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05)
2023(9438)
2022(7801)
2021(6932)
2020(5535)
2019(12255)
2018(11594)
2017(21833)
2016(12141)
2015(12976)
2014(12610)
2013(12409)
2012(10981)
2011(10057)
2010(9959)
2009(8930)
2008(8610)
2007(7335)
2006(6478)
2005(5354)
作者
(37697)
(31626)
(31349)
(29362)
(19519)
(15200)
(14001)
(12408)
(11883)
(10752)
(10594)
(10371)
(9912)
(9739)
(9709)
(9590)
(9488)
(9371)
(8880)
(8757)
(8108)
(7498)
(7269)
(7052)
(7038)
(6829)
(6804)
(6672)
(6491)
(6182)
学科
(54754)
经济(54688)
管理(35691)
(30271)
(23320)
企业(23320)
方法(21942)
数学(19878)
数学方法(19758)
地方(16810)
中国(15124)
(13934)
环境(13874)
(12146)
业经(11160)
(10809)
农业(9975)
地方经济(9354)
(9198)
(8591)
贸易(8591)
(8272)
技术(8062)
(7498)
(7414)
城市(7191)
生态(7034)
(6934)
资源(6867)
产业(6779)
机构
学院(173414)
大学(171768)
(69701)
经济(68275)
管理(66570)
研究(61431)
理学(59340)
理学院(58537)
管理学(57559)
管理学院(57254)
科学(42882)
中国(42706)
(36991)
(35786)
业大(32399)
(31738)
研究所(29895)
农业(29649)
(27427)
中心(27425)
(24070)
(23106)
财经(22933)
师范(22761)
(22716)
经济学(21282)
北京(21272)
(20954)
农业大学(20508)
科学院(20135)
基金
项目(133061)
科学(105814)
基金(98336)
(89592)
国家(88912)
研究(88198)
科学基金(75903)
社会(59618)
社会科(56704)
社会科学(56688)
基金项目(54067)
(53609)
自然(51423)
自然科(50177)
自然科学(50161)
自然科学基金(49221)
(45487)
教育(38637)
资助(37398)
编号(32351)
重点(30894)
(30083)
(28034)
(27773)
计划(27216)
创新(26316)
科研(25808)
国家社会(25536)
科技(24152)
发展(23014)
期刊
(70061)
经济(70061)
研究(43361)
学报(34656)
(31446)
科学(30893)
中国(28714)
大学(24723)
学学(24096)
农业(21679)
管理(20311)
(19195)
业经(12564)
资源(12132)
(11861)
经济研究(11570)
技术(11169)
问题(10912)
教育(10717)
财经(10408)
(10187)
金融(10187)
科技(9953)
业大(9684)
(9462)
(9026)
(8517)
商业(8410)
农业大学(8042)
(7800)
共检索到2314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伟  王一丹  
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黄河流域2008-2018年79个地级市城市生态福利绩效进行了测算,运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分类探讨影响城市生态福利绩效的异质性。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2008—2018年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水平不高,绩效值随时间呈波动上升趋势,流域内部各地区城市间绩效均值空间差异较大,呈现出较为独特的"中游最高、下游次之、上游最低"的分布格局。2)经济集聚、城市绿化水平对生态福利绩效值有显著促进作用,人口密度、产业结构、科技投入水平对其呈显著抑制作用。3)上、中、下游城市之间以及不同级别城市之间的影响作用有所差异,科技投入水平对上游城市和普通地级市有显著负向影响,对中下游城市和中心城市的影响不显著;中心城市环境规制对绩效值有显著正向作用,而对于普通地级市影响不显著。据此,提出促进黄河流域城市生态福利绩效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伟  王一丹  
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黄河流域2008-2018年79个地级市城市生态福利绩效进行了测算,运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分类探讨影响城市生态福利绩效的异质性。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2008—2018年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水平不高,绩效值随时间呈波动上升趋势,流域内部各地区城市间绩效均值空间差异较大,呈现出较为独特的"中游最高、下游次之、上游最低"的分布格局。2)经济集聚、城市绿化水平对生态福利绩效值有显著促进作用,人口密度、产业结构、科技投入水平对其呈显著抑制作用。3)上、中、下游城市之间以及不同级别城市之间的影响作用有所差异,科技投入水平对上游城市和普通地级市有显著负向影响,对中下游城市和中心城市的影响不显著;中心城市环境规制对绩效值有显著正向作用,而对于普通地级市影响不显著。据此,提出促进黄河流域城市生态福利绩效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少炜  罗林杰  查欣洁  
采用非径向的SBM-DEA模型对2011—2017年黄河流域各省份的生态福利绩效进行测算评价,运用Moran散点图和LISA图着重考察其空间差异性及演变,然后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对黄河流域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检验。结果显示:(1)黄河流域整体生态福利绩效综合水平小于1,未能实现DEA有效,且呈现出"中部最高、东部和西部次之""下游最高、上游和中游次之"的态势。(2)黄河流域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呈现出较高的局部空间异质性,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且空间依赖性和空间效应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3)黄河流域生态福利绩效主要受到技术水平、城镇化、医疗水平、经济外向性以及社会性支出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少炜  罗林杰  查欣洁  
采用非径向的SBM-DEA模型对2011—2017年黄河流域各省份的生态福利绩效进行测算评价,运用Moran散点图和LISA图着重考察其空间差异性及演变,然后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对黄河流域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检验。结果显示:(1)黄河流域整体生态福利绩效综合水平小于1,未能实现DEA有效,且呈现出"中部最高、东部和西部次之""下游最高、上游和中游次之"的态势。(2)黄河流域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呈现出较高的局部空间异质性,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且空间依赖性和空间效应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3)黄河流域生态福利绩效主要受到技术水平、城镇化、医疗水平、经济外向性以及社会性支出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子晨  
生态治理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特别重要意义。基于2004—2019年面板统计数据,通过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分析黄河流域主要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治理绩效。结果显示,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绩效整体欠佳,最差年份为2007年,最佳年份为2016年,地区差异显著,其中山东省、河南省较好。空间计量分析影响因素得出与常识性不同的观点:一是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不佳,从经济上讲,根源在于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不统筹的治理损耗,而非经济发展伴随而来的污染;二是流域人均水资源量越高,越有可能带来较低的生态治理水平;三是城镇化对生态治理绩效的影响复杂,但总体上呈现积极效应;四是技术创新和重视教育对生态治理具有全流域的正面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睿哲   黄新春  
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作为我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区域,其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对实现区域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运用Super-SBM模型对2010—2020年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水平进行测度,进而运用核密度分析、冷热点分析、椭圆分析等方法对生态福利绩效时空分布特征进一步分析,最后运用面板Tobit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研究发现:①2010—2020年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整体水平有所上升,呈现逐年波动提高的趋势。②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福利绩效冷点城市多集中于山西省与河南省,热点城市集中于山东省。③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空间重心向东南迁移,标准差椭圆长轴标准差增加,短轴标准差减少。④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福利绩效受产业结构、开放程度、环境保护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厘清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时空特征及其驱动机制,有利于实现城市高质量转型与区域绿色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睿哲   黄新春  
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作为我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区域,其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对实现区域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运用Super-SBM模型对2010—2020年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水平进行测度,进而运用核密度分析、冷热点分析、椭圆分析等方法对生态福利绩效时空分布特征进一步分析,最后运用面板Tobit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研究发现:①2010—2020年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整体水平有所上升,呈现逐年波动提高的趋势。②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福利绩效冷点城市多集中于山西省与河南省,热点城市集中于山东省。③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空间重心向东南迁移,标准差椭圆长轴标准差增加,短轴标准差减少。④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福利绩效受产业结构、开放程度、环境保护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厘清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时空特征及其驱动机制,有利于实现城市高质量转型与区域绿色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岳立  任婉瑜  姚小强  
水资源效率低导致的黄河流域水资源供求关系紧张是推进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的阻碍。本文基于2007~2019年黄河流域56个城市面板数据,从河流生态水文分区视角进行划区。通过Super-DDF模型测度城市绿色水资源效率,构建Tobit模型来分析影响黄河流域绿色水资源效率的因素。研究发现:(1)流域整体绿色水资源效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不同分区效率值差异明显;(2)城镇化、环境规制、水资源可用度和人力资本水平显著促进效率值的改善,水资源供求和水资源禀赋影响显著为负,经济发展水平对效率的影响呈现出先降后升的"U"型曲线关系;(3)各影响因素对黄河流域绿色水资源效率存在区域异质性特征。本文对提升黄河流域绿色水资源效率,缓解该流域用水矛盾,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统筹谋划、协同推进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俊远   梁静波   高翔  
文章基于旅游发展绩效的内涵,从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四个维度构建黄河流域各省份旅游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及障碍度模型测度和分析了2007—2021年黄河流域各省份旅游发展绩效的时空格局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7—2021年,黄河流域各省份旅游发展绩效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黄河流域各省份旅游发展绩效空间格局呈现异质性,旅游发展绩效等级呈现下游省份高于中游省份、中游省份高于上游省份的空间格局;单项指标障碍度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和环境是黄河流域旅游发展综合绩效的关键影响因素。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俊   冯越珺   尤赟  
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时代命题。基于2010—2021年黄河流域地市层面数据,采用时空极差熵值法测度了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并利用标准差椭圆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考察黄河流域水生态文明的空间格局及动态演进特征,识别其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从地区差异看,下游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明显高于上游和中游地区,上中下游呈“低—中—高”状态。从空间格局看,全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呈现西北—东南方向分散、东北—西南方向集聚态势,方向性有所增强。人力资本、绿色技术进步、经济发展有利于提升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而人口密度以及产业结构具有抑制作用,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异性。上述发现为加快黄河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水和谐提供了经验支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俊   冯越珺   尤赟  
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时代命题。基于2010—2021年黄河流域地市层面数据,采用时空极差熵值法测度了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并利用标准差椭圆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考察黄河流域水生态文明的空间格局及动态演进特征,识别其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从地区差异看,下游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明显高于上游和中游地区,上中下游呈“低—中—高”状态。从空间格局看,全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呈现西北—东南方向分散、东北—西南方向集聚态势,方向性有所增强。人力资本、绿色技术进步、经济发展有利于提升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而人口密度以及产业结构具有抑制作用,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异性。上述发现为加快黄河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水和谐提供了经验支持。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明华  岳海珺  郝云飞  刘文斐  
研究目标:揭示黄河流域生态效率的空间差异、动态演进及驱动因素。研究方法:构建MinDS模型测算2004~2017年黄河流域生态效率水平,采用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方法探究其空间差异和动态演进,借助地理探测器考察生态效率时空演进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黄河流域生态效率呈现"东高西低"空间分布格局;区域间差异是生态效率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中上游地区内部生态效率的绝对差异呈扩大态势,流域整体及三大地区均存在右拖尾和极化现象;从内源性因素看,经济发展差异是生态效率空间差异的主导因素,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的交互组合是关键性驱动因素;从外源性因素看,人口密度差异对流域整体及中上游地区的驱动作用较高,外在因素协同作用增强了对生态效率时空演进的解释力。研究创新:基于城市视角考察黄河流域生态效率的时空演进规律,并从内源和外源两个层面揭示其成因。研究价值: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效率协同提升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小雯  郭精军  
文章基于DPSIR模型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TOPSIS模糊物元法探讨了2010—2019年黄河流域9个省份的生态安全时空特征,并借助障碍度模型测度阻碍各省份生态安全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在时间序列上,黄河流域生态安全水平整体呈上升态势;在空间格局上,各省份生态安全水平呈现从“中游领先”到“下游超越”的演进格局;在障碍因素上,人均水资源量是流域沿线各省份生态安全水平提升的共同障碍因素,且不同省份的生态安全障碍因素亦具有区域异质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曹卫芳   薛天培   崔云昊  
以2010—2020年黄河流域的37个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经济、社会、环境和科技创新四个维度,构建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时空演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自相关空间分析方法进行时空格局演化特征分析,并深刻分析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时序变化整体上以2013年为分水岭,前期保持平稳、后期不断上升。从空间格局演变角度看,总体上呈现出一个“中低质量转型城市分布零散,高质量转型城市片状分布”的空间布局。科技创新为当前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首要影响因素,因此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城市转型升级中的驱动作用,促进政府部门、企业、学术界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共同推动城市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薛建春  侯思杰  
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了黄河流域2011—2018年59个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并借助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各地区间差异明显,黄河上游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最高,中游次之,下游最低;从空间特征上看,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空间分布上呈现高(低)集聚态势,黄河“几”字内部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较高;从影响因素上看,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之间存在先降后升的U形曲线关系,产业结构、人口规模、土地市场化和科技水平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有正向影响,环境规制则有显著抑制作用。各影响因素对黄河流域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地区的影响存在差异。最后提出,黄河流域应该兼顾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各地方政府应引进人才,加大科技投入,促进土地利用技术的改善,从而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