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80)
- 2023(8919)
- 2022(7372)
- 2021(6583)
- 2020(4982)
- 2019(11396)
- 2018(10861)
- 2017(20112)
- 2016(11165)
- 2015(12166)
- 2014(12252)
- 2013(12167)
- 2012(11690)
- 2011(10949)
- 2010(11156)
- 2009(10060)
- 2008(9740)
- 2007(8639)
- 2006(7944)
- 2005(7526)
- 学科
- 济(56266)
- 经济(56220)
- 管理(26801)
- 地方(24375)
- 业(23837)
- 中国(22271)
- 农(15574)
- 企(15565)
- 企业(15565)
- 地方经济(13532)
- 方法(13506)
- 业经(12520)
- 数学(11558)
- 发(11506)
- 数学方法(11448)
- 农业(11294)
- 学(10718)
- 环境(10692)
- 融(9463)
- 金融(9462)
- 银(8747)
- 银行(8725)
- 行(8606)
- 贸(8322)
- 贸易(8310)
- 财(8249)
- 发展(8072)
- 展(8046)
- 制(7931)
- 易(7861)
- 机构
- 学院(159260)
- 大学(155791)
- 济(65285)
- 研究(64853)
- 经济(63601)
- 管理(55146)
- 中国(47679)
- 理学(45805)
- 理学院(45000)
- 管理学(44252)
- 管理学院(43934)
- 科学(40666)
- 京(35934)
- 所(33480)
- 研究所(30264)
- 中心(28589)
- 财(28305)
- 农(27414)
- 范(26278)
- 师范(26050)
- 江(25939)
- 院(24369)
- 北京(23359)
- 业大(22300)
- 州(21820)
- 财经(21446)
- 农业(21204)
- 师范大学(21144)
- 省(20850)
- 科学院(19999)
- 基金
- 项目(105301)
- 科学(83797)
- 研究(78405)
- 基金(73561)
- 家(64686)
- 国家(64128)
- 科学基金(54536)
- 社会(50102)
- 社会科(47593)
- 社会科学(47582)
- 省(43443)
- 基金项目(39248)
- 划(36479)
- 教育(34509)
- 自然(33658)
- 自然科(32842)
- 自然科学(32836)
- 自然科学基金(32153)
- 编号(31744)
- 发(30519)
- 资助(28382)
- 成果(25399)
- 重点(25011)
- 发展(24776)
- 展(24362)
- 课题(24129)
- 部(21738)
- 创(21307)
- 国家社会(20547)
- 创新(20085)
共检索到2605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晓东
黄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自古以来就是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国际交流的中心,不仅孕育了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先后出现了像"千年古都"西安、洛阳等一大批至今仍然生机勃勃的大都市和城市群,而且在教育科技领域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诞生了改变人类历史的"四大发明"和浩如烟海并流传至今的中华传统典籍。
关键词:
城市群 高质量发展 黄河流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海涛 徐楦钫
城市群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载体,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重点取决于城市群的发展质量及辐射带动作用。通过构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维度对2016年黄河流域7个城市群及内部所有地级城市进行高质量发展评估,研究发现:①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显著,中下游的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指数高于中上游城市群;②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中存在"中部塌陷",处于中部地区的中原和晋中城市群多个维度上低于东西部城市群;③城市群内部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中心—外围"格局,核心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显著高于外围城市;④行政等级高和区位条件好的城市往往拥有较高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受所处黄河位置的影响并不显著。研究认为,黄河流域城市群应该加强核心城市对城市群整体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城市群整体的高质量发展影响带动整个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桔
文章基于2011—2021年黄河流域7个城市群6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计量方法从城市群角度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性、空间关联特征和环境规制强度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结果发现,考察期间黄河流域生态与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度稳中有降,呈现下游城市群最高,上游次之,中游最弱的空间分布格局;耦合协调度存在空间相关性,耦合协调度水平类似的城市会出现聚集效应,环境规制强度的增加会促进耦合协调度的提高,并且会促使周围地区环境规制强度也有所增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康艳青 李春荷 朱永明
基于2018年黄河流域7个城市群的数据,从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生态环境和环境保护四个维度构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锡尔系数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估。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偏低,总体呈现自西向东逐级递增、山东半岛城市群和呼包鄂榆城市群引领全域发展的局面。(2)在影响城市群整体差异的因素中,排名第一的是群际差异,排名第二的则是群内差异,群内差异与城市群整体发展水平呈反比关系。(3)黄河流域各城市群在经济增长和生态建设维度上差异较大,在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维度上差异较小。高、中等级城市群“老化病”明显,低等级城市群“落后病”明显,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城市群 评价指标体系 空间分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康艳青 李春荷 朱永明
基于2018年黄河流域7个城市群的数据,从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生态环境和环境保护四个维度构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锡尔系数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估。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偏低,总体呈现自西向东逐级递增、山东半岛城市群和呼包鄂榆城市群引领全域发展的局面。(2)在影响城市群整体差异的因素中,排名第一的是群际差异,排名第二的则是群内差异,群内差异与城市群整体发展水平呈反比关系。(3)黄河流域各城市群在经济增长和生态建设维度上差异较大,在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维度上差异较小。高、中等级城市群“老化病”明显,低等级城市群“落后病”明显,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城市群 评价指标体系 空间分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荣增 王伊斌 何春
以城市群综合承载力为切入点,从五个维度构建黄河流域城市群综合承载力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模型评价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综合承载力。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综合承载力空间差异显著,黄河下游地区城市群综合承载力得分较高,中上游地区城市群综合承载力得分较低,而七大城市群的分项承载力优劣共存。(2)城市群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差异较大,城市群内部城市综合承载力等级作用明显,城市群外围城市受多中心影响发展较好。(3)黄河沿干流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呈现出条带状形式,中游流域城市综合承载力呈现闭合环状形式。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对黄河流域城市群的建设、城市群综合承载力的提升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城市群 综合承载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荣增 王伊斌 何春
以城市群综合承载力为切入点,从五个维度构建黄河流域城市群综合承载力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模型评价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综合承载力。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综合承载力空间差异显著,黄河下游地区城市群综合承载力得分较高,中上游地区城市群综合承载力得分较低,而七大城市群的分项承载力优劣共存。(2)城市群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差异较大,城市群内部城市综合承载力等级作用明显,城市群外围城市受多中心影响发展较好。(3)黄河沿干流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呈现出条带状形式,中游流域城市综合承载力呈现闭合环状形式。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对黄河流域城市群的建设、城市群综合承载力的提升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城市群 综合承载力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高煜 赵培雅 吉展慧
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与关键命题。遵循城市群空间属性的根本特征,按照“要素—结构—条件—功能”的逻辑构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在区域比较的基础上,以包括黄河流域城市群在内的八个城市群为对象,测度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研究结果显示,黄河流域城市群发展的差异性事实突出地表现为高水平城市群的缺失。基于对各城市群产业分工与空间分层情况的测度与识别,实证分析了产业分工与空间分层对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作用:黄河流域高质量城市群缺失的主要原因突出地表现为产业分工与空间分层的双重制约。在理论解析的基础上,以突破“产业—空间”的双重制约为指向,以建设高水平城市群为目标,提出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晓东 金碚
加大对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实现高质量发展,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实现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全域统筹协调,着重解决全流域的水资源问题,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把生态保护和实现沿黄各省区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机协调起来,在实现现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上,彻底解决千百年来历史遗留下来的黄河领域可持续发展问题,使黄河流域真正成为人民宜居和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的美好大地和文明社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高质量发展 治理现代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敦平 叶蕾
文章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5个维度构建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黄河流域58个地级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各城市经济发展质量总体水平不高,且存在上、中、下游梯度递增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在黄河流域58个地级市中,仅有19个地级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因子得分大于0,并且黄河上游地区各地级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因子得分相对较低,中游地区次之,下游地区相对较高,进一步的聚类分析将黄河流域各地区划分为经济发展质量水平较高、一般、较低三类。
关键词:
黄河流域 高质量发展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毅
本文以城市群为研究视角,基于高质量发展的丰富内涵构建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性评价体系,以黄河流域“五极”城市群作为研究样本,从时空维度实证考察黄河流域城市群商贸流通业的高质量发展态势。研究发现:“五极”城市群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非均衡性,且各维度同样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山东半岛城市群明显处于领先水平;时间维度上,黄河流域“五极”城市群商贸流通业的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上渐趋提升,但群际间的非均衡态势却呈现扩大之势。本文据此提出推进黄河流域“五极”城市群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应重视均衡化发展和差异化产业政策的制定。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伟丽 魏瑞博 王伊斌 郝智娟 曹媛
基于时空耦合俱乐部趋同视角,从绿色发展、创新水平、经济活力、人民生活和社会和谐五个方面构建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并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和定基功效系数法进行测算,深入剖析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趋同俱乐部的空间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发现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水平总体提升,但上、中、下游间的差距呈扩大趋势,形成了低水平、中低水平、中等水平、中高水平和高水平5个趋同俱乐部。以中等水平趋同俱乐部为界,显著因子影响方向呈现相反特征,环境因素是引起趋同俱乐部变迁的关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伟丽 魏瑞博 王伊斌 郝智娟 曹媛
基于时空耦合俱乐部趋同视角,从绿色发展、创新水平、经济活力、人民生活和社会和谐五个方面构建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并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和定基功效系数法进行测算,深入剖析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趋同俱乐部的空间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发现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水平总体提升,但上、中、下游间的差距呈扩大趋势,形成了低水平、中低水平、中等水平、中高水平和高水平5个趋同俱乐部。以中等水平趋同俱乐部为界,显著因子影响方向呈现相反特征,环境因素是引起趋同俱乐部变迁的关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方琳娜 尹昌斌 方正 张洋
[目的]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背景下,探讨推进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的路径。[方法]在梳理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内涵基础上,剖析流域内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挑战、机遇,探讨促进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思路和推进路径。[结果]近年来,黄河流域农业经济总量持续增加,农林牧渔结构稳定,主要农产品产量稳中有增,农业产业特色突出,农村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不断增加,但仍存在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农业水土资源压力较大,部分区域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严峻,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较低,农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制约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结论]面对国内外发展新机遇,加快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应加强生态保护,将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探索不同生态类型区农业发展重点;推行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实施全产业链农业绿色生产技术,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构建乡村绿色发展体系;拓展农业多功能性,围绕黄河流域农业产业技术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推进绿色农田试点示范建设,以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为主,探索黄河流域不同区域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探寻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支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安忠
文章在对黄河流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内涵界定的基础上,按照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效应维度构建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对黄河流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整体水平较低,各子效应差异性明显,地区水平由西向东呈现逐渐提升的阶梯型态势,上、中、下游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子效应的分布趋势存在一致性特征。基于实证的结果,文章从发挥市场与政府的协同作用、弥补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加强区域协同及特色发展四个方面提出了提升黄河流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