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65)
2023(12561)
2022(10153)
2021(9268)
2020(7894)
2019(17576)
2018(17377)
2017(32781)
2016(18093)
2015(20246)
2014(20521)
2013(19852)
2012(18027)
2011(16060)
2010(16372)
2009(15533)
2008(15606)
2007(14249)
2006(12493)
2005(11435)
作者
(54431)
(45538)
(45487)
(42545)
(28729)
(21641)
(20534)
(18012)
(17099)
(16238)
(15513)
(15451)
(14715)
(14434)
(14210)
(13756)
(13554)
(13453)
(13117)
(12782)
(11391)
(11264)
(11210)
(10424)
(10261)
(10222)
(10055)
(9893)
(9289)
(9263)
学科
(84130)
经济(84039)
(79816)
(74479)
企业(74479)
管理(69983)
方法(36704)
数学(28425)
业经(28309)
数学方法(27915)
(25073)
(24855)
(19311)
财务(19258)
财务管理(19236)
农业(18151)
企业财务(18150)
中国(18135)
地方(18070)
技术(17548)
(16831)
理论(16790)
(16629)
(15194)
(14662)
(14417)
(14269)
环境(12844)
经营(12498)
企业经济(12354)
机构
学院(265415)
大学(256714)
管理(106322)
(104637)
经济(102426)
理学(90909)
理学院(89962)
管理学(88163)
管理学院(87683)
研究(85306)
中国(67187)
科学(55362)
(55000)
(48708)
(47872)
(44387)
(41924)
业大(40467)
研究所(40326)
中心(39181)
财经(38170)
农业(37775)
(34405)
北京(34217)
(33900)
(32163)
师范(31788)
(31538)
技术(30196)
经济学(29960)
基金
项目(177539)
科学(140655)
研究(128876)
基金(126836)
(111244)
国家(110251)
科学基金(95805)
社会(80934)
社会科(76748)
社会科学(76725)
(73966)
基金项目(66552)
自然(62908)
自然科(61400)
自然科学(61377)
自然科学基金(60236)
(59917)
教育(58413)
编号(52588)
资助(52097)
成果(40783)
重点(40159)
(39352)
(39262)
(38221)
(37499)
课题(36691)
创新(36006)
科研(33511)
国家社会(33142)
期刊
(121817)
经济(121817)
研究(70884)
中国(54484)
管理(44396)
(44056)
(41457)
学报(40821)
科学(38319)
农业(30583)
大学(30136)
学学(28617)
技术(28070)
教育(26584)
业经(22835)
(20321)
金融(20321)
(19005)
财经(18640)
经济研究(18305)
技术经济(16270)
(16202)
统计(15355)
问题(15188)
资源(14984)
(14731)
财会(13238)
科技(13213)
决策(12801)
现代(12699)
共检索到3977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简冠群   董小红   杨忠海  
推动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ESG发展,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推动流域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立足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要领及资源依赖型企业特征,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涵盖环境(E)、社会责任(S)、公司治理(G)三维度的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ESG评价体系,并对其进行有效性检验。进一步地,利用构建的ESG评价体系对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ESG表现进行多层次评价。结果表明: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ESG整体表现欠佳,其发展受到环境表现与公司治理的掣肘;下游资源依赖型企业ESG表现具有模范带头作用,中游有待提高,上游企业与中下游相比差距较大;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ESG表现空间分异特征显著,各省份ESG表现各有千秋,总体呈现出由西向东阶梯状上升的空间特征。基于研究结论,本文从绿色发展水平、企业数字化能力、ESG治理体系三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提高黄河流域资源依赖型企业ESG水平并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沈珍瑶  杨志峰  
基于定性分析结果初步建立了黄河流域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共有32个指标,分别反映水资源可再生性的天然、天然—人为复合及社会三大特性。对黄河流域9个行政分区、19个流域二级分区的所有32个指标值进行了获取工作,获取了其中大部分指标值。针对黄河流域的实际资料,利用灰色关联方法与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定性分析所得的指标体系进行了筛选,最终确定19个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同时,探讨了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标准的建立问题,建立了以黄河流域资料为基准及以全国资料为基准的两个评价标准,认为在进行实际评价时,应利用以全国资料为基准的评价标准。利用主成分赋权法进行了19个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工作。最后利用灰关联...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贾琦  段春青  陈晓楠  
对流域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进行科学评判,针对评价中存在随机性及模糊性的特征,建立起基于云理论的流域水资源可再生能力综合评价模型。综合考虑水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及用水条件等11个指标建立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二元模糊对比法确定各个指标权重,借助云模型定量描述单指标条件下待评价区域水资源可再生能力的等级,并通过模糊变换,确定综合评判等级。云模型将不确定性概念的模糊性和随机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用隶属函数描述评价等级的模糊性,并利用超熵概念考虑隶属度本身存在的随机性,更符合实际评判的情况。应用该模型对黄河流域9个行政分区的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表明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可再生能力总体...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春晖  杨志峰  郑小康  庞爱萍  
流域水资源开发阈值是流域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基础和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的保证。随着水资源短缺引起的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对水资源开发阈值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从最初的"水资源总量"、"可利用量"和"可供水量"等,到考虑生态需水和水质保护的水资源可利用量。本文在这些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流域水资源开发阈值及其计算模型,即考虑水资源量、不可利用的洪水量、被污染水量、生态需水量及重复计算水量,综合计算流域水资源开发阈值。黄河流域作为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水资源开发面临严峻挑战。以黄河流域为例,运用该阈值模型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阈值进行初步计算,得到开发阈值多年平均约为238亿m3,占黄河天然径流量的40%左右,符合国际公认的流域水资源开发标准。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邱晗耕  杨乐  
采用OLS回归方法,分析2010—2019年黄河流域215家A股资源型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与经济价值的关系,并从股权性质和流域范围两个角度探讨其差异。结果表明:(1)流域内资源型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对经济价值具有促进作用。(2)流域中游资源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经济价值的影响较之上下游企业更显著,非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经济价值的影响较之国有企业更显著。(3)对股东责任、员工责任和政府责任的履行对经济价值都具有促进作用。从政府法治和企业自治两个角度提出推动黄河流域资源型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任保平  张倩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也是推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区域。立足于黄河流域的发展状况,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的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应推动分类发展、协同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和开放发展。依据"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路,应以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从分类发展、协同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五个维度出发推动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同时要完善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规划、法律制度、空间管控、体制机制等战略支撑体系。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宁宁  粟晓玲  周云哲  牛纪苹  
定量评价水资源承载力,可为有效调控水资源,提高水资源承载力和消除水资源超载区提供依据。从水资源承载力新内涵出发,构建"量—质—域—流"的四维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指标评价等级标准。针对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涉及许多不确定因素以及指标间存在耦合关系等特点,采用可考虑指标间耦合关系的EFAST算法计算权重,结合可处理评价不确定性问题的联系熵模型进行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以黄河流域为例,计算得权重与熵权法进行比较,对2015年流域61个地市的水资源承载力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EFAST算法计算权重比熵权法更合理;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处于Ⅰ级(极高)、Ⅱ级(较高)、Ⅲ级(中等)、Ⅳ级(较低)和Ⅴ级(极低)的地市数量占评价总地市数的比例分别为0、4.9%、18.1%、63.9%和13.1%,其中Ⅳ级和Ⅴ级分布在除青海省外的其他省区的地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岩  冯亚中  
水资源脆弱性是衡量水资源系统在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流域承载能力的重要标准,流域水资源脆弱性评价与预测是评估流域水安全状况、辨识未来水资源系统存在的问题的重要手段。该文首先构建了黄河流域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粗糙集(Rough Set,缩写为RS)方法对原始指标体系进行降维去除冗余属性。然后,将降维后的评价指标标准值作为"评价样本",运用支持向量机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缩写为SVR)模型对流域水资源脆弱性进行评价。最后,设定未来3种不同气候模式与社会经济情景,对黄河流域水资源脆弱性进行情景预测。结果表明:黄河流域过去16年间整体水资源脆弱性等级已从Ⅴ级提升到Ⅳ级水平,未来情景1、情景2下流域整体水资源脆弱性将会好转,但仍处于Ⅳ级中度脆弱水平。未来水质脆弱性与灾害脆弱性提升较为明显,水量脆弱性没有显著改善,在情景3下将恶化到Ⅴ级中高脆弱。因此未来采取积极的人工调控措施能使得水质与灾害方面获得明显的提升,而水量脆弱性则成为制约未来流域整体水资源脆弱性的瓶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晓宇   袁汝华   王维  
新形势下,黄河流域水资源已经具备了重新调配的条件。通过系统分析流域水资源配置新形势各要素对其配水格局的动态影响,构建新形势下黄河流域水资源配置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SD)模型,根据模型仿真结果提出黄河流域水资源动态配置方案。结果表明:新形势前(2010—2013年),黄河流域水量分配偏好中下游地区;新形势后至基准年(2014—2019年),流域配水格局重心逐渐向黄河上游移动,供水区水资源供需缺口总量减少近5.6亿立方米;基准年至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生效前(2020—2029年),流域水资源配置规模和供水区水资源供需缺口量的变化基本延续2014—2019年的发展趋势;西线工程生效后(2030—2035年),流域水资源配置格局重心向下游倾斜,供水区水资源供需缺口出现结构性下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晓宇   袁汝华   王维  
新形势下,黄河流域水资源已经具备了重新调配的条件。通过系统分析流域水资源配置新形势各要素对其配水格局的动态影响,构建新形势下黄河流域水资源配置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SD)模型,根据模型仿真结果提出黄河流域水资源动态配置方案。结果表明:新形势前(2010—2013年),黄河流域水量分配偏好中下游地区;新形势后至基准年(2014—2019年),流域配水格局重心逐渐向黄河上游移动,供水区水资源供需缺口总量减少近5.6亿立方米;基准年至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生效前(2020—2029年),流域水资源配置规模和供水区水资源供需缺口量的变化基本延续2014—2019年的发展趋势;西线工程生效后(2030—2035年),流域水资源配置格局重心向下游倾斜,供水区水资源供需缺口出现结构性下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海峰  刘峰贵  
在简要说明黄河断流严重程度的基础上,分析了黄河断流的主要原因及断流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提出了解决黄河断流的四条途径,即开源、节流、跨流域调水及建立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动态调控模型,进行人工调控,在对这些途径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建立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动态调控模型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最后论述了建模原理与方法及其若干宏观战略决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国兴  张婧钰  周桂芳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安全等级边界,分析其在不同时空下所体现出的生态安全等级转移规律及收敛特征,以期为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状态-胁迫-免疫(SDI)模型构建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安全评价体系,通过模糊物元模型测算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安全等级边界;结合核密度曲线与莫兰指数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利用传统马尔科夫链与空间马尔科夫链分析其时空转移规律,通过σ收敛与绝对β检验研究其收敛特征。【结果】本文界定了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安全等级边界值;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安全等级尚存在很大提升空间,生态安全在时间上呈现波动型发展趋势,在地理位置上呈现“高-低-高”的分布格局;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安全等级转移具有路径依赖性和自身锁定效应,生态安全转变通常发生在相邻的等级之间;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安全差异性存在明显的追赶效应,下游与中值区的资源型城市追赶效应更为突出。【结论】基于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安全等级普遍不高的现状,在考虑发展差异性的基础上应分区制定发展政策;基于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安全等级转移规律,应注重生态安全等级较高城市的发展带动作用;基于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安全存在追赶效应的状况,在加强区域协调性发展的基础上应实现资源型城市互补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曹卫芳   薛天培   崔云昊  
以2010—2020年黄河流域的37个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经济、社会、环境和科技创新四个维度,构建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时空演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自相关空间分析方法进行时空格局演化特征分析,并深刻分析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时序变化整体上以2013年为分水岭,前期保持平稳、后期不断上升。从空间格局演变角度看,总体上呈现出一个“中低质量转型城市分布零散,高质量转型城市片状分布”的空间布局。科技创新为当前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首要影响因素,因此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城市转型升级中的驱动作用,促进政府部门、企业、学术界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共同推动城市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睿哲   黄新春  
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作为我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区域,其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对实现区域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运用Super-SBM模型对2010—2020年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水平进行测度,进而运用核密度分析、冷热点分析、椭圆分析等方法对生态福利绩效时空分布特征进一步分析,最后运用面板Tobit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研究发现:①2010—2020年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整体水平有所上升,呈现逐年波动提高的趋势。②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福利绩效冷点城市多集中于山西省与河南省,热点城市集中于山东省。③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空间重心向东南迁移,标准差椭圆长轴标准差增加,短轴标准差减少。④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福利绩效受产业结构、开放程度、环境保护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厘清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时空特征及其驱动机制,有利于实现城市高质量转型与区域绿色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睿哲   黄新春  
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作为我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区域,其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对实现区域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运用Super-SBM模型对2010—2020年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水平进行测度,进而运用核密度分析、冷热点分析、椭圆分析等方法对生态福利绩效时空分布特征进一步分析,最后运用面板Tobit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研究发现:①2010—2020年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整体水平有所上升,呈现逐年波动提高的趋势。②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福利绩效冷点城市多集中于山西省与河南省,热点城市集中于山东省。③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空间重心向东南迁移,标准差椭圆长轴标准差增加,短轴标准差减少。④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福利绩效受产业结构、开放程度、环境保护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厘清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时空特征及其驱动机制,有利于实现城市高质量转型与区域绿色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