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47)
- 2023(6595)
- 2022(5776)
- 2021(5212)
- 2020(4639)
- 2019(10745)
- 2018(10506)
- 2017(20729)
- 2016(11631)
- 2015(13327)
- 2014(13714)
- 2013(13806)
- 2012(13128)
- 2011(12088)
- 2010(12163)
- 2009(11432)
- 2008(11516)
- 2007(10703)
- 2006(9164)
- 2005(8231)
- 学科
- 济(56333)
- 经济(56292)
- 管理(29288)
- 业(28325)
- 方法(25613)
- 数学(22873)
- 数学方法(22690)
- 企(21341)
- 企业(21341)
- 地方(15853)
- 农(15047)
- 中国(13020)
- 财(11724)
- 学(11656)
- 贸(10366)
- 贸易(10365)
- 农业(10067)
- 业经(10055)
- 易(9982)
- 地方经济(9569)
- 制(8821)
- 和(8512)
- 环境(8038)
- 融(7780)
- 金融(7778)
- 银(7545)
- 银行(7520)
- 行(7154)
- 理论(6899)
- 务(6704)
- 机构
- 学院(174909)
- 大学(174749)
- 济(73618)
- 经济(71984)
- 管理(64510)
- 研究(63097)
- 理学(55281)
- 理学院(54557)
- 管理学(53579)
- 管理学院(53251)
- 中国(46701)
- 科学(40404)
- 京(37423)
- 所(33865)
- 农(33101)
- 财(31740)
- 研究所(30958)
- 中心(29071)
- 业大(27443)
- 江(26771)
- 农业(26424)
- 财经(25267)
- 范(24481)
- 师范(24255)
- 北京(23680)
- 经济学(22796)
- 经(22710)
- 院(22381)
- 州(21615)
- 经济学院(20780)
- 基金
- 项目(115262)
- 科学(89982)
- 研究(83376)
- 基金(82048)
- 家(71905)
- 国家(71332)
- 科学基金(59788)
- 社会(51709)
- 社会科(48915)
- 社会科学(48897)
- 省(46401)
- 基金项目(44097)
- 划(39171)
- 自然(38447)
- 教育(38002)
- 自然科(37465)
- 自然科学(37452)
- 自然科学基金(36765)
- 编号(34595)
- 资助(33491)
- 成果(28305)
- 重点(26859)
- 发(26645)
- 部(25576)
- 课题(24166)
- 创(23436)
- 科研(22308)
- 创新(22026)
- 计划(21848)
- 发展(21356)
共检索到2569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士锋 贾绍凤
黄河流域近年来用水出现以下特点 : ①用水总量稳定 ,用水对来水丰枯情况并不敏感 ,但用水量超过了允许开发利用量 ,处于不可持续的暂时均衡状态 ; ②行业用水结构变化缓慢。农业、工业用水基本稳定 ,生活用水量呈增加趋势 ,但由于生活用水比重小而对总体用水结构影响不大 ; ③在上中下游用水结构中 ,上游用水量略有上升趋势 ,中下游用水稳中有降 ; ④总体用水效益较低 ,但黄河中游的用水效益较高。在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前 ,黄河流域的可供水量为 4 80× 1 0 8~ 5 1 0× 1 0 8m3 ,黄河流域的用水将根据现有水资源分配方案的改变与否呈现不同的趋势。如果坚持现有的水资源分配方案 ,用水...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用水 特点 趋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徐宗学 赵芳芳
本文利用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Mann-Kendall法)分析了黄河流域77个气象站1958年~2001年日照时数序列的长期变化趋势,并用参数检验法对其结果进行了相互验证。结果表明,黄河流域1958年~2001年的年、典型月日照时数序列均大致存在一定的下降趋势,年序列所选77个站中有53个表现出下降趋势,只有24个表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在有意义(拒绝零假设)的34个站点中,28个站点表现出下降趋势,6个显示出上升趋势。为了进一步阐明日照时数长期变化趋势的时空分布特点,根据研究区的气候特点,将黄河流域分为5个子区域。结果表明子区域Ⅰ,Ⅱ和Ⅲ的日照时间均表现出了明显的下降趋势,但这一趋势在子区域Ⅳ和...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昌明 郑红星
根据月降水、径流资料进行水循环要素分解,并应用Mann-Kendall方法分析了7个主要的水循环要素的变化趋势。分析表明:对于兰州控制断面而言,地表径流有明显的减少趋势,而其它水循环要素变化的趋势并不十分明显。但是,对于花园口控制断面而言,天然径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减少的趋势十分明显,而降水、蒸散发、壤中流和土壤水分通量也都呈减少趋势,但变化并不突出。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了用水量的增加、降水减少以及径流系数减小与黄河流域水循环变化的关系。水循环是水资源科学评价与合理开发利用基本依据,黄河流域地处半干旱地区水循环具有垂向运动的特征,蒸发旺盛。因此,对黄河流域来说,应从其水循环的特征,考虑用水结构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彭俊杰
对黄河流域1990-2018年粮食产量和农业用水现状进行分析,预测未来粮食产量以及农业用水的供需态势,提出黄河流域粮食安全的农业用水保障策略。结果表明,1990-2018年黄河流域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平均为33.6%,并呈增加态势。建议将770.4亿立方米作为黄河流域农业用水红线来进行约束,未来如果不采取节水措施,农业用水将难以满足最低2.24亿吨粮食产量的需求。在本文假设的两种情景下,届时缺口分别为281.1亿立方米和409.4亿立方米,保障程度分别为91.4%和81.9%。科学调整主要农区生产管理方式,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科学应对气候变暖影响,选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作物新品种;调整作物复种指数,提高耕地资源利用效率,是未来有效应对黄河流域农业用水紧张态势,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农业用水粮食安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敏纳 蔡舒 覃成林
在测度经济空间分异程度和识别经济空间组织型式的基础上系统分析1990—2006年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的态势。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主要表现为流域东部与中西部之间日趋加剧的经济分异,目前东部经济空间已现多核心—边缘结构,呈现一定程度的较高水平的均衡化趋势,而中西部经济增长水平总体较低,经济空间中只有少量增长极和增长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向内陆深入推进,黄河流域中西部内内蒙古和河南的相对经济实力增强,其他省区的相对经济实力减弱,中西部经济空间格局越来越不均衡。由此推断,1990年以来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与流域内改革开放进程的差异密切相关。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国兴 张婧钰 周桂芳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安全等级边界,分析其在不同时空下所体现出的生态安全等级转移规律及收敛特征,以期为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状态-胁迫-免疫(SDI)模型构建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安全评价体系,通过模糊物元模型测算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安全等级边界;结合核密度曲线与莫兰指数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利用传统马尔科夫链与空间马尔科夫链分析其时空转移规律,通过σ收敛与绝对β检验研究其收敛特征。【结果】本文界定了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安全等级边界值;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安全等级尚存在很大提升空间,生态安全在时间上呈现波动型发展趋势,在地理位置上呈现“高-低-高”的分布格局;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安全等级转移具有路径依赖性和自身锁定效应,生态安全转变通常发生在相邻的等级之间;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安全差异性存在明显的追赶效应,下游与中值区的资源型城市追赶效应更为突出。【结论】基于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安全等级普遍不高的现状,在考虑发展差异性的基础上应分区制定发展政策;基于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安全等级转移规律,应注重生态安全等级较高城市的发展带动作用;基于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安全存在追赶效应的状况,在加强区域协调性发展的基础上应实现资源型城市互补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炬
本文分析了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论述了黄河流域主要经济部门的发展现状水平、结构和存在问题,从资源、地理位置、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综合权衡和考虑,提出了流域经济发展生产力布局的原则、产业结构调整趋势和战略重点。
关键词:
经济发展,现状,趋势,黄河流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岳立 曹雨暄
探究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和空间差异成因是实现黄河流域城市绿色用水效率协同提升的关键。文章基于生态地理区划,运用DEA-DDF模型、核密度估计和探索性时空分析等方法对黄河流域2008—2019年48个城市绿色用水效率的时空演变、空间集聚与时空跃迁特征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从内外两个方面揭示空间分异驱动力的来源。结果显示:(1)黄河流域城市绿色用水效率变动呈现“W”型的演进态势,区域绿色用水效率绝对差异有所扩大。(2)黄河流域绿色用水效率呈现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半湿润区和干旱区城市以低高-空心型集聚特征为主,半干旱区具有均衡分片集聚特征。(3)黄河流域绿色用水效率具有动态的空间结构,半干旱区空间结构变动较大。发生跃迁的城市类型排序为高效率制约型>低效率驱动型>低效率制约型>高效率驱动型。(4)黄河流域绿色用水效率的空间分异内源驱动因子中经济产出影响力最强,外源驱动因子中对外开放影响力最强。分区域来看,半湿润区的核心影响因子是经济产出和废水排放,半干旱区的核心影响因子是技术创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华军 乔列成 孙淑惠
提高用水效率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深入探究黄河流域用水效率的空间格局及动态演进趋势,对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构建基于非期望产出的全局至强有效前沿最近距离模型(MinDS模型),对2000—2017年黄河流域用水效率进行科学测度,从全国视角、区域比较视角及流域内部视角全面刻画黄河流域用水效率的空间格局,并借助扩展的分布动态学模型探究黄河流域用水效率的动态演进趋势。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用水效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下游地区用水效率始终高于中上游地区,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黄河流域用水效率在部分年份存在极化现象,空间因素能够明显影响黄河流域用水效率未来的空间分布,相邻地区用水效率的相互作用导致长期内黄河流域用水效率差距逐渐缩小,存在着收敛于中间水平的趋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玉娟 王树东 杨胜天 曾红娟 蔡明勇 宋文龙
以黄河流域为例,通过集成RS/GIS技术,利用生态水文评估工具中模块化生态水文综合管理系统(EcoHAT)对研究区植被生态用水过程进行定量模拟,模拟出该流域20世纪50年代以来像元尺度上植被生态用水量,得到研究区植被生态用水时空结构差异。结果表明:在年际变化上,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偏多,而70年代和90年代偏少,2000年生长季植被生态用水量为263.5 mm;年内变化整体与降水变化趋势相一致,最大值集中在6—8月;从植被类型看,最小是草地,其次为灌丛,最大为林地;从水资源分区上看,最小的是兰河干流区间,伊洛河流域最大。其中,兰河干流区间、河龙干流区间、内流区、湟水流域、龙兰干流区间、龙...
关键词:
植被生态用水 EcoHAT 黄河流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卢玮楠 刘霁瑶 赵敏娟
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重要举措,更是促进农业绿色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在绿色发展内涵下,基于全要素生产框架构建全局超效率SBM模型,分析2009-2018年黄河流域87个地市(州、盟)的农业用水效率动态演进特征,并进一步检验农业用水效率的空间收敛性。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农业用水效率在研究期内呈稳定上升的走势,但仍存在提升空间。分流域间表现出“下游领先、中游追赶和上游落后”的分布态势;(2)研究期内黄河流域农业用水效率存在显著正向的集聚和依存特征,效率重心呈波动式向西北方向转移;(3)从空间收敛性来看,黄河流域及其上中下游农业用水效率均表现出较强的β收敛特征,但相关变量收敛显著性影响具有异质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鑫鹏 卢新海
立足创新驱动发展和黄河流域重大国家战略,基于“量质并重”视角构建科技创新效率评价体系,采用全局比较的超效率MinDS模型评价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科技创新效率,并分别基于投入和产出视角探寻科技创新效率短板,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随机核密度估计方法考察七大城市群科技创新效率的空间协同性及演进趋势。研究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科技创新效率均呈现较强的上升势头,科技创新产出“质量不高、数量不足”是科技创新效率的最大短板。超变密度是影响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科技创新效率协同提升的主要原因,提升科技创新效率空间协同性的关键在于平衡城市个体差异。进入新发展阶段,在空间效应的影响下七大城市群科技创新效率向高水平跃迁的概率较高。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毛春梅 袁汝华
利用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促使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是缓和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以水资源价值理论为基础 ,从黄河全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角度出发 ,以利用水资源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 ,测算了黄河水资源的理论价值 ,为制定黄河水资源费的征收标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水资源价值 影子价值 优化分配模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少炜 罗林杰 查欣洁
采用非径向的SBM-DEA模型对2011—2017年黄河流域各省份的生态福利绩效进行测算评价,运用Moran散点图和LISA图着重考察其空间差异性及演变,然后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对黄河流域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检验。结果显示:(1)黄河流域整体生态福利绩效综合水平小于1,未能实现DEA有效,且呈现出"中部最高、东部和西部次之""下游最高、上游和中游次之"的态势。(2)黄河流域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呈现出较高的局部空间异质性,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且空间依赖性和空间效应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3)黄河流域生态福利绩效主要受到技术水平、城镇化、医疗水平、经济外向性以及社会性支出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少炜 罗林杰 查欣洁
采用非径向的SBM-DEA模型对2011—2017年黄河流域各省份的生态福利绩效进行测算评价,运用Moran散点图和LISA图着重考察其空间差异性及演变,然后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对黄河流域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检验。结果显示:(1)黄河流域整体生态福利绩效综合水平小于1,未能实现DEA有效,且呈现出"中部最高、东部和西部次之""下游最高、上游和中游次之"的态势。(2)黄河流域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呈现出较高的局部空间异质性,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且空间依赖性和空间效应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3)黄河流域生态福利绩效主要受到技术水平、城镇化、医疗水平、经济外向性以及社会性支出等因素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