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30)
2023(9274)
2022(7877)
2021(7154)
2020(5667)
2019(12266)
2018(11829)
2017(21952)
2016(11904)
2015(12523)
2014(11530)
2013(10970)
2012(9468)
2011(8534)
2010(8278)
2009(7794)
2008(7077)
2007(5734)
2006(4916)
2005(3978)
作者
(33755)
(28058)
(28008)
(26269)
(17413)
(13526)
(12349)
(11054)
(10502)
(9435)
(9364)
(9104)
(8790)
(8696)
(8543)
(8324)
(8258)
(8155)
(7932)
(7883)
(7212)
(6641)
(6372)
(6335)
(6322)
(6087)
(5986)
(5908)
(5805)
(5532)
学科
(43439)
经济(43383)
管理(31545)
(28404)
(21677)
企业(21677)
方法(17314)
数学(15452)
数学方法(15327)
中国(14978)
(13241)
地方(10774)
(10484)
业经(9944)
(9745)
贸易(9742)
(9436)
(9125)
农业(9078)
环境(8735)
城市(7077)
(6851)
技术(6422)
(6318)
财务(6308)
财务管理(6301)
(6265)
(6065)
产业(6006)
企业财务(5930)
机构
学院(158383)
大学(154891)
(61754)
经济(60438)
管理(59250)
研究(53624)
理学(52462)
理学院(51797)
管理学(50822)
管理学院(50556)
中国(37990)
科学(36367)
(31744)
(31456)
业大(28004)
(26885)
农业(25573)
(25495)
研究所(25140)
中心(24151)
财经(21148)
(21146)
(20964)
师范(20640)
(19753)
(19310)
经济学(18990)
北京(18629)
(17857)
农业大学(17732)
基金
项目(118696)
科学(93766)
基金(87058)
研究(80522)
(78640)
国家(78012)
科学基金(66829)
社会(53673)
社会科(50964)
社会科学(50952)
(47527)
基金项目(47350)
自然(44923)
自然科(43958)
自然科学(43945)
自然科学基金(43106)
(40221)
教育(35819)
资助(33007)
编号(31180)
重点(26984)
(26151)
(25260)
(24398)
计划(23648)
创新(23636)
科研(23113)
国家社会(22681)
成果(22030)
课题(21441)
期刊
(62797)
经济(62797)
研究(41147)
学报(29795)
(28325)
科学(26403)
中国(25583)
大学(21351)
学学(20703)
农业(19378)
管理(18490)
(18102)
业经(12542)
教育(12047)
经济研究(11393)
(10366)
金融(10366)
技术(10365)
(9974)
问题(9763)
财经(9379)
(8723)
资源(8565)
商业(8406)
科技(8350)
(8099)
业大(8061)
(7652)
城市(7584)
现代(7191)
共检索到2120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润田  丁圣彦  李志恒  
河流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古人形象地把其比喻为“城市之血脉”。文章从不同的历史时期黄河及其分支对开封城市演变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黄河与开封城市的关系存在着利与害的统一。开封城市的历史发展,即得益于黄河充足的水源,又受害于其频繁的决溢、泛滥、改道。因此,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黄河进行综合治理开发,使其恢复它应有的美好环境,更好地造福于人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宋成镇   刘庆芳   宋金平   马伟  
推动黄河流域城市顺利转型,对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文章以黄河流域8省区的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区域,运用超效率SBM模型、空间马尔科夫矩阵、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等方法系统分析了城市转型效率的动态演变特征及经济转型的影响路径,并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技术创新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2008—2020年,黄河流域城市转型效率波动特征明显,城市转型效率均值由0.662上升至0.713,年均增长率为0.63%,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黄河流域城市转型效率存在一定的“路径依赖”和“自身锁定”效应,向上转移地市主要分布在中下游地区,向下转移地市主要分布在上游地区。(2)经济转型对黄河流域城市转型效率的影响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市场化对黄河流域城市转型效率具有正向作用,而分权化具有负向作用。(3)技术创新在经济转型影响黄河流域城市转型效率过程中能够发挥部分中介效应,且中介效果存在区域异质性。最后,从促进经济转型与技术创新结合、加强产业技术交流以及制定适宜发展政策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推动黄河流域城市转型和区域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曹卫芳   薛天培   崔云昊  
以2010—2020年黄河流域的37个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经济、社会、环境和科技创新四个维度,构建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时空演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自相关空间分析方法进行时空格局演化特征分析,并深刻分析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时序变化整体上以2013年为分水岭,前期保持平稳、后期不断上升。从空间格局演变角度看,总体上呈现出一个“中低质量转型城市分布零散,高质量转型城市片状分布”的空间布局。科技创新为当前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首要影响因素,因此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城市转型升级中的驱动作用,促进政府部门、企业、学术界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共同推动城市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肖飞  郜瑞瑞  韩腾腾  张胜男  
研究利用全国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以黄河流域不同级别的行政单元为对象,对城市收缩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①黄河流域地级行政单元中有17座地级市出现收缩现象,占城市总量的18.68%;23个市辖区处于收缩状态,占市辖区总量的11.79%;231个市辖县处于收缩状态,占市辖县总量的42.46%。②城市收缩可划分为孤点式收缩、连绵式收缩和交错式收缩三种类型,其中孤点式收缩主要包括青海、山东和山西省部分市辖区县,连绵式收缩主要包括甘肃、内蒙古和河南省部分市辖区县,交错式收缩主要包括宁夏和陕西省部分市辖区县。③自然生态条件和政府特殊政策、产业结构转变中人口供给侧不足、人口龄级结构和家庭结构改变、中心城市发育不足和辐射带动能力较弱等因素共同导致了黄河流域部分城市收缩,但其内部仍存在典型异质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新越  刘晓艳  
高铁“时空压缩”效应重构了区域的旅游空间格局,成为助推黄河流域实现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基于“关系”视角,运用修正引力模型、复杂网络分析等研究方法,探究高铁影响下黄河流域旅游城市旅游经济网络结构发展演变。结果表明:(1)2007—2019年黄河流域主要旅游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空间网络趋向均衡化,太原→晋中为旅游联系度最强的两地市,旅游经济联系总量极化特征突出;(2)旅游经济网络结构从多核心引领转向网络化发展,兰州、银川、西宁的网络“孤岛”状态被打破;(3)中心性态势优化,中心城市对外辐射增强;(4)“小世界”特征显著,五大社团演化为四大社团,济南—泰安、郑州—开封、太原—晋中、西安—渭南为主要发展轴链。最后,提出黄河流域主要旅游城市旅游经济网络结构的优化措施。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马海涛  秦耀辰  
通过概述开封城墙的历史演化,深入探讨了历史上城墙对城市建设的促进和限制作用;并分析了开封城墙给当前城市建设带来的诸多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协调城墙与城市建设关系的具体对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梦瑶  李翅  
【目的】绿色空间是城乡发展的生态基础,良好的绿色空间体系是协调城市发展和自然保护的重要保障。全面测度黄河下游城市区域绿色空间时空演变规律并探究其演变机制,有助于下游绿色生态走廊建设和滩区生态综合整治中的规划应对。【方法】以黄河下游4个城市济南、菏泽、郑州、新乡为研究对象,以1990、2000、2010、2020年为时间节点,基于土地利用二级分类和植被覆盖密度划分区域绿色空间类型,进而运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城乡梯度、地理探测等方法,对绿色空间时空演变的规律与机制开展定量研究。【结果】(1)30年间,绿色空间合计向裸露地表转出3 223 km~2,裸露地表向各类绿色空间转出1 181 km~2;绿色空间之间互相转换735 km~2,其中较高密度向较低密度绿色空间转出466 km~2,较低密度向较高密度绿色空间转出269 km~2。(2)各类绿色空间斑块数量减少,斑块平均面积、功能连通度增加,低密度绿色空间斑块面积比、面积加权平均形状指数减少是景观格局指数变化的普遍规律。(3)城乡梯度上,低密度绿色空间的波峰、波谷移动明显,高、中密度绿色空间相对固定。(4)自然环境因素对济南、郑州、新乡区域绿色空间分布产生主导影响,社会经济因素解释力的累积值增加了3.1%~8.4%,因子间的非线性增强效果逐年提升。【结论】30年间,区域绿色空间总量损失,绿色空间内部转移以中、高密度向低密度的转出为主,各级城镇建成区边缘、宽滩区沿线转移较多;景观格局的总体变化趋势为由明显波动到趋近平稳、由破碎分散向整合连通,中、高密度绿色空间指标的改善态势在区域性中心城市更为明显;城乡梯度特征在城市间、绿色空间类型间存在较大差异;影响因子间对绿色空间地理分布的协同作用渐增,绿色空间逐渐成为自然-社会互构的结果。未来应“因城制宜”地促进城市区域绿色空间由“屏障”转为“枢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睿哲   黄新春  
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作为我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区域,其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对实现区域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运用Super-SBM模型对2010—2020年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水平进行测度,进而运用核密度分析、冷热点分析、椭圆分析等方法对生态福利绩效时空分布特征进一步分析,最后运用面板Tobit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研究发现:①2010—2020年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整体水平有所上升,呈现逐年波动提高的趋势。②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福利绩效冷点城市多集中于山西省与河南省,热点城市集中于山东省。③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空间重心向东南迁移,标准差椭圆长轴标准差增加,短轴标准差减少。④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福利绩效受产业结构、开放程度、环境保护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厘清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时空特征及其驱动机制,有利于实现城市高质量转型与区域绿色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睿哲   黄新春  
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作为我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区域,其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对实现区域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运用Super-SBM模型对2010—2020年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水平进行测度,进而运用核密度分析、冷热点分析、椭圆分析等方法对生态福利绩效时空分布特征进一步分析,最后运用面板Tobit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研究发现:①2010—2020年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整体水平有所上升,呈现逐年波动提高的趋势。②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福利绩效冷点城市多集中于山西省与河南省,热点城市集中于山东省。③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空间重心向东南迁移,标准差椭圆长轴标准差增加,短轴标准差减少。④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福利绩效受产业结构、开放程度、环境保护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厘清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时空特征及其驱动机制,有利于实现城市高质量转型与区域绿色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孙建国  
中国近代开端银钱比价表现为"银贵钱贱"的趋势,但在非常态背景下也有"银贱钱贵"的现象存在。道光二十一年(1841)黄河决口汴梁,大水入城,对汴梁城市经济活动带来极大的影响。在黄河大水灾中,由于物资短缺造成市民生活极其困难,形成特殊的"银贱钱贵"现象。水灾中物价上涨,"较平时相去倍而又倍,以极难得之钱,买倍贵之物",水灾特殊环境下"所重者钱,所急者粮"。道光二十一年开封黄河大水非常态背景下出现的"银贱钱贵"现象,主要是城内钱粮物料缺乏导致的结果。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孙建国  
中国近代开端银钱比价表现为"银贵钱贱"的趋势,但在非常态背景下也有"银贱钱贵"的现象存在。道光二十一年(1841)黄河决口汴梁,大水入城,对汴梁城市经济活动带来极大的影响。在黄河大水灾中,由于物资短缺造成市民生活极其困难,形成特殊的"银贱钱贵"现象。水灾中物价上涨,"较平时相去倍而又倍,以极难得之钱,买倍贵之物",水灾特殊环境下"所重者钱,所急者粮"。道光二十一年开封黄河大水非常态背景下出现的"银贱钱贵"现象,主要是城内钱粮物料缺乏导致的结果。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伟  王一丹  
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黄河流域2008-2018年79个地级市城市生态福利绩效进行了测算,运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分类探讨影响城市生态福利绩效的异质性。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2008—2018年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水平不高,绩效值随时间呈波动上升趋势,流域内部各地区城市间绩效均值空间差异较大,呈现出较为独特的"中游最高、下游次之、上游最低"的分布格局。2)经济集聚、城市绿化水平对生态福利绩效值有显著促进作用,人口密度、产业结构、科技投入水平对其呈显著抑制作用。3)上、中、下游城市之间以及不同级别城市之间的影响作用有所差异,科技投入水平对上游城市和普通地级市有显著负向影响,对中下游城市和中心城市的影响不显著;中心城市环境规制对绩效值有显著正向作用,而对于普通地级市影响不显著。据此,提出促进黄河流域城市生态福利绩效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伟  王一丹  
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黄河流域2008-2018年79个地级市城市生态福利绩效进行了测算,运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分类探讨影响城市生态福利绩效的异质性。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2008—2018年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水平不高,绩效值随时间呈波动上升趋势,流域内部各地区城市间绩效均值空间差异较大,呈现出较为独特的"中游最高、下游次之、上游最低"的分布格局。2)经济集聚、城市绿化水平对生态福利绩效值有显著促进作用,人口密度、产业结构、科技投入水平对其呈显著抑制作用。3)上、中、下游城市之间以及不同级别城市之间的影响作用有所差异,科技投入水平对上游城市和普通地级市有显著负向影响,对中下游城市和中心城市的影响不显著;中心城市环境规制对绩效值有显著正向作用,而对于普通地级市影响不显著。据此,提出促进黄河流域城市生态福利绩效的政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田卡吨   彭宝玉   张博   吴凡   刘亚男  
采用Dagum基尼系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2011—2021年黄河流域89个城市数字普惠金融时空分布特征,并应用时间固定效应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数字普惠金融整体上呈现缓慢上升趋势,大致存在“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增速呈“西南部快、东北部慢”的演化格局。(2)基尼系数总体差异逐步缩小,区域内差异由大到小依次为下游地区、中游地区和上游地区,区域间差异由大到小依次为上下游地区、中下游地区和上中游地区,超变密度贡献率是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3)黄河流域数字普惠金融呈波动起伏上升的空间集聚态势,且以“高-高”和“低-低”类型为主,“高-低”和“低-高”类型则相对零散分布。(4)经济发展水平、传统金融发展水平和人口密度等因素对数字普惠金融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教育水平则呈负向影响;产业结构和地理区位具有正向溢出作用,政府支持程度和互联网发展水平则为负向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程钰  王亚平  张玉泽  任建兰  
以黄河三角洲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理数学模型与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探究人地关系演变趋势及驱动因素,得出以下结论:1黄河三角洲地区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水平变动特征基本一致,区域开发强度指数由0.277增强为0.834,资源环境水平指数由0.102提升为0.866,人地关系协调度基本在0.903以上,处于高度协调状态,耦合水平不断提高,但处在耦合状态的初级水平;2区域开发强度对资源环境水平的影响始终表现出正响应,响应度指数介于0.05100.0568之间,表明黄河三角洲区域开发模式正在由粗放向集约转变,但也应注意到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