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57)
2023(9814)
2022(8166)
2021(7131)
2020(5751)
2019(12757)
2018(12276)
2017(22419)
2016(13033)
2015(14333)
2014(13964)
2013(13664)
2012(12552)
2011(11503)
2010(11361)
2009(9505)
2008(9445)
2007(8103)
2006(7102)
2005(6063)
作者
(42382)
(35547)
(35385)
(33398)
(22281)
(17331)
(15709)
(14036)
(13464)
(12455)
(12320)
(12004)
(11586)
(11308)
(11115)
(11034)
(10878)
(10372)
(10267)
(10160)
(9336)
(8748)
(8668)
(8177)
(8126)
(7850)
(7801)
(7613)
(7244)
(7235)
学科
(47978)
经济(47925)
管理(33362)
(29319)
(21941)
企业(21941)
方法(20249)
数学(17962)
数学方法(17730)
(16540)
(14401)
环境(14307)
中国(11956)
地方(11562)
(10771)
业经(10582)
(10305)
贸易(10300)
农业(10120)
(9998)
理论(8507)
(8476)
(7743)
技术(7562)
资源(7277)
(7109)
(6504)
(6484)
金融(6482)
生态(6390)
机构
学院(186289)
大学(185729)
研究(71091)
(68276)
经济(66925)
管理(64132)
理学(56693)
理学院(55815)
管理学(54395)
管理学院(54088)
科学(51631)
中国(49127)
(46099)
(39537)
(38798)
业大(37662)
农业(37051)
研究所(36636)
中心(30845)
(28589)
(27373)
(26249)
(26246)
师范(25780)
农业大学(24946)
北京(24098)
财经(23704)
(23326)
科学院(23001)
(22961)
基金
项目(140773)
科学(109142)
基金(101825)
(95351)
国家(94629)
研究(91584)
科学基金(78046)
社会(56980)
(56500)
基金项目(55134)
自然(55131)
社会科(54010)
社会科学(53995)
自然科(53783)
自然科学(53759)
自然科学基金(52766)
(49261)
教育(42267)
资助(39980)
编号(34168)
重点(33922)
(31140)
计划(30886)
(29626)
(29341)
科研(28111)
科技(27983)
创新(27622)
成果(25278)
课题(25230)
期刊
(67885)
经济(67885)
研究(47137)
学报(44428)
(39923)
科学(37567)
中国(35261)
大学(31249)
学学(30167)
农业(27282)
教育(20210)
管理(19798)
(19431)
(15208)
业大(13009)
资源(12977)
技术(12960)
(11860)
(11550)
金融(11550)
经济研究(11423)
业经(11391)
财经(10666)
农业大学(10659)
科技(10620)
林业(9897)
(9199)
问题(9147)
自然(8545)
中国农业(8083)
共检索到2574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公丽   梁康   刘昌明  
明晰黄河水源涵养区水碳变量变化规律对于理解黄河流域水碳循环演变过程与机理、保障水资源和生态安全以及支撑水碳资源管理等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采用时空统计分析、地理探测器和偏相关分析等方法,在全区、分区和栅格尺度上对黄河水源涵养区的6个典型水碳变量(总初级生产力、净初级生产力、碳利用效率、蒸散发、径流和水分利用效率)2001—2018年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成因进行探析。结果表明:(1)黄河水源涵养区全区及3个分区的水碳变量主要呈现波动上升的变化趋势,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异性。碳变量(总初级生产力、净初级生产力、碳利用效率)和水碳耦合变量(水分利用效率)多年均值大小次序为Ⅲ区(伊洛河区)>Ⅱ区(渭河南部山区)>Ⅰ区(黄河上游水源区),均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空间变化格局,而水变量(蒸散发、径流)则大致呈现南部和西北部高、中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2)表征水热条件的气候因子和下垫面因子共同驱动黄河水源涵养区水碳变量的变化。全区探测的水碳变量影响因子的驱动力大小次序未发生根本改变,全区尺度主要受到叶面积指数、气温和降水因素的驱动;分区及栅格尺度的碳变量和水碳耦合变量的变化受叶面积指数驱动主导的范围最大,水变量的变化受净辐射和降水驱动主导的范围最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梁植   孙若辰   段青云  
黄河水源涵养区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深入研究区域植被变化过程对维系生态系统健康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利用趋势分析、局部加权回归方法(locally weighted scatterplot smoothing,LOWESS)、Pearson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残差分析等方法对1982—2015年黄河水源涵养区植被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要素做了分析,并根据地形不同将涵养区划分为平原区和高原区,探究区域内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涵养区多年生长期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呈显著增长趋势,主要源于春秋季NDVI的快速增长,不同区域尺度的NDVI增长速度存在差异,涵养区及其分区高原区、平原区NDVI增长速率分别为0.0009/a、0.0007/a、0.0016/a。(2)区域NDVI与降水气温相关性存在时空差异,涵养区生长期NDVI与降水、气温分别呈负、正相关,春夏季受温度控制,秋季受降水、温度同时控制;其中平原区除春季受温度控制外,其他时期同时受降水、气温控制;涵养区生长期NDVI与降水、温度呈正相关区域占比分别为50.4%、91.4%。(3) NDVI变化趋势存在一定阶段性,在1995—2015年间NDVI呈停滞增长,期间NDVI与降水的相关性由负相关转为正相关;1995年之前、2015年之后则呈显著增长,与降水、温度分别呈负、正相关性。(4)区域内NDVI增长主要由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同时驱动引起,面积占比74.30%,其次为气候变化引起的植被增长与人类活动引起的植被衰退,面积占比分别为11.48%、6.23%,说明生态工程建设有效促进了植被的恢复,但城市化等人类活动同样也会破坏植被的生长。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曹灿   张永勇   刘玉   张世彦   刘晓洁   王国庆  
黄河水源涵养区(黄河源区、渭河华县站以上和伊洛河流域)是黄河流域的主要产水区,辨识其径流的综合变化特征及空间差异,可为分析变化环境下黄河流域水循环演变与归因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当前研究重点关注环境变化对黄河流域径流量的影响规律,仍无法全面回答径流情势的变化特征及空间分异。论文以水源涵养区的31个源头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去趋势预置白(Theil-Sen trend-free pre-whitening with Mann-Kendall test,TFPWMK)方法、Sen斜率估计和聚类分析等手段,检测了2000—2020年源头小流域内量级、变率、频率、持续时间和时序5类径流情势特征指标的变化趋势,并辨识了其主要类型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大部分源头小流域的所有流量的量级、高流量变率和低流量频率显著增加,低流量的变率、高流量频率以及所有持续时间和时序指标显著下降。(2)典型径流情势变化在湟水、洮河、渭河下游和洛河对气候变化更敏感,主要为高流量量级显著增加、但时序显著减少,低流量频率显著增加、但总历时和时序显著减少。(3)径流情势特征指标变化可分为3类:第一类占42%,位于洮河、湟水、渭河干支流及伊河干流,表现为量级、变率和频率显著增加,历时和时序显著下降;第二类占35%,位于三大流域分区的上游和下游,表现为变率下降、低流量的其他指标显著增加,而高流量5类指标均显著下降;第三类占23%,位于三大流域分区的中下游,表现为量级和频率显著增加,变率、历时和时序显著下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江进德  赵雪雁  张丽  侯成成  李巍  严江平  
论文通过实地调查获得研究数据,分析了农区、半农半牧区、纯牧区农户替代生计选择的结果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户替代生计选择意愿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得出:①在替代生计的选择上,纯牧区农户主要选择特色产品加工、做生意、现代畜牧业,农区和半农半牧区农户主要选择做生意、外出打工和旅游服务业;②农户对替代生计的选择表现出生计路径依赖性、区域差异性和多样性特征;③农户对替代生计的选择偏好受生计资本的影响,自然资本、社会资本、家庭整体劳动能力、家庭整体受教育水平、家庭拥有的牲畜数量、户主的学历和年龄分别对不同替代生计的选择影响显著。地方政府应深入了解农户选择替代生计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根据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崔步礼  常学礼  陈雅琳  董琼  李维庆  
论文选取海陆变化频繁的黄河口作为研究区,在3S技术支持下采用平均高潮线法对1976—2002年18个年份的遥感影像进行了海岸线信息提取。对研究区海岸变化的叠加分析表明:1976—2002年间黄河口海岸的演变过程分为直线增长、波动增长和波动减少3个阶段。同时,黄河口水文特征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岸线变化影响的分析揭示了黄河水沙状况与河口海岸线的年际变化呈线性回归关系,指出了输沙量为河口海岸变化的主要驱动力,而径流量和含沙量是通过影响输沙量而间接影响河口海岸线变化,确定了输沙量3.517×108t/a为河口海陆变迁的临界值。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伟  
赵晓瑞教授,1983年宁夏农学院毕业,历任繁殖场技术员、挂职副乡长、团委书记、系主任等职,现任宁夏农业学校校长。著有《重大人畜禽共患疫病与防疫检疫》、《宁夏道地中药材栽培技术》等6部著作,发表论文20余篇。为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资源库主持人、宁夏畜牧兽医专业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宁夏自治区科技攻关课题和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主持人、自治区畜牧兽医专业科技特派员。曾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第三届宁夏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改革特等奖和优秀教育工作者奖、宁夏大中专院校三下乡活动优秀指导教师、宁夏优秀教育工作者奖等。2009年被评为宁夏"教学名师"。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兴成  熊仕娟  李渝  张雅蓉  刘彦伶  阳路芳  蒋太明  
【目的】探索贵州赤水河流域土壤水源涵养量状况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为该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基于土壤蓄水能力评价土壤的水分涵养量特征;采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土壤水源涵养量的空间变异性。【结果】贵州赤水河流域0~20 cm土层总水源涵养量在64.6~136.4 mm,平均99.9 mm;土壤有效水源涵养量在19.0~122.4 mm,平均81.2 mm;贵州赤水河流域土壤总水源涵养量和有效水源涵养量呈东北低,西南高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同县域土壤水源涵养量差异较大,大方县土壤总水源涵养量和有效水源涵养量最大,其次为七星关区,赤水市土壤总水源涵养量最小,仁怀市土壤有效水源涵养量最小。【结论】贵州赤水河流域土壤水源涵养量偏低,不同县域中赤水市和仁怀市水源涵养量较小,应当提升对该区域土壤水源涵养的保护力度,实现区域的绿色发展。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冶  薛忠财  王琳  常佳宁  姜白杨  
承德市武烈河流域是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InVEST模型估算了1990-2018年武烈河流域的水源涵养量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当Zhang系数为3.7时,模拟效果最佳,29年来,研究区多年平均水源涵养深度为83.85 mm,平均水源涵养总量为2.18×108 m~3,总体呈微弱减小的变化趋势;2)研究区水源涵养深度与降水量显著正相关(P 0.05);3)各土地利用类型单位面积变化对水源涵养量的影响强度依次为林地、草地、耕地、建筑用地;4)通过情景模拟法得出,气候是研究区水源涵养量变化的主导因素,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源涵养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顾铮鸣  金晓斌  沈春竹  金志丰  周寅康  
定量评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基于InVEST模型产水模块,定量分析了江苏省2000~2015年产水功能和水源涵养功能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采用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评估了水源涵养功能与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江苏省多年平均产水量为571×10~8m~3/a,水源涵养总量78. 39×10~8m~3/a;(2) 2000~2010年江苏省水源涵养功能呈下降趋势,2010~2015年有所回升,考虑到降水因素,江苏省实际水源涵养功能持续降低;(3)土地利用变化使15a来水源涵养功能下降15. 2×10~8m~3,降低幅度为16. 9%;(4)流域尺度上水源涵养功能与江苏社会经济因素相关关系不显著。研究结果可以为土地利用优化、流域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参考和支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修华  吴夏  黄芬  曹建华  胡晓农  
为揭示不同时间尺度下岩溶区地下河出口CO_2通量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静态浮游箱-气相色谱法对毛村地下河出口水-气界面CO_2交换通量开展季节性和连续48小时昼夜监测。结果显示:水-气界面CO_2交换通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昼夜变化特征,并且均表现为由水体向大气释放CO_2,呈现出大气CO_2源的特征。在季节性尺度上,CO_2交换通量的变化范围为90.27~406.32 mg·(m~2·h)~(-1),平均值为253.50 mg·(m~2·h)~(-1)。CO_2交换通量的季节性特征表现为雨季大于旱季。在昼夜尺度上,CO_2交换通量的变化范围为46.8~244.45 mg·(m~2·h)~(-1),平均值为137.81 mg·(m~2·h)~(-1)。CO_2交换通量的昼夜性特征表现夜晚大于白天,最高值出现在凌晨0∶00和1∶00,最低值出现在下午14∶00和15∶00。由于毛村地下河出口水-气界面CO_2交换通量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通过相关分析表明,毛村地下河出口水-气界面CO_2交换通量在季节性尺度下的主控因素为岩溶水体中碳酸的平衡系统,但是在昼夜尺度下的主控因素为局地区域环境参数。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项巧   范继辉   杨紫滟  
西藏是“亚洲水塔”的一部分,探明全球变化背景下其水源涵养量的时空演变特征,可为区域生态安全屏障构建提供支撑。本研究基于InVEST模型估算了西藏1991—2020年的水源涵养量,并探讨了关键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1)西藏多年平均水源涵养深度为84.32 mm,呈西北低,东南高的格局;2)1991—2020年,其距平值以0.72 mm/a的速率显著(P<0.05)增加,全域有81.98%的区域呈上升趋势;3)西藏全域除东部外,气候呈暖湿化转变,降水增幅大于蒸散发需求,主导水源涵养呈正向变化;4)草地的退化导致西藏水源涵养能力降低了21.14%,西藏草地土壤相较于林地,在缺水地区具有更强的持水能力。为了保护西藏生态安全屏障,应考虑在怒江源等区域设立保护区,并实施保护原生草原、控制人工林在缺水地区种植等措施。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侯成成  赵雪雁  张丽  江进德  李巍  严江平  
生态补偿给实施区带来许多影响,其有效性和持续性受到各种因素的挑战,全面评估生态补偿带来的影响是提高决策科学性的必要前提。基于多准则模糊分析模型,采用参与性农户评估方法对甘南牧民家庭进行调查,并根据分布区域将其分成纯牧区牧户、半牧区牧户和农区牧户,就实施生态补偿后对补给区内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变化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生态补偿的实施对区域发展的总体影响指数为3.39,影响程度较高,其中生态补偿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的影响指数分别为3.11、3.58和3.71;②受生态补偿的影响,研究区经济发展缓慢,其中对农户收入结构的变化影响最高,纯牧区和半牧区农户的人均收入和农畜产品商品率出现一...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葛颜祥  胡继连  接玉梅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海波  张明阳  王克林  秦建新  符静  
本文以南方丘陵山地带为研究对象,以2000、2005和2010年三期生态系统类型数据为基础,采用降水贮存量和转移矩阵的方法,分析了南方丘陵山地带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十年间,研究区水源涵养量呈上升趋势,其总量上升了1.61×108 m3,上升的经济价值为1.08×108元。森林生态系统是主要贡献者,三个年份贡献率分别为69.2%、69.5%和69.9%。不同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总量排序为森林>农田>灌丛>草地>湿地,水源涵养能力排序为湿地>森林>草地>灌丛>农田。水源涵养功能主要集中在较高、中和较低等级,三者总面积比例三个年份分别为97.2%、97.0%和96.9%;各等级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登忠  肖潇  汪朝辉  谭德宝  陈永柏  
为了评估大型水库对河流碳循环的拦截作用,选择清江流域最上游水布垭水库为典型案例,采用德国元素公司vario TOC分析仪对定期采集水样进行分析,研究新建大型水库水体碳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水布垭水库表层水体总碳、总无机碳、溶解有机碳和颗粒有机碳平均含量分别为26.665、24.089、2.141和0.438 mg/L,在水库年内蓄水阶段呈现显著的峰值,其空间分布格局在支流库湾和坝前典型断面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在水体碳中总无机碳占据主导地位,与湖泊水体碳时空分布特征极为相似。由于受到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双重影响,水体无机碳则与水体电导率指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溶解有机碳则与水体温度具有直接的关系,而数量最少的颗粒有机碳则与水体叶绿素含量具有弱相关关系。研究成果可以为理解水库碳循环过程机制提供数据支持,对于开展大坝建设的河流碳循环影响评估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