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055)
- 2023(19946)
- 2022(16750)
- 2021(15499)
- 2020(12906)
- 2019(29322)
- 2018(28987)
- 2017(55572)
- 2016(30089)
- 2015(33702)
- 2014(33561)
- 2013(33524)
- 2012(31030)
- 2011(28053)
- 2010(28518)
- 2009(26793)
- 2008(26565)
- 2007(23726)
- 2006(21343)
- 2005(19395)
- 学科
- 济(145918)
- 经济(145704)
- 业(103288)
- 管理(98905)
- 企(91519)
- 企业(91519)
- 方法(57654)
- 数学(46873)
- 数学方法(46286)
- 业经(38199)
- 农(37504)
- 中国(36952)
- 财(35466)
- 地方(32621)
- 学(27815)
- 农业(26179)
- 制(25078)
- 务(24445)
- 财务(24361)
- 和(24359)
- 财务管理(24328)
- 理论(24024)
- 技术(23087)
- 企业财务(23023)
- 贸(21864)
- 贸易(21846)
- 环境(21220)
- 易(21086)
- 划(20496)
- 策(20167)
- 机构
- 学院(439870)
- 大学(437217)
- 济(184051)
- 经济(180282)
- 管理(174017)
- 研究(150608)
- 理学(148872)
- 理学院(147198)
- 管理学(144687)
- 管理学院(143866)
- 中国(114936)
- 京(94418)
- 科学(91700)
- 财(84083)
- 所(76677)
- 农(69884)
- 研究所(69105)
- 江(67009)
- 中心(66781)
- 财经(66455)
- 业大(62071)
- 北京(60366)
- 经(60170)
- 范(58153)
- 师范(57656)
- 经济学(55172)
- 院(54530)
- 农业(54214)
- 州(54165)
- 经济学院(49287)
- 基金
- 项目(288230)
- 科学(228036)
- 研究(212751)
- 基金(208800)
- 家(180964)
- 国家(179351)
- 科学基金(154937)
- 社会(136173)
- 社会科(128603)
- 社会科学(128565)
- 省(113494)
- 基金项目(109570)
- 自然(99428)
- 自然科(97046)
- 自然科学(97028)
- 教育(96960)
- 自然科学基金(95262)
- 划(94365)
- 编号(86697)
- 资助(86285)
- 成果(70099)
- 重点(64680)
- 发(64638)
- 部(63137)
- 创(60933)
- 课题(59986)
- 创新(56366)
- 国家社会(55735)
- 教育部(54196)
- 科研(54192)
- 期刊
- 济(216536)
- 经济(216536)
- 研究(134100)
- 中国(89623)
- 管理(70077)
- 财(66214)
- 学报(65201)
- 农(64327)
- 科学(62171)
- 大学(49476)
- 教育(48826)
- 学学(46485)
- 农业(44406)
- 技术(40961)
- 融(39256)
- 金融(39256)
- 业经(35559)
- 经济研究(34114)
- 财经(33622)
- 经(28990)
- 问题(27487)
- 业(25065)
- 技术经济(24723)
- 图书(22427)
- 统计(21361)
- 现代(21021)
- 资源(20778)
- 科技(20468)
- 商业(20394)
- 贸(20118)
共检索到6746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邱晗耕 杨乐
采用OLS回归方法,分析2010—2019年黄河流域215家A股资源型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与经济价值的关系,并从股权性质和流域范围两个角度探讨其差异。结果表明:(1)流域内资源型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对经济价值具有促进作用。(2)流域中游资源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经济价值的影响较之上下游企业更显著,非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经济价值的影响较之国有企业更显著。(3)对股东责任、员工责任和政府责任的履行对经济价值都具有促进作用。从政府法治和企业自治两个角度提出推动黄河流域资源型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资源型企业 社会责任 经济价值 黄河流域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仲伍 畅田颖 高鑫
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依据,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测算不同主体功能区生态和经济的权重,改进生态经济协调度模型,对1991—2015年黄河流域8个省份642个县域不同主体功能区的生态经济系统协调程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流域生态价值呈曲线波动上升趋势,从2001年的8 230亿元增至2015年的11 420亿元。(2)流域GDP呈线性增长态势,人均GDP高值区和中高值区集聚在黄河流域九大都市圈附近,成为人均GDP热点区域;冷点区域主要分布在生态保护区和农业开发区。(3) 1991—2015年流域生态经济协调度先升后降,中下游生态经济协调度普遍处于上升状态;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度偏低,类型以失调-经济滞后型为主。协调发展区域主要集中在以济南市和青岛市、郑州市、西安市、呼和浩特市、兰州市和西宁市为中心的五大城市群;失调区域面积占比高达86%,位于黄河中上游的生态限制开发区和能源丰富的重点开发区。
关键词:
生态经济 协调度 主体功能区 黄河流域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彭荣胜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黄河流域经济空间二次开发的立足点,黄河流域经济开发的突出问题是开发缺乏整体性、开发轴线实力弱,发展不平衡、缺乏强大的经济增长核心区。促进黄河流域协调发展,应建立与主体功能区相适应的区域开发模式,培育壮大经济增长核心区,加快重点开发轴线的建设。只有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构建与主体功能区相适应的政绩考核体系;充分利用国内产业转移步伐加快的契机,提升经济增长核心区的发展能力;充分利用国家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加快经济增长核心区和开发轴线建设步伐,完善并创新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才能促进人口与产业聚集,加快推进城镇化。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邢霞 修长百 刘玉春
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尤其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提出后,黄河流域未来发展再次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以2004~2018年黄河流域6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从用水效率和经济发展两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探究两个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经济发展与用水效率综合水平均呈现增长趋势,但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于用水效率;耦合度整体上处于初级耦合和中度耦合阶段,耦合协调度处于中度协调和高度协调状态,尚未实现优质协调发展。障碍度模型表明制约各地区经济发展与用水效率协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存在地区差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朱桂香
本文从生态经济原理出发,运用持续发展的观点,对黄河流域八省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该地域生态、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措施。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态经济 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姚石 刘盼 位贺杰
[目的]黄河流域构成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农业经济开发的重点地区,研究其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性,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促进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方法]以黄河流域60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该文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灰色关联度模型定量分析了农业生态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耦合协调度及其驱动机制。[结果]2008—2020年,黄河流域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经济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均值呈上升变化态势,两者的对比关系由“经济滞后型”演变为“生态滞后型”。耦合协调水平总体随时间增长,由轻度失调转为濒临失调,空间上表现为下游>中游>上游的分布格局。驱动因素的作用强度按农业现代化水平、城镇化水平、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区域本底条件、人类活动强度、政策管理决策的次序递减,并共同推动生成了驱动机制。[结论]黄河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的耦合协调程度仍有待提升,今后将针对典型地区的具体情况对农业生态经济耦合协调的内在机制、实现路径开展研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段鑫 陈亮
促进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化解我国经济发展不充分和不均衡的战略选择。以黄河流域35个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双向固定模型实证考察了产业结构升级对资源型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从整体来看,产业结构升级能够显著提升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2)从区域来看,产业结构升级对黄河流域下游资源型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强。进一步分析发现,产业结构升级对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门槛效应,不同的数字普惠金融水平下,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差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段鑫 陈亮
促进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化解我国经济发展不充分和不均衡的战略选择。以黄河流域35个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双向固定模型实证考察了产业结构升级对资源型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从整体来看,产业结构升级能够显著提升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2)从区域来看,产业结构升级对黄河流域下游资源型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强。进一步分析发现,产业结构升级对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门槛效应,不同的数字普惠金融水平下,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差异。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婷
文章总结了近年来山西省在推动黄河流域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主要举措和成效,分析推进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从强化产业承接与协作、深化基础设施互通互联、推动生态保护协同联动、提升对外开放能级、构建区域合作机制等方面给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区域协调 山西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秦一航
黄河流域的绿色发展需要法律协调机制的保障。黄河流域九省区都拥有各自的立法权,流域现行法律之间存在不协调性且各省区部门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因此,各省区之间的地方性立法必然存在矛盾和冲突。且跨区域立法存在合宪性以及流域协议法治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会对黄河流域绿色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应当建立一套长效的法律协调机制,用以协调解决各省区之间地方性立法存在的矛盾与冲突、协调各省区之间利益冲突、提高流域协议法治化程度、协调流域现行法律之间存在的冲突。同时,通过该机制以立法技术建立跨区域法律协调机制,九省区立法主体在同一时间通过相关法律,解决跨区域立法合宪性问题,实现沿黄九省区绿色健康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小建 文玉钊 李元征 杨慧敏
从经济地理学视角提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两大关键问题:从人地关系视角研判人类活动与资源环境持续作用形成的共处关系;从空间异质视角审视流域不同区域的联系及其相应的空间协调状况。在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和生态先天脆弱的前提下,对地市级人类活动施压、资源环境承压及两者关系相对分级评价结果表明:新世纪以来黄河流域多数地区的人地关系类型保持不变,近1/5的地区趋于紧张;2017年高度紧张、轻度紧张的区域占21.18%,基本协调的区域占38.82%。从人地关系调控的客观条件看,黄河流域受到生态先天脆弱性与经济发展迫切需求的双重压力。经济发展的资源瓶颈与路径依赖问题对人地关系基本协调甚至相对宽松的地区形成挑战,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诉求的实现将会进一步加重人类活动施压强度,使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研究建议,应深入把握不同类型地区的人地关系,进行针对性处理。黄河流域的城市空间联系特征映射了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和流域空间结构的特殊性,应着力加强流域内部联系,迈向更高质量的区域合作。建议采用以大城市为中心面向周边的放射状开发开放新模式,以此驱动流域空间结构重塑与助推空间协调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阳 王喜莲
本文基于黄河流域沿线省域面板数据,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流通业绿色发展与低碳经济耦合协调度及其空间相关性。研究发现,黄河流域沿线省域流通业绿色发展与低碳经济整体从低度耦合协调迈入高度耦合协调。分地区来看,呈现出“中下游发展较高,上游较低”的耦合协调关系发展趋势。从空间聚集性来看,流通业绿色发展与低碳经济耦合协调度具有一定的空间自相关性,且邻接省域耦合协调度产生相互促进影响。最后本文提出统筹黄河流域流通业与低碳经济发展、加大黄河流域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流通业产业聚集优势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伟丽 王伊斌 李金晓 郝智娟
基于2010—2018年黄河流域7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进一步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探究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联动效应和网络结构特征。发现:(1)黄河流域内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变动趋势有较强的一致性,在时序变化上呈上升趋势。(2)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耦合协调度以2014年为分界点,之前略微上升,之后呈下降趋势,总体上处于临界值0.5以上。(3)黄河流域各地级市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具有明显的网络关系,下游及部分中游地级市在网络中发挥着领导作用,形成主受益、经纪人、净溢出及双向溢出等四大板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伟丽 王伊斌 李金晓 郝智娟
基于2010—2018年黄河流域7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进一步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探究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联动效应和网络结构特征。发现:(1)黄河流域内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变动趋势有较强的一致性,在时序变化上呈上升趋势。(2)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耦合协调度以2014年为分界点,之前略微上升,之后呈下降趋势,总体上处于临界值0.5以上。(3)黄河流域各地级市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具有明显的网络关系,下游及部分中游地级市在网络中发挥着领导作用,形成主受益、经纪人、净溢出及双向溢出等四大板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蕾
文章构建包含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发展、数字网络应用、数字科研支撑共四个维度的数字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对黄河流域九个省份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各省份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数字经济内部的四个维度在不同省份表现悬殊。耦合协调分析发现,流域内各省份数字经济四个维度之间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但协调性较差,属于数字科研支撑滞后型失调。因此,各省份要积极建立数字经济区域合作平台和数字技术协同创新平台,加强流域数字经济协同创新发展。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熵权法 耦合协调 黄河流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