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76)
2023(10078)
2022(8617)
2021(7919)
2020(6555)
2019(14957)
2018(14757)
2017(27522)
2016(15380)
2015(17526)
2014(18227)
2013(18026)
2012(17076)
2011(15640)
2010(16013)
2009(14958)
2008(15142)
2007(14262)
2006(12420)
2005(10897)
作者
(47347)
(39562)
(39358)
(37723)
(24525)
(19174)
(18165)
(15520)
(14720)
(14147)
(13454)
(13284)
(12553)
(12437)
(12266)
(12261)
(12159)
(11481)
(11297)
(11227)
(9960)
(9800)
(9469)
(9069)
(8991)
(8914)
(8854)
(8739)
(8126)
(8028)
学科
(69248)
经济(69186)
管理(38642)
(38283)
(30683)
方法(28379)
(26783)
企业(26783)
数学(24079)
数学方法(23842)
农业(20457)
地方(20127)
中国(17838)
业经(17550)
(15695)
(14833)
环境(13167)
(12660)
(11764)
(11073)
贸易(11068)
理论(11059)
(10655)
(10500)
地方经济(10234)
(9795)
银行(9765)
(9523)
金融(9520)
(9292)
机构
学院(230886)
大学(225964)
(88550)
经济(86258)
管理(82536)
研究(78468)
理学(70154)
理学院(69218)
管理学(67863)
管理学院(67419)
中国(59498)
科学(51180)
(48165)
(45956)
(41108)
(40374)
中心(37471)
(37407)
研究所(37312)
业大(36272)
农业(35064)
(34213)
师范(33909)
财经(31521)
(30509)
北京(30396)
(28179)
(27671)
(26968)
经济学(26968)
基金
项目(149346)
科学(115516)
研究(111815)
基金(103659)
(90021)
国家(89152)
科学基金(74712)
社会(68831)
社会科(64745)
社会科学(64724)
(61923)
基金项目(55472)
(50869)
教育(50691)
编号(48440)
自然(46289)
自然科(44973)
自然科学(44959)
自然科学基金(44093)
资助(41187)
成果(39797)
(34862)
重点(34324)
课题(33859)
(31745)
(30190)
科研(28137)
创新(28133)
发展(28041)
(27979)
期刊
(108495)
经济(108495)
研究(65109)
中国(48079)
(46652)
学报(38367)
科学(34282)
(31803)
农业(30742)
大学(28497)
教育(28228)
学学(26718)
管理(25638)
业经(21714)
(20809)
金融(20809)
技术(20041)
财经(15086)
经济研究(15048)
问题(14645)
(14573)
(13891)
资源(13259)
(13022)
图书(12688)
技术经济(11160)
商业(11078)
统计(10382)
科技(10373)
理论(10333)
共检索到3459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仙娥  马晶  
黄河流域历史文化古村落是黄河流域文明的重要内容,是生活聚居在这一区域先人们智慧的结晶,它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文化理念和营造智慧。文章主要在对黄河流域晋陕两省的相关历史文化古村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从古村落规划、建筑、信仰等方面探析历史文化古村落反映出的生态文化取向和生态智慧,进而梳理出黄河流域历史文化古村落的生态文化理念,以期对黄河流域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有所启迪。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少炜  罗林杰  查欣洁  
采用非径向的SBM-DEA模型对2011—2017年黄河流域各省份的生态福利绩效进行测算评价,运用Moran散点图和LISA图着重考察其空间差异性及演变,然后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对黄河流域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检验。结果显示:(1)黄河流域整体生态福利绩效综合水平小于1,未能实现DEA有效,且呈现出"中部最高、东部和西部次之""下游最高、上游和中游次之"的态势。(2)黄河流域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呈现出较高的局部空间异质性,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且空间依赖性和空间效应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3)黄河流域生态福利绩效主要受到技术水平、城镇化、医疗水平、经济外向性以及社会性支出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少炜  罗林杰  查欣洁  
采用非径向的SBM-DEA模型对2011—2017年黄河流域各省份的生态福利绩效进行测算评价,运用Moran散点图和LISA图着重考察其空间差异性及演变,然后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对黄河流域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检验。结果显示:(1)黄河流域整体生态福利绩效综合水平小于1,未能实现DEA有效,且呈现出"中部最高、东部和西部次之""下游最高、上游和中游次之"的态势。(2)黄河流域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呈现出较高的局部空间异质性,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且空间依赖性和空间效应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3)黄河流域生态福利绩效主要受到技术水平、城镇化、医疗水平、经济外向性以及社会性支出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徐振华   张佳文   慈福义  
基于绿色智慧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修正的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探讨了黄河流域绿色智慧城市的空间关联网络及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黄河流域城市绿色智慧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在空间上呈“下游—中游—上游”依次递减的分布特征,且下游增速最快,极化特征明显;黄河流域绿色智慧城市空间关联网络联通性较好且不存在等级结构,空间关联的紧密度和稳定性不断增强,但城市间的协同性仍需进一步提升;郑州、西安和济南等省会城市处于空间关联网络的中心位置,烟台、威海等东部沿海城市和上游多数城市处于网络的边缘位置;空间关联网络分为四大板块,兰西和关中平原城市群为“净溢出”板块,山东半岛城市群为“净受益”板块,宁夏沿黄和呼包鄂榆城市群为“经纪人”板块,晋中和中原城市群为“双向溢出”板块;经济发展、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水平的地区差异会增强绿色智慧城市间的联系,信息网络差异则会抑制绿色智慧城市空间关联程度的提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樊宝敏  李智勇  
中国竹类资源现主要分布在秦岭和淮河以南地区。然而,根据考古材料和历史文献的研究表明,5 0 0 0年来,我国竹类的古今分布区产生了显著的变化。唐代以前,黄河流域有较多的竹类分布,竹类自然分布区北界可达北纬39—4 0°,而今天为北纬35°,往南退缩了4~5°。竹类分布区退缩的原因,主要受气候变冷、变干的影响。竹类植物对气候的变化相当敏感,可作为研究气候变迁的指示物种。当代气候变暖,在我国北方扩大竹类的栽培面积是十分有利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高怀璧  张国柱  陈丽婷  
“十四五”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白银市是我国有色冶金工业的“摇篮”,既需要淘汰碳排放量大的落后产能和生产工艺,又需要培育新业态、绿色新常态;同时,黄河白银段沿线形成了相对集中、丰富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因此,金融支持黄河白银段高质量发展既是保护生态安全屏障的内在要求,又是工业城市绿色转型的必经之路,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郑应友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我国重要的区域发展战略。产业生态化是以经济增长、生态平衡、社会和谐、民生改善为目标,以绿色、低碳、循环为基本要求的产业发展模式。本文通过分析黄河流域产业生态化的价值意蕴,认为产业生态化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举措。高负载且脆弱的生态环境、产业生态化水平低、新兴产业发展滞后、科技创新的支撑能力不足等是黄河流域产业生态化面临的现实挑战。基于此,要在强化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治理、推进产业转型及生态化改造、持续提升创新支撑能力等方面系统发力,从而助力黄河流域产业生态化的目标实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彤瑶   曹俊文  
探索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对实现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对农业碳源、碳汇进行核算,然后将碳源、碳汇纳入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并对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进行测算,最后对农业生态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碳汇、碳源比率呈现先降后增趋势,“十三五”时期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不考虑农业碳源因素将会高估农业生态效率,忽视农作物生产过程中碳汇因素,则会低估农业生态效率;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高于全国水平,但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总体不协调;黄河流域大多省份农业生态效率得到较大提高,但省份间农业生态效率空间分布不均衡;黄河流域区域农业生态效率影响因素存在异质性。为此,应完善相关农业政策工具设计,提高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强化农业技术研发与应用。同时要因地制宜,制定区域差异化农业发展战略。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茹少峰  马茹慧  
生态环境脆弱性是制约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以2005—2018年黄河流域73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计算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指数,并依据自然断点法将评价结果分为极度脆弱、重度脆弱、中度脆弱、轻度脆弱、微度脆弱五类。进一步通过空间相关分析揭示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CA-Markov模型对黄河流域2025年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黄河上、中、下游生态环境脆弱性分别表现“低—中—高”的分布特征,且生态环境脆弱性变化趋势存在区别:上游虽差异较大但波动相似,中游波动方向相反,下游在2016年之后整体呈下降趋势。(2)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性存在空间相关性,上游呈现低—低聚集,下游呈现高—高聚集,中游空间相关性不显著。(3)预测2025年黄河流域中游地区重度脆弱有所扩张,下游地区极度脆弱向中心区域明显收缩。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也并非某一流域单独能够完成的,黄河上、中、下游要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制定与之相适宜、符合整体发展需要的治理与保护措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彤瑶   曹俊文  
探索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对实现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对农业碳源、碳汇进行核算,然后将碳源、碳汇纳入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并对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进行测算,最后对农业生态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碳汇、碳源比率呈现先降后增趋势,“十三五”时期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不考虑农业碳源因素将会高估农业生态效率,忽视农作物生产过程中碳汇因素,则会低估农业生态效率;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高于全国水平,但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总体不协调;黄河流域大多省份农业生态效率得到较大提高,但省份间农业生态效率空间分布不均衡;黄河流域区域农业生态效率影响因素存在异质性。为此,应完善相关农业政策工具设计,提高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强化农业技术研发与应用。同时要因地制宜,制定区域差异化农业发展战略。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浩宇  贾雅娜  张玉柱  王宁练  罗平平  邱海军  阿依迪那·赛勒别克  肖奇立  陈豆  
近20多年来,黄河流域末次冰消期以来古洪水事件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论文系统回顾了黄河流域有关古洪水事件识别、年代序列建立、气候成因揭示、古洪水洪峰水位和洪峰流量恢复以及古洪水事件社会影响探讨等方面的内容;提出了当前在古洪水悬移质泥沙沉积物精确断代、古洪水成因及古洪水水文重建等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未来的发展建议;并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加强有条件河段不同规模古洪水的重现期、不同河段古洪水沉积记录的对比研究及建立古洪水水文学数据库等方面对未来黄河流域古洪水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全球变化背景下黄河流域洪水的预测、防治及风险评估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随继  
黄河以其高含沙水流以及下游河道的高沉积速率而著称于世。迄今的研究,主要针对黄河中下游流域的侵蚀、水文泥沙和河床演变方面的研究,而对黄河流域主支流发生河型转化的现象关注不够。在黄河的不同河段,河型的变化频繁,类型多样,现象复杂,是研究者不可回避的科学问题。本文选取黄河上游第一弯的玛曲河段、黄河上游末段托克托附近河段及黄河下游高村上下河段来研究河型转化的形式及影响因素。玛曲河段沿流向发生网状河型→弯曲河型→辫状河型的转化现象,该系列转化呈现出由极稳定河型向极不稳定河型的转化,这与世界上通常可以观察到的沿流向不稳定河型向稳定河型转化的情况完全相反。这主要受到地壳的抬升、上下峡谷卡口、水动力特征、边界沉积物特征及植被的区域分布等因素的控制。托克托附近沿流向发生了弯曲河型→顺直河型转化的现象,这是较稳定河型向极稳定河型的转化,主要受到边界沉积物、水动力等因素的控制。高村上下河段沿流向发生的辫状河型→弯曲河型转化的现象,是由极不稳定河型向较稳定河型转化的现象,河道边界沉积物及水动力是其主要控制因素,人工大堤只是限制了河道摆动的最大幅度,对河型的性质影响不大,但其上游河段修筑的水库导致下泻的水流在辫状河段的侵蚀能力增强而使其边界沉积物粗化,并将泥质物大量沉积在弯曲河段,客观上促进了河型的转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吕剑平  张玉英  
根据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从生态经济和产业结构两个方面对黄河流域发展进行测度。基于黄河流域9个省份2010—2019年的数据,提出了生态经济和产业结构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并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相关假设。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经济在短期内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不利于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产业结构合理化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发展,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发展会促进生态经济发展。为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认为黄河流域在发展中要坚持生态经济发展、处理好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关系、遵循因地制宜与协调发展原则。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吕剑平  张玉英  
根据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从生态经济和产业结构两个方面对黄河流域发展进行测度。基于黄河流域9个省份2010—2019年的数据,提出了生态经济和产业结构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并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相关假设。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经济在短期内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不利于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产业结构合理化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发展,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发展会促进生态经济发展。为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认为黄河流域在发展中要坚持生态经济发展、处理好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关系、遵循因地制宜与协调发展原则。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子晨  
生态治理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特别重要意义。基于2004—2019年面板统计数据,通过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分析黄河流域主要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治理绩效。结果显示,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绩效整体欠佳,最差年份为2007年,最佳年份为2016年,地区差异显著,其中山东省、河南省较好。空间计量分析影响因素得出与常识性不同的观点:一是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不佳,从经济上讲,根源在于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不统筹的治理损耗,而非经济发展伴随而来的污染;二是流域人均水资源量越高,越有可能带来较低的生态治理水平;三是城镇化对生态治理绩效的影响复杂,但总体上呈现积极效应;四是技术创新和重视教育对生态治理具有全流域的正面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