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389)
2023(17739)
2022(15082)
2021(13948)
2020(11455)
2019(26014)
2018(25667)
2017(48689)
2016(26293)
2015(29402)
2014(29480)
2013(29300)
2012(27222)
2011(24811)
2010(25255)
2009(23512)
2008(22113)
2007(19489)
2006(17480)
2005(16071)
作者
(77538)
(64147)
(63656)
(60524)
(40780)
(30715)
(29040)
(25158)
(24482)
(23003)
(21830)
(21741)
(20509)
(20410)
(19985)
(19801)
(18936)
(18574)
(18333)
(18245)
(16168)
(15864)
(15456)
(14735)
(14504)
(14323)
(14304)
(14031)
(13055)
(12624)
学科
(122765)
经济(122658)
管理(74563)
(70540)
(57241)
企业(57241)
方法(45455)
数学(39163)
数学方法(38732)
中国(37354)
地方(32830)
(30009)
(28631)
金融(28629)
(27379)
银行(27333)
业经(26797)
(26458)
(26406)
(25403)
(22846)
农业(20944)
(19446)
贸易(19428)
环境(19407)
(18729)
理论(18400)
地方经济(17954)
(17575)
技术(17083)
机构
学院(374457)
大学(374447)
(156701)
经济(153254)
管理(143892)
研究(134135)
理学(122911)
理学院(121497)
管理学(119469)
管理学院(118807)
中国(104853)
科学(81716)
(81166)
(70791)
(68285)
研究所(61878)
中心(60797)
(60152)
(55963)
财经(55811)
业大(53766)
北京(52335)
(50742)
(50519)
师范(50248)
(48825)
经济学(47479)
农业(46633)
(46158)
经济学院(42416)
基金
项目(250059)
科学(196144)
研究(184192)
基金(179162)
(156137)
国家(154809)
科学基金(132339)
社会(115998)
社会科(110042)
社会科学(110012)
(98868)
基金项目(94697)
自然(84616)
教育(83511)
(82675)
自然科(82587)
自然科学(82572)
自然科学基金(81025)
编号(75081)
资助(73982)
成果(61078)
(57753)
重点(56590)
(54129)
课题(52859)
(51664)
创新(48303)
国家社会(47467)
科研(47056)
发展(46405)
期刊
(181933)
经济(181933)
研究(117921)
中国(78880)
学报(57462)
(55070)
管理(54847)
科学(53618)
(52202)
(45805)
金融(45805)
教育(43347)
大学(43340)
学学(40733)
农业(37739)
技术(33811)
经济研究(29407)
业经(28586)
财经(27656)
(23712)
问题(22921)
(19428)
技术经济(19364)
图书(19127)
理论(18449)
科技(17787)
现代(17190)
资源(17073)
(16921)
商业(16720)
共检索到5798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贾洪文   樊树钢  
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二者耦合协调发展是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前提与基础。基于2010—2019年黄河流域沿线9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和耦合模型,测算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度并对其进行时空分异特征分析。研究发现:(1)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两者之间能够有效发挥协同作用。(2)黄河流域沿线省份绿色金融及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流域间省份存在发展差异。(3)黄河流域“绿色金融—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耦合度均值实现了由拮抗阶段到磨合阶段的提升,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相互促进作用增强。(4)黄河流域“绿色金融—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度实现了由低度协调到中度协调的跨越。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贾洪文   樊树钢  
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二者耦合协调发展是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前提与基础。基于2010—2019年黄河流域沿线9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和耦合模型,测算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度并对其进行时空分异特征分析。研究发现:(1)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两者之间能够有效发挥协同作用。(2)黄河流域沿线省份绿色金融及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流域间省份存在发展差异。(3)黄河流域“绿色金融—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耦合度均值实现了由拮抗阶段到磨合阶段的提升,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相互促进作用增强。(4)黄河流域“绿色金融—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度实现了由低度协调到中度协调的跨越。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韩叙   柳潇明   刘文婷   余万林  
基于2010—2020年黄河流域沿线3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样本数据,利用博弈论组合赋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核密度估计、空间相关性分析、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探讨黄河流域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时空格局、演变趋势及其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2010—2020年,黄河流域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由濒临失调阶段上升为勉强协调阶段,空间分布从高到低依次是下游地区、上游地区、中游地区,各城市耦合协调度空间差异呈现扩大态势。(2)空间相关性分析表明,两者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关联特征不强,空间外溢效应较弱。耦合协调度“高—高”集聚区主要集中于黄河流域下游地区,“高—低”集聚区主要位于黄河流域中游地区,“低—低”集聚区主要位于黄河流域上游地区。(3)绿色技术创新对下游地区耦合协调度驱动作用较大,政府环境治理能力对黄河流域上游地区耦合协调度驱动作用较大,人力资本水平对黄河流域中游地区耦合协调度驱动作用较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虎林   潘光曦  
文章以黄河流域82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11—2021年流域内数字金融与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的时序演变特征、空间相关性以及地区差异。结果表明:从整体看,黄河流域数字金融与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从濒临失调水平逐渐转为良好协调水平,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从收敛性看,黄河流域整体及上、中、下游地区的耦合协调度随时间均显现出明显的收敛性特征;从空间自相关性看,黄河流域数字金融与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各城市之间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性;从差异结构看,黄河流域数字金融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区域内差异远大于区域间差异,且上游地区区域内差异的贡献率明显大于中游地区和下游地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伟丽  王伊斌  李金晓  郝智娟  
基于2010—2018年黄河流域7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进一步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探究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联动效应和网络结构特征。发现:(1)黄河流域内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变动趋势有较强的一致性,在时序变化上呈上升趋势。(2)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耦合协调度以2014年为分界点,之前略微上升,之后呈下降趋势,总体上处于临界值0.5以上。(3)黄河流域各地级市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具有明显的网络关系,下游及部分中游地级市在网络中发挥着领导作用,形成主受益、经纪人、净溢出及双向溢出等四大板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伟丽  王伊斌  李金晓  郝智娟  
基于2010—2018年黄河流域7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进一步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探究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联动效应和网络结构特征。发现:(1)黄河流域内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变动趋势有较强的一致性,在时序变化上呈上升趋势。(2)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耦合协调度以2014年为分界点,之前略微上升,之后呈下降趋势,总体上处于临界值0.5以上。(3)黄河流域各地级市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具有明显的网络关系,下游及部分中游地级市在网络中发挥着领导作用,形成主受益、经纪人、净溢出及双向溢出等四大板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慧芳  张合林  
文章基于2006—2018年黄河流域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黄河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2006—2018年,黄河流域生态和经济系统综合指数均值均呈现上升态势,但分省份来看有短暂的波动现象。总体上,二者的耦合协调程度经历了“中度—良好—高度”协调的演变态势。黄河流域应继续坚持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努力实现黄河流域生态资源高质量价值化,进一步提升区域“生态-经济”耦合协调发展水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桔  
文章基于2011—2021年黄河流域7个城市群6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计量方法从城市群角度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性、空间关联特征和环境规制强度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结果发现,考察期间黄河流域生态与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度稳中有降,呈现下游城市群最高,上游次之,中游最弱的空间分布格局;耦合协调度存在空间相关性,耦合协调度水平类似的城市会出现聚集效应,环境规制强度的增加会促进耦合协调度的提高,并且会促使周围地区环境规制强度也有所增加。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阳   王喜莲  
本文基于黄河流域沿线省域面板数据,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流通业绿色发展与低碳经济耦合协调度及其空间相关性。研究发现,黄河流域沿线省域流通业绿色发展与低碳经济整体从低度耦合协调迈入高度耦合协调。分地区来看,呈现出“中下游发展较高,上游较低”的耦合协调关系发展趋势。从空间聚集性来看,流通业绿色发展与低碳经济耦合协调度具有一定的空间自相关性,且邻接省域耦合协调度产生相互促进影响。最后本文提出统筹黄河流域流通业与低碳经济发展、加大黄河流域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流通业产业聚集优势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扬  师海猛  
文章基于2006—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建立黄河流域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两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系统评价指数、耦合协调度及脱钩指数等相关指标,从耦合到解耦全面剖析两系统关系的演变。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各省份综合评价指数呈现逐年上升态势,其中生态环境指数增长较为曲折,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指数增长较为迅速;各省份系统耦合度较高,但协调度较低,青海、陕西、内蒙古、宁夏及甘肃属于基本协调型,而山东、河南和山西属于勉强协调型;两系统的脱钩指数具有动态波动性,城镇化负效应凸显,生态环境仍具有较大压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春   吕旭辉   刘荣增  
基于2005—2020年黄河流域10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生态化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产业生态化和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时空格局。通过构建Tobit模型,对二者耦合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以期为黄河流域产业生态化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提供政策检验。结果发现:(1)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生态化耦合度水平整体处于磨合阶段,上中游地区耦合度低于下游地区。(2)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生态化耦合协调度水平整体上处于初级协调状态,耦合协调度缓慢上升。(3)黄河流域产业生态化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关系以协调型为主,滞缓型和衰退型占比较少,耦合状况良好。(4)对动力因素分析而构建的Tobit模型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产业结构、对外开放水平对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生态化耦合协调度均有显著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春   吕旭辉   刘荣增  
基于2005—2020年黄河流域10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生态化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产业生态化和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时空格局。通过构建Tobit模型,对二者耦合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以期为黄河流域产业生态化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提供政策检验。结果发现:(1)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生态化耦合度水平整体处于磨合阶段,上中游地区耦合度低于下游地区。(2)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生态化耦合协调度水平整体上处于初级协调状态,耦合协调度缓慢上升。(3)黄河流域产业生态化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关系以协调型为主,滞缓型和衰退型占比较少,耦合状况良好。(4)对动力因素分析而构建的Tobit模型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产业结构、对外开放水平对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生态化耦合协调度均有显著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任保平  巩羽浩  
基于城镇化和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机理,分别构建了城镇化和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模型、灰色关联分析研究了黄河流域城镇化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及其驱动因素。研究发现,首先,研究期内黄河流域城镇化指数和高质量发展指数均呈现增长趋势,城镇化进程和高质量发展状况总体向好,但存在较强的空间异质性。其次,研究期内黄河流域城镇化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稳步提升,在空间上呈现下游>中游>上游的基本格局,且各省区耦合协调度类型推动进程之间存在更为明显的阶梯状差异。最后,黄河流域城镇化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驱动因素影响力从弱到强现依次为外力驱动、政府推动、创新驱动、内源驱动。基于对黄河流域城镇化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研究,结合驱动因素分析,从外力驱动、内源驱动、创新驱动、政府推动四个方面为黄河流域城镇化与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尹健  
数字普惠金融具有覆盖区域广、服务成本低、融资速度快等优势,可以弥补传统金融在服务农业绿色发展中存在的短板。本文通过分析黄河流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构建指标体系量化分析黄河流域农业的绿色发展水平,并结合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绿色发展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整体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和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均呈现增长的趋势,但存在区域差异;两个系统的耦合度高度相关,但耦合协调度不高,其中,山东省、河南省和四川省处于良好协调等级,山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处于初级协调等级,内蒙古自治区和陕西省处于中级协调等级。建议从加强数字普惠金融的基础设施投入以及强化农业绿色发展等方面缩小区域差异,提高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绿色发展的耦合协调度。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敬莉  冯彦  
农业绿色发展是破解生态压力和农业结构转型双重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研究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有助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将黄河流域划分为上中下游等3个农业绿色发展区域,并从资源环境承载力、环境友好、生态保育、资源节约利用和产出高效等5个方面确定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分析方法,选取2007—2019年的面板数据,分别分析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及各省区内部耦合协调情况。得出如下结论:1)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上升态势,区域层面发展水平由高到低的排序依次是中游、上游和下游,省区层面的发展水平最高的是内蒙古自治区,最低的是山西;2)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差异性问题逐渐凸显,上中游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增速较快,下游较为缓慢,逐渐形成"尾部塌陷"的区域特征;3)黄河流域各省区的农业绿色发展内部耦合协调度呈增长态势但都处于低水平耦合协调阶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