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36)
- 2023(11851)
- 2022(10463)
- 2021(9954)
- 2020(8224)
- 2019(19072)
- 2018(19092)
- 2017(36434)
- 2016(20047)
- 2015(22412)
- 2014(22468)
- 2013(22220)
- 2012(20262)
- 2011(18163)
- 2010(17895)
- 2009(16096)
- 2008(15394)
- 2007(13184)
- 2006(11359)
- 2005(9573)
- 学科
- 济(78038)
- 经济(77960)
- 管理(55292)
- 业(49804)
- 企(40194)
- 企业(40194)
- 方法(34419)
- 数学(29807)
- 数学方法(29458)
- 农(22411)
- 地方(22064)
- 学(19210)
- 中国(19049)
- 财(17525)
- 业经(17252)
- 环境(15811)
- 农业(15529)
- 和(13557)
- 理论(12807)
- 贸(12160)
- 贸易(12154)
- 制(11831)
- 易(11689)
- 地方经济(11679)
- 技术(11675)
- 划(11506)
- 务(11019)
- 财务(10957)
- 财务管理(10939)
- 教育(10426)
- 机构
- 大学(273247)
- 学院(273087)
- 管理(109501)
- 济(100325)
- 经济(97846)
- 理学(95593)
- 理学院(94445)
- 管理学(92767)
- 管理学院(92299)
- 研究(91010)
- 中国(65979)
- 科学(60889)
- 京(58651)
- 所(45767)
- 农(45649)
- 财(44520)
- 业大(43443)
- 研究所(42250)
- 中心(41622)
- 江(39212)
- 范(38867)
- 师范(38527)
- 北京(36908)
- 财经(36045)
- 农业(35751)
- 院(33955)
- 经(32687)
- 州(32584)
- 师范大学(31294)
- 技术(29680)
- 基金
- 项目(197942)
- 科学(155041)
- 研究(144448)
- 基金(141888)
- 家(124178)
- 国家(123139)
- 科学基金(105427)
- 社会(88295)
- 社会科(83403)
- 社会科学(83380)
- 省(78820)
- 基金项目(77232)
- 自然(70192)
- 自然科(68385)
- 自然科学(68373)
- 自然科学基金(67096)
- 划(66537)
- 教育(65260)
- 编号(60002)
- 资助(56980)
- 成果(47512)
- 重点(44470)
- 发(43051)
- 部(42289)
- 课题(41027)
- 创(40838)
- 创新(38052)
- 科研(37956)
- 大学(36208)
- 计划(36167)
- 期刊
- 济(109376)
- 经济(109376)
- 研究(76311)
- 中国(50451)
- 学报(45500)
- 科学(41914)
- 农(41223)
- 管理(36952)
- 大学(33242)
- 财(32331)
- 教育(31813)
- 学学(31169)
- 农业(28856)
- 技术(23161)
- 融(19190)
- 金融(19190)
- 业经(19093)
- 图书(16518)
- 经济研究(15910)
- 资源(15845)
- 财经(15722)
- 业(14708)
- 科技(14571)
- 问题(14370)
- 理论(13454)
- 版(13262)
- 经(13214)
- 实践(12684)
- 践(12684)
- 技术经济(12279)
共检索到3864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苏杨 苏燕 慕博
[目的]生态补偿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相互制约,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评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建立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对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宁夏隆德县为例,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法,从隆德县森林、草地、农田和水域4个方面展开分析,对隆德县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生态补偿进行估算。[结果]在黄河流域宁夏地区,隆德县作为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在其生态服务价值中,发挥主要作用的为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补偿额为6.447亿元,在总补偿标准上占据绝对地位,其次为农田、水域、草地生态补偿,且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相符。[结论]根据宁夏隆德县生态补偿标准测算结果,草地生态系统外溢补偿标准相对偏小,仍需继续改善,后期应对土地利用规划及时加以调整,为草地生态系统的良好发展提供保证。
关键词:
生态补偿 黄河流域 标准 宁夏 隆德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苏杨 苏燕 慕博
[目的]生态补偿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相互制约,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评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建立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对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宁夏隆德县为例,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法,从隆德县森林、草地、农田和水域4个方面展开分析,对隆德县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生态补偿进行估算。[结果]在黄河流域宁夏地区,隆德县作为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在其生态服务价值中,发挥主要作用的为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补偿额为6.447亿元,在总补偿标准上占据绝对地位,其次为农田、水域、
关键词:
生态补偿 黄河流域 标准 宁夏 隆德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艳萍 周颖
文章在综述国内外生态补偿标准的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水质水量的补偿标准测算模型。以综合污染指数法确定水质污染指数,以实际取水量和分配的初始水权的差值确定应补偿的水量,并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根据补偿金支付方式和年限确定最终实际支付的补偿金额,构建出基于水质水量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型,以黄河流域宁夏段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宁夏回族自治区为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牺牲了水环境,既污染了水质,对下游内蒙古的用水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时也占用了流域内其他行政区的水量,根据生态补偿模型计算出来的补偿金额为1.727 4亿元,且不同的支付方式和支付年限导致实际支付的最终补偿金额也不一样:若3年后一次...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奕淇 李国平
本文首先基于科斯定理进行理论分析,构建水足迹视角下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计量模型,通过比较流域上、下游地区的水足迹和实际可用水量,判断生态盈亏状态。然后以渭河流域为例,测算得到下游地区应向上游地区支付16.07亿元的生态补偿额,并根据水资源可利用量进一步分配,得到下游地区的西安市应分别支付定西市、天水市5.09亿元、6.05亿元,渭南市应分别支付定西市、天水市2.25亿元、2.68亿元。该结果既可弥补生态盈余区域的水资源价值,又充分考虑了生态赤字区域的补偿能力,有利于流域上、下游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实现生态资源的永久保护,同时也为确定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水足迹 流域生态补偿 补偿标准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艳萍 程亚雄
从将黄河上游企业作为补偿客体的角度出发,以甘肃段为例,选取146个企业作为随机样本研究其参与生态补偿行为。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调查企业生态补偿参与意愿(WTA)及受偿水平,调查结果表明:研究区企业生态补偿参与意愿较高,占总样本的89.04%;参与生态补偿的企业愿意接受的平均补偿水平为其节能排污年费用的71.68%。运用Heckman两阶段法研究企业生态补偿参与意愿及受偿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所处地区经济状况、行业、规模、企业对生态补偿机制了解程度、企业认为保护流域生态环境必要性、企业对周边环境状况自评与企业生态补偿参与意愿有显著相关性;企业所处地区经济状况、规模、企业对周边环境状况的自评与受偿水平存在显著相关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金淑婷 杨永春 李博 石培基 魏伟 刘润 王梅梅 卢红
通过深入剖析生态补偿与社会区位条件以及自然区位条件的关系,从公平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石羊河各流域区位条件对补偿标准制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2009年石羊河流域各地区基础数据,建立生态补偿标准计量模型,计算各流域不同植被类型补偿标准。研究结论如下:①合理补偿标准不仅需要考虑各生态系统的差异性,还必须保障补偿者的承担能力和满足受偿者的基本要求,同时合理制定补偿标准也是区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条件;②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服务和经济行为存在空间异质性,因此应建立差别化、动态化补偿标准;③利用区位差异条件可以科学地制定区域间生态补偿的分配标准,有效避免以往生态补偿政策制定中的"一刀切"现象。
关键词:
生态补偿 植被生态系统 石羊河流域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筱雨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当前,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主要存在政府角色定位不准、市场化机制缺失和生态产品价值不能够得到体现等问题。鉴于此,文章以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为例,探索生态银行应用其中的具体思路,从而提高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的效率,促进流域范围内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生态补偿 流域 生态银行 黄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永姣 王耀辉
核算产业贸易所引致的流域省区之间隐含碳流动及明确各省区间生态补偿对于黄河流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制定生态补偿条例具有现实意义。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RIO)率先测度了黄河流域九省区之间2015年与2017年隐含碳排放,并进一步明确测算出了黄河流域九省区间由于产业贸易带来的二氧化碳转移情况及生态补偿额度。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九省区碳排放总量呈现由东到西梯度递减,单位产值碳排放量呈现由东到西梯度递增。(2)黄河流域九省区主要碳排放部门为基础能源及二次能源生产部门、矿产品生产部门以及金属冶炼加工部门。(3)东中部省份是流域九省区之间转移和承接隐含碳排放转移最多的省份,流域九省区之间隐含碳转移呈现出明显的地理邻近效应和产业结构互补效应。(4)进一步对九省区生态补偿额度测算表明,生态补偿额度上并不呈现出明显的梯度赤字,而是由东向西的赤字—盈余空间格局转向中间赤字、两头盈余格局。这些结论为公平合理地制定以碳排放为基准的流域间生态补偿标准提供了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永姣 王耀辉
核算产业贸易所引致的流域省区之间隐含碳流动及明确各省区间生态补偿对于黄河流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制定生态补偿条例具有现实意义。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RIO)率先测度了黄河流域九省区之间2015年与2017年隐含碳排放,并进一步明确测算出了黄河流域九省区间由于产业贸易带来的二氧化碳转移情况及生态补偿额度。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九省区碳排放总量呈现由东到西梯度递减,单位产值碳排放量呈现由东到西梯度递增。(2)黄河流域九省区主要碳排放部门为基础能源及二次能源生产部门、矿产品生产部门以及金属冶炼加工部门。(3)东中部省份是流域九省区之间转移和承接隐含碳排放转移最多的省份,流域九省区之间隐含碳转移呈现出明显的地理邻近效应和产业结构互补效应。(4)进一步对九省区生态补偿额度测算表明,生态补偿额度上并不呈现出明显的梯度赤字,而是由东向西的赤字—盈余空间格局转向中间赤字、两头盈余格局。这些结论为公平合理地制定以碳排放为基准的流域间生态补偿标准提供了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乔旭宁 杨永菊 杨德刚 李成林
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是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关键问题之一。文章构建了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的测算内容与流程,并以渭干河流域为例,计算了流域上下游生态损益、居民支付意愿和综合成本,分别作为补偿的最高、最低和参考标准。结果表明:2007年上游应获得的最高补偿标准为24.83×108元,最低标准为2 443.46×104元,参考标准为6.7×108元。下游各县作为受益者,应支付的补偿额为:库车为818.51×104~28 096.3×104元,补偿参考标准19 927.61×104元;沙雅466.7×104~64 179.1×104元,补偿参考标准17 204.17×104元;新和341.17×104~15...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胡岩
为破解水资源生态补偿中出现的融资成本高和渠道单一等难题,文章尝试将资产证券化模式应用到水资源生态补偿项目,通过构建水银行,将水资源、旅游资源、水生物资源等进行整合,形成能够带来稳定现金流的资金池,并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降低水资源生态补偿的融资成本,进一步扩大融资渠道,确保水资源生态补偿能得到顺利实施。
关键词:
资产证券化 水资源 生态补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战峰 郝春旭 璩爱玉 梁朱明 贾晰茹
建立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解决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推动黄河流域实现高质量发展、协调流域上下游生态经济利益、调动各方流域保护治理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分析了当前黄河流域生态补偿实践进展,评估了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基本思路、重点方向以及实施路径,为黄河流域实施大保护大治理提供管理技术支撑。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葛颜祥 梁丽娟 王蓓蓓 吴菲菲
在黄河流域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形成上游生态保护的激励机制,是解决黄河流域生态问题的有效途径。构建生态补偿机制必须充分了解流域下游居民的生态补偿意愿及支付水平。本文通过对黄河流域山东省居民的问卷调查,利用CVM对该区域居民的补偿意愿及支付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居民有一定的环境意识和生态补偿意识,在240份有效调查问卷中,人均生态补偿年度支付水平为184.38元。从Logit模型及线性回归模型的结果可以看出,居民受教育程度及收入水平与其生态补偿意愿及支付水平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就生态补偿意愿而言,女性居民的生态补偿意愿较男性居民更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冯英杰 朱爱孔 苗长虹
生态补偿的实质是以外部成本内部化的经济激励形式,引导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福利的优化配置,能够有效提升地区空气质量水平。基于生态福利绩效构建了黄河流域空气质量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城市空气质量生态补偿为例,通过拟自然实验评估了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对空气质量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对空气质量水平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传导机制表明,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政策通过提高技术进步水平和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形成对空气质量水平的倒逼机制,从而推动空气质量水平提升。(3)异质性影响表明,生态补偿政策对于补偿规模越大、政府治理能力越高和能源消耗越大的空气质量水平的提升作用更大。论文为各地区诱发生态补偿政策在推动空气质量水平方面的制度性红利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政策启示。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态补偿 空气质量 拟自然实验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冯英杰 朱爱孔 苗长虹
生态补偿的实质是以外部成本内部化的经济激励形式,引导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福利的优化配置,能够有效提升地区空气质量水平。基于生态福利绩效构建了黄河流域空气质量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城市空气质量生态补偿为例,通过拟自然实验评估了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对空气质量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对空气质量水平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传导机制表明,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政策通过提高技术进步水平和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形成对空气质量水平的倒逼机制,从而推动空气质量水平提升。(3)异质性影响表明,生态补偿政策对于补偿规模越大、政府治理能力越高和能源消耗越大的空气质量水平的提升作用更大。论文为各地区诱发生态补偿政策在推动空气质量水平方面的制度性红利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政策启示。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态补偿 空气质量 拟自然实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