐辉 师诺 武玲玲 张大伟
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有必要构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科学测度。本文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两大方面,包含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改善、环境状况和生态状况5个维度,构建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黄河流域9省区2008—2017年的数据,运用熵权法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基本呈现"两边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但差距逐年变小;各省区高质量发展水平在2008—2010年基本保持平稳,2011—2017年持续增长,且在2016年增速明显;黄河流域整体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在2008—2010年小幅波动,2011年起上升明显;10年间5个维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据此,本文对提升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给出了具体建议:①借助政策红利叠加效应,进一步加强区域联动,扩大黄河流域整体对外开放水平。②西部各省区在重点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结合要素禀赋,发展特色产业。③山东省和河南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山西省和甘肃省民生改善工作亟待加强;青海省和内蒙古自治区要加大创新投入力度,提高创新能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安忠
文章在对黄河流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内涵界定的基础上,按照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效应维度构建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对黄河流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整体水平较低,各子效应差异性明显,地区水平由西向东呈现逐渐提升的阶梯型态势,上、中、下游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子效应的分布趋势存在一致性特征。基于实证的结果,文章从发挥市场与政府的协同作用、弥补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加强区域协同及特色发展四个方面提出了提升黄河流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晓昱 王飞雪 刘璐
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计算黄河流域61个地级市2010年、2013年、2016年和2019年的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并运用自然间断点法、空间自相关和障碍度模型,分析黄河流域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变规律、空间关联性和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整体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根据高质量发展水平将城市分为四大类,其中高水平城市主要为省会和中心城市,较高水平城市分布在中心城市周围,较低水平城市由下游向中上游扩散,低水平城市集聚在中上游。(2)黄河流域总体空间关联性较弱,局部存在集聚效应,东部高值区被高值区包围的高高集聚较明显,西部低值区被低值区包围的低低集聚较明显。(3)黄河流域城市高质量发展障碍因子主要包括入境旅游人数、外资依存度、万人专利申请量、外贸依存度和万人在校生数。基于此,提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相关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晓昱 王飞雪 刘璐
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计算黄河流域61个地级市2010年、2013年、2016年和2019年的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并运用自然间断点法、空间自相关和障碍度模型,分析黄河流域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变规律、空间关联性和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整体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根据高质量发展水平将城市分为四大类,其中高水平城市主要为省会和中心城市,较高水平城市分布在中心城市周围,较低水平城市由下游向中上游扩散,低水平城市集聚在中上游。(2)黄河流域总体空间关联性较弱,局部存在集聚效应,东部高值区被高值区包围的高高集聚较明显,西部低值区被低值区包围的低低集聚较明显。(3)黄河流域城市高质量发展障碍因子主要包括入境旅游人数、外资依存度、万人专利申请量、外贸依存度和万人在校生数。基于此,提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相关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仁全
推动黄河流域9省区高质量发展,需首先构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以测度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从系统论出发,分别构建了包含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生态环境三个维度的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对2000—2018年期间的时间与空间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利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了各指标之间的作用关系。研究表明:在空间上,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格局;在时间上,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态势,且科技创新引领作用逐渐凸显;在关联关系上,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生态环境三个系统之间的发展存在不协调、不匹配等问题,生态环境成为制约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仁全
推动黄河流域9省区高质量发展,需首先构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以测度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从系统论出发,分别构建了包含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生态环境三个维度的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对2000—2018年期间的时间与空间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利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了各指标之间的作用关系。研究表明:在空间上,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格局;在时间上,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态势,且科技创新引领作用逐渐凸显;在关联关系上,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生态环境三个系统之间的发展存在不协调、不匹配等问题,生态环境成为制约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林珠 孙艺欣 徐德义
以黄河流域各省份2011—2020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主成分—熵权法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标进行测度,并采用聚类分析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系统考察黄河流域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动态关联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2011—2020年,黄河流域各省份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不同地区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显著。(2)黄河流域的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高质量发展之间相互影响,各个省份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一一对应。(3)黄河流域的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明显的双向促进关系,且影响效果显著,即绿色高质量发展有助于绿色技术创新的提升,绿色技术创新能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林珠 孙艺欣 徐德义
以黄河流域各省份2011—2020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主成分—熵权法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标进行测度,并采用聚类分析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系统考察黄河流域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动态关联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2011—2020年,黄河流域各省份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不同地区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显著。(2)黄河流域的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高质量发展之间相互影响,各个省份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一一对应。(3)黄河流域的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明显的双向促进关系,且影响效果显著,即绿色高质量发展有助于绿色技术创新的提升,绿色技术创新能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金铠 李海丹 闫丹
沿黄地区中心城市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区域,为深入探讨中心城市对黄河流域整体高质量发展的“龙头”作用,从新发展理念出发构建包含32项指标的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运用组合赋权法和高质量发展指数模型对沿黄中心城市2001—2018年的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合云模型定量评级,运用马尔科夫转移概率矩阵对高质量发展的转移趋势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1)2001—2018年沿黄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呈上升态势,但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排名前三城市的地理位置由上中游转移至中下游地区。(2)沿黄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存在“条件收敛”和“马太效应”现象,城市高质量发展在后期向更高等级升级的难度加大。(3)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等级转移受初始高质量发展和邻近城市发展等级的影响较大。最后,针对沿黄地区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金铠 李海丹 闫丹
沿黄地区中心城市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区域,为深入探讨中心城市对黄河流域整体高质量发展的“龙头”作用,从新发展理念出发构建包含32项指标的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运用组合赋权法和高质量发展指数模型对沿黄中心城市2001—2018年的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合云模型定量评级,运用马尔科夫转移概率矩阵对高质量发展的转移趋势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1)2001—2018年沿黄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呈上升态势,但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排名前三城市的地理位置由上中游转移至中下游地区。(2)沿黄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存在“条件收敛”和“马太效应”现象,城市高质量发展在后期向更高等级升级的难度加大。(3)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等级转移受初始高质量发展和邻近城市发展等级的影响较大。最后,针对沿黄地区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曾贤刚 刘纪新 牛木川
构建超效率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基于黄河流域2007—2016年共9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全局DEA技术测算了市级环境效率。通过动态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结合新发展理念,构建黄河流域城市环境效率驱动要素体系,定量分析了高质量发展视角下环境效率的驱动要素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2016年黄河流域平均环境效率0.624,总体处于中质量发展阶段。平均省级环境效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内蒙古、陕西、山东、黄河流域均值、甘肃、四川、山西、河南、青海、宁夏。2007—2016年间,黄河流域市级平均环境效率由0.322增至0.624,总体涨幅93.79%,年均涨幅6.84%。所有省份的环境效率均有提升,青海增速最快,山东增速最慢。人均教育支出、人均使用外资金额、劳动者报酬占比均能提高当地环境效率,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人均环境从业人员、人口密度与当地环境效率呈反向关系,人均教育支出、人均科研人员、第二产业占GDP比重正向溢出效应明显。发展程度低、工业技术落后、城市环境差、水资源匮乏等是制约城市环境效率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继声 董会忠
文章基于2010—2020年的面板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黄河流域9个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结合空间计量模型深入解析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与形成机理。结果显示:(1)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在研究期内整体上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并逐渐放缓。分省份来看,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最高,青海和甘肃与其他省份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格局表现出波动性特征,自西向东递增的阶梯性分布态势发生改变,高水平区域由东向西偏移,并表现出向南北两个方向扩散的变化趋势,原本“东强西弱”的非均质性空间格局逐步被取代。(3)人力资本与环境规制对促进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提供了良好的要素支撑与制度环境,产业结构与科研成果转化则对实现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阻碍作用,外商投资的影响不显著;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所产生的正向溢出效应,有利于带动周边地区形成经济高质量发展聚集区,而科研成果转化由于虹吸效应的存在而表现出负向溢出效应,其余影响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