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90)
2023(12319)
2022(10403)
2021(9450)
2020(7812)
2019(18057)
2018(17547)
2017(33452)
2016(18585)
2015(20745)
2014(21201)
2013(21122)
2012(20339)
2011(18657)
2010(18967)
2009(17502)
2008(17433)
2007(15961)
2006(14131)
2005(12973)
作者
(56916)
(47488)
(47233)
(45074)
(30031)
(22920)
(21675)
(18640)
(17854)
(16862)
(16201)
(15928)
(15079)
(15037)
(14899)
(14730)
(14557)
(14074)
(13695)
(13650)
(11983)
(11827)
(11548)
(10853)
(10795)
(10632)
(10631)
(10505)
(9647)
(9537)
学科
(88302)
经济(88156)
管理(47375)
(44794)
方法(32385)
(32304)
企业(32304)
数学(28622)
中国(28596)
数学方法(28366)
地方(28161)
(25336)
业经(18079)
(17838)
(17732)
农业(17208)
地方经济(15317)
(15011)
贸易(14998)
环境(14635)
(14356)
(14103)
(13846)
(13358)
金融(13356)
(13194)
银行(13162)
(12734)
(12620)
技术(11166)
机构
学院(272858)
大学(271175)
(112349)
经济(109607)
研究(101636)
管理(98507)
理学(83366)
理学院(82149)
管理学(80683)
管理学院(80161)
中国(75270)
科学(64303)
(60057)
(53169)
(50266)
(49980)
研究所(48153)
中心(46259)
(43331)
业大(41221)
(40359)
师范(39985)
农业(39245)
财经(39138)
北京(38337)
(36945)
(35224)
(35193)
经济学(34578)
师范大学(32364)
基金
项目(178489)
科学(139910)
研究(129857)
基金(126580)
(110918)
国家(109980)
科学基金(92936)
社会(81883)
社会科(77508)
社会科学(77483)
(71734)
基金项目(67852)
(60516)
自然(59100)
教育(58555)
自然科(57641)
自然科学(57623)
自然科学基金(56522)
编号(53198)
资助(50766)
(44896)
成果(43450)
重点(41255)
(38454)
课题(38232)
(35985)
发展(35943)
(35365)
创新(33824)
科研(33717)
期刊
(132281)
经济(132281)
研究(83549)
中国(59474)
(46401)
学报(43112)
科学(40261)
(37634)
管理(34038)
农业(31581)
教育(31502)
大学(31483)
学学(29518)
(25710)
金融(25710)
技术(23666)
业经(22730)
经济研究(20711)
问题(19160)
财经(18921)
(17001)
(16306)
资源(15083)
技术经济(13844)
图书(13553)
(13352)
(13331)
商业(13285)
统计(12894)
(12773)
共检索到4211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晓昱   王飞雪   刘璐  
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计算黄河流域61个地级市2010年、2013年、2016年和2019年的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并运用自然间断点法、空间自相关和障碍度模型,分析黄河流域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变规律、空间关联性和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整体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根据高质量发展水平将城市分为四大类,其中高水平城市主要为省会和中心城市,较高水平城市分布在中心城市周围,较低水平城市由下游向中上游扩散,低水平城市集聚在中上游。(2)黄河流域总体空间关联性较弱,局部存在集聚效应,东部高值区被高值区包围的高高集聚较明显,西部低值区被低值区包围的低低集聚较明显。(3)黄河流域城市高质量发展障碍因子主要包括入境旅游人数、外资依存度、万人专利申请量、外贸依存度和万人在校生数。基于此,提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相关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晓昱   王飞雪   刘璐  
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计算黄河流域61个地级市2010年、2013年、2016年和2019年的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并运用自然间断点法、空间自相关和障碍度模型,分析黄河流域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变规律、空间关联性和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整体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根据高质量发展水平将城市分为四大类,其中高水平城市主要为省会和中心城市,较高水平城市分布在中心城市周围,较低水平城市由下游向中上游扩散,低水平城市集聚在中上游。(2)黄河流域总体空间关联性较弱,局部存在集聚效应,东部高值区被高值区包围的高高集聚较明显,西部低值区被低值区包围的低低集聚较明显。(3)黄河流域城市高质量发展障碍因子主要包括入境旅游人数、外资依存度、万人专利申请量、外贸依存度和万人在校生数。基于此,提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相关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安欣  徐硕  张萌萌  徐金楠  
文章基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构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计算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指数,并进行空间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自西向东、自上游往下游逐渐增长的格局,但近年来高质量发展指数增长基本停滞甚至出现下降趋势。(2)高质量发展指数排名前十的城市中省会城市有4个,排名后十的城市均来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3)仅下游地区存在一定的空间相关性,上游地区和中游地区均没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4)上游地区发展水平低且增长缓慢,呈现低-低集聚特征;中游地区的中心城市未能发挥区域增长极的作用,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下游地区整体发展水平较高,以济南市为核心呈现高-高集聚特征,不断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因此,要充分考虑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差异性,因地制宜探索特色化的发展路径,促进各城市分工合作,实现资源互补与功能融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安欣  徐硕  张萌萌  徐金楠  
文章基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构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计算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指数,并进行空间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自西向东、自上游往下游逐渐增长的格局,但近年来高质量发展指数增长基本停滞甚至出现下降趋势。(2)高质量发展指数排名前十的城市中省会城市有4个,排名后十的城市均来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3)仅下游地区存在一定的空间相关性,上游地区和中游地区均没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4)上游地区发展水平低且增长缓慢,呈现低-低集聚特征;中游地区的中心城市未能发挥区域增长极的作用,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下游地区整体发展水平较高,以济南市为核心呈现高-高集聚特征,不断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因此,要充分考虑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差异性,因地制宜探索特色化的发展路径,促进各城市分工合作,实现资源互补与功能融合。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倪龙臻  陈文汇  
基于PSR模型构建黄河流域国有林场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TOPSIS与二次加权相结合的方法计算黄河流域国有林场的综合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利用障碍度模型进行障碍因子分析。研究表明:流域内国有林场发展水平不高,整体上表现为流域以南好于流域以北,流域下游好于流域上游的发展态势。阻碍流域内国有林场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为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投入水平、森林资源保护培育水平以及林业新产业发展水平。影响不同省区国有林场发展的因子存在明显的相似性,且相似类型的省区并不呈现地理意义上的空间集聚与流域位置集聚,为流域内各省区国有林场“分区施策”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倪龙臻  陈文汇  
基于PSR模型构建黄河流域国有林场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TOPSIS与二次加权相结合的方法计算黄河流域国有林场的综合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利用障碍度模型进行障碍因子分析。研究表明:流域内国有林场发展水平不高,整体上表现为流域以南好于流域以北,流域下游好于流域上游的发展态势。阻碍流域内国有林场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为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投入水平、森林资源保护培育水平以及林业新产业发展水平。影响不同省区国有林场发展的因子存在明显的相似性,且相似类型的省区并不呈现地理意义上的空间集聚与流域位置集聚,为流域内各省区国有林场“分区施策”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沈路  钱丽  
文章基于高质量发展内涵,从经济全面发展、社会协调发展、环境友好发展三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权法测度2008—2019年黄河流域沿线省份高质量发展水平。采用全局莫兰指数检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自相关性,并运用动态空间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科技创新、城镇化水平等因素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沿线省份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值为0.473,中下游高质量发展及其各维度水平值均明显高于上游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在地理距离矩阵下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科技创新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空间溢出效应及总效应均显著为负,而城镇化水平和环境规制分别对经济全面发展和环境友好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赵晓娜  
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为农业发展提供风险保障,对实现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黄河干支流经过的9个省份为研究对象,运用基于熵值的TOPSIS法,分析了2010—2020年黄河流域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时空演进规律,并利用障碍度模型识别其主要的发展障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时序演变上,黄河流域总体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仍然相对较低,不同省份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空间演进特征上呈现“二元空间结构”,并由低梯度逐渐向高梯度演变,呈现出更加复杂的发展格局。此外,障碍因子识别结果表明,政府扶持力度和农业保险发展水平等因素制约黄河流域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因此,建议加大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明晰政府部门在农业保险发展中的权责,提高农业保险的发展水平等,从而实现黄河流域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洋  马静  
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利用动态因子分析法测度2009—2019年黄河流域9个中心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探析黄河流域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网络结构特征,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较弱且空间差异较大,上、下游高质量发展差异的马太效应逐渐显现;(2)高质量发展和各个维度的网络联系强度均表现为明显的空间分异和非均衡的分布特征,东部地区中心城市间的网络联系强度整体高于西部地区,东西部城市之间联系较弱,西部地区城市之间并未存在强联系;(3)黄河流域中心城市间网络联系松散,共同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合作、协调发展机制尚未形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洋  马静  
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利用动态因子分析法测度2009—2019年黄河流域9个中心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探析黄河流域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网络结构特征,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较弱且空间差异较大,上、下游高质量发展差异的马太效应逐渐显现;(2)高质量发展和各个维度的网络联系强度均表现为明显的空间分异和非均衡的分布特征,东部地区中心城市间的网络联系强度整体高于西部地区,东西部城市之间联系较弱,西部地区城市之间并未存在强联系;(3)黄河流域中心城市间网络联系松散,共同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合作、协调发展机制尚未形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林珠   孙艺欣   徐德义  
以黄河流域各省份2011—2020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主成分—熵权法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标进行测度,并采用聚类分析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系统考察黄河流域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动态关联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2011—2020年,黄河流域各省份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不同地区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显著。(2)黄河流域的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高质量发展之间相互影响,各个省份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一一对应。(3)黄河流域的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明显的双向促进关系,且影响效果显著,即绿色高质量发展有助于绿色技术创新的提升,绿色技术创新能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林珠   孙艺欣   徐德义  
以黄河流域各省份2011—2020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主成分—熵权法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标进行测度,并采用聚类分析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系统考察黄河流域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动态关联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2011—2020年,黄河流域各省份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不同地区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显著。(2)黄河流域的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高质量发展之间相互影响,各个省份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一一对应。(3)黄河流域的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明显的双向促进关系,且影响效果显著,即绿色高质量发展有助于绿色技术创新的提升,绿色技术创新能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曾贤刚  刘纪新  牛木川  
构建超效率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基于黄河流域2007—2016年共9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全局DEA技术测算了市级环境效率。通过动态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结合新发展理念,构建黄河流域城市环境效率驱动要素体系,定量分析了高质量发展视角下环境效率的驱动要素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2016年黄河流域平均环境效率0.624,总体处于中质量发展阶段。平均省级环境效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内蒙古、陕西、山东、黄河流域均值、甘肃、四川、山西、河南、青海、宁夏。2007—2016年间,黄河流域市级平均环境效率由0.322增至0.624,总体涨幅93.79%,年均涨幅6.84%。所有省份的环境效率均有提升,青海增速最快,山东增速最慢。人均教育支出、人均使用外资金额、劳动者报酬占比均能提高当地环境效率,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人均环境从业人员、人口密度与当地环境效率呈反向关系,人均教育支出、人均科研人员、第二产业占GDP比重正向溢出效应明显。发展程度低、工业技术落后、城市环境差、水资源匮乏等是制约城市环境效率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金铠  李海丹  闫丹  
沿黄地区中心城市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区域,为深入探讨中心城市对黄河流域整体高质量发展的“龙头”作用,从新发展理念出发构建包含32项指标的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运用组合赋权法和高质量发展指数模型对沿黄中心城市2001—2018年的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合云模型定量评级,运用马尔科夫转移概率矩阵对高质量发展的转移趋势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1)2001—2018年沿黄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呈上升态势,但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排名前三城市的地理位置由上中游转移至中下游地区。(2)沿黄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存在“条件收敛”和“马太效应”现象,城市高质量发展在后期向更高等级升级的难度加大。(3)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等级转移受初始高质量发展和邻近城市发展等级的影响较大。最后,针对沿黄地区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金铠  李海丹  闫丹  
沿黄地区中心城市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区域,为深入探讨中心城市对黄河流域整体高质量发展的“龙头”作用,从新发展理念出发构建包含32项指标的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运用组合赋权法和高质量发展指数模型对沿黄中心城市2001—2018年的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合云模型定量评级,运用马尔科夫转移概率矩阵对高质量发展的转移趋势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1)2001—2018年沿黄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呈上升态势,但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排名前三城市的地理位置由上中游转移至中下游地区。(2)沿黄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存在“条件收敛”和“马太效应”现象,城市高质量发展在后期向更高等级升级的难度加大。(3)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等级转移受初始高质量发展和邻近城市发展等级的影响较大。最后,针对沿黄地区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