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117)
2023(20390)
2022(17429)
2021(16059)
2020(13516)
2019(31161)
2018(30554)
2017(58620)
2016(31790)
2015(35887)
2014(36010)
2013(35553)
2012(32746)
2011(29517)
2010(29656)
2009(27853)
2008(26804)
2007(24046)
2006(21092)
2005(18474)
作者
(93029)
(77891)
(77035)
(73615)
(48964)
(37430)
(35244)
(30460)
(29298)
(27560)
(26533)
(25998)
(24381)
(24377)
(24114)
(23812)
(23519)
(22932)
(22369)
(22309)
(19299)
(19003)
(19000)
(17784)
(17554)
(17304)
(17274)
(17191)
(15770)
(15555)
学科
(133472)
经济(133334)
(93013)
管理(89583)
(70635)
企业(70635)
方法(61454)
数学(53796)
数学方法(53121)
(51264)
中国(36894)
(34830)
农业(34185)
业经(31479)
地方(30179)
(29408)
金融(29404)
(28459)
银行(28398)
(27228)
(26954)
(26746)
(23575)
贸易(23559)
(22867)
(22815)
财务(22732)
财务管理(22680)
企业财务(21584)
理论(21431)
机构
学院(457129)
大学(453920)
(182569)
管理(179259)
经济(178542)
理学(155643)
理学院(153958)
管理学(151120)
管理学院(150313)
研究(150033)
中国(117462)
(95227)
科学(94513)
(87596)
(83133)
(75555)
业大(72130)
中心(71556)
研究所(68895)
农业(67994)
财经(67151)
(67129)
(61113)
(59802)
北京(59738)
师范(59215)
经济学(55115)
(54997)
(54100)
经济学院(50052)
基金
项目(312970)
科学(245660)
研究(226970)
基金(226384)
(197309)
国家(195673)
科学基金(168313)
社会(142736)
社会科(135177)
社会科学(135136)
(124088)
基金项目(120382)
自然(110085)
自然科(107488)
自然科学(107460)
自然科学基金(105523)
教育(104118)
(103227)
资助(93983)
编号(93274)
成果(74234)
重点(70196)
(68516)
(67681)
(64289)
课题(63877)
创新(60080)
科研(60055)
国家社会(58494)
教育部(58272)
期刊
(196959)
经济(196959)
研究(127607)
中国(84344)
(83973)
学报(73511)
科学(66960)
(63014)
管理(60163)
农业(56727)
大学(55857)
学学(53045)
(50613)
金融(50613)
教育(45948)
技术(39674)
业经(36561)
财经(31923)
经济研究(30019)
(27866)
(27209)
问题(26879)
(22845)
技术经济(22048)
统计(22000)
理论(21629)
科技(20948)
图书(20864)
资源(20647)
商业(20242)
共检索到6618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顾江寒  柴华奇  葛鹏飞  王肖利  
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为指导思想,运用仁慈型交叉效率DEA模型对2010—2019年黄河流域省级区域的农旅融合效率和空间差异进行综合质量评价。从实证分析结果上,黄河流域省级区域农旅融合效率水平总体较高,且呈现逐年递增的演化趋势,农业对旅游业的促进效率"先强后弱",黄河流域农旅融合效率总体呈现为旅游业对农业的促进效率;从空间差异上,农旅融合效率分为四种地区类型:甘肃省和青海省为稳定高效率地区;内蒙古自治区为非稳定高效率地区;山西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为稳定低效率地区;山东省、陕西省、河南省、四川省为非稳定低效率地区。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黄河流域农旅融合质量优化的建议与措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林夕宝  余景波  魏大凯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为黄河流域高职院校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黄河流域九省区高度重视高职教育发展,育人质量和层次都有了显著提高,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产教融合模式基本形成,但产教融合质量和水平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同时黄河文化成为影响产教融合的重要因子。受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因素的影响,黄河流域高职院校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主要存在资源投入不均、产业发展模式粗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善和内部治理体系不健全、职业教育适应性不强、协同育人建设薄弱的问题。因此,建议政府牵头,构建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对接发展战略,完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围绕主导产业,增强高职人才培养适应性;深化产教融合,创新育人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强人才培养原动力。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玉林  李丫丫  李永立  
生产性服务业是新时代经济增长的创新源泉,其本质体现了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本文运用仁慈型的DEA交叉效率评价模型,对2004-2011年间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融合质量及27个省级区域生产性服务业融合质量进行评价。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程度不断提高,融合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战略性新兴生产性服务业融合质量高于传统的生产性服务业融合质量;省级区域间的生产性服务业融合质量差异较大,大部分区域融合质量有待提高。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薛建春  张安录  
为了分析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空间演进与收敛特性。文章利用三阶段Super-SBM-SFA模型客观评估黄河流域69个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值,分析基于区位邻接下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之间的演化和收敛性,利用收敛性模型分析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离散程度。研究结果表明:2009—2018年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均值0.465,下游>上游>中游,省会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相对较高,且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均呈现增长趋势,但不存在完全的经济规模等级递增效应;黄河流域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存在空间异质性和空间溢出性;黄河流域及其上、中、下游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满足σ收敛性与β收敛性,各城市之间具有"追赶效应"并趋于各自的稳态,中游平均收敛速度最高。研究得出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值偏低,且纯技术效率值高于规模效率值,各城市要积极考虑资源环境的胁迫效应,加强互鉴与学习,充分发挥"追赶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薛建春  张安录  
为了分析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空间演进与收敛特性。文章利用三阶段Super-SBM-SFA模型客观评估黄河流域69个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值,分析基于区位邻接下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之间的演化和收敛性,利用收敛性模型分析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离散程度。研究结果表明:2009—2018年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均值0.465,下游>上游>中游,省会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相对较高,且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均呈现增长趋势,但不存在完全的经济规模等级递增效应;黄河流域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存在空间异质性和空间溢出性;黄河流域及其上、中、下游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满足σ收敛性与β收敛性,各城市之间具有"追赶效应"并趋于各自的稳态,中游平均收敛速度最高。研究得出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值偏低,且纯技术效率值高于规模效率值,各城市要积极考虑资源环境的胁迫效应,加强互鉴与学习,充分发挥"追赶效应"。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边志强   张倩华  
本文基于2006~2022年黄河流域九省区9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考察了经济增长压力对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影响效应、内在机制及异质性表现。结果表明:(1)2006~2022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总体从轻度失调发展到一般协调;(2)黄河流域经济增长压力对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具有显著而稳健的“倒U型”影响;(3)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是上述“倒U型”影响得以发挥的两条内在机制;(4)黄河流域经济增长压力对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倒U型”影响仅显著存在于资源型城市和中上游城市。研究结论可为黄河流域持续有效推进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提供经济增长目标设定维度的政策启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曾贤刚  刘纪新  牛木川  
构建超效率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基于黄河流域2007—2016年共9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全局DEA技术测算了市级环境效率。通过动态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结合新发展理念,构建黄河流域城市环境效率驱动要素体系,定量分析了高质量发展视角下环境效率的驱动要素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2016年黄河流域平均环境效率0.624,总体处于中质量发展阶段。平均省级环境效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内蒙古、陕西、山东、黄河流域均值、甘肃、四川、山西、河南、青海、宁夏。2007—2016年间,黄河流域市级平均环境效率由0.322增至0.624,总体涨幅93.79%,年均涨幅6.84%。所有省份的环境效率均有提升,青海增速最快,山东增速最慢。人均教育支出、人均使用外资金额、劳动者报酬占比均能提高当地环境效率,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人均环境从业人员、人口密度与当地环境效率呈反向关系,人均教育支出、人均科研人员、第二产业占GDP比重正向溢出效应明显。发展程度低、工业技术落后、城市环境差、水资源匮乏等是制约城市环境效率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彤瑶   曹俊文  
探索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对实现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对农业碳源、碳汇进行核算,然后将碳源、碳汇纳入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并对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进行测算,最后对农业生态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碳汇、碳源比率呈现先降后增趋势,“十三五”时期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不考虑农业碳源因素将会高估农业生态效率,忽视农作物生产过程中碳汇因素,则会低估农业生态效率;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高于全国水平,但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总体不协调;黄河流域大多省份农业生态效率得到较大提高,但省份间农业生态效率空间分布不均衡;黄河流域区域农业生态效率影响因素存在异质性。为此,应完善相关农业政策工具设计,提高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强化农业技术研发与应用。同时要因地制宜,制定区域差异化农业发展战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彤瑶   曹俊文  
探索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对实现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对农业碳源、碳汇进行核算,然后将碳源、碳汇纳入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并对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进行测算,最后对农业生态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碳汇、碳源比率呈现先降后增趋势,“十三五”时期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不考虑农业碳源因素将会高估农业生态效率,忽视农作物生产过程中碳汇因素,则会低估农业生态效率;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高于全国水平,但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总体不协调;黄河流域大多省份农业生态效率得到较大提高,但省份间农业生态效率空间分布不均衡;黄河流域区域农业生态效率影响因素存在异质性。为此,应完善相关农业政策工具设计,提高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强化农业技术研发与应用。同时要因地制宜,制定区域差异化农业发展战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虎林   潘光曦  
文章以黄河流域82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11—2021年流域内数字金融与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的时序演变特征、空间相关性以及地区差异。结果表明:从整体看,黄河流域数字金融与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从濒临失调水平逐渐转为良好协调水平,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从收敛性看,黄河流域整体及上、中、下游地区的耦合协调度随时间均显现出明显的收敛性特征;从空间自相关性看,黄河流域数字金融与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各城市之间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性;从差异结构看,黄河流域数字金融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区域内差异远大于区域间差异,且上游地区区域内差异的贡献率明显大于中游地区和下游地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磊   刘茹迪   马红坤  
基于2000—2020年黄河流域4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运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各市的农业生态效率,结合GIS空间分析、Moran’s I指数、ML指数等方法分析农业生态效率的演变特征,并进行空间收敛性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水平整体偏低,但正处于由低水平迈向高水平的“爬坡”阶段,其中下游地区的效率增长最快;效率增长的主要来源为技术进步,流域内农业规模化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在空间关联格局上,效率的空间依赖性不固定,但空间聚集性总体增强;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呈现显著的空间收敛特征,且工业化水平、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机械化密度、财政支农力度、农业市场化程度会促进效率的空间收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磊   刘茹迪   马红坤  
基于2000—2020年黄河流域4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运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各市的农业生态效率,结合GIS空间分析、Moran’s I指数、ML指数等方法分析农业生态效率的演变特征,并进行空间收敛性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水平整体偏低,但正处于由低水平迈向高水平的“爬坡”阶段,其中下游地区的效率增长最快;效率增长的主要来源为技术进步,流域内农业规模化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在空间关联格局上,效率的空间依赖性不固定,但空间聚集性总体增强;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呈现显著的空间收敛特征,且工业化水平、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机械化密度、财政支农力度、农业市场化程度会促进效率的空间收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梦渊   李豫新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黄河流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文章基于2011—2020年黄河流域62个城市的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分别测算各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绿色经济效率,进而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黄河流域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数字经济能显著提升黄河流域绿色经济效率,经过稳健性检验及缓解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依然成立。第二,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以通过助推产业结构高级化、促进绿色技术创新赋能黄河流域绿色转型发展。第三,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黄河流域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因城市地理区位、行政级别、资源禀赋等不同而存在差异。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坤晓  吴晋峰  石晓腾  
建成黄河文化旅游带迫切需要增加流域旅游目的地数量、增强目的地间以黄河文化为纽带的旅游联系。论文在界定旅游目的地成长性概念的基础上,以黄河流域68个地级市(州、盟)为节点,以节点间旅游信息百度指数为连接,构建黄河流域城市旅游信息联系网络,对黄河流域城市的旅游目的地成长性进行定量评价。研究发现:(1)海南州、西安、海西州、洛阳、银川等19个城市具有显著的旅游目的地属性(DI平均值≥0.11)。(2) 2011—2019年,除黄南州外,67个城市的目的地属性成长性良好,可划分为明星型(成长速度为13.02%~65.45%,DI值为0.46~1)、潜力型(成长速度为7.29%~26.18%,DI值为0.11~0.29)、黑马型(成长速度为4.18%~183.31%,DI值为0.001~0.10)3种类型。(3) 2011—2019年,黄河流域旅游目的地合作成长性良好,区域旅游一体化程度逐年增强,已经形成以明星型目的地和潜力型目的地为核心的五大组团,其中省内组团3个,跨省组团2个。(4)将“黑马型”城市发展为旅游目的地城市,提升“明星型”和“潜力型”旅游目的地城市国际影响力,将省内组团转变为跨省组团并加强跨省组团之间的联系,是加快建设黄河文化旅游带的迫切需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兆峰  李静怡  
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下,规模与效率并重,动态把握两者时空演化特征和耦合协调关系对推动旅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测度黄河流域9个省域单元2001—2018年的旅游规模,引入超效率SBM模型测算旅游效率,运用探索性空间分析等方法探讨流域旅游效率和旅游规模的时空动态特征,构建旅游效率与规模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两者的耦合优良性和协同一致性。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旅游效率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始终位于生产前沿面以下;空间演变方面,旅游效率表现出一定的空间集聚特征,整体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异格局。2)2001—2018年黄河流域旅游规模整体呈稳步上升趋势;从空间结构来看,空间差异性显著,具体表现为下游>中游>上游的空间分布格局。3)旅游规模与旅游效率的耦合度逐渐上升,耦合协调度则相对稳定。同时,耦合协调度与耦合度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异特征,两者的时间演化有一定关联性,且局部存在空间异质性和波动性,但耦合度高值区扩散较耦合协调度高值区的扩散范围更广,速度较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