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76)
2023(16086)
2022(13773)
2021(12933)
2020(10631)
2019(24262)
2018(23734)
2017(45003)
2016(24814)
2015(28060)
2014(28294)
2013(27653)
2012(25710)
2011(23246)
2010(23567)
2009(21394)
2008(19878)
2007(17403)
2006(15430)
2005(13955)
作者
(71569)
(58850)
(58367)
(55360)
(37324)
(28166)
(26705)
(23155)
(22496)
(21093)
(20187)
(19782)
(18723)
(18563)
(18444)
(18098)
(17369)
(17358)
(16848)
(16672)
(14856)
(14583)
(14201)
(13475)
(13280)
(13208)
(13119)
(13056)
(11950)
(11688)
学科
(100091)
经济(99999)
管理(67555)
(65107)
(52621)
企业(52621)
方法(39347)
中国(34910)
数学(33758)
数学方法(33364)
地方(29451)
(27775)
金融(27773)
(27363)
(26516)
银行(26471)
(25626)
(24053)
业经(23587)
(20890)
(20129)
农业(19157)
理论(18162)
(17265)
贸易(17247)
技术(16720)
(16658)
环境(16347)
(15659)
(15646)
机构
学院(344768)
大学(337451)
(133025)
管理(130879)
经济(129840)
研究(118651)
理学(111971)
理学院(110657)
管理学(108720)
管理学院(108122)
中国(93007)
科学(74176)
(73740)
(61520)
(60272)
(55505)
中心(54776)
研究所(54771)
(51716)
业大(49782)
财经(48519)
(47770)
北京(47357)
师范(47306)
(43976)
(43582)
(43465)
农业(43108)
技术(41938)
经济学(39248)
基金
项目(232355)
科学(182048)
研究(174115)
基金(163844)
(142486)
国家(141204)
科学基金(120735)
社会(106256)
社会科(100657)
社会科学(100632)
(94260)
基金项目(87262)
教育(81338)
(78605)
自然(77748)
自然科(75883)
自然科学(75869)
自然科学基金(74439)
编号(73749)
资助(67581)
成果(59348)
(53894)
重点(53042)
课题(52447)
(50019)
(48390)
创新(45008)
项目编号(44288)
科研(43797)
发展(43046)
期刊
(150344)
经济(150344)
研究(104064)
中国(73963)
学报(52339)
(50817)
教育(49507)
科学(48701)
管理(48375)
(44747)
(42511)
金融(42511)
大学(39404)
学学(36813)
农业(35168)
技术(33548)
业经(25482)
经济研究(23449)
财经(22968)
(19540)
问题(19090)
图书(18619)
(18056)
理论(16990)
职业(16620)
科技(16536)
(16104)
论坛(16104)
技术经济(15905)
资源(15897)
共检索到5225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林夕宝  余景波  魏大凯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为黄河流域高职院校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黄河流域九省区高度重视高职教育发展,育人质量和层次都有了显著提高,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产教融合模式基本形成,但产教融合质量和水平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同时黄河文化成为影响产教融合的重要因子。受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因素的影响,黄河流域高职院校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主要存在资源投入不均、产业发展模式粗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善和内部治理体系不健全、职业教育适应性不强、协同育人建设薄弱的问题。因此,建议政府牵头,构建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对接发展战略,完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围绕主导产业,增强高职人才培养适应性;深化产教融合,创新育人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强人才培养原动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任保平  巩羽浩  
基于城镇化和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机理,分别构建了城镇化和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模型、灰色关联分析研究了黄河流域城镇化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及其驱动因素。研究发现,首先,研究期内黄河流域城镇化指数和高质量发展指数均呈现增长趋势,城镇化进程和高质量发展状况总体向好,但存在较强的空间异质性。其次,研究期内黄河流域城镇化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稳步提升,在空间上呈现下游>中游>上游的基本格局,且各省区耦合协调度类型推动进程之间存在更为明显的阶梯状差异。最后,黄河流域城镇化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驱动因素影响力从弱到强现依次为外力驱动、政府推动、创新驱动、内源驱动。基于对黄河流域城镇化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研究,结合驱动因素分析,从外力驱动、内源驱动、创新驱动、政府推动四个方面为黄河流域城镇化与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慧  上官绪明  
金融创新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文章基于空间Durbin模型,选取2011—2019年间黄河流域58个地级以上城市数据,系统地考察数字金融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效应。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及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化解内生性问题后,助推效应依然显著;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金融的使用深度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低于覆盖广度和数字支持服务程度。提出推进黄河流域数字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黄河流域数字金融使用深度、构建协同服务机制等政策建议,以期实现助推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慧  上官绪明  
金融创新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文章基于空间Durbin模型,选取2011—2019年间黄河流域58个地级以上城市数据,系统地考察数字金融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效应。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及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化解内生性问题后,助推效应依然显著;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金融的使用深度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低于覆盖广度和数字支持服务程度。提出推进黄河流域数字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黄河流域数字金融使用深度、构建协同服务机制等政策建议,以期实现助推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贾洪文   樊树钢  
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二者耦合协调发展是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前提与基础。基于2010—2019年黄河流域沿线9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和耦合模型,测算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度并对其进行时空分异特征分析。研究发现:(1)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两者之间能够有效发挥协同作用。(2)黄河流域沿线省份绿色金融及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流域间省份存在发展差异。(3)黄河流域“绿色金融—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耦合度均值实现了由拮抗阶段到磨合阶段的提升,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相互促进作用增强。(4)黄河流域“绿色金融—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度实现了由低度协调到中度协调的跨越。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虎林   潘光曦  
文章以黄河流域82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11—2021年流域内数字金融与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的时序演变特征、空间相关性以及地区差异。结果表明:从整体看,黄河流域数字金融与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从濒临失调水平逐渐转为良好协调水平,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从收敛性看,黄河流域整体及上、中、下游地区的耦合协调度随时间均显现出明显的收敛性特征;从空间自相关性看,黄河流域数字金融与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各城市之间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性;从差异结构看,黄河流域数字金融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区域内差异远大于区域间差异,且上游地区区域内差异的贡献率明显大于中游地区和下游地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贾洪文   樊树钢  
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二者耦合协调发展是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前提与基础。基于2010—2019年黄河流域沿线9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和耦合模型,测算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度并对其进行时空分异特征分析。研究发现:(1)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两者之间能够有效发挥协同作用。(2)黄河流域沿线省份绿色金融及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流域间省份存在发展差异。(3)黄河流域“绿色金融—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耦合度均值实现了由拮抗阶段到磨合阶段的提升,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相互促进作用增强。(4)黄河流域“绿色金融—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度实现了由低度协调到中度协调的跨越。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敦平  叶蕾  
文章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5个维度构建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黄河流域58个地级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各城市经济发展质量总体水平不高,且存在上、中、下游梯度递增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在黄河流域58个地级市中,仅有19个地级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因子得分大于0,并且黄河上游地区各地级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因子得分相对较低,中游地区次之,下游地区相对较高,进一步的聚类分析将黄河流域各地区划分为经济发展质量水平较高、一般、较低三类。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晓东  金碚  
加大对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实现高质量发展,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实现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全域统筹协调,着重解决全流域的水资源问题,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把生态保护和实现沿黄各省区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机协调起来,在实现现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上,彻底解决千百年来历史遗留下来的黄河领域可持续发展问题,使黄河流域真正成为人民宜居和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的美好大地和文明社会。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强起宏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强调,要把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作为重中之重,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治理,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吴忠市中心支行牢牢把握金融业社会责任,引导辖内金融机构持续扩大信贷投放,不断优化信贷结构,切实提升金融服务,为吴忠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注入金融活水,较好地发挥了金融对经济提质增效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中良  牛木川  
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以长江、黄河干流周边城市为测算单元,基于2007—2016年51个城市面板数据,测算并比较了两流域高质量发展指数及经济状况、社会福利、生态环境在指数中所占比重,并运用Tobit回归比较了两流域高质量发展驱动要素。结果表明,2007—2016年长江、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指数总体涨幅分别为18.81%、13.70%,年均涨幅分别为1.73%、1.29%,总体均位于中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状况占比均呈倒"U"型趋势,生态环境均呈下降趋势。社会福利在长江占比呈上升趋势,在黄河呈"U"型趋势,黄河流域经济与社会福利"脱钩"现象明显。Tobit回归结果显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均有助于提升流域内城市高质量发展。创新、开放对黄河流域影响较大,绿色、协调、共享对长江流域影响较大。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刘杰  张华泉  
依据新发展理念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以黄河流域2000-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分析生态资本与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生态资本与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呈显著的正向关系,生态资本显著带动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森林覆盖率的贡献率最大;生态资本主要通过提高人均人力资本、劳动生产率以及降低单位GDP能耗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间接的促进作用;生态资本的门槛效应显著,越过双重门槛值-0.200后,生态资本正外部性作用呈逐步减弱态势。应充分认识到生态资本价值及对黄河流域生态资本投资的必要性,将生态保护真正融入现代化经济建设,通过孕育高质量人力资本与高效劳动生产率、降低能耗等路径助推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中良  牛木川  
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以长江、黄河干流周边城市为测算单元,基于2007—2016年51个城市面板数据,测算并比较了两流域高质量发展指数及经济状况、社会福利、生态环境在指数中所占比重,并运用Tobit回归比较了两流域高质量发展驱动要素。结果表明,2007—2016年长江、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指数总体涨幅分别为18.81%、13.70%,年均涨幅分别为1.73%、1.29%,总体均位于中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状况占比均呈倒"U"型趋势,生态环境均呈下降趋势。社会福利在长江占比呈上升趋势,在黄河呈"U"型趋势,黄河流域经济与社会福利"脱钩"现象明显。Tobit回归结果显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均有助于提升流域内城市高质量发展。创新、开放对黄河流域影响较大,绿色、协调、共享对长江流域影响较大。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高宇轩   韩芸  
实现山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山西践行“两山”理论、加快转型发展的有力抓手,也可深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近年来,山西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修复、减污降碳及文旅产业发展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但仍存在生态环境改善难度大、文旅资源利用不充分及要素保障能力不强等现实问题,建议山西走好产业转型道路,切实推动污染防治、低碳产业发展及文旅产业发展等工作走深走实,使山西黄河流域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又一典范。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侯子婵  王子涛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标志着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这在黄河治理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因此需要做到以下三个环节的有机统一:充分认识黄河流域的战略地位,统筹把握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并竭力探索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耦合路径,从而真正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互动。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真正造福于人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