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22)
2023(12954)
2022(10395)
2021(9165)
2020(7213)
2019(15852)
2018(14926)
2017(28426)
2016(15238)
2015(16337)
2014(15871)
2013(15596)
2012(14267)
2011(13177)
2010(12983)
2009(11974)
2008(11188)
2007(9718)
2006(8790)
2005(7709)
作者
(45908)
(38473)
(38198)
(36333)
(24032)
(18292)
(17052)
(15044)
(14463)
(13365)
(13006)
(12559)
(12074)
(11936)
(11725)
(11716)
(11359)
(11197)
(10910)
(10794)
(9626)
(9170)
(9112)
(8905)
(8667)
(8396)
(8192)
(7989)
(7560)
(7510)
学科
(88721)
经济(88653)
管理(41284)
(35328)
方法(29219)
(26512)
企业(26512)
数学(26507)
数学方法(26354)
地方(24593)
中国(22008)
(18740)
业经(17041)
(16281)
地方经济(15086)
环境(14202)
(14021)
农业(13414)
(11807)
贸易(11803)
(11323)
(11281)
(10734)
产业(10695)
(10357)
金融(10355)
(9585)
银行(9549)
(9441)
(9391)
机构
学院(223662)
大学(220998)
(104285)
经济(102378)
研究(83055)
管理(82457)
理学(72047)
理学院(71118)
管理学(70055)
管理学院(69641)
中国(59516)
科学(51600)
(45338)
(41871)
(41449)
(40179)
研究所(38665)
中心(36155)
业大(35221)
财经(34017)
经济学(34010)
农业(31786)
(31528)
(31010)
经济学院(30499)
(30278)
(29007)
师范(28653)
北京(27813)
科学院(26608)
基金
项目(158973)
科学(126628)
基金(117338)
研究(110424)
(104720)
国家(103911)
科学基金(88806)
社会(76085)
社会科(72328)
社会科学(72304)
基金项目(62993)
(62810)
自然(56753)
自然科(55438)
自然科学(55423)
自然科学基金(54379)
(52806)
教育(48128)
资助(45127)
编号(41024)
(37236)
重点(36670)
(33976)
(33353)
国家社会(32817)
创新(31364)
成果(30270)
科研(30049)
计划(29876)
发展(29789)
期刊
(116493)
经济(116493)
研究(66311)
中国(38161)
学报(38110)
(35835)
科学(35104)
(29258)
管理(28754)
大学(28077)
学学(27412)
农业(24286)
经济研究(20946)
(18122)
金融(18122)
业经(17836)
财经(17390)
技术(16956)
问题(16360)
(15222)
教育(14113)
(12270)
资源(12225)
技术经济(12201)
商业(11333)
(10940)
统计(10930)
科技(10608)
(10575)
(10395)
共检索到3219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宋成镇   刘庆芳   宋金平   马伟  
推动黄河流域城市顺利转型,对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文章以黄河流域8省区的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区域,运用超效率SBM模型、空间马尔科夫矩阵、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等方法系统分析了城市转型效率的动态演变特征及经济转型的影响路径,并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技术创新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2008—2020年,黄河流域城市转型效率波动特征明显,城市转型效率均值由0.662上升至0.713,年均增长率为0.63%,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黄河流域城市转型效率存在一定的“路径依赖”和“自身锁定”效应,向上转移地市主要分布在中下游地区,向下转移地市主要分布在上游地区。(2)经济转型对黄河流域城市转型效率的影响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市场化对黄河流域城市转型效率具有正向作用,而分权化具有负向作用。(3)技术创新在经济转型影响黄河流域城市转型效率过程中能够发挥部分中介效应,且中介效果存在区域异质性。最后,从促进经济转型与技术创新结合、加强产业技术交流以及制定适宜发展政策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推动黄河流域城市转型和区域高质量发展。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跃胜   谭宇轩   金文俊  
城市经济韧性塑造具有集动态性和多视角互动性于一体的复杂特征,导致基于还原论思维的实证研究在解释城市经济韧性时存在一定程度的片面性。本文以2014—2018年黄河流域70个地级市数据为样本,在静态QCA分析的基础上,引入动态多时段QCA方法分析黄河流域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因素组态,探讨黄河流域城市经济韧性的发展路径。研究发现:高城市经济韧性的产生不受单一要素的绝对支配,而是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然而提高创新能力在产生高城市经济韧性方面发挥着较为普适的作用;从多重并发的组合效应来看,存在4条路径皆可驱动高城市经济韧性,城市经济韧性的本质或核心动力被政府能动性所左右,在少数情况下,城市产业结构特性在遭受外界扰动或冲击时依然发挥重要作用;多时段QCA进一步识别出以创新突破型和政府主导型为代表的驱动路径以及以创新锁定型和创新限制型为代表的限制路径,政府的能动行为可以超越城市结构性因素限制,创新能力的两极分化对城市经济韧性的作用效果相反。从组态视角研究黄河流域城市经济韧性各影响因素间的互动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市经济韧性研究从单一权变向整体多维视角转变。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曹卫芳   薛天培   崔云昊  
以2010—2020年黄河流域的37个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经济、社会、环境和科技创新四个维度,构建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时空演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自相关空间分析方法进行时空格局演化特征分析,并深刻分析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时序变化整体上以2013年为分水岭,前期保持平稳、后期不断上升。从空间格局演变角度看,总体上呈现出一个“中低质量转型城市分布零散,高质量转型城市片状分布”的空间布局。科技创新为当前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首要影响因素,因此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城市转型升级中的驱动作用,促进政府部门、企业、学术界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共同推动城市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袁培  周颖  
基于黄河流域59个地级市2000—2018年的相关统计数据,文章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黄河流域的农业生态效率,结合核密度估计和农业生态效率的时空分布图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并提出相应的改善路径。结果显示,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均值呈波动上升趋势,地级市间农业生态效率的差异呈波动下降趋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农业要素投入过剩和农业面源污染产出冗余是导致黄河流域农业生态非效率的重要内部影响因素,应在各个不同的地级市从投入产出非效率原因出发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改善路径以提高黄河流域的农业生态效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袁培  周颖  
基于黄河流域59个地级市2000—2018年的相关统计数据,文章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黄河流域的农业生态效率,结合核密度估计和农业生态效率的时空分布图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并提出相应的改善路径。结果显示,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均值呈波动上升趋势,地级市间农业生态效率的差异呈波动下降趋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农业要素投入过剩和农业面源污染产出冗余是导致黄河流域农业生态非效率的重要内部影响因素,应在各个不同的地级市从投入产出非效率原因出发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改善路径以提高黄河流域的农业生态效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贤   王浩阳   牛文浩   韩笑   邢培学   柴朝卿   张蚌蚌   靳亚亚  
为探明耕地利用转型趋势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采用熵权法、全局空间自相关、空间滞后模型等方法,以黄河流域9省区115个地级市为基本研究单元,构建耕地利用转型指标体系,计算耕地利用转型指数分析2000—2018年耕地利用转型时空格局演变情况,并测度耕地利用转型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耕地利用显性转型指数的空间分布呈现平原高山区低的格局,隐性转型指数的空间分布则更多与当地经济状况相关,显性转型、隐性转型和综合转型指数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2000—2018年黄河流域3种转型指数均表现出明显的空间聚集,且空间聚集性逐渐减弱。3)耕地利用显性转型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粮食产量,隐性转型和综合转型能够显著促进粮食产量的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善、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是主要原因。本研究从市域尺度出发研究了黄河流域9省区耕地利用转型过程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区域耕地利用转型研究及保障粮食生产方面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邵汉华  罗俊  王瑶  
基于2008—2018年黄河流域4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水资源相关面板数据,文章运用三阶段DEA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核密度估计和Markov链等方法,分析黄河流域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时空分异特性及其动态演进过程。结果发现:城市化水平和产业升级对效率值影响显著,剔除环境变量之后,纯技术效率成为影响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的主要方面,且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地理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水资源利用效率在空间上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在集聚程度上表现为波动下降态势,效率较高的城市对周边城市具有辐射带动作用;随着时间变化,效率值逐步减小,城市间效率差异呈扩大趋势,向中低效率转变的可能性增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文显  
文章以黄河流域的3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例,定量分析了经济韧性的时空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34个城市的经济韧性整体偏弱且空间分异明显,存在典型的“高-高”和“低-低”集聚效应;34个城市经济韧性的方向性越来越弱,而向心力先增强后减弱,重心移动的主要方向是东南和西北;黄河流域的经济韧性发展经历了从“第三产业结构素质与产业竞争力共同推动型”到“第二、三产业结构素质推动型”再到“第一、二产业结构素质与产业竞争力共同推动型”的演变;影响黄河流域经济韧性的主导因素为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均进出口总额,2022年人均财政预算收入与人均固定资产投资的交互作用对经济韧性的影响最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双悦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对于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及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参考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相关文件,将黄河流域范围界定为55个地级市,并利用区位商及标准差椭圆方法对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后发现,无论是产业集聚还是经济增长,二者的空间分布中心均明显偏东,且不同产业之间的协同集聚程度在提高,经济总量也在不断增加。由此可以看出,在空间异质性下,黄河流域单一产业集聚与产业协同集聚两条路径均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且必须不断促进制造业结构升级,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以充分发挥产业协同集聚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孟望生  郑延钦  张扬  
文章基于2006—2020年黄河流域城市面板数据,运用两步系统GMM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制造业集聚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流域内制造业集聚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呈现“U”型变化特征,同时,制造业集聚还会扩大城市间绿色经济效率差距。无论是城市绿色经济效率还是城市间绿色经济效率差距均存在路径依赖。(2)制造业集聚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在上、中游地区呈现“U”型变化特征,而在下游地区则表现为正向促进作用;同时,制造业集聚对城市间绿色经济效率差距的扩大效应呈现上、下、中游地区依次递减的变化趋势。(3)流域内制造业集聚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存在基于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双重门槛效应和外商投资水平的单一门槛效应。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岳立  韩亮  
本文采用Super-DDF模型测度水资源利用效率,构建Tobit模型研究数字经济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处于中等水平,未达到完全有效;(2)全流域来看,数字经济促进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分区域来看,数字经济在黄河上、中游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存在显著促进作用,在黄河下游存在抑制作用,但结果不显著;(3)数字经济在制造业发展水平的调节下,有利于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在资源禀赋的调节下,不利于其利用效率的提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岳立  韩亮  
本文采用Super-DDF模型测度水资源利用效率,构建Tobit模型研究数字经济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处于中等水平,未达到完全有效;(2)全流域来看,数字经济促进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分区域来看,数字经济在黄河上、中游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存在显著促进作用,在黄河下游存在抑制作用,但结果不显著;(3)数字经济在制造业发展水平的调节下,有利于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在资源禀赋的调节下,不利于其利用效率的提升。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超  张婷婷  朱永明  康艳青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保障自然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改进三维生态足迹模型,探讨2011-2020年黄河流域9省区的自然资本利用情况,并对影响足迹深度的因子进行偏最小二乘回归,以厘清黄河流域自然资源消耗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山西、山东、陕西属于资本存量重度消耗型,宁夏属于资本存量中度消耗型,河南和四川属于资本存量轻度消耗型,青海、甘肃、内蒙古属于资本存量微度消耗型;回归分析表明:人口、人均GDP、城镇化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二产业占比、第三产业占比、耕地面积等因素对不同省区的影响程度不同。基于此,应改善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生物生产性土地,发展绿色生产,促进黄河流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吴欣  刘仕鑫  赵立燕  高洪涛  李敬锁  
提高耕地利用效率是实现黄河流域耕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2005—2019年黄河流域116个地级市数据,综合运用DEA、核密度估计、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杜宾模型等探析其耕地利用效率的动态演进、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从时间变化来看,耕地利用效率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省域、流域内部差异程度均有所缓解。2)从空间特征来看,耕地利用效率表现出很强的空间集聚特征,耕地利用效率高值由点状分布逐渐向带状分布演变,重心坐标位于几何中心的东南方向,呈现“东北-西南”的变化格局。3)从影响因素来看,人均GDP、耕地投入强度、单位面积劳动力投入对耕地利用效率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而城镇化、单位面积化肥投入抑制耕地利用效率提升。同时,各因素在黄河流域内部存在不同程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此,本文提出从探索区域差异化路径、加强区域合作、优化耕地生产要素投入三方面提升流域耕地利用效率的路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有生  苏铭  田智宇  
黄河流域被称为“能源流域”,存在开发与生态环境矛盾日趋尖锐、资源型经济依赖程度深、发展惯性大等突出问题。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亟须从流域整体视角加快发展理念、产业结构、布局结构、资源经济、体制机制转型,使非化石能源成长为支柱能源,将开发重心进一步向上中游转移,实现二次能源优化发展,继续承担全国重要能源基地作用。按照分区分类分型分策思路,选取上游成长型可再生能源基地、“几”字弯区域稳定型化石能源基地、下游衰退型化石能源基地3类代表性基地,分别研究其多元互补发展、协同发展、转型发展的目标和任务。进一步提出建立生态保护与能源基地转型发展相协调的激励机制、完善能源转型导向下的市场化手段和竞争性市场体系、健全促进能源基地产城人共同转型发展的长效机制、探索建立各地区能源基地协同发展和联动转型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