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18)
2023(7368)
2022(6350)
2021(5752)
2020(4984)
2019(11585)
2018(11209)
2017(21883)
2016(12315)
2015(14141)
2014(14373)
2013(14537)
2012(13712)
2011(12556)
2010(12465)
2009(11773)
2008(11816)
2007(10915)
2006(9303)
2005(8382)
作者
(38530)
(32507)
(32300)
(30926)
(20148)
(15610)
(14841)
(12823)
(12017)
(11160)
(10990)
(10787)
(10296)
(10217)
(10190)
(10185)
(10129)
(9610)
(9298)
(9278)
(8194)
(7915)
(7888)
(7468)
(7287)
(7250)
(7237)
(7099)
(6599)
(6518)
学科
(59458)
经济(59416)
管理(32343)
(31702)
方法(27795)
数学(25002)
数学方法(24813)
(23235)
企业(23235)
(17342)
地方(16234)
中国(13203)
(12298)
(12045)
农业(11511)
业经(11227)
(10756)
贸易(10751)
(10377)
地方经济(9592)
环境(8979)
(8859)
(8718)
(7314)
金融(7312)
(7161)
银行(7135)
理论(7051)
(6946)
(6819)
机构
学院(186182)
大学(185252)
(79039)
经济(77413)
管理(69746)
研究(65974)
理学(60258)
理学院(59521)
管理学(58499)
管理学院(58160)
中国(49029)
科学(43136)
(39290)
(38724)
(35284)
(33064)
研究所(32468)
业大(31137)
农业(30920)
中心(30351)
(28411)
财经(26608)
(25046)
师范(24784)
经济学(24759)
北京(24363)
(24059)
(23274)
(22612)
经济学院(22607)
基金
项目(126075)
科学(98518)
基金(90349)
研究(89868)
(80073)
国家(79440)
科学基金(66492)
社会(56558)
社会科(53605)
社会科学(53587)
(50753)
基金项目(48273)
自然(43110)
(42738)
自然科(42010)
自然科学(41995)
自然科学基金(41239)
教育(40469)
资助(36911)
编号(36656)
重点(29351)
(29116)
成果(28976)
(27818)
(25736)
课题(25474)
科研(24563)
计划(24260)
创新(24198)
国家社会(23375)
期刊
(84429)
经济(84429)
研究(50399)
(34668)
中国(34021)
学报(32193)
科学(28853)
(25235)
农业(23930)
大学(23209)
管理(22350)
学学(22089)
教育(16461)
技术(16308)
业经(14318)
(14267)
金融(14267)
(13607)
经济研究(13510)
财经(12893)
问题(11959)
(11168)
资源(10868)
技术经济(10478)
(9961)
统计(9713)
(9191)
商业(9105)
理论(8873)
(8806)
共检索到2676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宫连英  罗其友  陶陶  薛志士  
本文测算了黄河流域不同类型区粮食增产潜力:半干旱偏旱区201.7万吨,半干旱区941.38万吨,半湿润偏旱区1061.8万吨,半湿润区897.08万吨,黄河流域旱地合计可增产粮食3000万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情  刘雪华  岳天祥  
淮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同时经济发展任务重,生态压力持续增大,为确保流域可持续的粮食增产,亟须根据流域内粮食生产潜力和现状生产等,进行流域粮食生产空间布局的科学规划研究。利用GIS空间分析工具,通过作物产量限制因子逐级修正模型计算淮河流域粮食生产潜力,并将潜力与现状产量进行对比计算,得出粮食生产潜力转化率,结合流域的生态安全格局,分析淮河流域未来粮食生产的优化空间布局。结果表明:淮河流域粮食生产总潜力为1.95×108 t,约占全国粮食生产总潜力的16.5%,在保障未来在全国粮食安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以2005年为例,淮河流域粮食实际产量为8195.54×104 t,总体潜力转化...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仁元  
我国按照农业区划原则确定的九大农区是:东北区、内蒙及长城沿线区、黄淮海区、黄土高原区、长江中下游区、西南区、华南区、甘新区、青藏区。改革开放以来,各大农区的粮食生产格局和潜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从我国九大农区资源情况、粮食生产的现状分析入手,研究各大农区粮食生产潜力,从中寻找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贤   王浩阳   牛文浩   韩笑   邢培学   柴朝卿   张蚌蚌   靳亚亚  
为探明耕地利用转型趋势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采用熵权法、全局空间自相关、空间滞后模型等方法,以黄河流域9省区115个地级市为基本研究单元,构建耕地利用转型指标体系,计算耕地利用转型指数分析2000—2018年耕地利用转型时空格局演变情况,并测度耕地利用转型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耕地利用显性转型指数的空间分布呈现平原高山区低的格局,隐性转型指数的空间分布则更多与当地经济状况相关,显性转型、隐性转型和综合转型指数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2000—2018年黄河流域3种转型指数均表现出明显的空间聚集,且空间聚集性逐渐减弱。3)耕地利用显性转型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粮食产量,隐性转型和综合转型能够显著促进粮食产量的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善、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是主要原因。本研究从市域尺度出发研究了黄河流域9省区耕地利用转型过程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区域耕地利用转型研究及保障粮食生产方面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周曙东  赵明正  陈康  肖宵  
本研究利用FAO的GAEZ数据库资料测算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潜在耕地数量及分布,探讨主要粮食出口国潜在耕地开发限制因素,通过分析确定具有较大粮食出口潜力的合作国,并在各国土地开发法律政策限制、土地复种等条件下测算这些国家的潜在粮食产量、生产波动性、投资政治风险,归纳不同国家的收获季节差异和粮食禁止出口风险。研究发现,阿根廷的大豆和玉米、澳大利亚的小麦、法国的玉米和小麦、巴拉圭的小麦和大豆、乌克兰的玉米和小麦、美国和南非的玉米生产波动性较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世坤  蔡焕杰  王健  
【目的】分析石羊河流域种植玉米的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探索影响石羊河流域玉米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为当地的玉米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石羊河流域1980-2005年的气象数据,采用机制法分析该流域玉米的光合、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并结合ArcviewGIS软件分析其空间分布规律;利用FAO的CROPWAT模型,分析玉米生育期蒸发蒸腾量的变化规律,提出相应的灌溉建议,发掘作物生产潜力,提高流域玉米的产量。【结果】石羊河流域玉米光合、光温生产潜力分别为22 704.79~25 732.44和10 665.73~17 189.27kg/hm2,二者的空间分布规律大致为由北向南逐渐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禾军  
本文依据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划分了我国未来粮食增产潜力大的区域;并以县域为基础计算了我国粮食生产的技术进步程度,有约44%的县域技术进步低于全国水平。最后提出了科技兴粮的重点区域。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卢布  吴凯  陈印军  肖碧林  陈学渊  王小平  王勇  万富世  
初次制定了我国粮食生态的七区区划方案;利用"农业综合预测法"分析预测了2020年各粮食生态区域的增产潜力,判断到2020年我国粮食总产可能迈上6亿吨台阶;在综合多种因素的基础上,明确了未来十年我国粮食发展的思路,点明了各区域粮食增长的主要途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封志明  杨艳昭  张晶  王秀芬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通过构建生产潜力模型,利用GIS技术,定量计算了1km×1km栅格和县域尺度中国粮食生产潜力;通过对粮食生产的资源禀赋状况逐级评判,揭示了中国不同地区粮食生产的资源潜力。结果表明:中国平均光温、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分别具备1倍多、1倍以及近1/3的增长空间。中国县域粮食资源潜力差异显著,内蒙古及长城沿线以及黄土高原地区为县域粮食资源可开发空间较大的区域,西北、黄淮海、四川盆地区为可开发程度较低的地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彭俊杰  
对黄河流域1990-2018年粮食产量和农业用水现状进行分析,预测未来粮食产量以及农业用水的供需态势,提出黄河流域粮食安全的农业用水保障策略。结果表明,1990-2018年黄河流域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平均为33.6%,并呈增加态势。建议将770.4亿立方米作为黄河流域农业用水红线来进行约束,未来如果不采取节水措施,农业用水将难以满足最低2.24亿吨粮食产量的需求。在本文假设的两种情景下,届时缺口分别为281.1亿立方米和409.4亿立方米,保障程度分别为91.4%和81.9%。科学调整主要农区生产管理方式,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科学应对气候变暖影响,选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作物新品种;调整作物复种指数,提高耕地资源利用效率,是未来有效应对黄河流域农业用水紧张态势,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策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肖红  
一、提高粮食生产潜力的途径1、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增产潜力。根据我省的土地资源特点与水资源潜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粮食作物结构调整应稳定和适当增加高油大豆种植面积,扩大高产作物杂交水稻种植面积、专用玉米种植面积,优质小麦种植面积。今后农产品精深加工要选择专用性品种。比如玉米就有高油玉米、优质蛋白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富余  王大为  陈晓云  孙大为  吕立涛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坚持立足于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辽宁省是国家粮食主产省份之一,文章分析了辽宁省粮食生产现状及主要制约因素,提出了提升粮食生产潜力的主要途径与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荣生  
大渤海地区行政上包括辽、冀、鲁三省和京、津二市。土地面积51.88万km~2,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5.41%。人口1.9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7.9%。人口密度达375人/km~2,是我国人口负荷最大的地区之一。耕地面积为26687万亩(1988年统计数),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8.6%,垦殖指数达34.3%,是我国高垦殖率地区之一。东临渤海,大陆岸线长达5635.01km,占全国大陆岸线总长的34.2%。临海的地理位置和漫长的海岸线,为发展海上交通、对外联系和外向型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4以上,重工业所占比重更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久丽  任勇  包晓斌  陆守一  
在对FAO(1976),Beek(1978)等有关土地评价、土地质量以及近年来提出的土地生态位、土地生态评价、土地生态设计等一系列有关土地分类和评价概念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地评价的发展趋势;并对昕水河流域和隰县示范区土地综合生产潜力和利用价值的水平,提出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构建指标体系的定量方法;建立了土地生产潜力评价的综合指数模型,应用该模型对昕水河流域和隰县示范区的土地综合生产潜力和利用价值水平进行了尝试性的定量评价.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雅秋   刘海滨  
以黄河流域72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基于水—能源—粮食关联关系构建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测度指标体系,考察流域分区、资源分区和产区分区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并分解各分区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明确三类分区技术差距提升目标。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呈波动式变化趋势,技术进步发挥了主要推动作用,技术效率恶化抵消了一部分技术进步的提升效果。共同前沿和群组前沿下的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均表现为:下游>上游>中游、非资源型>资源型、主产区>产销平衡区;两类前沿下的技术落差表现为:上游>中游>下游,非资源型>资源型,主产区>产销平衡区,且三类分区下的技术差距均有逐渐收敛趋势。综合来看,应发挥黄河流域下游城市、非资源型城市和主产区城市的技术引领优势,带动和辐射黄河流域其他地区缩小技术落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