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01)
- 2023(7476)
- 2022(6492)
- 2021(5769)
- 2020(5099)
- 2019(11771)
- 2018(11484)
- 2017(22519)
- 2016(12601)
- 2015(14441)
- 2014(14755)
- 2013(14937)
- 2012(13985)
- 2011(12867)
- 2010(12931)
- 2009(12280)
- 2008(12488)
- 2007(11429)
- 2006(9814)
- 2005(8759)
- 学科
- 济(59657)
- 经济(59611)
- 管理(36300)
- 业(32709)
- 方法(27457)
- 企(25798)
- 企业(25798)
- 数学(24294)
- 数学方法(24090)
- 地方(16119)
- 农(15398)
- 中国(13450)
- 财(13412)
- 学(13046)
- 业经(11073)
- 农业(10483)
- 和(10468)
- 贸(9843)
- 贸易(9842)
- 环境(9824)
- 地方经济(9629)
- 易(9484)
- 制(8976)
- 务(8489)
- 财务(8471)
- 财务管理(8449)
- 资源(8442)
- 理论(8144)
- 企业财务(7961)
- 融(7279)
- 机构
- 学院(190952)
- 大学(190594)
- 济(77162)
- 经济(75415)
- 管理(72113)
- 研究(64903)
- 理学(62080)
- 理学院(61310)
- 管理学(60263)
- 管理学院(59894)
- 中国(48393)
- 科学(42857)
- 京(40659)
- 所(34469)
- 农(34338)
- 财(33858)
- 研究所(31635)
- 中心(30190)
- 业大(29607)
- 江(29097)
- 农业(27364)
- 财经(27288)
- 范(26848)
- 师范(26612)
- 北京(25512)
- 经(24547)
- 经济学(23866)
- 州(23680)
- 院(23004)
- 经济学院(21780)
- 基金
- 项目(127746)
- 科学(99764)
- 研究(92441)
- 基金(91068)
- 家(79815)
- 国家(79179)
- 科学基金(66761)
- 社会(57567)
- 社会科(54426)
- 社会科学(54404)
- 省(51349)
- 基金项目(48875)
- 自然(43256)
- 划(43124)
- 教育(42036)
- 自然科(42017)
- 自然科学(42000)
- 自然科学基金(41235)
- 编号(38702)
- 资助(36964)
- 成果(31223)
- 重点(29503)
- 发(29161)
- 部(28130)
- 课题(26376)
- 创(25876)
- 科研(24663)
- 创新(24199)
- 计划(23930)
- 国家社会(23462)
共检索到2748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毛春梅 袁汝华
利用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促使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是缓和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以水资源价值理论为基础 ,从黄河全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角度出发 ,以利用水资源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 ,测算了黄河水资源的理论价值 ,为制定黄河水资源费的征收标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水资源价值 影子价值 优化分配模型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永凯 孙雪梅
黄河流域水资源严重短缺,水资源利用效益直接关乎到其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通过采用均方差决策法,测算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益,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2018年黄河流域71个地级行政单元水资源利用综合效益指数为0.502,从上游(0.476)、中游(0.496)到下游(0.555)依次递增。具体而言,水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整体差异较小,生态效益中、上游地区波动较大,社会效益地区间差异明显;从时间演化来看,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综合效益呈逐年递增趋势,由2009年的0.414提高到2018年的0.502,上、中、下游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变化趋势与综合效益大体一致,均为稳健型增长;对比2009年、2012年、2015年、2018年水资源利用综合效益的空间差异,发现黄河流域水资源处于低综合利用效益阶段的地区由最初的10个降为0个,处于高综合利用效益阶段的地区由最初的3个增至35个。其中,青海海西州进步最明显,宁夏段、甘肃段稳定处于中综合利用效益阶段,山西、河南段有较大改善,山东段综合利用效益整体较高。基于此,根据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益现状提出相关启示。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水资源 利用效益 均方差决策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屹 梁晨雪
黄河流域城市群的发展面临着水资源刚性约束强、跨域治理难度大、承载力不足等问题的严峻挑战。采用环境经济核算方法与水足迹评估了关中平原城市群水资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描述时空演变特征的基础上揭示了社会经济因素对价值变化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平稳增长,呈现东南部高于西北部的区域差异特点。价值变化受农业总产值与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的影响较大,城镇化率、旅游人数等也是主要影响因素。建议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纳入到城市水治理中,通过调整城市产业结构与人口密度、推进跨域协同等措施加快绿色转型。本文探索性地编制城市群水资源生态系统账户并进行了核算,为突出生态服务功能在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郭菊娥 邢公奇 何建武
黄河流域水资源价格的不合理是导致黄河流域目前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重要原因。本文在传统投入产出技术价格波动模型的基础上 ,考虑了成本推动对价格初始变动部门的反馈作用 ,构建了黄河流域水资源价格变动模型 ,并利用 1999年黄河流域水利投入产出表的数据资料进行了实际测算分析 ,给出了各部门总产值变化对水资源需求量的影响程度。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水资源 价格变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宫连英 罗其友 陶陶 薛志士
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尖锐,本文围绕水资源最优利用问题,对黄河流域水资源配置原则,农业水资源在地区之间、作物之间以及作物不同生育阶段之间的合理配置进行了分析。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贾琦 段春青 陈晓楠
对流域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进行科学评判,针对评价中存在随机性及模糊性的特征,建立起基于云理论的流域水资源可再生能力综合评价模型。综合考虑水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及用水条件等11个指标建立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二元模糊对比法确定各个指标权重,借助云模型定量描述单指标条件下待评价区域水资源可再生能力的等级,并通过模糊变换,确定综合评判等级。云模型将不确定性概念的模糊性和随机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用隶属函数描述评价等级的模糊性,并利用超熵概念考虑隶属度本身存在的随机性,更符合实际评判的情况。应用该模型对黄河流域9个行政分区的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表明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可再生能力总体...
关键词:
水资源可再生能力 云模型 综合评判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吴凤平 王晓宇 夏天 王维
通过构建黄河流域水资源空间均衡诊断及优化耦合模型,诊断黄河流域2011~2020年的水资源空间均衡水平,并依据诊断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结果表明:①当前黄河流域水资源未实现空间布局均衡,各省区存在供用水不均衡问题。②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的供水量至少分别减少1.68亿m~(3)、0.88亿m~(3)、2.49亿m~(3)、0.51亿m~(3)、0.44亿m~(3)、1.39亿m~(3)、1.60亿m~(3);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的用水量至少分别减少0.18亿m~(3)、0.59亿m~(3)、2.43亿m~(3)、1.64亿m~(3)、5.64亿m~(3)、0.37亿m~(3)、0.67亿m~(3)、1.96亿m~(3)、1.46亿m~(3),可改善流域水资源供用水不均衡问题。③流域水资源实现空间布局均衡后,供用水规模将减少近90亿m~(3)、供用水结构也将进一步优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邵汉华 罗俊 王瑶
基于2008—2018年黄河流域4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水资源相关面板数据,文章运用三阶段DEA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核密度估计和Markov链等方法,分析黄河流域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时空分异特性及其动态演进过程。结果发现:城市化水平和产业升级对效率值影响显著,剔除环境变量之后,纯技术效率成为影响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的主要方面,且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地理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水资源利用效率在空间上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在集聚程度上表现为波动下降态势,效率较高的城市对周边城市具有辐射带动作用;随着时间变化,效率值逐步减小,城市间效率差异呈扩大趋势,向中低效率转变的可能性增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宁宁 粟晓玲 周云哲 牛纪苹
定量评价水资源承载力,可为有效调控水资源,提高水资源承载力和消除水资源超载区提供依据。从水资源承载力新内涵出发,构建"量—质—域—流"的四维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指标评价等级标准。针对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涉及许多不确定因素以及指标间存在耦合关系等特点,采用可考虑指标间耦合关系的EFAST算法计算权重,结合可处理评价不确定性问题的联系熵模型进行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以黄河流域为例,计算得权重与熵权法进行比较,对2015年流域61个地市的水资源承载力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EFAST算法计算权重比熵权法更合理;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处于Ⅰ级(极高)、Ⅱ级(较高)、Ⅲ级(中等)、Ⅳ级(较低)和Ⅴ级(极低)的地市数量占评价总地市数的比例分别为0、4.9%、18.1%、63.9%和13.1%,其中Ⅳ级和Ⅴ级分布在除青海省外的其他省区的地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丽娜 王红瑞 程晓冰 郝芳华 刘昌明
该文在介绍黄河水环境现状的基础上 ,针对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法制体系、管理体制、现行制度三方面进行分析 ,并依据黄河流域实际情况提出 :健全法规体系、改善管理体制、深化取水许可制度、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疏通经费渠道等改革措施 ,进而建议建立以健全的法制为主、以行政手段和市场调控为辅的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体系。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水资源管理 改革设想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晓涛 于法稳
采取区域基尼系数方法,对黄河流域地级行政区层面上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水资源与耕地资源、水资源与农业劳动力资源彼此之间的匹配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业、工业用水与GDP匹配的基尼系数分别是0.354 2,0.344 3,经济发展水平与水资源利用量之间匹配状况较为合理,也就是说农业、工业生产过程中耗用水资源的同时也贡献了相同比例的GDP,但尚未实现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之间的脱钩,同时说明,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还具有进一步提高的潜力;水资源与耕地资源匹配的区域基尼系数为0.803 1,与农业劳动力资源匹配的区域基尼系数为0.777 2,属于"高度不匹配"状况,因此需要根据区域水资源状况调整农...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春晖 杨志峰 郑小康 庞爱萍
流域水资源开发阈值是流域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基础和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的保证。随着水资源短缺引起的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对水资源开发阈值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从最初的"水资源总量"、"可利用量"和"可供水量"等,到考虑生态需水和水质保护的水资源可利用量。本文在这些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流域水资源开发阈值及其计算模型,即考虑水资源量、不可利用的洪水量、被污染水量、生态需水量及重复计算水量,综合计算流域水资源开发阈值。黄河流域作为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水资源开发面临严峻挑战。以黄河流域为例,运用该阈值模型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阈值进行初步计算,得到开发阈值多年平均约为238亿m3,占黄河天然径流量的40%左右,符合国际公认的流域水资源开发标准。
关键词:
流域 水资源开发 阈值模型 黄河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海峰 刘峰贵
在简要说明黄河断流严重程度的基础上,分析了黄河断流的主要原因及断流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提出了解决黄河断流的四条途径,即开源、节流、跨流域调水及建立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动态调控模型,进行人工调控,在对这些途径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建立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动态调控模型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最后论述了建模原理与方法及其若干宏观战略决策。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水资源 动态调控 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艳萍 刘畅
文章运用基于Shephard水资源距离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对2009—2018年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统计分析了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时间演变和空间集聚状态。结果表明:2009—2018年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一直处于小幅度下降趋势;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不存在明显的全局空间集聚效应,流域内各省份的水资源利用效率相差较大;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会促进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水资源禀赋、城镇化进程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具有抑制作用,而产业结构(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冉 王义民 畅建霞 黎云云
在分析黄河流域1980-2015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的基础上,基于水资源二级分区,采用土地利用变化重要性指数(Ci)、土地利用变化面积比例(D)、林草植被变化指数(R)三个指标分析8个子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方向和程度;然后针对1980-1990年、1990-2000年、2000-2010年、2010-2015年四个时期,采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及土地利用程度研究各分区的土地利用变化速度与程度。结果表明:与1980年相比,城乡工矿居民用地与水域面积变化最为显著。8个分区的土地利用变化面积比例均在20%左右,相互之间差异不大。在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方面,沙漠及未利用地、水域和城市及工矿用地变化速度明显,其余三种土地利用类型由于面积基数较大,变化速度相对较小,但是变化面积很大。从各时期看,2010-2015年变化速度最大,并且大致呈现随时间推移变化速度逐渐增大的特征。在综合土地利用变化的速度方面,8个分区基本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上游龙羊峡以上增加最为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