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75)
- 2023(13814)
- 2022(11940)
- 2021(11216)
- 2020(9135)
- 2019(21090)
- 2018(20960)
- 2017(40053)
- 2016(22011)
- 2015(24651)
- 2014(24895)
- 2013(24688)
- 2012(22873)
- 2011(20807)
- 2010(20833)
- 2009(18898)
- 2008(18337)
- 2007(16020)
- 2006(14252)
- 2005(12671)
- 学科
- 济(94860)
- 经济(94773)
- 管理(59903)
- 业(57527)
- 企(46180)
- 企业(46180)
- 方法(38296)
- 数学(32865)
- 数学方法(32478)
- 中国(27267)
- 地方(27237)
- 农(25602)
- 业经(21541)
- 学(20407)
- 财(19443)
- 农业(17675)
- 环境(16041)
- 和(15489)
- 贸(15454)
- 贸易(15441)
- 地方经济(15075)
- 制(15067)
- 易(14854)
- 技术(14795)
- 理论(14575)
- 银(14201)
- 银行(14159)
- 融(14002)
- 金融(14000)
- 发(13921)
- 机构
- 学院(310665)
- 大学(310341)
- 管理(123003)
- 济(120719)
- 经济(117898)
- 研究(109429)
- 理学(105738)
- 理学院(104479)
- 管理学(102696)
- 管理学院(102152)
- 中国(80645)
- 科学(70206)
- 京(68125)
- 所(55992)
- 财(53532)
- 农(51756)
- 研究所(51123)
- 中心(48919)
- 业大(47184)
- 江(45956)
- 范(44341)
- 师范(43937)
- 北京(43753)
- 财经(42395)
- 院(40300)
- 农业(40268)
- 经(38425)
- 州(38296)
- 师范大学(35561)
- 经济学(34499)
- 基金
- 项目(214020)
- 科学(167590)
- 研究(157413)
- 基金(151908)
- 家(132622)
- 国家(131474)
- 科学基金(112163)
- 社会(96890)
- 社会科(91689)
- 社会科学(91662)
- 省(85686)
- 基金项目(81375)
- 自然(72974)
- 划(71985)
- 教育(71471)
- 自然科(71192)
- 自然科学(71176)
- 自然科学基金(69822)
- 编号(65296)
- 资助(62338)
- 成果(52651)
- 发(49953)
- 重点(48322)
- 部(46064)
- 课题(45780)
- 创(44099)
- 创新(41086)
- 科研(40476)
- 发展(39725)
- 项目编号(39355)
- 期刊
- 济(138397)
- 经济(138397)
- 研究(92922)
- 中国(63149)
- 学报(48916)
- 农(47241)
- 科学(46277)
- 管理(44914)
- 教育(39007)
- 财(37954)
- 大学(36335)
- 学学(33921)
- 农业(33474)
- 技术(28204)
- 融(26723)
- 金融(26723)
- 业经(24184)
- 经济研究(21165)
- 财经(19347)
- 图书(18036)
- 问题(17695)
- 业(17244)
- 经(16413)
- 资源(16402)
- 科技(16274)
- 技术经济(15532)
- 理论(15346)
- 实践(14224)
- 践(14224)
- 现代(14194)
共检索到4636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玉梅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国家西部开发战略的推进,黄河日益严峻的水生态危机、极为紧张的水供需矛盾、流域范围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为此,有必要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系统地设计黄河可持续发展状况评价的指标体系,对黄河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科学的探讨,建立评价黄河可持续发展状况的灰色关联分析评价模型,以此为制定未来黄河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关键词:
黄河可持续发展 评价指标体系 灰色关联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家旗 茹少峰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采用人均生态赤字、万元GDP生态足迹、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和生态可持续指数对黄河流域2010—2017年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处于强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其原因是黄河流域人均生态赤字逐年加大,生态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不显著,生态足迹需求不均衡。依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政策导向并结合GM(1,1)模型,预测了2020—2025年四种政策情景下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状态。结果表明:如果不采取政策措施,黄河流域不可持续状态将进一步恶化。未来黄河流域要坚持生态优先,推行绿色发展模式,这样才能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伟 佘济云 郭霞 沈金明
为了研究万泉河流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以万泉河流域包含的5个市县为基本单位,遵循科学性、可行性和系统性的原则要求,结合万泉河流域现状建立万泉河流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将其分为3个层次(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包含3个子系统(生态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共16项指标,利用熵值法对万泉河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万泉河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指标权重值在0.07~0.15之间,以林业总产值(0.093)为代表,其次为以工业总产值(0.051)为代表指标,其权重区间为0.05~0.07,最次要的指标权重值在0.03~0.05之间波动...
关键词:
生态经济系统 可持续发展 万泉河流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曙光 许玉洁 王嘉奕
全球主要江河流域承载并见证人类经济分工演进与发展变迁的浩荡历史,当今全球环境变化与经济一体化深刻影响着流域经济系统开放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关系。通过建立现代系统科学方法导引下的区域经济地理学理论分析框架,开展对亚洲、欧洲、南北美洲和非洲代表性江河流域经济系统开放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个案描述和指标化对比,发现开放因素对流域经济系统运行状态产生复杂影响,并导致流域经济系统运行的多样化格局和发展的多元化路径。全球江河流域经济系统通过自主开放与创新、协调、适应、共享各参量的共同作用,形成开放与可持续发展良性互动的经验可为黄河流域经济系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敏 夏同水 马宗国
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对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个维度构建黄河流域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从空间格局和时间衍变2个方面测度2010~2019年黄河流域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研究发现:黄河流域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较低,存在内部不平衡性,呈现“两边高、中间低”的空间格局,但呈显著上升发展趋势;各省区均存在与地区特征相匹配的长处与短板,山东、河南、四川在创新、开放、共享发展维度起引领作用,甘肃、山西农业产业结构更加合理,青海、内蒙古、陕西、宁夏绿色发展更具有优势;各维度对整体高质量发展水平贡献不一,创新、绿色拉动作用最为明显,开放是短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应抓住政策红利,坚持生态优先,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统筹推动各省区协调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公茂刚 宋梦月 王学真
文章基于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三个领域层来构建黄河下游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利用黄河下游流域山东省内23个区县的数据,使用变异系数法、熵值法和因子分析法分别测算了其2000—2019年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数,以此分析了黄河下游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整体变化趋势和各区域存在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黄河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各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均有上升但仍存在明显差异,黄河入鲁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最高且增长较快,黄河三角洲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和增长速度均略低于中部地区和黄河入鲁地区;领域层中,经济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均呈上升趋势,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则呈下降趋势。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个系统工程,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对立统一、相辅相成,只有协调共进,才能真正实现黄河下游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升农业发展质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淑艳 宋豫秦 程必定 张振亚 张力小
本文在距离指数法和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 ,构建了距离指数———层次综合分析法 ,用以评估淮河流域及其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状态。评估结果表明 :评估年 (1997年 )相对于参照年 (2 0 0 5年 )而言 ,环境子系统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资源子系统处于弱可持续状态 ,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相对较好 ,均处于中度可持续状态 ,整个流域处于弱可持续状态
关键词:
淮河流域 可持续发展 层次分析综合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永旺 周欣欣 赵敏娟 汪红梅
黄河流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农产品消费需求、协调生态保护的重要途径。对2003—2020年黄河流域9省份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进行评价,分析讨论黄河流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时空特征、短板弱项与路径选择。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随时间变动呈逐步提高的特征,内蒙古自治区、四川省、山东省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均具有优势,但是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山西省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均较低,即各省份发展水平与发展速度差异较大,在发展过程中各有优势与弱项。鉴于此,需要补齐短板弱项,促进各地区特色农业全面均衡发展,加强政策支持引领,夯实特色农业发展的制度基础,培育多元市场主体,增强特色农业内生发展动力。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汪晓文 李卓恒
根据高质量发展内涵,结合甘肃省发展特点,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4个维度出发,运用熵权法对甘肃省黄河流域经济带2006—2018年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研究发现,观测年间甘肃省黄河流域经济带经济建设提质转型,文化建设全员参与,社会建设与时俱进,生态建设常抓不懈,但也存在经济增速下行,人才流失严重,社保压力增加,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研究认为,甘肃省应优化产业结构,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大科技教育投入力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开展文化事业活动,丰富精神生活;完善社会福利体系,提升生活水平;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经济。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前川孝昭 宋豫秦 程必定 张力小
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为指导 ,本研究选定淮河流域为研究的典型区域 ,试图通过对淮河流域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系统分析 ,提出实现大河流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与框架
关键词:
淮河流域 可持续发展 战略研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康艳青 李春荷 朱永明
基于2018年黄河流域7个城市群的数据,从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生态环境和环境保护四个维度构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锡尔系数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估。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偏低,总体呈现自西向东逐级递增、山东半岛城市群和呼包鄂榆城市群引领全域发展的局面。(2)在影响城市群整体差异的因素中,排名第一的是群际差异,排名第二的则是群内差异,群内差异与城市群整体发展水平呈反比关系。(3)黄河流域各城市群在经济增长和生态建设维度上差异较大,在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维度上差异较小。高、中等级城市群“老化病”明显,低等级城市群“落后病”明显,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城市群 评价指标体系 空间分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康艳青 李春荷 朱永明
基于2018年黄河流域7个城市群的数据,从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生态环境和环境保护四个维度构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锡尔系数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估。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偏低,总体呈现自西向东逐级递增、山东半岛城市群和呼包鄂榆城市群引领全域发展的局面。(2)在影响城市群整体差异的因素中,排名第一的是群际差异,排名第二的则是群内差异,群内差异与城市群整体发展水平呈反比关系。(3)黄河流域各城市群在经济增长和生态建设维度上差异较大,在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维度上差异较小。高、中等级城市群“老化病”明显,低等级城市群“落后病”明显,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城市群 评价指标体系 空间分异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覃成林 樊双涛
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需要构建与之相匹配的空间发展格局。运用多极网络空间组织思想,研究了黄河流域空间发展格局的演进特征。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已经初步形成了以青岛、济南为核心的山东半岛增长极,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增长极和以西安为核心的关中增长极;在流域内,陇海—兰新发展轴、京沪发展轴和京广发展轴基本形成,京津—包昆发展轴处于发育之中;空间经济网络的规模和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总体上,呈现出多极网络空间发展趋势。因此,建议构建"三极引领,五点支撑,轴带衔接,网络互联"的黄河流域多极网络空间发展格局,为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空间组织基础。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空间发展格局 多极网络空间组织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耿艳辉 闵庆文 吕爱锋 成升魁
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会引发严重的生态问题,这些问题正逐步得到重视,相关的研究也备受关注。本文以泾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分别不同生态功能区对基于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可为区域水土资源的进一步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提供指导。本文首先将流域分为六个生态功能区,即东部山地水源涵养区(Ⅰ区)、西部山地水源涵养区(Ⅱ区)、北部丘陵沟壑水土保持区(Ⅲ区)、南部山地丘陵沟壑水土保持区(Ⅳ区)、塬地(阶地、平原)、农田保护区(Ⅴ区)、中部过渡区(Ⅵ区)。然后,确定了由两个系统即社会经济子系统和水土资源与生态环境子系统、8个综合性指标组成的水土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体系,从生态环境现状(林草覆盖率和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安忠
文章在对黄河流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内涵界定的基础上,按照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效应维度构建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对黄河流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整体水平较低,各子效应差异性明显,地区水平由西向东呈现逐渐提升的阶梯型态势,上、中、下游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子效应的分布趋势存在一致性特征。基于实证的结果,文章从发挥市场与政府的协同作用、弥补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加强区域协同及特色发展四个方面提出了提升黄河流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