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294)
2023(20201)
2022(16841)
2021(15381)
2020(12725)
2019(28720)
2018(28270)
2017(53775)
2016(29193)
2015(32274)
2014(32084)
2013(31980)
2012(29873)
2011(27102)
2010(27599)
2009(25797)
2008(25657)
2007(23062)
2006(20846)
2005(19340)
作者
(86956)
(72576)
(72144)
(68264)
(46266)
(34450)
(32488)
(28043)
(27489)
(25936)
(25107)
(24222)
(23516)
(23308)
(22595)
(22172)
(21376)
(21297)
(20978)
(20867)
(18249)
(18237)
(17573)
(16770)
(16284)
(16231)
(16160)
(16035)
(14595)
(14265)
学科
(138728)
经济(138554)
(100958)
管理(95979)
(87335)
企业(87335)
方法(48831)
数学(38723)
(38576)
数学方法(38388)
业经(37997)
(36860)
中国(36513)
地方(33835)
(29117)
农业(27167)
(25897)
(24053)
财务(24015)
财务管理(23978)
技术(22955)
企业财务(22761)
(22638)
贸易(22618)
(21857)
(21540)
(20781)
(20745)
环境(20710)
银行(20691)
机构
学院(425258)
大学(422072)
(182523)
经济(178813)
管理(161315)
研究(150074)
理学(137158)
理学院(135524)
管理学(133582)
管理学院(132755)
中国(115963)
科学(90736)
(90579)
(85431)
(77042)
(75950)
研究所(69293)
(67786)
中心(67500)
财经(66266)
业大(62700)
(59861)
农业(59328)
北京(57260)
经济学(55950)
(55330)
师范(54715)
(54183)
(53254)
经济学院(50081)
基金
项目(276148)
科学(217981)
研究(201142)
基金(199989)
(175316)
国家(173763)
科学基金(148570)
社会(130534)
社会科(123692)
社会科学(123661)
(109655)
基金项目(106019)
自然(94587)
自然科(92333)
自然科学(92306)
(91221)
自然科学基金(90678)
教育(89950)
编号(80070)
资助(79978)
成果(65054)
(63992)
重点(62900)
(60038)
(59591)
课题(56254)
创新(55172)
国家社会(54381)
(52988)
(52013)
期刊
(219637)
经济(219637)
研究(130060)
中国(91537)
(70570)
(68553)
学报(66364)
管理(65164)
科学(62699)
大学(50249)
农业(47622)
学学(47486)
(42634)
金融(42634)
教育(41735)
技术(37395)
业经(36028)
经济研究(34386)
财经(34026)
(29539)
问题(28488)
(27164)
技术经济(23294)
(21968)
世界(21011)
现代(20557)
(20189)
商业(20111)
科技(19672)
图书(19636)
共检索到6659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晓川  孙秋雨  
基于2004—2020年黄河流域省际面板数据,采用物理容量耦合模型对各省区高端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匹配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和空间杜宾模型,深入分析产业匹配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九省区高端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匹配发展水平具有较大差异,其中山东省处于初级协调阶段,匹配发展水平相对较高。(2)黄河流域产业匹配密度分布曲线的中心右移,表现出右拖尾,其密度函数呈现偏态分布,表明黄河流域产业匹配发展呈上升态势,但省区间具有非平衡发展特征。(3)产业匹配不仅能对本省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促进作用,还对周边省区存在正向溢出效应,不同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匹配对本地及周边省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各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立华  
构建高端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产业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因子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借助于匹配模型测度两业(高端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动态匹配度,并进行空间分异研究,利用高斯混合模型深入探究两业匹配发展水平对产业生态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06—2020年,我国两业动态匹配发展水平从拮抗匹配阶段向良好匹配阶段转变,东部沿海、北部沿海、南部沿海两业动态匹配度水平较高,西北地区匹配水平最差,存在空间集聚趋势;全样本GMM回归结果显示,两业匹配发展水平与产业生态化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门槛效应模型表明,当两业匹配水平小于0.406时对产业生态化的影响不显著,高于0.406时,两业匹配发展对产业生态化的影响逐渐显著,且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立华  
构建高端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产业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因子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借助于匹配模型测度两业(高端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动态匹配度,并进行空间分异研究,利用高斯混合模型深入探究两业匹配发展水平对产业生态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06—2020年,我国两业动态匹配发展水平从拮抗匹配阶段向良好匹配阶段转变,东部沿海、北部沿海、南部沿海两业动态匹配度水平较高,西北地区匹配水平最差,存在空间集聚趋势;全样本GMM回归结果显示,两业匹配发展水平与产业生态化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门槛效应模型表明,当两业匹配水平小于0.406时对产业生态化的影响不显著,高于0.406时,两业匹配发展对产业生态化的影响逐渐显著,且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畅  郭元晞  
建立包含要素嵌入、市场互动、效率协调三个层次的产业动态匹配框架,运用兼具存量和增量双重特征的综合评价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处于高端服务业依赖于先进制造业的非均衡匹配发展阶段,且处于产业发展水平较低的低质量匹配阶段;产业动态匹配水平呈现由东至西梯度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匹配类型可归纳为同步互动、单核偏利、趋同互利、趋同附利、单核附利五种类型;两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存量资源,促进动态匹配的动力则为优质增量资源。发展高端服务业,促进区域产业协调,强化产业科技创新,推进实施"增量带存量"政策,有助于实现两产业高质量匹配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立华  张艳东  邢会  
研究在将高端服务业(S)、先进制造业(M)、生态环境(E)纳入同一分析框架下河北省SME系统匹配发展水平及作用类型,为河北省产业结构转型、和谐共生、绿色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现实依据。把SME系统看作共生系统,引入匹配理论,基于产业匹配内涵构建SME系统匹配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Lotka-Volterra模型测度河北省SME系统匹配发展水平、分析3个子系统互动匹配关系。结果表明:2006—2019年河北省SME系统的综合效用函数性状呈现逐年增长态势,从拮抗匹配阶段向高度匹配阶段转变,动态匹配度由弱转强呈现出较好发展态势;两两系统之间互利共生,相互支撑、协同促进。提出河北省SME系统综合发展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要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找准促进系统整体匹配发展的核心要素,探索适合本省产业匹配模式,实现各子系统协同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晋晓琴  郭燕燕  黄毅敏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国家的重大战略。为了改善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论文着眼于高质量发展内涵,以经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六个维度构建制造业高质量评价体系,运用生态位方法测度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生态位值。结果表明:(1)在各维度下,山东的生态位值居于前三。青海的创新发展维生态位居于第四,其他维度下的生态位值居于后三位。其他省份在不同维度下的生态位值各有变动,即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程度在不同维度下有一定差异。(2)黄河流域下游省份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程度较好。各省份应突出自身优势,同时发展新的增长动能,促进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周韬  张俊丽  
基于2011—2019年黄河流域沿线9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借助空间杜宾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和制造业集聚与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能够显著抑制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环境规制能够显著促进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且对邻地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制造业集聚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环境规制门槛效应,制造业集聚对上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抑制作用较强,环境规制对上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较强,下游地区制造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环境规制门槛值较大。基于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制造业绿色低碳化转型升级;加强区域环境规制强度,推动黄河流域经济均衡发展;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提升区域间要素配置效率;培育新兴优势产业,提高流域竞争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油建盛   蒋兵   董会忠  
文章基于黄河流域65个城市2011—2020年的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模型以及空间计量模型等考察数字经济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内部效应及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发展数字经济可显著提升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中介效应结果显示,产业多维演化是数字经济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媒介,产业多维演化通过了双重门槛检验,使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表现出非线性变化趋势;数字经济的正向溢出效应显著,分区域来看,数字经济在中游、下游地区是当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在上游地区未产生显著影响,且数字经济仅可带动下游地区邻近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石建文   杨秀云  
运用IPCC方法测算2000-2020年黄河流域农牧业减排固碳水平,构建指标体系测算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应用空间杜宾模型探讨农业减排固碳对黄河流域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1)农业减排固碳水平整体呈现“先下降后保持平稳再上升”的变化趋势,区域整体减排固碳能力较好;(2)2000-2020年,黄河流域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态势,各地级市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内部差异较大;(3)整体而言,减排固碳和经济增长水平对正面促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主要源于区域间的经济关联,农业技术创新、外商直接投资正面促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主要源于区域间的地理位置,环境规制、人口规模对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负向影响主要受到地区间的经济关联,城镇化水平负向抑制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主要源于区域间的地理位置;(4)分地区而言,减排固碳对黄河流域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效果及程度均存在异质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本庆  周清香  岳宏志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从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及生产率三个层面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黄河流域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进行理论阐释与实证检验,得出如下结论:第一,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均能显著促进黄河流域城市高质量发展,但对不同区域和不同规模城市的影响存在差异。第二,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有利于黄河中游和下游城市高质量发展,多样化集聚对黄河上游和下游城市高质量发展推动作用明显。第三,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能够促进中等城市及小城市经济提质增效,而多样化集聚有利于大城市及中等城市高质量发展。第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通过人力资本提升及生产率增长两条路径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而多样化集聚则通过人力资本提升、结构优化升级及生产率增长三条途径助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徐辉  师诺  武玲玲  张大伟  
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有必要构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科学测度。本文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两大方面,包含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改善、环境状况和生态状况5个维度,构建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黄河流域9省区2008—2017年的数据,运用熵权法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基本呈现"两边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但差距逐年变小;各省区高质量发展水平在2008—2010年基本保持平稳,2011—2017年持续增长,且在2016年增速明显;黄河流域整体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在2008—2010年小幅波动,2011年起上升明显;10年间5个维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据此,本文对提升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给出了具体建议:①借助政策红利叠加效应,进一步加强区域联动,扩大黄河流域整体对外开放水平。②西部各省区在重点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结合要素禀赋,发展特色产业。③山东省和河南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山西省和甘肃省民生改善工作亟待加强;青海省和内蒙古自治区要加大创新投入力度,提高创新能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弓媛媛  周俊杰  
基于2003—2017年黄河流域100个地级市的数据,利用Super-SBM模型测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分别以产业结构优化和环境规制为门槛变量,实证检验环境规制和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非线性关系。研究结论发现:(1)黄河流域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且上、中、下游城市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2)以产业结构优化作为门槛变量时,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单门槛效应,且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3)当环境规制为门槛时,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单门槛效应,随环境规制强度增加,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抑制作用减弱。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有关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弓媛媛  周俊杰  
基于2003—2017年黄河流域100个地级市的数据,利用Super-SBM模型测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分别以产业结构优化和环境规制为门槛变量,实证检验环境规制和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非线性关系。研究结论发现:(1)黄河流域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且上、中、下游城市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2)以产业结构优化作为门槛变量时,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单门槛效应,且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3)当环境规制为门槛时,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单门槛效应,随环境规制强度增加,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抑制作用减弱。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有关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段鑫  陈亮  
促进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化解我国经济发展不充分和不均衡的战略选择。以黄河流域35个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双向固定模型实证考察了产业结构升级对资源型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从整体来看,产业结构升级能够显著提升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2)从区域来看,产业结构升级对黄河流域下游资源型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强。进一步分析发现,产业结构升级对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门槛效应,不同的数字普惠金融水平下,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差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段鑫  陈亮  
促进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化解我国经济发展不充分和不均衡的战略选择。以黄河流域35个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双向固定模型实证考察了产业结构升级对资源型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从整体来看,产业结构升级能够显著提升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2)从区域来看,产业结构升级对黄河流域下游资源型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强。进一步分析发现,产业结构升级对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门槛效应,不同的数字普惠金融水平下,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