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24)
- 2023(16939)
- 2022(14594)
- 2021(13605)
- 2020(11324)
- 2019(25769)
- 2018(25686)
- 2017(48181)
- 2016(27028)
- 2015(30233)
- 2014(30372)
- 2013(30169)
- 2012(28400)
- 2011(25954)
- 2010(26255)
- 2009(24192)
- 2008(23692)
- 2007(21144)
- 2006(19013)
- 2005(17424)
- 学科
- 济(110440)
- 经济(110320)
- 管理(74979)
- 业(68885)
- 企(54981)
- 企业(54981)
- 方法(42521)
- 数学(35509)
- 数学方法(35061)
- 中国(33501)
- 农(32293)
- 地方(31025)
- 学(27838)
- 业经(25761)
- 财(24996)
- 农业(22027)
- 制(20908)
- 环境(20187)
- 理论(19107)
- 贸(18827)
- 贸易(18808)
- 和(18669)
- 银(18110)
- 易(18108)
- 银行(18047)
- 融(17777)
- 金融(17774)
- 行(17391)
- 技术(17203)
- 教育(16778)
- 机构
- 大学(385563)
- 学院(383422)
- 济(145849)
- 管理(143717)
- 经济(142261)
- 研究(138740)
- 理学(122004)
- 理学院(120477)
- 管理学(118239)
- 管理学院(117568)
- 中国(103460)
- 科学(89471)
- 京(85323)
- 所(72613)
- 农(69921)
- 财(68660)
- 研究所(65777)
- 中心(62724)
- 江(61596)
- 业大(59799)
- 范(56304)
- 师范(55732)
- 北京(54720)
- 农业(54543)
- 财经(53194)
- 院(50533)
- 州(49984)
- 经(48024)
- 省(46720)
- 师范大学(44983)
- 基金
- 项目(255787)
- 科学(198915)
- 研究(186477)
- 基金(181045)
- 家(159728)
- 国家(158301)
- 科学基金(133245)
- 社会(114065)
- 社会科(107738)
- 社会科学(107706)
- 省(102943)
- 基金项目(95942)
- 自然(87278)
- 划(86651)
- 教育(85401)
- 自然科(85046)
- 自然科学(85022)
- 自然科学基金(83444)
- 编号(76998)
- 资助(74509)
- 成果(64147)
- 重点(58712)
- 发(58609)
- 部(55035)
- 课题(55018)
- 创(52086)
- 创新(48631)
- 科研(48534)
- 计划(47043)
- 项目编号(46124)
- 期刊
- 济(174973)
- 经济(174973)
- 研究(120003)
- 中国(85998)
- 学报(67700)
- 农(64647)
- 科学(60287)
- 管理(53805)
- 教育(52911)
- 财(51125)
- 大学(49902)
- 学学(46234)
- 农业(44414)
- 融(36222)
- 金融(36222)
- 技术(33351)
- 业经(29319)
- 财经(26376)
- 经济研究(25845)
- 图书(24540)
- 业(23131)
- 问题(22797)
- 经(22538)
- 资源(19323)
- 科技(19264)
- 版(19155)
- 理论(18394)
- 技术经济(18092)
- 书馆(17336)
- 图书馆(17336)
共检索到5979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雪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涵和基本特征为新征程上新实践提供了科学指引。新时期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历程中的生动实践,是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是“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安排的系统支撑之一。在2023年召开的《第二十五届全国社科院院长论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会议上,甘肃省社科院丝绸之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侯宗辉探讨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思考。本刊将侯宗辉的发言以专题形式刊发,以飨读者。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雪
2020年5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指出,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出发,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新要求,统筹国内国际两大局做出的、面向第三个十年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找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发展定位,以改革创新激发核心区内生增长动力,丰富对外开放载体,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切实增强核心区发展实力,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高质量发展。在2021年召开的《第二届“一带一路”长安智库论坛暨第二十四届全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联席会议》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科院经济所副所长、副研究员王宏丽探讨了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格局下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对策建议。本刊将王宏丽的发言以专题形式刊发,以飨读者。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汪晓文 李卓恒
根据高质量发展内涵,结合甘肃省发展特点,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4个维度出发,运用熵权法对甘肃省黄河流域经济带2006—2018年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研究发现,观测年间甘肃省黄河流域经济带经济建设提质转型,文化建设全员参与,社会建设与时俱进,生态建设常抓不懈,但也存在经济增速下行,人才流失严重,社保压力增加,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研究认为,甘肃省应优化产业结构,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大科技教育投入力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开展文化事业活动,丰富精神生活;完善社会福利体系,提升生活水平;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经济。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高宇轩 韩芸
实现山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山西践行“两山”理论、加快转型发展的有力抓手,也可深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近年来,山西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修复、减污降碳及文旅产业发展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但仍存在生态环境改善难度大、文旅资源利用不充分及要素保障能力不强等现实问题,建议山西走好产业转型道路,切实推动污染防治、低碳产业发展及文旅产业发展等工作走深走实,使山西黄河流域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又一典范。
关键词:
山西 黄河流域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吴蔚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如何更好地促进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意义更加重大。文章全面梳理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分析了阻碍发展的历史性、现实性问题,并从开展节水用水、推进生态治理、防控自然灾害、优化产业体系、弘扬黄河文化、保障民生福祉六个方面提出了助力山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推进路径。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态保护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亚宁 范博凯 李少鹏 单菁菁
以流域为基础的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论文首先立足生态文明时代背景,针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需求,系统提出了基于"生态—空间—时间"的流域生态文明三维分析框架;然后系统识别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生态水资源承载、空间体系和历史预期与发展动能等方面的瓶颈制约;最后从强化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补偿、优化黄河流域空间体系和培育激发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方面提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亚宁 范博凯 李少鹏 单菁菁
以流域为基础的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论文首先立足生态文明时代背景,针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需求,系统提出了基于"生态—空间—时间"的流域生态文明三维分析框架;然后系统识别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生态水资源承载、空间体系和历史预期与发展动能等方面的瓶颈制约;最后从强化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补偿、优化黄河流域空间体系和培育激发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方面提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黄河宁,天下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全局,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着力搭建黄河保护治理“四梁八柱”,推动黄河治理和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流域生态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侯子婵 王子涛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标志着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这在黄河治理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因此需要做到以下三个环节的有机统一:充分认识黄河流域的战略地位,统筹把握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并竭力探索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耦合路径,从而真正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互动。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真正造福于人民。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态保护 高质量发展 耦合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雪
党的二十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短板在农业,难点在农村,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成为能否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关键。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信息革命、产业革命、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环境为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出新的机遇,农业农村现代化内容的拓展、城乡二元结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又给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出新的挑战。在2023年召开的《第二十五届全国社科院院长论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会议上,江苏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徐志明探讨了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期刊] 改革
[作者]
安树伟 李瑞鹏
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体现在生态优先、市场有效、动能转换、产业支撑、区域协调、以人为本六个方面。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应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因素,把黄河流域打造为贯通东西的生态经济带,使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重点是严格生态综合治理,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加强区域分工,形成三大特色区域;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区域联系,推进形成东西贯通的黄河生态经济带。为此,应加快培育建设五大都市圈,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区域合作,提高市场化程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关键词:
黄河流域 高质量发展 生态保护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刘杰 张华泉
依据新发展理念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以黄河流域2000-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分析生态资本与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生态资本与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呈显著的正向关系,生态资本显著带动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森林覆盖率的贡献率最大;生态资本主要通过提高人均人力资本、劳动生产率以及降低单位GDP能耗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间接的促进作用;生态资本的门槛效应显著,越过双重门槛值-0.200后,生态资本正外部性作用呈逐步减弱态势。应充分认识到生态资本价值及对黄河流域生态资本投资的必要性,将生态保护真正融入现代化经济建设,通过孕育高质量人力资本与高效劳动生产率、降低能耗等路径助推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敏 夏同水 马宗国
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对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个维度构建黄河流域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从空间格局和时间衍变2个方面测度2010~2019年黄河流域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研究发现:黄河流域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较低,存在内部不平衡性,呈现“两边高、中间低”的空间格局,但呈显著上升发展趋势;各省区均存在与地区特征相匹配的长处与短板,山东、河南、四川在创新、开放、共享发展维度起引领作用,甘肃、山西农业产业结构更加合理,青海、内蒙古、陕西、宁夏绿色发展更具有优势;各维度对整体高质量发展水平贡献不一,创新、绿色拉动作用最为明显,开放是短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应抓住政策红利,坚持生态优先,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统筹推动各省区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桔
文章基于2011—2021年黄河流域7个城市群6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计量方法从城市群角度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性、空间关联特征和环境规制强度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结果发现,考察期间黄河流域生态与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度稳中有降,呈现下游城市群最高,上游次之,中游最弱的空间分布格局;耦合协调度存在空间相关性,耦合协调度水平类似的城市会出现聚集效应,环境规制强度的增加会促进耦合协调度的提高,并且会促使周围地区环境规制强度也有所增加。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冯波 郭巍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国家战略。作为我国最有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协调发展带、对外开放带和生态文明示范带,二者在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体制改革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和参照性。充分总结其有益经验,发挥好各自比较优势,培育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对我国国土开发、生态安全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背景、精神内涵、发展思路、实践路径开展比较研究,厘清中央和地方各自的工作方向与任务要点。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大力实施生态环境系统性保护修复、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全面推进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等下一步工作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