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48)
2023(17221)
2022(14694)
2021(13703)
2020(11167)
2019(25704)
2018(25473)
2017(48305)
2016(26321)
2015(28875)
2014(28892)
2013(28603)
2012(26589)
2011(24105)
2010(24219)
2009(21872)
2008(21278)
2007(18736)
2006(16432)
2005(14665)
作者
(76890)
(63981)
(63403)
(60279)
(40555)
(30741)
(28729)
(25058)
(24154)
(22817)
(21870)
(21678)
(20410)
(20251)
(19859)
(19726)
(18939)
(18737)
(18366)
(18118)
(15930)
(15902)
(15476)
(14617)
(14282)
(14263)
(14104)
(14080)
(12896)
(12769)
学科
(108320)
经济(108222)
管理(74621)
(72974)
(59751)
企业(59751)
方法(44048)
数学(37584)
数学方法(37160)
中国(32090)
地方(29458)
(29195)
业经(25291)
(24733)
(24068)
技术(22288)
农业(20211)
(18936)
(17964)
贸易(17946)
(17706)
环境(17689)
理论(17674)
银行(17657)
(17413)
金融(17410)
(17293)
(17264)
(17014)
地方经济(15939)
机构
大学(367930)
学院(367904)
(143992)
管理(143164)
经济(140738)
研究(130014)
理学(123597)
理学院(122053)
管理学(119842)
管理学院(119153)
中国(95768)
科学(83309)
(79906)
(66242)
(65102)
(62204)
研究所(60587)
中心(58276)
业大(55884)
(54964)
(51903)
财经(51701)
师范(51393)
北京(50755)
农业(48583)
(47977)
(47007)
(45176)
经济学(42533)
师范大学(41571)
基金
项目(255432)
科学(201664)
研究(185108)
基金(184044)
(161937)
国家(160564)
科学基金(137500)
社会(116039)
社会科(109972)
社会科学(109947)
(101696)
基金项目(98441)
自然(90405)
自然科(88327)
自然科学(88307)
自然科学基金(86694)
(85728)
教育(84619)
资助(74660)
编号(74523)
成果(60017)
(58124)
重点(57873)
(55941)
(55209)
课题(52680)
创新(51672)
科研(48691)
国家社会(47302)
教育部(46704)
期刊
(161773)
经济(161773)
研究(109671)
中国(75972)
学报(60324)
科学(56796)
(56547)
管理(54063)
(46994)
教育(45706)
大学(44904)
学学(42140)
农业(39622)
(32958)
金融(32958)
技术(32282)
业经(27777)
经济研究(25609)
财经(24399)
(21199)
(20890)
问题(20707)
科技(20247)
图书(19736)
技术经济(18117)
资源(17928)
理论(16900)
(16735)
商业(16546)
现代(16513)
共检索到5476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钟顺昌  邵佳辉  
研究目标:揭示黄河流域创新发展的分布动态、空间差异及收敛性。研究方法:运用探索性数据分析、标准差椭圆分析、Kernel密度估计及Markov链等方法揭示黄河流域创新发展的空间分布及演进特征;利用Dagum基尼系数分析黄河流域创新发展的空间差异及其来源;采用变异系数及空间杜宾模型检验黄河流域创新发展的收敛性。研究发现:黄河流域创新发展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方向性、依赖性和集聚性。重心迁移呈现“先东偏南,后西南”的过程,邻域创新环境直接影响黄河流域城市创新发展的空间分布格局,创新发展存在一定的路径依赖,但整体来看,创新发展水平较低等级的城市,跨期3~5年能够实现等级向上跳跃式跨越发展,空间依赖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降低;创新发展在中下游呈现“极化→收敛”的周期性特征,而在上游呈现“极化→收敛”的演化态势。黄河流域创新发展的总体差异及其中游和下游内部差异均呈现向右上方倾斜的“M”形变化特征,且内部差异在2009年后呈现“中游>上游>下游”的格局;中游内部创新发展差异是总体创新发展差异的缩影;创新发展的上中下游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并呈现倒“U”形变化;仅上游呈σ收敛,流域整体及上中下游均存在条件β和绝对β收敛,收敛速度整体呈现“上游>中游>下游”的特征。研究创新:揭示黄河流域创新发展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其创新发展差异的来源与贡献,检验其收敛性。研究价值:对缩小黄河流域创新发展差异,实现协同创新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赢  冯宗宪  
基于1995—2017年黄河流域9省区的面板数据,先利用US-SBM分析模型测得各省区绿色发展水平,再采用Dagum基尼系数、σ收敛及β收敛等分析方法考察流域绿色发展区域差异及差异演变的收敛特征。研究发现:(1)流域绿色发展总空间差异呈下降趋势。上游地区绿色发展区域内差异相对最大,中游相对最小;下游与上游、中游地区绿色发展区域间差异均较大,而上游、中游区域间差异相对要小;区域间差异是总差异产生的主要来源。(2)流域总体、上游及下游地区绿色发展差异演化趋势均不存在σ收敛特征,仅中游地区存在一定程度σ收敛;同时流域总体及其三个分区绿色发展均存在绝对β收敛与条件β收敛特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赢  冯宗宪  
基于1995—2017年黄河流域9省区的面板数据,先利用US-SBM分析模型测得各省区绿色发展水平,再采用Dagum基尼系数、σ收敛及β收敛等分析方法考察流域绿色发展区域差异及差异演变的收敛特征。研究发现:(1)流域绿色发展总空间差异呈下降趋势。上游地区绿色发展区域内差异相对最大,中游相对最小;下游与上游、中游地区绿色发展区域间差异均较大,而上游、中游区域间差异相对要小;区域间差异是总差异产生的主要来源。(2)流域总体、上游及下游地区绿色发展差异演化趋势均不存在σ收敛特征,仅中游地区存在一定程度σ收敛;同时流域总体及其三个分区绿色发展均存在绝对β收敛与条件β收敛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燕燕  王永瑜  韩君  
文章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测度2005—2019年黄河流域各省份的生态效率水平,选取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分析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引入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索各省份生态效率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黄河流域生态效率水平呈现波动变化特征,且上、中、下游地区差异显著。(2)2005—2019年,创新发展和开放发展对生态效率的影响由负效应转变为正效应,对生态效率水平的提升作用逐渐显现;协调发展未达到理论预期值;绿色发展的负向影响逐渐减弱;共享发展是生态效率提升的主要推动力。(3)整体来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对下游地区生态效率的影响最大,中游地区次之,上游地区最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卢玮楠  刘霁瑶  赵敏娟  
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重要举措,更是促进农业绿色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在绿色发展内涵下,基于全要素生产框架构建全局超效率SBM模型,分析2009-2018年黄河流域87个地市(州、盟)的农业用水效率动态演进特征,并进一步检验农业用水效率的空间收敛性。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农业用水效率在研究期内呈稳定上升的走势,但仍存在提升空间。分流域间表现出“下游领先、中游追赶和上游落后”的分布态势;(2)研究期内黄河流域农业用水效率存在显著正向的集聚和依存特征,效率重心呈波动式向西北方向转移;(3)从空间收敛性来看,黄河流域及其上中下游农业用水效率均表现出较强的β收敛特征,但相关变量收敛显著性影响具有异质性。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向君  刘晓云  
从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生态保护、绿色生活以及增长质量5个方面综合构建了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测算了黄河流域50个城市2007—2019年绿色发展水平,并采用泰尔系数、空间面板收敛模型对其时空格局及收敛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区域差异,在研究期间内呈规律性波动趋势,整体水平有所提升;从泰尔系数分析结果来看,区域差异总体呈下降趋势,进一步分析得出地区内差异是造成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从收敛性分析结果来看,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水平未显现出明显的σ收敛特征,且在各个地区内均存在明显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但实证结果在不同地区层面表现出一定的异质性。针对当前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的显著空间差异,各地政府应强化区域协同发展理念,通过区域间合作联动,发挥空间溢出效应,推进地区协调可持续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甄伟  陈胜利  
全面研究黄河流域县域经济空间异质性和聚集形态变迁,对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07-2019年黄河流域9省737县域为研究对象,采用Moran’s I指数、核密度估计、地理加权回归、空间滞后绝对ρ收敛分析技术,从县域经济状况、空间聚集和演化、空间关联及其影响因素多角度展开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早期形成4个强聚集区,随着经济变迁,逐渐向"三增强二减弱"的趋势演化;县域间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各因素对县域经济的影响由大到小分别为人均储蓄、人均财政支出、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建议加强黄河流域区域经济协作,推进黄河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覃成林  樊双涛  
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需要构建与之相匹配的空间发展格局。运用多极网络空间组织思想,研究了黄河流域空间发展格局的演进特征。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已经初步形成了以青岛、济南为核心的山东半岛增长极,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增长极和以西安为核心的关中增长极;在流域内,陇海—兰新发展轴、京沪发展轴和京广发展轴基本形成,京津—包昆发展轴处于发育之中;空间经济网络的规模和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总体上,呈现出多极网络空间发展趋势。因此,建议构建"三极引领,五点支撑,轴带衔接,网络互联"的黄河流域多极网络空间发展格局,为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空间组织基础。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洁  
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都是系统工程,涉及上下游、左右岸和不同行政区域、不同部门,需要协同治理与协同发展。黄河流域协同发展既包含资源—经济—环境的均衡协调,要求技术—文化—人文的同步提高,也需要政府—市场机制—社会主体的共同参与。本文通过对网络文本的质性分析可以看出,黄河流域协同治理过程中存在系统性要求与现实性分散的困境。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黄河流域协同治理要抓住战略机遇期,依据立足于内循环、提升外循环、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逻辑,建立黄河流域命运共同体,采用多元整体治理方式,发挥大数据和市场机制的作用,最终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贯彻、落实到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永生  张德元  赵梦婵  
文章基于2003—2018年两大流域16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改进熵权法、标准差椭圆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刻画分析高质量发展空间分异与动态演进特征,定量探测地域分异的主导因子,揭示高质量发展与地理环境间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样本期内呈现较为一致的波浪式阶段性发展特征,总体保持“民生-经济-社会-环境”影响力依次递减的分布格局,在地理空间上扩张分散化趋势明显,空间溢出作用有所凸显。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人口比重、每万人公共交通数、每十万人高校在校生和人均消费支出是两大流域高质量发展地域分异的主导因子,双因子交互作用的驱动力均比单因子作用强,且交互作用类型以非线性增强为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章激扬  
利用CNRDS数据库公布的2000~2019年城市级发明专利授权数据,考察了长三角地区创新发展的空间差异及其收敛性。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结果显示:(1)2000~2019年期间长三角地区创新发展的总体差异呈逐渐下降趋势,安徽省内创新发展差异最大,江苏省内创新发展差异最小;(2)省际间差异是长三角地区创新发展差异的最主要来源,约占据了长三角地区创新发展总体差异的70%;(3)收敛机制分析显示,长三角地区创新发展具备典型的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特征;总体样本具备显著的σ收敛特征,但是分省样本σ收敛特征不明显。研究结论对于缩小长三角地区创新发展的空间差异,推动长三角地区创新集聚发展的扩散及辐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林珠   孙艺欣   徐德义  
以黄河流域各省份2011—2020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主成分—熵权法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标进行测度,并采用聚类分析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系统考察黄河流域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动态关联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2011—2020年,黄河流域各省份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不同地区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显著。(2)黄河流域的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高质量发展之间相互影响,各个省份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一一对应。(3)黄河流域的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明显的双向促进关系,且影响效果显著,即绿色高质量发展有助于绿色技术创新的提升,绿色技术创新能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林珠   孙艺欣   徐德义  
以黄河流域各省份2011—2020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主成分—熵权法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标进行测度,并采用聚类分析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系统考察黄河流域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动态关联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2011—2020年,黄河流域各省份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不同地区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显著。(2)黄河流域的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高质量发展之间相互影响,各个省份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一一对应。(3)黄河流域的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明显的双向促进关系,且影响效果显著,即绿色高质量发展有助于绿色技术创新的提升,绿色技术创新能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明华  岳海珺  郝云飞  刘文斐  
研究目标:揭示黄河流域生态效率的空间差异、动态演进及驱动因素。研究方法:构建MinDS模型测算2004~2017年黄河流域生态效率水平,采用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方法探究其空间差异和动态演进,借助地理探测器考察生态效率时空演进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黄河流域生态效率呈现"东高西低"空间分布格局;区域间差异是生态效率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中上游地区内部生态效率的绝对差异呈扩大态势,流域整体及三大地区均存在右拖尾和极化现象;从内源性因素看,经济发展差异是生态效率空间差异的主导因素,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的交互组合是关键性驱动因素;从外源性因素看,人口密度差异对流域整体及中上游地区的驱动作用较高,外在因素协同作用增强了对生态效率时空演进的解释力。研究创新:基于城市视角考察黄河流域生态效率的时空演进规律,并从内源和外源两个层面揭示其成因。研究价值: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效率协同提升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樊宝敏  李智勇  
中国竹类资源现主要分布在秦岭和淮河以南地区。然而,根据考古材料和历史文献的研究表明,5 0 0 0年来,我国竹类的古今分布区产生了显著的变化。唐代以前,黄河流域有较多的竹类分布,竹类自然分布区北界可达北纬39—4 0°,而今天为北纬35°,往南退缩了4~5°。竹类分布区退缩的原因,主要受气候变冷、变干的影响。竹类植物对气候的变化相当敏感,可作为研究气候变迁的指示物种。当代气候变暖,在我国北方扩大竹类的栽培面积是十分有利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