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25)
2023(16821)
2022(14435)
2021(13167)
2020(11112)
2019(24791)
2018(24319)
2017(46862)
2016(25740)
2015(28283)
2014(28072)
2013(27916)
2012(25539)
2011(23115)
2010(22764)
2009(20659)
2008(19965)
2007(17457)
2006(15030)
2005(13001)
作者
(77745)
(64966)
(64478)
(61197)
(41032)
(31321)
(29043)
(25588)
(24528)
(22945)
(22105)
(21979)
(20679)
(20263)
(20085)
(20037)
(19799)
(19383)
(18596)
(18577)
(16468)
(15793)
(15616)
(14603)
(14600)
(14327)
(14267)
(14125)
(13027)
(13000)
学科
(104038)
经济(103928)
管理(73824)
(71085)
(58027)
企业(58027)
方法(50575)
数学(44655)
数学方法(44232)
(27313)
中国(25346)
(25228)
(24565)
地方(22465)
业经(22142)
技术(20645)
农业(18996)
(18970)
贸易(18966)
(18368)
环境(17049)
(16551)
(16331)
财务(16264)
财务管理(16235)
理论(16106)
企业财务(15507)
(15261)
(14586)
金融(14584)
机构
大学(369582)
学院(367627)
管理(143279)
(142917)
经济(139936)
理学(125810)
研究(125039)
理学院(124330)
管理学(122064)
管理学院(121408)
中国(89083)
科学(83099)
(77818)
(70281)
(64403)
业大(62987)
(62454)
研究所(59699)
中心(56116)
农业(56050)
(51859)
财经(51795)
北京(48166)
(47835)
(47404)
师范(47212)
(45393)
经济学(43408)
(42290)
技术(40207)
基金
项目(265855)
科学(207999)
基金(193378)
研究(184958)
(173059)
国家(171694)
科学基金(145671)
社会(116846)
社会科(110906)
社会科学(110877)
(104572)
基金项目(103370)
自然(98231)
自然科(95921)
自然科学(95891)
自然科学基金(94181)
(88960)
教育(84669)
资助(79417)
编号(72794)
重点(60377)
(57895)
成果(56856)
(56670)
(55615)
创新(52034)
科研(51863)
计划(51267)
课题(50450)
教育部(48642)
期刊
(145436)
经济(145436)
研究(99891)
学报(70164)
中国(65405)
(61924)
科学(60923)
大学(51235)
管理(48915)
学学(48864)
(45291)
农业(43105)
教育(37028)
技术(31093)
(27475)
金融(27475)
财经(24994)
业经(24142)
经济研究(24138)
(22537)
(21307)
科技(20396)
问题(19245)
业大(18990)
(18974)
技术经济(18400)
图书(17498)
资源(17423)
理论(16510)
商业(15921)
共检索到5110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金霞  张丽娟  黄季焜  Scott Rozelle  
本文基于黄河流域的实地调查,定量分析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制定相关的政策决策提供了实证依据。调查发现,黄河流域地区真正能采用规范的保护性耕作的面积很小,大部分农民只是采用了其中某一项技术。计量结果表明,政策支持、项目实施、劳动力机会成本和灌溉条件等因素都影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从长期来看,随着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加,农民知识技能和资金投资能力的提高,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和有效实施,保护性耕作项目的试验、示范和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推进,以及灌溉条件等基础设施的改善,保护性耕作必将被更多的农民所认识和采用,成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的耕作和生产方式。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金霞  张丽娟  
保护性耕作被认为是农业部门实现固碳和减排的最有效技术措施之一。本文基于大规模实地调查,深入分析了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对作物单产和劳动力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流域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率普遍较低,其中秸秆覆盖单项技术的采用率最高。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与小麦和玉米单产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却可以显著减少单位面积劳动力投入。因而,政府部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研发的支持,探索出适合不同区域特点的技术体系与管理方式,为发展低碳经济及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做贡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晓明  赵旭强  
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技术,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快速发展,但在我国,其应用和推广工作进展相对缓慢。本文基于山西省农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s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人均纯收入、保护性耕作试点区和保护性耕作技术补贴变量对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产生正向影响,而年均劳动时间变量对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产生负向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晓明  赵旭强  
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技术,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快速发展,但在我国,其应用和推广工作进展相对缓慢。本文基于山西省农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s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人均纯收入、保护性耕作试点区和保护性耕作技术补贴变量对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产生正向影响,而年均劳动时间变量对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产生负向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曹光乔  张宗毅  
本文基于山西、河北、天津、北京四个省份调研样本的基础上,对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中的秸秆还田和免耕播种两项技术农户采纳情况分别构建logit模型,定量分析农户采纳这两项技术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对两项技术的采纳倾向都受到政府的强制或补贴措施、粮食商品化程度、户主身体健康状况三个因素的正向影响。此外,秸秆还田技术的采纳还受到秸秆是否有经济用途、农户劳均土地块数两个因素的负向影响;免耕播种技术的采纳还受到家庭人均受教育程度、户主年龄、农户对免耕播种技术的评价三个因素的正向影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卫  薛彩霞  姚顺波  朱瑞祥  
本文利用陕西、山西两省黄土高原地区476户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样本选择模型分析了黄土高原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与采用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整套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的农户比例很小,其中,对秸秆覆盖和少耕免耕播种技术的采用率较高,而对深松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的采用率较低。(2)户主年龄较小且受教育程度较高、对保护性耕作技术认知度较高的风险偏好型农户,不仅倾向于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而且倾向于采用多项保护性耕作的核心技术;农业收入比重较低、家庭收入水平较高的农户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程度较高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卫  薛彩霞  姚顺波  朱瑞祥  
本文利用陕西、山西两省黄土高原地区476户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样本选择模型分析了黄土高原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与采用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整套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的农户比例很小,其中,对秸秆覆盖和少耕免耕播种技术的采用率较高,而对深松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的采用率较低。(2)户主年龄较小且受教育程度较高、对保护性耕作技术认知度较高的风险偏好型农户,不仅倾向于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而且倾向于采用多项保护性耕作的核心技术;农业收入比重较低、家庭收入水平较高的农户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程度较高,耕地细碎化程度则抑制了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程度的提高。(3)农户间的频繁交流、网络学习和政府向农户提供补贴对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及采用程度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参加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作业机械的便利性以及作业效果仅对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有正向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任金政  陈宝峰  王小红  
本文以山西省为例,调查分析了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给出了影响新技术推广应用的相关因素,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了技术体系、服务模式、经济利益、观念转变和政府行为等5类影响因子,并测算了关键因素的影响程度,最后解析了各因子在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中的作用和应对这些因子影响的思路。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蔡荣  蔡书凯  
作为一种替代传统翻耕的环境友好型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国内,其推广工作却相对较晚。本文基于安徽省水稻种植户的调查数据,实证考察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现状和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对保护性耕作技术对稻谷单产的具体影响进行了定量评价。利用Probit回归方法分析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影响因素;利用OLS回归方法分析保护性耕作技术对稻谷单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技术作用认知、户主非农兼业情况、户主受教育年限和户主是否村干部是影响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因素;保护性耕作技术对稻谷单产水平具有正向积极作用。具体来讲,对保护性耕作技术作用认知程度越高、户主非农兼业时间...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任世鑫   李二玲   赵金彩   胥亚男  
研究目的:揭示黄河流域耕地利用碳排放时空演变特征,并探究其影响因素,为“双碳”目标下把握区域碳排放变化规律、制定农业碳减排策略提供参考。研究方法:以黄河流域78个市域单元为研究对象,运用耕地利用碳排放核算、空间热点分析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等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1)2005—2020年黄河流域耕地利用碳排放量及排放强度的变化趋势呈明显的“倒U型”特征,这基本符合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程度之间的变化规律;(2)黄河流域耕地利用碳排放强度空间差异性明显并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碳排放强度低值区主要集中于黄河流域中游及上游地区,高值区则位于下游地区的河南、山东两省;(3)农地的规模化经营、农作物种植结构“趋粮化”对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的耕地利用碳排放强度具有抑制作用,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农业发展水平、农业机械投入、复种程度、农业财政支持则表现为正向驱动,且各因素的影响效应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研究结论:黄河流域各区域之间的耕地利用碳排放差异显著,且驱动因素亦不相同,应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的耕地利用策略和碳减排措施。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马丽  吕杰  
20世纪90年代,保护性耕作技术在东北旱作区开展示范应用,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而农户的选择行为对其推广和应用将产生直接影响。本文以辽宁省阜新市为例,通过农户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行为选择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户主是否接受过保护性技术的相关培训、秸秆是否主要还田,以及农户对保护性耕作的预期收入对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行为选择存在显著影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朱萌  齐振宏  罗丽娜  黄建  李欣蕊  张董敏  
探索稻农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影响因素,对于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湖北省传统散户和江苏省种稻大户的调查数据,运用二元Probit模型,分析两类稻农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异同。结果表明,影响传统散户采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因素分别是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口数、家庭人均年收入、现有住房价值、是否参加农业技术培训,影响种稻大户采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因素分别是受教育程度、水稻种植面积、家庭人均年收入、是否提供机械补贴、是否参加农业技术培训、土地流转。其中,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是否参加农业技术培训是共同的影响因素...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周国富  夏祥谦  
黄河流域各省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基本上是我国东、中、西部差距的一个缩影。本文采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分析了黄河流域地区差距的变化趋势;并根据扩展的MRW模型,分析了初始经济发展水平、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劳动、经济市场化程度、基础设施状况对这一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流域九省区不存在σ收敛,但存在显著的条件收敛。最后,基于本文的分析结论,就如何缩小黄河流域乃至全国范围的地区差距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付俊怡  李鸿雁  
[目的]水资源短缺和农业污染严重已成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对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方法]基于2009—2017年黄河流域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测度黄河流域农业用水效率,发现黄河流域农业用水效率地区差异明显。为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采用Tobit模型和GTWR模型,分别从全局视角和微观视角对农业用水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不同省区农业用水效率提高策略侧重不同。[结果]宁夏、内蒙古和山西农业用水效率提高的有效举措是在保障国家粮食供给安全基础上,减少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甘肃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的关键在于重视农业节水技术的引进、研发和应用推广;山东的出路在于提高农户节水意识;陕西和四川的有效途径在于采用科学合理的用水方式,降低农业用水占比,优化用水结构;河南和青海需要从以上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结论]研究黄河流域农业用水效率并探究影响各省区农业用水效率的主导因素,可以为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精准施策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高新才  韩雪  
基于地(市)级行政区划的视角,对2008—2017年黄河流域碳排放的空间差异进行分析,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对黄河流域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展开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地(市)间碳排放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空间集聚性呈现增强趋势;黄河流域碳排放分布具有较强的转移惰性,多数地区均未发生显著的时空跃迁,碳排放空间分布的凝聚性很强;碳排放强度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地区经济增长水平、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技术水平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这一结论对于黄河流域市(州)级行政区域科学制定与实施碳减排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