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14)
2023(11716)
2022(9947)
2021(8886)
2020(7598)
2019(17156)
2018(16576)
2017(31494)
2016(17671)
2015(19527)
2014(19516)
2013(19297)
2012(17768)
2011(16184)
2010(16118)
2009(14979)
2008(14938)
2007(13516)
2006(11627)
2005(10076)
作者
(55472)
(46659)
(46624)
(43936)
(28978)
(22633)
(21113)
(18499)
(17265)
(16152)
(15833)
(15373)
(14809)
(14688)
(14447)
(14411)
(14401)
(13917)
(13281)
(13246)
(12042)
(11269)
(11139)
(10652)
(10404)
(10401)
(10212)
(10139)
(9547)
(9383)
学科
(76383)
经济(76299)
管理(51040)
(47086)
(37381)
企业(37381)
方法(35556)
数学(31834)
数学方法(31587)
(21013)
地方(18509)
(18428)
(18051)
中国(17238)
业经(15717)
环境(15636)
(14340)
贸易(14340)
农业(14339)
(13906)
(11986)
(11713)
(11606)
(11285)
财务(11270)
财务管理(11243)
技术(11186)
地方经济(10690)
企业财务(10627)
(9933)
机构
学院(259392)
大学(258836)
(104103)
经济(102009)
管理(98005)
研究(89597)
理学(86109)
理学院(85041)
管理学(83542)
管理学院(83080)
中国(64648)
科学(61154)
(55723)
(53777)
(47720)
业大(46935)
农业(44727)
(44532)
研究所(44405)
中心(41109)
(37967)
财经(36352)
(33594)
师范(33109)
(32955)
北京(32813)
(31968)
经济学(31966)
(30334)
农业大学(29993)
基金
项目(184573)
科学(144259)
基金(133816)
研究(125578)
(120633)
国家(119667)
科学基金(100664)
社会(80585)
社会科(76421)
社会科学(76391)
(74567)
基金项目(72370)
自然(67755)
自然科(66083)
自然科学(66057)
自然科学基金(64892)
(63051)
教育(56830)
资助(53225)
编号(48727)
重点(42805)
(40826)
(39669)
(38611)
成果(37468)
计划(37401)
科研(36503)
创新(36191)
课题(34026)
国家社会(33505)
期刊
(107547)
经济(107547)
研究(65500)
学报(51417)
(48736)
中国(45077)
科学(43968)
大学(36563)
学学(35159)
(34432)
农业(33092)
管理(30848)
教育(20606)
技术(19443)
业经(18715)
(18487)
金融(18487)
(18292)
经济研究(17580)
财经(17377)
(14886)
问题(14703)
(14644)
资源(14543)
科技(13626)
业大(13584)
技术经济(12930)
商业(12518)
统计(12162)
(11810)
共检索到3585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少炜  罗林杰  查欣洁  
采用非径向的SBM-DEA模型对2011—2017年黄河流域各省份的生态福利绩效进行测算评价,运用Moran散点图和LISA图着重考察其空间差异性及演变,然后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对黄河流域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检验。结果显示:(1)黄河流域整体生态福利绩效综合水平小于1,未能实现DEA有效,且呈现出"中部最高、东部和西部次之""下游最高、上游和中游次之"的态势。(2)黄河流域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呈现出较高的局部空间异质性,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且空间依赖性和空间效应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3)黄河流域生态福利绩效主要受到技术水平、城镇化、医疗水平、经济外向性以及社会性支出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少炜  罗林杰  查欣洁  
采用非径向的SBM-DEA模型对2011—2017年黄河流域各省份的生态福利绩效进行测算评价,运用Moran散点图和LISA图着重考察其空间差异性及演变,然后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对黄河流域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检验。结果显示:(1)黄河流域整体生态福利绩效综合水平小于1,未能实现DEA有效,且呈现出"中部最高、东部和西部次之""下游最高、上游和中游次之"的态势。(2)黄河流域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呈现出较高的局部空间异质性,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且空间依赖性和空间效应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3)黄河流域生态福利绩效主要受到技术水平、城镇化、医疗水平、经济外向性以及社会性支出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伟  王一丹  
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黄河流域2008-2018年79个地级市城市生态福利绩效进行了测算,运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分类探讨影响城市生态福利绩效的异质性。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2008—2018年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水平不高,绩效值随时间呈波动上升趋势,流域内部各地区城市间绩效均值空间差异较大,呈现出较为独特的"中游最高、下游次之、上游最低"的分布格局。2)经济集聚、城市绿化水平对生态福利绩效值有显著促进作用,人口密度、产业结构、科技投入水平对其呈显著抑制作用。3)上、中、下游城市之间以及不同级别城市之间的影响作用有所差异,科技投入水平对上游城市和普通地级市有显著负向影响,对中下游城市和中心城市的影响不显著;中心城市环境规制对绩效值有显著正向作用,而对于普通地级市影响不显著。据此,提出促进黄河流域城市生态福利绩效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伟  王一丹  
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黄河流域2008-2018年79个地级市城市生态福利绩效进行了测算,运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分类探讨影响城市生态福利绩效的异质性。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2008—2018年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水平不高,绩效值随时间呈波动上升趋势,流域内部各地区城市间绩效均值空间差异较大,呈现出较为独特的"中游最高、下游次之、上游最低"的分布格局。2)经济集聚、城市绿化水平对生态福利绩效值有显著促进作用,人口密度、产业结构、科技投入水平对其呈显著抑制作用。3)上、中、下游城市之间以及不同级别城市之间的影响作用有所差异,科技投入水平对上游城市和普通地级市有显著负向影响,对中下游城市和中心城市的影响不显著;中心城市环境规制对绩效值有显著正向作用,而对于普通地级市影响不显著。据此,提出促进黄河流域城市生态福利绩效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子晨  
生态治理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特别重要意义。基于2004—2019年面板统计数据,通过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分析黄河流域主要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治理绩效。结果显示,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绩效整体欠佳,最差年份为2007年,最佳年份为2016年,地区差异显著,其中山东省、河南省较好。空间计量分析影响因素得出与常识性不同的观点:一是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不佳,从经济上讲,根源在于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不统筹的治理损耗,而非经济发展伴随而来的污染;二是流域人均水资源量越高,越有可能带来较低的生态治理水平;三是城镇化对生态治理绩效的影响复杂,但总体上呈现积极效应;四是技术创新和重视教育对生态治理具有全流域的正面影响。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田卡吨   彭宝玉   张博   吴凡   刘亚男  
采用Dagum基尼系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2011—2021年黄河流域89个城市数字普惠金融时空分布特征,并应用时间固定效应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数字普惠金融整体上呈现缓慢上升趋势,大致存在“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增速呈“西南部快、东北部慢”的演化格局。(2)基尼系数总体差异逐步缩小,区域内差异由大到小依次为下游地区、中游地区和上游地区,区域间差异由大到小依次为上下游地区、中下游地区和上中游地区,超变密度贡献率是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3)黄河流域数字普惠金融呈波动起伏上升的空间集聚态势,且以“高-高”和“低-低”类型为主,“高-低”和“低-高”类型则相对零散分布。(4)经济发展水平、传统金融发展水平和人口密度等因素对数字普惠金融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教育水平则呈负向影响;产业结构和地理区位具有正向溢出作用,政府支持程度和互联网发展水平则为负向溢出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窦旺胜   秦波  
文章基于2000—2020年黄河流域9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变差函数分析PM2.5污染的空间演进特征,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PM2.5的影响因素及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黄河流域PM2.5年均浓度呈现“M”型变化趋势;东南-西北向是PM2.5空间演进的主要方向;在控制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黄河流域内邻近地区PM2.5的浓度每升高1%将导致本地PM2.5浓度升高0.6%以上;年均气温、工业化水平、城镇化率、能源消费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人口密度、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对本地PM2.5浓度产生正向影响,年降水量、植被覆盖度对本地PM2.5浓度产生负向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俊远   梁静波   高翔  
文章基于旅游发展绩效的内涵,从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四个维度构建黄河流域各省份旅游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及障碍度模型测度和分析了2007—2021年黄河流域各省份旅游发展绩效的时空格局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7—2021年,黄河流域各省份旅游发展绩效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黄河流域各省份旅游发展绩效空间格局呈现异质性,旅游发展绩效等级呈现下游省份高于中游省份、中游省份高于上游省份的空间格局;单项指标障碍度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和环境是黄河流域旅游发展综合绩效的关键影响因素。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俊   冯越珺   尤赟  
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时代命题。基于2010—2021年黄河流域地市层面数据,采用时空极差熵值法测度了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并利用标准差椭圆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考察黄河流域水生态文明的空间格局及动态演进特征,识别其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从地区差异看,下游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明显高于上游和中游地区,上中下游呈“低—中—高”状态。从空间格局看,全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呈现西北—东南方向分散、东北—西南方向集聚态势,方向性有所增强。人力资本、绿色技术进步、经济发展有利于提升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而人口密度以及产业结构具有抑制作用,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异性。上述发现为加快黄河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水和谐提供了经验支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俊   冯越珺   尤赟  
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时代命题。基于2010—2021年黄河流域地市层面数据,采用时空极差熵值法测度了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并利用标准差椭圆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考察黄河流域水生态文明的空间格局及动态演进特征,识别其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从地区差异看,下游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明显高于上游和中游地区,上中下游呈“低—中—高”状态。从空间格局看,全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呈现西北—东南方向分散、东北—西南方向集聚态势,方向性有所增强。人力资本、绿色技术进步、经济发展有利于提升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而人口密度以及产业结构具有抑制作用,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异性。上述发现为加快黄河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水和谐提供了经验支持。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明华  岳海珺  郝云飞  刘文斐  
研究目标:揭示黄河流域生态效率的空间差异、动态演进及驱动因素。研究方法:构建MinDS模型测算2004~2017年黄河流域生态效率水平,采用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方法探究其空间差异和动态演进,借助地理探测器考察生态效率时空演进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黄河流域生态效率呈现"东高西低"空间分布格局;区域间差异是生态效率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中上游地区内部生态效率的绝对差异呈扩大态势,流域整体及三大地区均存在右拖尾和极化现象;从内源性因素看,经济发展差异是生态效率空间差异的主导因素,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的交互组合是关键性驱动因素;从外源性因素看,人口密度差异对流域整体及中上游地区的驱动作用较高,外在因素协同作用增强了对生态效率时空演进的解释力。研究创新:基于城市视角考察黄河流域生态效率的时空演进规律,并从内源和外源两个层面揭示其成因。研究价值: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效率协同提升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小雯  郭精军  
文章基于DPSIR模型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TOPSIS模糊物元法探讨了2010—2019年黄河流域9个省份的生态安全时空特征,并借助障碍度模型测度阻碍各省份生态安全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在时间序列上,黄河流域生态安全水平整体呈上升态势;在空间格局上,各省份生态安全水平呈现从“中游领先”到“下游超越”的演进格局;在障碍因素上,人均水资源量是流域沿线各省份生态安全水平提升的共同障碍因素,且不同省份的生态安全障碍因素亦具有区域异质性。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然  曹雅慧  陈东景  邹卓  
为测度黄河流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现状及环境规制效果,文章分析了环境规制对生态福利绩效的作用机理并提出相应假设,基于黄河流域沿线9省(区)面板数据,在测算生态福利绩效基础上采用PSTR模型研究了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生态福利绩效的非线性影响,进一步选择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产业结构升级的间接传导作用。结果显示:(1)2009-2019年黄河流域沿线9省(区)生态福利绩效均值处于非有效状态,分区域呈现下游>中游>上游的分布格局;核密度图显示2015年后黄河流域沿线9省(区)之间两极化趋势有所减弱。(2)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生态福利绩效均存在非线性影响,但两者作用效果不同,其中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生态福利绩效的促进作用更显著。(3)间接传导作用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升级在较低强度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对生态福利绩效的作用中存在遮掩效应。(4)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实证结果稳健,且人均森林面积增加可显著促进生态福利绩效提升。基于结论提出建议:一是充分发挥森林涵养水源作用,协调各省生态投入要素;二是统筹沿线资源,减少生态福利区域差异;三是把握环境规制强度阈值,完善环境规制措施;四是在保证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强制作用的同时,向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适当倾斜;五是稳步提升森林覆盖率,合理规划并有序推进城市公园建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睿哲   黄新春  
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作为我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区域,其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对实现区域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运用Super-SBM模型对2010—2020年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水平进行测度,进而运用核密度分析、冷热点分析、椭圆分析等方法对生态福利绩效时空分布特征进一步分析,最后运用面板Tobit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研究发现:①2010—2020年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整体水平有所上升,呈现逐年波动提高的趋势。②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福利绩效冷点城市多集中于山西省与河南省,热点城市集中于山东省。③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空间重心向东南迁移,标准差椭圆长轴标准差增加,短轴标准差减少。④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福利绩效受产业结构、开放程度、环境保护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厘清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时空特征及其驱动机制,有利于实现城市高质量转型与区域绿色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睿哲   黄新春  
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作为我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区域,其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对实现区域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运用Super-SBM模型对2010—2020年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水平进行测度,进而运用核密度分析、冷热点分析、椭圆分析等方法对生态福利绩效时空分布特征进一步分析,最后运用面板Tobit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研究发现:①2010—2020年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整体水平有所上升,呈现逐年波动提高的趋势。②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福利绩效冷点城市多集中于山西省与河南省,热点城市集中于山东省。③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空间重心向东南迁移,标准差椭圆长轴标准差增加,短轴标准差减少。④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福利绩效受产业结构、开放程度、环境保护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厘清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时空特征及其驱动机制,有利于实现城市高质量转型与区域绿色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