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61)
2023(16854)
2022(14431)
2021(13244)
2020(10875)
2019(24899)
2018(24626)
2017(46948)
2016(25575)
2015(28509)
2014(28561)
2013(28356)
2012(26575)
2011(24388)
2010(24711)
2009(22651)
2008(22009)
2007(19349)
2006(17440)
2005(15748)
作者
(77071)
(64151)
(63793)
(60455)
(40789)
(30585)
(28750)
(25113)
(24480)
(22853)
(21942)
(21810)
(20582)
(20405)
(19881)
(19800)
(18938)
(18613)
(18302)
(18242)
(16046)
(16032)
(15452)
(14750)
(14375)
(14289)
(14264)
(13964)
(13002)
(12694)
学科
(123026)
经济(122913)
管理(70052)
(65117)
(51967)
企业(51967)
方法(46428)
数学(39942)
数学方法(39494)
中国(32514)
地方(31667)
(29855)
(27480)
业经(25934)
(23455)
农业(20639)
环境(19994)
(18908)
(18285)
贸易(18271)
地方经济(17976)
(17877)
(17635)
金融(17631)
(17520)
理论(17405)
(17269)
银行(17218)
技术(16770)
(16650)
机构
大学(374010)
学院(372275)
(153999)
经济(150689)
管理(142067)
研究(135655)
理学(122076)
理学院(120559)
管理学(118348)
管理学院(117695)
中国(99445)
科学(85344)
(81483)
(69917)
(67837)
研究所(63798)
(62495)
中心(59242)
业大(55722)
(55484)
财经(53966)
(52537)
北京(52129)
师范(52046)
(49366)
(48868)
农业(48750)
经济学(46628)
(45215)
师范大学(42321)
基金
项目(251930)
科学(198099)
研究(182614)
基金(181729)
(159429)
国家(158128)
科学基金(134666)
社会(115429)
社会科(109397)
社会科学(109366)
(99057)
基金项目(96631)
自然(87229)
自然科(85146)
自然科学(85125)
(83616)
自然科学基金(83564)
教育(82562)
资助(74387)
编号(73319)
成果(59829)
(57958)
重点(57221)
(54577)
课题(51783)
(51592)
创新(48256)
科研(47559)
国家社会(47389)
教育部(46230)
期刊
(179537)
经济(179537)
研究(115215)
中国(73731)
学报(60751)
(57034)
科学(56835)
管理(53185)
(48405)
大学(45092)
学学(42436)
教育(41677)
农业(39761)
(33088)
金融(33088)
技术(32521)
经济研究(28904)
业经(28295)
财经(26445)
问题(23064)
(22663)
(20213)
图书(19755)
技术经济(19489)
资源(18523)
科技(18294)
理论(17499)
现代(17093)
(16770)
商业(16613)
共检索到5629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睢党臣  张扬  孟望生  
文章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分别从全流域和上、中、下游和地级市层面测度了2006—2018年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效率,并分析了绿色发展效率的空间相关性,探究其空间集聚的区域分异特征及演变趋势。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全流域和上、中、下游绿色发展效率均呈“V”型变化趋势,其整体绿色发展水平并不高,且绿色发展效率下游最高,中游次之,上游最低。(2)从全局空间相关分析来看,绿色发展效率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并且其空间相关程度是波动变化的,总体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从局部空间相关分析来看,绿色发展效率较高的地级市和较低的地级市在空间分布上相对集中,两极分化明显,且在2010年后集聚区域相对稳定,具体为下游地级市“高高”集聚效应明显,上游地级市“低低”集聚效应明显,而多数中游地级市绿色发展效率空间集聚效应不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林江彪  王亚娟  马静  
文章通过构建绿色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GIS自然间断点分级法、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考察2010—2018年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水平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经济总量增长与规模扩张仍是流域推进绿色发展的主要方面;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水平存在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异特征,其变化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稳定性;环境治理水平是影响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水平的主要方面,其中,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和财政科技支出占比是影响流域绿色发展的主要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赢  冯宗宪  
基于1995—2017年黄河流域9省区的面板数据,先利用US-SBM分析模型测得各省区绿色发展水平,再采用Dagum基尼系数、σ收敛及β收敛等分析方法考察流域绿色发展区域差异及差异演变的收敛特征。研究发现:(1)流域绿色发展总空间差异呈下降趋势。上游地区绿色发展区域内差异相对最大,中游相对最小;下游与上游、中游地区绿色发展区域间差异均较大,而上游、中游区域间差异相对要小;区域间差异是总差异产生的主要来源。(2)流域总体、上游及下游地区绿色发展差异演化趋势均不存在σ收敛特征,仅中游地区存在一定程度σ收敛;同时流域总体及其三个分区绿色发展均存在绝对β收敛与条件β收敛特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赢  冯宗宪  
基于1995—2017年黄河流域9省区的面板数据,先利用US-SBM分析模型测得各省区绿色发展水平,再采用Dagum基尼系数、σ收敛及β收敛等分析方法考察流域绿色发展区域差异及差异演变的收敛特征。研究发现:(1)流域绿色发展总空间差异呈下降趋势。上游地区绿色发展区域内差异相对最大,中游相对最小;下游与上游、中游地区绿色发展区域间差异均较大,而上游、中游区域间差异相对要小;区域间差异是总差异产生的主要来源。(2)流域总体、上游及下游地区绿色发展差异演化趋势均不存在σ收敛特征,仅中游地区存在一定程度σ收敛;同时流域总体及其三个分区绿色发展均存在绝对β收敛与条件β收敛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孟望生  
对黄河流域地级市经济绿色增长效率的测度及其收敛性分析是准确判断和评价黄河流域内不同地区经济绿色发展绩效的重要依据,对此,文章在梳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采用DEA方法中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的线性规划模型,构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作为衡量指标,测度2006—2019年黄河流域地级市层面的经济绿色增长效率;随后,在测度结果的基础上对黄河流域内不同地区和城市群的绿色增长效率进行收敛性分析。结果发现:从地域维度来看,黄河流域内下游地区的绿色增长效率要普遍高于上游地区;从时间维度来看,黄河流域的绿色增长效率在2014年前后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014年之前变化不大,2014年后则进入了迅速提升的阶段;黄河流域的经济绿色增长效率呈现收敛态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贾洪文   樊树钢  
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二者耦合协调发展是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前提与基础。基于2010—2019年黄河流域沿线9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和耦合模型,测算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度并对其进行时空分异特征分析。研究发现:(1)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两者之间能够有效发挥协同作用。(2)黄河流域沿线省份绿色金融及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流域间省份存在发展差异。(3)黄河流域“绿色金融—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耦合度均值实现了由拮抗阶段到磨合阶段的提升,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相互促进作用增强。(4)黄河流域“绿色金融—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度实现了由低度协调到中度协调的跨越。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贾洪文   樊树钢  
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二者耦合协调发展是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前提与基础。基于2010—2019年黄河流域沿线9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和耦合模型,测算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度并对其进行时空分异特征分析。研究发现:(1)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两者之间能够有效发挥协同作用。(2)黄河流域沿线省份绿色金融及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流域间省份存在发展差异。(3)黄河流域“绿色金融—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耦合度均值实现了由拮抗阶段到磨合阶段的提升,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相互促进作用增强。(4)黄河流域“绿色金融—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度实现了由低度协调到中度协调的跨越。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许玉洁  刘曙光  
绿色创新作为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是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采用网络DEA模型测度2003—2018年黄河流域79市(州、盟)绿色创新效率,进而运用核密度估计、重心—标准差椭圆分析效率的空间演化规律,采用空间计量模型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绿色创新效率水平较低,但表现为波动上升的时间趋势;(2)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非均衡性,呈现出"下游>上游>中游"的空间分异格局,效率重心整体向东南方向移动,表现出南北方向相对稳定、东西方向集聚发展的趋势;(3)黄河流域绿色创新效率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人均收入、产业结构、师资力量、外资利用和环境规制是影响绿色创新效率的重要因素。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秦一航  
黄河流域的绿色发展需要法律协调机制的保障。黄河流域九省区都拥有各自的立法权,流域现行法律之间存在不协调性且各省区部门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因此,各省区之间的地方性立法必然存在矛盾和冲突。且跨区域立法存在合宪性以及流域协议法治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会对黄河流域绿色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应当建立一套长效的法律协调机制,用以协调解决各省区之间地方性立法存在的矛盾与冲突、协调各省区之间利益冲突、提高流域协议法治化程度、协调流域现行法律之间存在的冲突。同时,通过该机制以立法技术建立跨区域法律协调机制,九省区立法主体在同一时间通过相关法律,解决跨区域立法合宪性问题,实现沿黄九省区绿色健康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伟   成锦涛  
选取2011—2021年黄河流域9省(区)的99个地级市为研究样本,运用双向固定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考察绿色信贷支持碳减排的空间溢出效应,并结合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各绿色金融工具之间的“挤入效应”和“挤出效应”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黄河流域各省(区)之间碳排放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其绿色信贷发展具有显著的“本地—邻地”碳减排效应,同时各绿色金融工具之间存在“挤入效应”。基于上述结论提出相应建议,即切实推动黄河流域整体绿色信贷发展水平稳步提高,建立区域绿色信贷促进碳减排的协同机制,从而引导各绿色金融工具合力发挥碳减排效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敏纳  蔡舒  张慧蓉  覃成林  
基于广义要素禀赋视角系统研究1990—2006年黄河流域要素禀赋对经济空间分异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源禀赋和制度禀赋是影响经济空间分异的两大因素;非自然禀赋对经济空间分异的影响逐步增强,自然禀赋对经济空间分异的影响已较弱;改革开放引起制度禀赋改善、资本和劳动要素集聚,使山东、内蒙古和河南的综合要素禀赋优势逐步增强,这是黄河流域综合要素禀赋空间分异逐步加剧的根源;受综合要素禀赋空间分异态势的支配,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日趋加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潭  徐璋勇  
文章以2010—2019年黄河流域78个城市为样本,在测算经济发展、绿色创新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基础上,对其时空协同演变特征展开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绿色创新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逐年递增,但近年来生态环境系统相对滞后;空间上呈“中上游落后、下游发达”的分布格局;城市间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且部分城市表现出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局部趋同特征;样本期内,黄河流域整体、中上游及下游地区均具有显著的空间收敛特征,但不同区域的收敛速度和驱动因素存在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岳立  曹雨暄  
探究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和空间差异成因是实现黄河流域城市绿色用水效率协同提升的关键。文章基于生态地理区划,运用DEA-DDF模型、核密度估计和探索性时空分析等方法对黄河流域2008—2019年48个城市绿色用水效率的时空演变、空间集聚与时空跃迁特征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从内外两个方面揭示空间分异驱动力的来源。结果显示:(1)黄河流域城市绿色用水效率变动呈现“W”型的演进态势,区域绿色用水效率绝对差异有所扩大。(2)黄河流域绿色用水效率呈现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半湿润区和干旱区城市以低高-空心型集聚特征为主,半干旱区具有均衡分片集聚特征。(3)黄河流域绿色用水效率具有动态的空间结构,半干旱区空间结构变动较大。发生跃迁的城市类型排序为高效率制约型>低效率驱动型>低效率制约型>高效率驱动型。(4)黄河流域绿色用水效率的空间分异内源驱动因子中经济产出影响力最强,外源驱动因子中对外开放影响力最强。分区域来看,半湿润区的核心影响因子是经济产出和废水排放,半干旱区的核心影响因子是技术创新。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薛选登  陈慧杰  
[目的]探究黄河流域农业用水绿色效率水平及其演变特征,有助于推进黄河流域农业用水高质量发展。[方法]利用超效率EBM模型测算黄河流域9省农业用水绿色效率,采用KDE及ArcGIS图示法探究效率的区异性及动态演进特征,借助地理探测器考察时空演进的内源性、外源性驱动因素。[结果](1)从总体变化趋势看,2010—2019年黄河流域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平均值在0.95-1.10,呈“降-升-降-升”的“W”型波动上升特征,2011年和2015年为低点;(2)从流域动态演进看,全流域存在“优者更优”现象,中下游地区两极分化明显,农业用水绿色效率提升幅度从上游到中下游递增;(3)从省域异质性看,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呈现“北低南高”的空间分布格局,效率值由上游向中下游递增,高效率省份数量在增多;(4)外源性因素是黄河流域农业用水绿色效率的主要驱动力,滴灌灌溉面积占比、经济发展水平、每千公顷施用化肥折纯量是控制性因子。[结论] 针对黄河流域农业用水绿色效率驱动因素采取差异化措施,实现农业用水效率高质量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韬   张俊丽   李立  
基于空间计量全局模型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以2011—2019年黄河流域沿线9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测算其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在数字经济、环境规制及空间交互视角下对黄河流域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及空间效应进行分析,并对其发展路径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显著,数字经济、环境规制及其交互项对流域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均有显著的空间效应,且数字经济的空间效应较为明显。黄河流域应加快数字信息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黄河流域跨区域信息共享、资源互通,全面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推动政府治理模式转型,健全完善数字环境治理系统;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着力推进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打造新的流域经济增长点,提高流域竞争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