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17)
- 2023(16219)
- 2022(13952)
- 2021(12982)
- 2020(10843)
- 2019(24536)
- 2018(24364)
- 2017(46983)
- 2016(25683)
- 2015(28453)
- 2014(28432)
- 2013(28034)
- 2012(25518)
- 2011(23135)
- 2010(23062)
- 2009(21256)
- 2008(20873)
- 2007(18415)
- 2006(16088)
- 2005(14364)
- 学科
- 济(102160)
- 经济(102014)
- 管理(81492)
- 业(72701)
- 企(61987)
- 企业(61987)
- 方法(45247)
- 数学(38848)
- 数学方法(38425)
- 财(28929)
- 农(26582)
- 中国(25287)
- 学(24007)
- 业经(23382)
- 地方(22810)
- 制(22619)
- 环境(21351)
- 务(18094)
- 财务(18022)
- 财务管理(17987)
- 农业(17686)
- 和(17155)
- 企业财务(17121)
- 划(17090)
- 技术(16753)
- 理论(16628)
- 贸(16434)
- 贸易(16427)
- 银(15985)
- 银行(15937)
- 机构
- 大学(366570)
- 学院(364896)
- 管理(144102)
- 济(143078)
- 经济(139873)
- 理学(125639)
- 理学院(124170)
- 研究(122170)
- 管理学(122034)
- 管理学院(121365)
- 中国(89495)
- 科学(77845)
- 京(77507)
- 财(68742)
- 所(61519)
- 农(58829)
- 研究所(56326)
- 业大(55289)
- 中心(54776)
- 财经(54694)
- 江(52876)
- 经(49641)
- 北京(48510)
- 范(48331)
- 师范(47853)
- 农业(46053)
- 院(44822)
- 经济学(43306)
- 州(43002)
- 财经大学(40760)
- 基金
- 项目(255869)
- 科学(202307)
- 基金(187126)
- 研究(184984)
- 家(163880)
- 国家(162565)
- 科学基金(139892)
- 社会(117906)
- 社会科(111726)
- 社会科学(111699)
- 省(100122)
- 基金项目(99935)
- 自然(91764)
- 自然科(89545)
- 自然科学(89523)
- 自然科学基金(87899)
- 划(84308)
- 教育(84189)
- 资助(75941)
- 编号(74055)
- 成果(59554)
- 重点(57672)
- 部(56308)
- 发(54344)
- 创(53268)
- 课题(51049)
- 创新(49714)
- 科研(48904)
- 制(48816)
- 国家社会(48756)
- 期刊
- 济(155811)
- 经济(155811)
- 研究(105670)
- 中国(68793)
- 学报(60618)
- 科学(55172)
- 财(53122)
- 农(52929)
- 管理(52024)
- 大学(45631)
- 学学(43214)
- 教育(38201)
- 农业(36486)
- 融(29929)
- 金融(29929)
- 技术(29210)
- 财经(26705)
- 业经(25647)
- 经济研究(24525)
- 经(22790)
- 问题(20052)
- 科技(18504)
- 业(18453)
- 资源(17893)
- 版(17619)
- 图书(17346)
- 理论(17167)
- 技术经济(16576)
- 现代(15992)
- 实践(15671)
共检索到5243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然 曹雅慧 陈东景 邹卓
为测度黄河流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现状及环境规制效果,文章分析了环境规制对生态福利绩效的作用机理并提出相应假设,基于黄河流域沿线9省(区)面板数据,在测算生态福利绩效基础上采用PSTR模型研究了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生态福利绩效的非线性影响,进一步选择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产业结构升级的间接传导作用。结果显示:(1)2009-2019年黄河流域沿线9省(区)生态福利绩效均值处于非有效状态,分区域呈现下游>中游>上游的分布格局;核密度图显示2015年后黄河流域沿线9省(区)之间两极化趋势有所减弱。(2)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生态福利绩效均存在非线性影响,但两者作用效果不同,其中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生态福利绩效的促进作用更显著。(3)间接传导作用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升级在较低强度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对生态福利绩效的作用中存在遮掩效应。(4)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实证结果稳健,且人均森林面积增加可显著促进生态福利绩效提升。基于结论提出建议:一是充分发挥森林涵养水源作用,协调各省生态投入要素;二是统筹沿线资源,减少生态福利区域差异;三是把握环境规制强度阈值,完善环境规制措施;四是在保证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强制作用的同时,向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适当倾斜;五是稳步提升森林覆盖率,合理规划并有序推进城市公园建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冲 刘达
文章在明晰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利用2008—2018年黄河流域10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助推作用;具体到各分维度指标,则对动力机制转变、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境保护和福利水平改善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与经济稳定发展之间的正向关系不显著,并且环境规制对黄河流域上、中、下游不同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另外,门槛效应检验进一步证实,当前环境规制是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睿哲 黄新春
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作为我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区域,其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对实现区域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运用Super-SBM模型对2010—2020年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水平进行测度,进而运用核密度分析、冷热点分析、椭圆分析等方法对生态福利绩效时空分布特征进一步分析,最后运用面板Tobit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研究发现:①2010—2020年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整体水平有所上升,呈现逐年波动提高的趋势。②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福利绩效冷点城市多集中于山西省与河南省,热点城市集中于山东省。③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空间重心向东南迁移,标准差椭圆长轴标准差增加,短轴标准差减少。④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福利绩效受产业结构、开放程度、环境保护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厘清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时空特征及其驱动机制,有利于实现城市高质量转型与区域绿色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态福利绩效 黄河流域 资源型城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睿哲 黄新春
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作为我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区域,其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对实现区域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运用Super-SBM模型对2010—2020年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水平进行测度,进而运用核密度分析、冷热点分析、椭圆分析等方法对生态福利绩效时空分布特征进一步分析,最后运用面板Tobit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研究发现:①2010—2020年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整体水平有所上升,呈现逐年波动提高的趋势。②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福利绩效冷点城市多集中于山西省与河南省,热点城市集中于山东省。③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空间重心向东南迁移,标准差椭圆长轴标准差增加,短轴标准差减少。④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福利绩效受产业结构、开放程度、环境保护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厘清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时空特征及其驱动机制,有利于实现城市高质量转型与区域绿色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态福利绩效 黄河流域 资源型城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少炜 罗林杰 查欣洁
采用非径向的SBM-DEA模型对2011—2017年黄河流域各省份的生态福利绩效进行测算评价,运用Moran散点图和LISA图着重考察其空间差异性及演变,然后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对黄河流域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检验。结果显示:(1)黄河流域整体生态福利绩效综合水平小于1,未能实现DEA有效,且呈现出"中部最高、东部和西部次之""下游最高、上游和中游次之"的态势。(2)黄河流域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呈现出较高的局部空间异质性,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且空间依赖性和空间效应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3)黄河流域生态福利绩效主要受到技术水平、城镇化、医疗水平、经济外向性以及社会性支出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伟 王一丹
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黄河流域2008-2018年79个地级市城市生态福利绩效进行了测算,运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分类探讨影响城市生态福利绩效的异质性。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2008—2018年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水平不高,绩效值随时间呈波动上升趋势,流域内部各地区城市间绩效均值空间差异较大,呈现出较为独特的"中游最高、下游次之、上游最低"的分布格局。2)经济集聚、城市绿化水平对生态福利绩效值有显著促进作用,人口密度、产业结构、科技投入水平对其呈显著抑制作用。3)上、中、下游城市之间以及不同级别城市之间的影响作用有所差异,科技投入水平对上游城市和普通地级市有显著负向影响,对中下游城市和中心城市的影响不显著;中心城市环境规制对绩效值有显著正向作用,而对于普通地级市影响不显著。据此,提出促进黄河流域城市生态福利绩效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少炜 罗林杰 查欣洁
采用非径向的SBM-DEA模型对2011—2017年黄河流域各省份的生态福利绩效进行测算评价,运用Moran散点图和LISA图着重考察其空间差异性及演变,然后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对黄河流域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检验。结果显示:(1)黄河流域整体生态福利绩效综合水平小于1,未能实现DEA有效,且呈现出"中部最高、东部和西部次之""下游最高、上游和中游次之"的态势。(2)黄河流域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呈现出较高的局部空间异质性,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且空间依赖性和空间效应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3)黄河流域生态福利绩效主要受到技术水平、城镇化、医疗水平、经济外向性以及社会性支出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伟 王一丹
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黄河流域2008-2018年79个地级市城市生态福利绩效进行了测算,运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分类探讨影响城市生态福利绩效的异质性。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2008—2018年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水平不高,绩效值随时间呈波动上升趋势,流域内部各地区城市间绩效均值空间差异较大,呈现出较为独特的"中游最高、下游次之、上游最低"的分布格局。2)经济集聚、城市绿化水平对生态福利绩效值有显著促进作用,人口密度、产业结构、科技投入水平对其呈显著抑制作用。3)上、中、下游城市之间以及不同级别城市之间的影响作用有所差异,科技投入水平对上游城市和普通地级市有显著负向影响,对中下游城市和中心城市的影响不显著;中心城市环境规制对绩效值有显著正向作用,而对于普通地级市影响不显著。据此,提出促进黄河流域城市生态福利绩效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燕燕 王永瑜 韩君
文章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测度2005—2019年黄河流域各省份的生态效率水平,选取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分析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引入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索各省份生态效率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黄河流域生态效率水平呈现波动变化特征,且上、中、下游地区差异显著。(2)2005—2019年,创新发展和开放发展对生态效率的影响由负效应转变为正效应,对生态效率水平的提升作用逐渐显现;协调发展未达到理论预期值;绿色发展的负向影响逐渐减弱;共享发展是生态效率提升的主要推动力。(3)整体来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对下游地区生态效率的影响最大,中游地区次之,上游地区最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付俊怡 李鸿雁
[目的]水资源短缺和农业污染严重已成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对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方法]基于2009—2017年黄河流域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测度黄河流域农业用水效率,发现黄河流域农业用水效率地区差异明显。为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采用Tobit模型和GTWR模型,分别从全局视角和微观视角对农业用水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不同省区农业用水效率提高策略侧重不同。[结果]宁夏、内蒙古和山西农业用水效率提高的有效举措是在保障国家粮食供给安全基础上,减少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甘肃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的关键在于重视农业节水技术的引进、研发和应用推广;山东的出路在于提高农户节水意识;陕西和四川的有效途径在于采用科学合理的用水方式,降低农业用水占比,优化用水结构;河南和青海需要从以上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结论]研究黄河流域农业用水效率并探究影响各省区农业用水效率的主导因素,可以为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精准施策提供参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唐贤秋 谷佳璐
构建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导向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绩效审计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和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文章首先廓清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绩效审计价值和审计模式的基础,以PSR模型为依据,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审计多方互动视角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一个中心、三位一体”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绩效审计联动机制。研究结论表明,审计机关开展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绩效审计监督调查时,要坚持传统审计和大数据审计相结合,使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绩效审计从数据化审计逐渐走向智慧审计。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子晨
生态治理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特别重要意义。基于2004—2019年面板统计数据,通过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分析黄河流域主要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治理绩效。结果显示,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绩效整体欠佳,最差年份为2007年,最佳年份为2016年,地区差异显著,其中山东省、河南省较好。空间计量分析影响因素得出与常识性不同的观点:一是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不佳,从经济上讲,根源在于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不统筹的治理损耗,而非经济发展伴随而来的污染;二是流域人均水资源量越高,越有可能带来较低的生态治理水平;三是城镇化对生态治理绩效的影响复杂,但总体上呈现积极效应;四是技术创新和重视教育对生态治理具有全流域的正面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夏骕鹔 郭淑芬
依托2007—2018年黄河流域九省区的面板数据,依托熵权法、DEA-SBM模型等方法对黄河流域旅游开发强度、黄河流域生态效率的变化及地理分布特征进行了测度分析,并采用Tobit面板回归模型,研究探讨了旅游开发强度对生态效率影响的内在机理。主要研究结论包括:(1)旅游开发强度的不断提升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效率;(2)旅游业设施建设对提升旅游业开发强度发挥关键作用;(3)黄河流域九省区的生态效率整体处于中低水平,改善生态效率任务艰巨。为此建议,将加快文化旅游业发展纳入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战略中予以考量,并加大对黄河中上游旅游业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同时鼓励技术创新、降低污染排放,加快改善黄河流域的生态低效问题。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旅游开发强度 生态效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权 方时姣 赵路
文章基于生态福利视角,运用两阶段超效率网络SBM-DEA模型测度了中国30个省份2005—2021年的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并利用门槛模型、空间杜宾模型以及中介效应模型验证了异质性环境规制对中国区域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差异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呈现“东部地区最高、中西部地区次之、东北地区最低”的区域特征,第一阶段生态经济绩效水平的降低对全国整体生态福利绩效的提升形成了阻碍;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存在环境规制强度门槛,三种环境规制对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均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而逐渐弱化;环境规制对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生态福利绩效的提升作用最大;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改变和技术创新变化是环境规制影响生态福利绩效的有效路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双悦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对于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及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基于地理区位异质性下产业集聚促进黄河流域经济增长的框架,对要素禀赋、创新投入、制度因素、生态保护、交通条件、对外开放六个因素如何对产业集聚产生动力进行了研究。进一步通过采用空间SDM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地理区位异质性可以对本地区的产业集聚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产生影响;产业协同集聚亦可以促进本地区经济增长。同时,产业协同集聚较好的区域周边也存在着产业协同集聚水平较好的区域。基于此,提出更好发挥人力资本优势、改变制度变迁方式等政策含义,以期更好地发挥黄河流域在国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