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89)
- 2023(18139)
- 2022(15374)
- 2021(13982)
- 2020(11654)
- 2019(26244)
- 2018(26082)
- 2017(50563)
- 2016(27145)
- 2015(30228)
- 2014(30179)
- 2013(30300)
- 2012(27880)
- 2011(25163)
- 2010(25364)
- 2009(23779)
- 2008(23213)
- 2007(20857)
- 2006(18917)
- 2005(16831)
- 学科
- 济(135135)
- 经济(134993)
- 业(101501)
- 管理(88501)
- 企(83249)
- 企业(83249)
- 方法(52341)
- 农(48975)
- 数学(42550)
- 数学方法(42148)
- 业经(36160)
- 农业(32806)
- 财(32483)
- 中国(30362)
- 地方(29345)
- 学(25765)
- 制(22973)
- 务(22212)
- 财务(22149)
- 财务管理(22125)
- 和(21323)
- 环境(21275)
- 企业财务(20956)
- 技术(20775)
- 理论(20121)
- 贸(20097)
- 贸易(20085)
- 划(19665)
- 易(19407)
- 策(18916)
- 机构
- 学院(401161)
- 大学(395723)
- 济(173283)
- 经济(169918)
- 管理(161433)
- 理学(139265)
- 理学院(137760)
- 管理学(135679)
- 研究(135359)
- 管理学院(134964)
- 中国(103449)
- 京(83549)
- 科学(82520)
- 财(75627)
- 农(74964)
- 所(68341)
- 研究所(61938)
- 业大(61561)
- 中心(61048)
- 财经(60459)
- 江(60316)
- 农业(57471)
- 经(54834)
- 北京(52328)
- 经济学(51717)
- 范(50280)
- 师范(49882)
- 院(48495)
- 州(47916)
- 经济学院(46404)
- 基金
- 项目(268259)
- 科学(212746)
- 研究(197467)
- 基金(195973)
- 家(170009)
- 国家(168486)
- 科学基金(145986)
- 社会(127574)
- 社会科(120664)
- 社会科学(120630)
- 省(105879)
- 基金项目(104491)
- 自然(93549)
- 自然科(91361)
- 自然科学(91342)
- 自然科学基金(89745)
- 教育(87449)
- 划(87016)
- 编号(80291)
- 资助(79140)
- 成果(63226)
- 重点(59707)
- 发(59443)
- 部(58786)
- 创(57014)
- 课题(54072)
- 创新(52769)
- 国家社会(52656)
- 科研(50524)
- 教育部(50108)
- 期刊
- 济(203925)
- 经济(203925)
- 研究(118500)
- 中国(74592)
- 农(73221)
- 管理(61902)
- 学报(60130)
- 财(58621)
- 科学(58298)
- 农业(49534)
- 大学(46209)
- 学学(44307)
- 业经(36372)
- 技术(35738)
- 融(35642)
- 金融(35642)
- 教育(34899)
- 经济研究(31088)
- 财经(30090)
- 问题(26370)
- 经(25919)
- 业(25540)
- 技术经济(23074)
- 世界(19759)
- 现代(19460)
- 资源(19194)
- 科技(18943)
- 版(18818)
- 商业(18715)
- 理论(18132)
共检索到5987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志超
[目的]为明晰黄河流域农业碳减排与其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实现农业碳排放与其经济增长间脱耦以及稳定的强脱钩状态。[方法]通过构建农业碳排放核算模型和农业碳排放经济效率模型,对1997—2021年黄河流域9省农业碳排放量排放进行测算,并在厘清流域内农业碳排放和农业增加值区域差异及公平性评价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和Tapio脱钩模型探究农业碳排放系统和经济增长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和“脱钩”关系及演化特征。[结果](1)黄河流域9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呈现了“持续上升—平稳达峰—持续下降”的“倒U型”波动变化,且在2015年达到峰值,“减肥减药”行动对于农业生产减碳减排起到正向作用,农业增加值始终处于持续上升的理想态势;(2)黄河流域农业碳排放经济效率指数具有较大区域差异,主要源于各省区经济作物种植结构、畜牧养殖规模和农业物质投入水平等方面;(3)黄河流域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状态,基本实现了从初级失调向整体协调的转变,且表现为上游地区转变速率最快,中游地区整体速率居中,下游地区转变最具稳定性;(4)黄河流域各省区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间的脱钩状态,整体以弱脱钩和强脱钩等有利脱钩状态为主,表明在多情景下经济增长速度都要明显快于农业碳排放,且部分年份碳排放增速甚至为负的理想状态,表明各省份农业碳减排工作均取得积极成效。[结论]黄河流域9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已过峰值,实现了与其经济增长间脱耦以及有利脱钩状态,呈现流域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发展趋势。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强梦军
指出黄河流域物流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并针对黄河流域的9个省份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耦合协同模型对各省份的物流-经济耦合协调度以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一些发展建议。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物流-经济耦合协调 时空演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阳 王喜莲
本文基于黄河流域沿线省域面板数据,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流通业绿色发展与低碳经济耦合协调度及其空间相关性。研究发现,黄河流域沿线省域流通业绿色发展与低碳经济整体从低度耦合协调迈入高度耦合协调。分地区来看,呈现出“中下游发展较高,上游较低”的耦合协调关系发展趋势。从空间聚集性来看,流通业绿色发展与低碳经济耦合协调度具有一定的空间自相关性,且邻接省域耦合协调度产生相互促进影响。最后本文提出统筹黄河流域流通业与低碳经济发展、加大黄河流域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流通业产业聚集优势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宋金昭 胡湘湘 王晓平 王可泱
基于新型城镇化、产业结构升级和绿色经济效率相互协调的视角,构建三元系统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以黄河流域九省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耦合模型和探索性数据分析(ESDA)模型,探究新型城镇化-产业结构升级-绿色经济效率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和空间关联效应。研究结果显示:黄河流域三元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整体偏低,介于勉强协调至初级协调之间,至优质协调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其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黄河流域省区间系统的耦合协调度空间异质性大且呈现较为明显的区域不均衡;在空间作用下,黄河流域三元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和空间依赖特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江泽茹
黄河流域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验区,数字经济和新质生产力的协同发展对于推动黄河流域经济的高质量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熵权法测算2011—2022年黄河流域城市数字经济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规律,采用Moran’s I分析其空间相关性,利用灰色模型GM(1,1)预测2023—2028年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情况。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各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且中部、东部城市优于西部;(2)黄河流域城市整体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相关性,山东、河南部分城市表现为高-高集聚,甘肃部分城市表现为低-低集聚;(3)2022年,郑州、济南、西安3个城市的数字经济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均已达到协调状态,未来3个城市的耦合协调程度将进一步提高;大部分西部城市耦合协调程度仍处于失调状态且发展缓慢。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数字经济 耦合协调 黄河流域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姚石 刘盼 位贺杰
[目的]黄河流域构成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农业经济开发的重点地区,研究其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性,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促进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方法]以黄河流域60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该文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灰色关联度模型定量分析了农业生态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耦合协调度及其驱动机制。[结果]2008—2020年,黄河流域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经济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均值呈上升变化态势,两者的对比关系由“经济滞后型”演变为“生态滞后型”。耦合协调水平总体随时间增长,由轻度失调转为濒临失调,空间上表现为下游>中游>上游的分布格局。驱动因素的作用强度按农业现代化水平、城镇化水平、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区域本底条件、人类活动强度、政策管理决策的次序递减,并共同推动生成了驱动机制。[结论]黄河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的耦合协调程度仍有待提升,今后将针对典型地区的具体情况对农业生态经济耦合协调的内在机制、实现路径开展研究。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邢霞 修长百 刘玉春
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尤其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提出后,黄河流域未来发展再次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以2004~2018年黄河流域6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从用水效率和经济发展两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探究两个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经济发展与用水效率综合水平均呈现增长趋势,但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于用水效率;耦合度整体上处于初级耦合和中度耦合阶段,耦合协调度处于中度协调和高度协调状态,尚未实现优质协调发展。障碍度模型表明制约各地区经济发展与用水效率协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存在地区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虎林 潘光曦
文章以黄河流域82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11—2021年流域内数字金融与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的时序演变特征、空间相关性以及地区差异。结果表明:从整体看,黄河流域数字金融与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从濒临失调水平逐渐转为良好协调水平,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从收敛性看,黄河流域整体及上、中、下游地区的耦合协调度随时间均显现出明显的收敛性特征;从空间自相关性看,黄河流域数字金融与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各城市之间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性;从差异结构看,黄河流域数字金融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区域内差异远大于区域间差异,且上游地区区域内差异的贡献率明显大于中游地区和下游地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文启 赵家未
为探究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耦合协调程度,基于2001—2019年省域数据,采用耦合协调模型评价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耦合协调度,并使用灰色关联模型对两者未来十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研究表明:研究期内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在时序上稳步增长,空间上黄河流域下游农业生态效率始终最高,上游有超越中游的趋势。耦合度从拮抗阶段提高至高水平耦合阶段,黄河流域下游率先进入磨合阶段与高水平耦合阶段,中游次之。耦合协调度在研究期内处于轻度失调衰退与勉强协调发展阶段,预测未来十年黄河流域将有一半以上的省区耦合协调度达到中级协调发展及以上,各省区之间呈现差异化耦合协调发展格局。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尹健
数字普惠金融具有覆盖区域广、服务成本低、融资速度快等优势,可以弥补传统金融在服务农业绿色发展中存在的短板。本文通过分析黄河流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构建指标体系量化分析黄河流域农业的绿色发展水平,并结合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绿色发展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整体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和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均呈现增长的趋势,但存在区域差异;两个系统的耦合度高度相关,但耦合协调度不高,其中,山东省、河南省和四川省处于良好协调等级,山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处于初级协调等级,内蒙古自治区和陕西省处于中级协调等级。建议从加强数字普惠金融的基础设施投入以及强化农业绿色发展等方面缩小区域差异,提高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绿色发展的耦合协调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文启 赵家未
为探究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耦合协调程度,基于2001—2019年省域数据,采用耦合协调模型评价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耦合协调度,并使用灰色关联模型对两者未来十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研究表明:研究期内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在时序上稳步增长,空间上黄河流域下游农业生态效率始终最高,上游有超越中游的趋势。耦合度从拮抗阶段提高至高水平耦合阶段,黄河流域下游率先进入磨合阶段与高水平耦合阶段,中游次之。耦合协调度在研究期内处于轻度失调衰退与勉强协调发展阶段,预测未来十年黄河流域将有一半以上的省区耦合协调度达到中级协调发展及以上,各省区之间呈现差异化耦合协调发展格局。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边志强 张倩华
本文基于2006~2022年黄河流域九省区9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考察了经济增长压力对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影响效应、内在机制及异质性表现。结果表明:(1)2006~2022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总体从轻度失调发展到一般协调;(2)黄河流域经济增长压力对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具有显著而稳健的“倒U型”影响;(3)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是上述“倒U型”影响得以发挥的两条内在机制;(4)黄河流域经济增长压力对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倒U型”影响仅显著存在于资源型城市和中上游城市。研究结论可为黄河流域持续有效推进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提供经济增长目标设定维度的政策启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久文 崔雅琪 张皓
通过研究黄河流域战略背景和城市群发展规划,本文构建评价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并运用于城市群比较研究中,再依据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和地理探测器,分析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2007—2019年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时空特征与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黄河流域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提升,生态保护建设进展较为缓慢,二者耦合度波动上升。(2)上游城市群的协调度低于中下游,整体协调度提升至良好协调。(3)存在从经济发展滞后型向生态保护滞后型的转变。(4)各城市群的协调度存在关联效应。(5)影响耦合的机制和民生发展与对外开放、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绿色发展与农业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等密切相关。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吕德胜 王珏 程振
在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历史机遇期,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探讨了2005—2019年黄河流域77个地级市数字经济、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及耦合协调度时空分异特征,并分析影响三者耦合协调度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表明:(1)黄河流域数字经济、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幅度最大。(2)三者耦合协调度从濒临失调进入初级协调,形成下游>中游>上游的发展格局,且在局部空间上呈现空间俱乐部收敛特征。(3)不同因素对黄河流域DEH(数字经济、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具有显著异质性,科技支撑力的平均驱动作用显著高于其他维度,禀赋推动力的平均驱动作用显著低于其他维度;黄河流域DEH系统空间分异格局由多种因素交互协同作用形成。最后,根据数字经济、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关系,提出统筹管理与因地制宜相结合的耦合协调发展策略。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洋 许继红 刘媛媛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与文旅产业协调发展是流域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首先分析了生态环境与文旅产业耦合协调发展的机理,然后基于2010年、2015年、2019年和2020年4个时间节点黄河流域9个省(自治区)数据,构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与文旅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和相对发展指数对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剖析与评价。结果表明:黄河流域9个省(自治区)生态环境与文旅产业两者发展高度耦合,说明两大系统相互影响,交互耦合的紧密关系;但是两者发展的协调度较低,9个省(自治区)都处于失调状态,山东、河南、四川一直属于生态环境发展滞后型失调,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一直属于文旅产业发展滞后型失调,陕西从文旅产业发展滞后型失调发展为生态环境发展滞后型失调,山西则经历了生态环境滞后—共损型失调—文旅产业滞后—共损型失调交替发展。根据黄河流域9个省(自治区)生态环境与文旅产业发展的失调类型,提出统筹管理与因地制宜相结合的耦合协调发展策略。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文旅产业 耦合协调 黄河流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