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90)
- 2023(12890)
- 2022(11219)
- 2021(10547)
- 2020(8615)
- 2019(19817)
- 2018(19719)
- 2017(38251)
- 2016(20423)
- 2015(22854)
- 2014(22816)
- 2013(22374)
- 2012(20314)
- 2011(18349)
- 2010(18074)
- 2009(16282)
- 2008(15789)
- 2007(13526)
- 2006(11776)
- 2005(10098)
- 学科
- 济(84889)
- 经济(84812)
- 管理(59031)
- 业(52820)
- 企(43774)
- 企业(43774)
- 方法(39140)
- 数学(33745)
- 数学方法(33349)
- 贸(24215)
- 贸易(24203)
- 易(23449)
- 地方(22603)
- 农(21655)
- 中国(19788)
- 财(18647)
- 学(18638)
- 业经(18000)
- 环境(17681)
- 农业(14337)
- 和(13816)
- 理论(13280)
- 划(13034)
- 技术(12556)
- 地方经济(12399)
- 制(12078)
- 务(11846)
- 财务(11775)
- 财务管理(11760)
- 企业财务(10943)
- 机构
- 学院(288937)
- 大学(288251)
- 管理(116175)
- 济(115011)
- 经济(112564)
- 理学(101879)
- 理学院(100767)
- 管理学(99018)
- 管理学院(98537)
- 研究(95647)
- 中国(67790)
- 科学(61719)
- 京(60253)
- 财(48899)
- 所(47439)
- 农(44818)
- 业大(44054)
- 研究所(43851)
- 中心(42574)
- 财经(40398)
- 江(39790)
- 范(38450)
- 师范(38129)
- 北京(37683)
- 经(36681)
- 院(35775)
- 农业(35237)
- 经济学(33935)
- 州(33452)
- 经济学院(30951)
- 基金
- 项目(208286)
- 科学(163689)
- 基金(151028)
- 研究(150698)
- 家(132148)
- 国家(131114)
- 科学基金(112660)
- 社会(94766)
- 社会科(89909)
- 社会科学(89886)
- 省(81799)
- 基金项目(81220)
- 自然(74426)
- 自然科(72579)
- 自然科学(72562)
- 自然科学基金(71197)
- 划(68662)
- 教育(67553)
- 资助(61706)
- 编号(61422)
- 成果(47712)
- 重点(46581)
- 发(45267)
- 部(44992)
- 创(42936)
- 课题(41520)
- 创新(40060)
- 科研(39824)
- 国家社会(38794)
- 教育部(38251)
- 期刊
- 济(119832)
- 经济(119832)
- 研究(81283)
- 中国(47476)
- 学报(46506)
- 科学(42552)
- 管理(40124)
- 农(39723)
- 大学(34714)
- 财(34340)
- 学学(32918)
- 农业(28432)
- 教育(28412)
- 技术(23738)
- 业经(21008)
- 经济研究(20199)
- 融(19353)
- 金融(19353)
- 财经(18093)
- 问题(16789)
- 贸(16452)
- 资源(15460)
- 经(15355)
- 图书(15258)
- 科技(14609)
- 业(14443)
- 商业(14056)
- 理论(13667)
- 技术经济(13321)
- 国际(13312)
共检索到4037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主父海英 刘佳宁 罗春婵
2022年我国正式启动了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联盟,基于此,本文以2015~2021年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联盟的11个片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选取政府税收优惠、商贸流通水平、金融服务创新等5个指标,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对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联盟的营商环境进行评估,在准确认知与客观评估的基础上根据结果提出沿黄自贸区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有利于发挥其打造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开放新格局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测度工业产值、经济发展水平等样本数据,利用空间溢出效应模型,以济南片区为例深入考察营商环境的优化对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的影响效应,可进一步明确未来工作的着力点,为切实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提供借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玉珍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日益趋向区域化、集团化。许多地区和国家之间单纯的双边贸易正在逐渐向区域联合乃至区域集团过渡。这是共同的经济和政治利益使然。与这种联合趋势相背离的“经济割据”现象我国似仍在滋生,这种短视的分疆而治,己为真正的战略家所不取。沿黄七省区所构成的经济协作带正是“真正的战略家”们的杰作。据不完全统计,1989年七省区之间共签订经济技术协作项目400多项,人才交流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然 曹雅慧 陈东景 邹卓
为测度黄河流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现状及环境规制效果,文章分析了环境规制对生态福利绩效的作用机理并提出相应假设,基于黄河流域沿线9省(区)面板数据,在测算生态福利绩效基础上采用PSTR模型研究了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生态福利绩效的非线性影响,进一步选择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产业结构升级的间接传导作用。结果显示:(1)2009-2019年黄河流域沿线9省(区)生态福利绩效均值处于非有效状态,分区域呈现下游>中游>上游的分布格局;核密度图显示2015年后黄河流域沿线9省(区)之间两极化趋势有所减弱。(2)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生态福利绩效均存在非线性影响,但两者作用效果不同,其中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生态福利绩效的促进作用更显著。(3)间接传导作用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升级在较低强度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对生态福利绩效的作用中存在遮掩效应。(4)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实证结果稳健,且人均森林面积增加可显著促进生态福利绩效提升。基于结论提出建议:一是充分发挥森林涵养水源作用,协调各省生态投入要素;二是统筹沿线资源,减少生态福利区域差异;三是把握环境规制强度阈值,完善环境规制措施;四是在保证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强制作用的同时,向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适当倾斜;五是稳步提升森林覆盖率,合理规划并有序推进城市公园建设。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覃成林 樊双涛
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需要构建与之相匹配的空间发展格局。运用多极网络空间组织思想,研究了黄河流域空间发展格局的演进特征。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已经初步形成了以青岛、济南为核心的山东半岛增长极,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增长极和以西安为核心的关中增长极;在流域内,陇海—兰新发展轴、京沪发展轴和京广发展轴基本形成,京津—包昆发展轴处于发育之中;空间经济网络的规模和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总体上,呈现出多极网络空间发展趋势。因此,建议构建"三极引领,五点支撑,轴带衔接,网络互联"的黄河流域多极网络空间发展格局,为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空间组织基础。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空间发展格局 多极网络空间组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冯琰玮 甄江红
[目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沿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共识,亟需优化流域生态安全格局。[方法]以黄河流域内蒙古段为研究区,采用InVEST模型定量评价1990—2018年流域生境质量变化;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生态敏感性两个角度划定流域生态保护红线,提取生态源地;建立生态源地扩展阻力指标体系,将评价结果分级后与“三生用地”相叠加,构建流域生态安全格局;从“点—线—面”架构生态网络,优化流域生态空间。[结果]研究时段内,研究区生境质量呈“U”形变化趋势,生境质量水平整体偏低;其空间演变表现为低水平生境面积不断扩大,高水平生境范围不断萎缩。流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共10.7万km~(2),与实际生态用地的空间叠置率为69.01%。流域共提取9个生态源地,识别一级生态廊道9条,生态绿心40个,组合各地理要素提出“一楔两屏三带四区多中心”的生态空间规划建议。[结论]生态安全格局利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可在此基础上控制流域草原畜牧区载畜量,巩固流域农牧区产能优势,提高农牧区人居环境质量,强化农牧空间管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丛林 刘千禧 张树静 郝亮
黄河流域源区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也是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还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强劲,但黄河流域源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程度仍处于低位,与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为完善黄河流域源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论文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践进展,梳理黄河流域源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市场交易、税费途径、生态保护补偿三条主要途径,从补偿机制、特色产业、资源收益等方面明确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包括建立生态保护补偿长效机制、加快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推进生态资源权益交易等,同步推进黄河流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丛林 刘千禧 张树静 郝亮
黄河流域源区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也是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还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强劲,但黄河流域源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程度仍处于低位,与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为完善黄河流域源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论文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践进展,梳理黄河流域源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市场交易、税费途径、生态保护补偿三条主要途径,从补偿机制、特色产业、资源收益等方面明确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包括建立生态保护补偿长效机制、加快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推进生态资源权益交易等,同步推进黄河流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韦颜秋 邱立成
自贸区建设是国家为进一步扩大开放,升级改革层次的制度创新。天津自贸区设立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其建立定会对母城和区域发展带来辐射效应。首先从制度、基础和途径三个方面,对自贸区建设发挥辐射效应的机制进行分析,从要素聚集、产业发展等角度研究天津自贸区建设对母城的辐射效应,进而从投资扩大、贸易转型和金融制度创新等方面探讨天津自贸区建设对区域发展的辐射效应。
关键词:
自贸区 辐射效应 区域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冲 刘达
文章在明晰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利用2008—2018年黄河流域10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助推作用;具体到各分维度指标,则对动力机制转变、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境保护和福利水平改善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与经济稳定发展之间的正向关系不显著,并且环境规制对黄河流域上、中、下游不同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另外,门槛效应检验进一步证实,当前环境规制是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吴凤平 王晓宇 夏天 王维
通过构建黄河流域水资源空间均衡诊断及优化耦合模型,诊断黄河流域2011~2020年的水资源空间均衡水平,并依据诊断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结果表明:①当前黄河流域水资源未实现空间布局均衡,各省区存在供用水不均衡问题。②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的供水量至少分别减少1.68亿m~(3)、0.88亿m~(3)、2.49亿m~(3)、0.51亿m~(3)、0.44亿m~(3)、1.39亿m~(3)、1.60亿m~(3);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的用水量至少分别减少0.18亿m~(3)、0.59亿m~(3)、2.43亿m~(3)、1.64亿m~(3)、5.64亿m~(3)、0.37亿m~(3)、0.67亿m~(3)、1.96亿m~(3)、1.46亿m~(3),可改善流域水资源供用水不均衡问题。③流域水资源实现空间布局均衡后,供用水规模将减少近90亿m~(3)、供用水结构也将进一步优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洋 许继红 刘媛媛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与文旅产业协调发展是流域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首先分析了生态环境与文旅产业耦合协调发展的机理,然后基于2010年、2015年、2019年和2020年4个时间节点黄河流域9个省(自治区)数据,构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与文旅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和相对发展指数对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剖析与评价。结果表明:黄河流域9个省(自治区)生态环境与文旅产业两者发展高度耦合,说明两大系统相互影响,交互耦合的紧密关系;但是两者发展的协调度较低,9个省(自治区)都处于失调状态,山东、河南、四川一直属于生态环境发展滞后型失调,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一直属于文旅产业发展滞后型失调,陕西从文旅产业发展滞后型失调发展为生态环境发展滞后型失调,山西则经历了生态环境滞后—共损型失调—文旅产业滞后—共损型失调交替发展。根据黄河流域9个省(自治区)生态环境与文旅产业发展的失调类型,提出统筹管理与因地制宜相结合的耦合协调发展策略。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文旅产业 耦合协调 黄河流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芳 徐志惠
行动者网络体现了多元主体参与、平等、信任的合作关系,契合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多元参与的治理理念。为了进一步整合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力量,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从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分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策略。在研究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特征、行动者网络理论以及协同治理理论及实践的基础上,分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行动者网络特征,发现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行动者网络构建面临诸如角色界定不清、行动价值与社会发展冲突以及治理数据分散等困境。提出明确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行动者的构成、实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转译”过程以及落实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行动者网络的策略图景的行动者网络构建策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芳 徐志惠
行动者网络体现了多元主体参与、平等、信任的合作关系,契合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多元参与的治理理念。为了进一步整合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力量,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从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分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策略。在研究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特征、行动者网络理论以及协同治理理论及实践的基础上,分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行动者网络特征,发现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行动者网络构建面临诸如角色界定不清、行动价值与社会发展冲突以及治理数据分散等困境。提出明确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行动者的构成、实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转译”过程以及落实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行动者网络的策略图景的行动者网络构建策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新平 沈颖双 苏畅
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黄河流域城市碳排放效率直接影响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利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了2003—2017年黄河流域61个城市的碳排放效率,结合经验正交函数和空间自回归模型,探究碳排放效率值的时空异质性及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范围内城市碳排放效率呈“下游最高,中游次之,上游最低”的格局。(2)空间格局由“中心高,四周低”向“高值区集聚,低值区分散”转变。(3)人均GDP和政府干预与碳排放效率正相关,人均GDP的平方、能源强度和产业结构与碳排放效率负相关。(4)降低化石能源消费比例、加强政府监管、优化产业结构是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露 徐维祥 郑金辉
基于2004—2018年黄河流域92个地级市的数据,从人口、土地、产业视角运用空间联立方程考察了城镇化与生态效率的交互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揭示了城镇化与生态效率的双向影响以及不同边界邻域下的非对称关系,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城市生态效率在逐渐提高的同时,各城市间生态效率差距也在扩大。人口、土地和产业城镇化呈现出逐渐递增的趋势,并且产业城镇化的发展态势更好;城镇化进程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均为正效应,邻近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均为负效应,且随着邻域距离扩大而衰减;生态效率对城镇化总体上呈现负效应,但在不同边界邻域下生态效率的溢出效应差异显著。当距离达到200 km以上,邻近地区生态效率对本地人口城镇化的溢出效应由负变正,对土地城镇化的负向效应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弱,对产业城镇化的影响在200 km以内呈现正向溢出效应,200 km以外呈现负向效应并逐渐显著。因此在合理的区域范围内构建“本地-邻近”联动效应从而推动黄河流域地区生态效率的改善势在必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