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760)
2023(18540)
2022(15748)
2021(14483)
2020(12173)
2019(27578)
2018(27154)
2017(50696)
2016(27572)
2015(30729)
2014(30502)
2013(29942)
2012(28231)
2011(25657)
2010(25855)
2009(23769)
2008(22945)
2007(20409)
2006(18452)
2005(16994)
作者
(81139)
(67668)
(66971)
(64010)
(43014)
(32482)
(30486)
(26264)
(26081)
(24267)
(23181)
(22892)
(22003)
(21531)
(21202)
(21004)
(19967)
(19686)
(19535)
(19465)
(17154)
(16868)
(16480)
(15890)
(15303)
(15035)
(14987)
(14858)
(13801)
(13499)
学科
(126856)
经济(126661)
管理(74532)
(66474)
(53003)
企业(53003)
方法(46185)
数学(38892)
数学方法(38329)
中国(36177)
(33504)
地方(33385)
(29201)
业经(27649)
(26520)
(22683)
农业(22519)
环境(20638)
理论(19663)
(19131)
(19064)
金融(19056)
(18985)
银行(18934)
(18898)
贸易(18879)
(18333)
地方经济(18302)
(18140)
(16925)
机构
大学(385158)
学院(384882)
(159290)
经济(155840)
研究(143402)
管理(141292)
理学(119543)
理学院(118086)
管理学(115685)
管理学院(115002)
中国(108811)
科学(88766)
(84631)
(73595)
(73390)
(69526)
研究所(66579)
中心(65790)
(62047)
业大(58190)
财经(56554)
(54292)
农业(54101)
北京(53829)
师范(53664)
(52657)
(51169)
(49133)
经济学(48642)
(46619)
基金
项目(257205)
科学(202192)
研究(186221)
基金(184973)
(163489)
国家(162146)
科学基金(137662)
社会(118901)
社会科(111884)
社会科学(111852)
(101579)
基金项目(96812)
自然(88842)
自然科(86726)
自然科学(86699)
(86288)
教育(85607)
自然科学基金(85105)
资助(75850)
编号(74487)
成果(60837)
(60026)
重点(59546)
(55963)
课题(53783)
(52771)
创新(49432)
国家社会(49047)
科研(49027)
教育部(47405)
期刊
(189946)
经济(189946)
研究(120060)
中国(90603)
学报(64722)
(63951)
科学(59228)
(56633)
管理(55350)
大学(49036)
教育(48455)
学学(45905)
农业(43124)
(38403)
金融(38403)
技术(35760)
经济研究(30316)
业经(30165)
财经(28663)
(24915)
问题(24342)
(23222)
资源(19512)
图书(19441)
(18994)
技术经济(18883)
统计(18494)
(18481)
科技(17708)
世界(17630)
共检索到6123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苗长虹  赵宏波  张佰发  
贯彻新发展理念,需要协同推动经济、社会、生态高质量发展。通过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维度构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2017—2020年黄河流域8个省区和79个地市的高质量发展状态进行评价与分析,发现在国家重大战略的推动下,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指数平稳上升,流域经济、社会和生态均逐步向好。但在省域和地市尺度上,上中下游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显著,经济发展、社会保障与生态保育水平存在明显的不匹配现象;国家中心城市、副省级城市和省域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总体上发展质量较高,经济和社会之间的发展协同性强,但生态高质量发展水平需要提升;资源型城市、老工业基地城市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经济、社会和生态之间的协同性还需要增强。未来协同推动黄河流域经济—社会—生态高质量发展,应坚持全流域一盘棋,做好顶层设计,积极构建 “美丽生态带、活力经济带、魅力文化带”,推动开放合作,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刘杰  张华泉  
依据新发展理念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以黄河流域2000-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分析生态资本与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生态资本与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呈显著的正向关系,生态资本显著带动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森林覆盖率的贡献率最大;生态资本主要通过提高人均人力资本、劳动生产率以及降低单位GDP能耗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间接的促进作用;生态资本的门槛效应显著,越过双重门槛值-0.200后,生态资本正外部性作用呈逐步减弱态势。应充分认识到生态资本价值及对黄河流域生态资本投资的必要性,将生态保护真正融入现代化经济建设,通过孕育高质量人力资本与高效劳动生产率、降低能耗等路径助推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黄河宁,天下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全局,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着力搭建黄河保护治理“四梁八柱”,推动黄河治理和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慧  上官绪明  
金融创新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文章基于空间Durbin模型,选取2011—2019年间黄河流域58个地级以上城市数据,系统地考察数字金融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效应。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及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化解内生性问题后,助推效应依然显著;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金融的使用深度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低于覆盖广度和数字支持服务程度。提出推进黄河流域数字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黄河流域数字金融使用深度、构建协同服务机制等政策建议,以期实现助推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敦平  叶蕾  
文章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5个维度构建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黄河流域58个地级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各城市经济发展质量总体水平不高,且存在上、中、下游梯度递增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在黄河流域58个地级市中,仅有19个地级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因子得分大于0,并且黄河上游地区各地级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因子得分相对较低,中游地区次之,下游地区相对较高,进一步的聚类分析将黄河流域各地区划分为经济发展质量水平较高、一般、较低三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慧  上官绪明  
金融创新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文章基于空间Durbin模型,选取2011—2019年间黄河流域58个地级以上城市数据,系统地考察数字金融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效应。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及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化解内生性问题后,助推效应依然显著;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金融的使用深度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低于覆盖广度和数字支持服务程度。提出推进黄河流域数字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黄河流域数字金融使用深度、构建协同服务机制等政策建议,以期实现助推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油建盛   蒋兵   董会忠  
文章基于黄河流域65个城市2011—2020年的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模型以及空间计量模型等考察数字经济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内部效应及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发展数字经济可显著提升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中介效应结果显示,产业多维演化是数字经济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媒介,产业多维演化通过了双重门槛检验,使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表现出非线性变化趋势;数字经济的正向溢出效应显著,分区域来看,数字经济在中游、下游地区是当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在上游地区未产生显著影响,且数字经济仅可带动下游地区邻近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边志强   张倩华  
本文基于2006~2022年黄河流域九省区9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考察了经济增长压力对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影响效应、内在机制及异质性表现。结果表明:(1)2006~2022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总体从轻度失调发展到一般协调;(2)黄河流域经济增长压力对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具有显著而稳健的“倒U型”影响;(3)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是上述“倒U型”影响得以发挥的两条内在机制;(4)黄河流域经济增长压力对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倒U型”影响仅显著存在于资源型城市和中上游城市。研究结论可为黄河流域持续有效推进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提供经济增长目标设定维度的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明涛  
山东省济宁市地处黄淮流域,南四湖位于境内,南水北调东线干线穿境而过,生态区位特殊。近年来,济宁市财政局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走在前”重要指示要求,把保障支持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强化财力支撑,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福柱  苗青  
城市是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以及空间联系的主要载体。文章通过测算城市耦合质量等指标对引力模型予以修正,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了2006年、2012年和2018年黄河流域73个城市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的空间网络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城市整体空间联系势能值增长显著,但空间联系格局呈非均衡分布特征;其空间联系方向具有地域邻近指向性和中心城市指向性的特征;黄河流域城市整体空间网络联系密度处于较低水平,城市间整体联系强度较弱;网络中心性表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郑州、济南、西安等城市表现出较强的控制力和影响力;黄河流域城市核心-边缘结构明显,核心区范围扩大,核心区城市的分布出现向中西部区域迁移的现象。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伟丽  王伊斌  李金晓  郝智娟  
基于2010—2018年黄河流域7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进一步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探究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联动效应和网络结构特征。发现:(1)黄河流域内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变动趋势有较强的一致性,在时序变化上呈上升趋势。(2)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耦合协调度以2014年为分界点,之前略微上升,之后呈下降趋势,总体上处于临界值0.5以上。(3)黄河流域各地级市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具有明显的网络关系,下游及部分中游地级市在网络中发挥着领导作用,形成主受益、经纪人、净溢出及双向溢出等四大板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伟丽  王伊斌  李金晓  郝智娟  
基于2010—2018年黄河流域7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进一步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探究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联动效应和网络结构特征。发现:(1)黄河流域内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变动趋势有较强的一致性,在时序变化上呈上升趋势。(2)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耦合协调度以2014年为分界点,之前略微上升,之后呈下降趋势,总体上处于临界值0.5以上。(3)黄河流域各地级市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具有明显的网络关系,下游及部分中游地级市在网络中发挥着领导作用,形成主受益、经纪人、净溢出及双向溢出等四大板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慧芳  张合林  
文章基于2006—2018年黄河流域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黄河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2006—2018年,黄河流域生态和经济系统综合指数均值均呈现上升态势,但分省份来看有短暂的波动现象。总体上,二者的耦合协调程度经历了“中度—良好—高度”协调的演变态势。黄河流域应继续坚持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努力实现黄河流域生态资源高质量价值化,进一步提升区域“生态-经济”耦合协调发展水平。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吕德胜  王珏  程振  
在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历史机遇期,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探讨了2005—2019年黄河流域77个地级市数字经济、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及耦合协调度时空分异特征,并分析影响三者耦合协调度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表明:(1)黄河流域数字经济、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幅度最大。(2)三者耦合协调度从濒临失调进入初级协调,形成下游>中游>上游的发展格局,且在局部空间上呈现空间俱乐部收敛特征。(3)不同因素对黄河流域DEH(数字经济、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具有显著异质性,科技支撑力的平均驱动作用显著高于其他维度,禀赋推动力的平均驱动作用显著低于其他维度;黄河流域DEH系统空间分异格局由多种因素交互协同作用形成。最后,根据数字经济、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关系,提出统筹管理与因地制宜相结合的耦合协调发展策略。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冯波  郭巍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国家战略。作为我国最有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协调发展带、对外开放带和生态文明示范带,二者在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体制改革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和参照性。充分总结其有益经验,发挥好各自比较优势,培育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对我国国土开发、生态安全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背景、精神内涵、发展思路、实践路径开展比较研究,厘清中央和地方各自的工作方向与任务要点。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大力实施生态环境系统性保护修复、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全面推进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等下一步工作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