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69)
2023(16139)
2022(13910)
2021(13069)
2020(10753)
2019(24661)
2018(24429)
2017(46856)
2016(25813)
2015(28822)
2014(28983)
2013(28564)
2012(26664)
2011(24263)
2010(24550)
2009(22378)
2008(22140)
2007(19602)
2006(17541)
2005(15776)
作者
(75238)
(62245)
(61575)
(58721)
(39768)
(29633)
(28135)
(24469)
(23585)
(22456)
(21221)
(20983)
(19930)
(19841)
(19371)
(19161)
(18488)
(18320)
(17858)
(17702)
(15607)
(15504)
(15051)
(14239)
(13947)
(13852)
(13842)
(13820)
(12479)
(12295)
学科
(106346)
经济(106247)
管理(76322)
(73151)
(60152)
企业(60152)
方法(41457)
数学(35137)
数学方法(34671)
中国(31636)
(30027)
地方(28836)
(27385)
业经(24765)
(22361)
农业(20382)
(20047)
(19039)
贸易(19024)
(18384)
(17860)
银行(17817)
(17493)
财务(17414)
财务管理(17379)
环境(17321)
理论(17115)
(17075)
(17066)
(17037)
机构
学院(363050)
大学(362169)
(144075)
管理(142694)
经济(140673)
研究(127947)
理学(121818)
理学院(120382)
管理学(118436)
管理学院(117752)
中国(96733)
(79363)
科学(78689)
(68011)
(65121)
研究所(58864)
(58503)
中心(57621)
(55570)
财经(52766)
业大(52390)
北京(51033)
(50785)
师范(50339)
(47751)
(46989)
(45561)
农业(45399)
经济学(41386)
师范大学(40504)
基金
项目(241804)
科学(190188)
研究(179863)
基金(172872)
(150279)
国家(148946)
科学基金(127537)
社会(111251)
社会科(105371)
社会科学(105347)
(95299)
基金项目(91502)
自然(82635)
教育(82409)
自然科(80640)
自然科学(80625)
(80228)
自然科学基金(79122)
编号(74784)
资助(71382)
成果(61850)
(55239)
重点(54725)
(52898)
课题(52386)
(49629)
创新(46180)
项目编号(45487)
科研(45427)
教育部(45014)
期刊
(167823)
经济(167823)
研究(112453)
中国(75614)
学报(54568)
管理(54476)
(53718)
科学(51679)
(51202)
教育(46368)
大学(41234)
学学(38402)
农业(37393)
(36128)
金融(36128)
技术(32125)
业经(28523)
经济研究(25937)
财经(25033)
问题(21421)
(21301)
图书(20633)
(19425)
理论(17761)
科技(17503)
技术经济(17429)
现代(17055)
资源(16977)
(16310)
实践(16303)
共检索到5571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苗长虹  张佰发  
科学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确保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和流域安全,需要在生态安全基础上对其不同地域空间进行合理功能定位,探索建立分区分级分类调控的新体系。通过构建包括生态、经济和社会等维度的指标体系,使用SPSS聚类分析,对黄河流域91个地市、739个区县进行功能的分区、分级、分类识别和调控方向分析,结果如下:(1)立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粮食生产和资源储存三大功能,使用单位生态面积、单位耕地面积以及采矿业从业人数占比进行分区,可以划分为粮食生产区、资源储藏区和生态保护区。(2)从经济功能入手,使用经济和人口指标,从市区和市域两方面出发,将91个地市进行等级划分,其中西安、郑州、济南和青岛经济发展好、分类级别高,是流域中心性城市,带动着整个流域的发展;兰州、呼和浩特和太原经济发展较好,等级较高,三者可作为区域中心性城市,带动周边区域发展。(3)综合考虑生态、人口、经济、农业和资源,对区县进行分类,同时与主体功能区划进行对比,立足生态保护和粮食生产,将739个区县划分为8种类型,分别为发展核心区、适度开发区、生态保障区、限制开发区、粮食保障下的重点开发区、粮食保障下的适度开发区、生态保护下的重点开发区以及生态保护下的适度开发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必须将生态保护和粮食生产作为前提条件,协调好三者的关系是调控的核心任务之一。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永春  穆焱杰  张薇  
黄河流域整体处于工业化中期到后期的转型发展和区域经济的起飞发展阶段,大体处于集聚功能大于扩散效应的"虹吸效应"阶段和区内发展的激烈竞争时期。高质量的中/高速经济增长是黄河流域现代化进程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在大致梳理流域(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及其理论演变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条件及其核心策略。域内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条件表现为农业发展的多样性和脆弱性,流域经济联系的松散性,经济发展阶段性及其内部差异性的约束,外部投资和产业转移等动力不足的约束等。这决定了流域高质量发展必表现为长期性、多样性、竞争性、协同性甚至区域化的倾向。因此,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需探索"弯道超车"的核心策略:①在智能社会和全球化浪潮中,谋高质量增长,即持续探寻域内适合国家需求和地方特色的新型产业转型发展模式,建构适合各地方的特色化产业集群/产业链,提升综合竞争力;②探寻同质前提下的协同新模式,谋划流域协同和寻求特色化的新型城镇化模式,包括适合各地的人口城镇化策略和城乡统筹模式,尤其是基于土地流转的乡村人口向河谷/川地/盆地、平原、城镇的持续迁移路径,提高劳动生产率,关注水资源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③实施"中心突破"的体制,寻求中心带动的流域空间重构,推动中心城市和城镇群的健康发展,促进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是一个至少20~30年的长期探索过程。
[期刊] 改革  [作者] 郭晗  任保平  
构建黄河流域的空间治理体系,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要求确立生态文明的治理理念和空间发展的治理目标,构建流域管理的治理机制和网络治理的治理模式。黄河流域的空间经济环境特征,集中体现为经济空间与生态资源的不平衡。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面临资源刚性约束、空间开发失调、基础设施与中心城市发展滞后、产业关联不足、治理效率低下等多重制约。针对这些制约因素,未来黄河流域应实施分类治理、系统治理和协同治理,并完善流域分工体系与政策体系,以高质量的空间治理体系来推进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金凤君  
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处理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对深化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形成新的发展格局和模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推动黄河流域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处理好"四大关系",建立长效机制和体系,构建"三区七群"协调发展格局,积极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强化以水为核心的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晓东  金碚  
加大对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实现高质量发展,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实现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全域统筹协调,着重解决全流域的水资源问题,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把生态保护和实现沿黄各省区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机协调起来,在实现现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上,彻底解决千百年来历史遗留下来的黄河领域可持续发展问题,使黄河流域真正成为人民宜居和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的美好大地和文明社会。
[期刊] 改革  [作者] 安树伟  李瑞鹏  
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体现在生态优先、市场有效、动能转换、产业支撑、区域协调、以人为本六个方面。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应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因素,把黄河流域打造为贯通东西的生态经济带,使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重点是严格生态综合治理,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加强区域分工,形成三大特色区域;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区域联系,推进形成东西贯通的黄河生态经济带。为此,应加快培育建设五大都市圈,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区域合作,提高市场化程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慧  上官绪明  
金融创新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文章基于空间Durbin模型,选取2011—2019年间黄河流域58个地级以上城市数据,系统地考察数字金融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效应。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及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化解内生性问题后,助推效应依然显著;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金融的使用深度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低于覆盖广度和数字支持服务程度。提出推进黄河流域数字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黄河流域数字金融使用深度、构建协同服务机制等政策建议,以期实现助推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任保平  巩羽浩  
基于城镇化和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机理,分别构建了城镇化和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模型、灰色关联分析研究了黄河流域城镇化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及其驱动因素。研究发现,首先,研究期内黄河流域城镇化指数和高质量发展指数均呈现增长趋势,城镇化进程和高质量发展状况总体向好,但存在较强的空间异质性。其次,研究期内黄河流域城镇化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稳步提升,在空间上呈现下游>中游>上游的基本格局,且各省区耦合协调度类型推动进程之间存在更为明显的阶梯状差异。最后,黄河流域城镇化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驱动因素影响力从弱到强现依次为外力驱动、政府推动、创新驱动、内源驱动。基于对黄河流域城镇化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研究,结合驱动因素分析,从外力驱动、内源驱动、创新驱动、政府推动四个方面为黄河流域城镇化与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中良  牛木川  
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以长江、黄河干流周边城市为测算单元,基于2007—2016年51个城市面板数据,测算并比较了两流域高质量发展指数及经济状况、社会福利、生态环境在指数中所占比重,并运用Tobit回归比较了两流域高质量发展驱动要素。结果表明,2007—2016年长江、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指数总体涨幅分别为18.81%、13.70%,年均涨幅分别为1.73%、1.29%,总体均位于中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状况占比均呈倒"U"型趋势,生态环境均呈下降趋势。社会福利在长江占比呈上升趋势,在黄河呈"U"型趋势,黄河流域经济与社会福利"脱钩"现象明显。Tobit回归结果显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均有助于提升流域内城市高质量发展。创新、开放对黄河流域影响较大,绿色、协调、共享对长江流域影响较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慧  上官绪明  
金融创新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文章基于空间Durbin模型,选取2011—2019年间黄河流域58个地级以上城市数据,系统地考察数字金融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效应。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及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化解内生性问题后,助推效应依然显著;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金融的使用深度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低于覆盖广度和数字支持服务程度。提出推进黄河流域数字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黄河流域数字金融使用深度、构建协同服务机制等政策建议,以期实现助推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的。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刘杰  张华泉  
依据新发展理念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以黄河流域2000-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分析生态资本与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生态资本与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呈显著的正向关系,生态资本显著带动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森林覆盖率的贡献率最大;生态资本主要通过提高人均人力资本、劳动生产率以及降低单位GDP能耗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间接的促进作用;生态资本的门槛效应显著,越过双重门槛值-0.200后,生态资本正外部性作用呈逐步减弱态势。应充分认识到生态资本价值及对黄河流域生态资本投资的必要性,将生态保护真正融入现代化经济建设,通过孕育高质量人力资本与高效劳动生产率、降低能耗等路径助推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中良  牛木川  
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以长江、黄河干流周边城市为测算单元,基于2007—2016年51个城市面板数据,测算并比较了两流域高质量发展指数及经济状况、社会福利、生态环境在指数中所占比重,并运用Tobit回归比较了两流域高质量发展驱动要素。结果表明,2007—2016年长江、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指数总体涨幅分别为18.81%、13.70%,年均涨幅分别为1.73%、1.29%,总体均位于中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状况占比均呈倒"U"型趋势,生态环境均呈下降趋势。社会福利在长江占比呈上升趋势,在黄河呈"U"型趋势,黄河流域经济与社会福利"脱钩"现象明显。Tobit回归结果显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均有助于提升流域内城市高质量发展。创新、开放对黄河流域影响较大,绿色、协调、共享对长江流域影响较大。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高宇轩   韩芸  
实现山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山西践行“两山”理论、加快转型发展的有力抓手,也可深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近年来,山西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修复、减污降碳及文旅产业发展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但仍存在生态环境改善难度大、文旅资源利用不充分及要素保障能力不强等现实问题,建议山西走好产业转型道路,切实推动污染防治、低碳产业发展及文旅产业发展等工作走深走实,使山西黄河流域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又一典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林夕宝  余景波  魏大凯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为黄河流域高职院校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黄河流域九省区高度重视高职教育发展,育人质量和层次都有了显著提高,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产教融合模式基本形成,但产教融合质量和水平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同时黄河文化成为影响产教融合的重要因子。受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因素的影响,黄河流域高职院校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主要存在资源投入不均、产业发展模式粗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善和内部治理体系不健全、职业教育适应性不强、协同育人建设薄弱的问题。因此,建议政府牵头,构建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对接发展战略,完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围绕主导产业,增强高职人才培养适应性;深化产教融合,创新育人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强人才培养原动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方琳娜  尹昌斌  方正  张洋  
[目的]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背景下,探讨推进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的路径。[方法]在梳理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内涵基础上,剖析流域内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挑战、机遇,探讨促进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思路和推进路径。[结果]近年来,黄河流域农业经济总量持续增加,农林牧渔结构稳定,主要农产品产量稳中有增,农业产业特色突出,农村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不断增加,但仍存在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农业水土资源压力较大,部分区域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严峻,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较低,农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制约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结论]面对国内外发展新机遇,加快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应加强生态保护,将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探索不同生态类型区农业发展重点;推行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实施全产业链农业绿色生产技术,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构建乡村绿色发展体系;拓展农业多功能性,围绕黄河流域农业产业技术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推进绿色农田试点示范建设,以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为主,探索黄河流域不同区域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探寻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