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20)
2023(7760)
2022(6323)
2021(5885)
2020(4892)
2019(10858)
2018(10764)
2017(20097)
2016(11393)
2015(12309)
2014(11795)
2013(11759)
2012(10688)
2011(9764)
2010(9245)
2009(8376)
2008(8108)
2007(7061)
2006(6148)
2005(5257)
作者
(35270)
(29633)
(29418)
(27671)
(18515)
(14404)
(13081)
(11757)
(11203)
(10191)
(10070)
(9832)
(9497)
(9262)
(9236)
(9097)
(8949)
(8796)
(8508)
(8383)
(7552)
(7095)
(7063)
(6693)
(6670)
(6431)
(6341)
(6339)
(5959)
(5888)
学科
(43089)
经济(43047)
管理(31382)
(28425)
方法(21222)
(21173)
企业(21173)
数学(19443)
数学方法(19218)
(14273)
贸易(14270)
(14059)
(13463)
中国(11247)
(10617)
(10376)
(9508)
农业(9278)
业经(8913)
地方(8911)
环境(8332)
(7961)
出口(7948)
出口贸易(7948)
资源(7182)
(6913)
技术(6837)
(6652)
(6297)
财务(6283)
机构
大学(156533)
学院(155134)
(62963)
经济(61854)
管理(59336)
研究(56364)
理学(52144)
理学院(51506)
管理学(50393)
管理学院(50106)
中国(42292)
科学(39042)
(36709)
(33181)
业大(30047)
(29983)
农业(29375)
研究所(28060)
中心(26789)
(26155)
(22431)
财经(21558)
(20669)
北京(20416)
(19752)
经济学(19621)
(19599)
农业大学(19580)
(19486)
师范(19125)
基金
项目(117680)
科学(91491)
基金(86515)
(79965)
国家(79336)
研究(77329)
科学基金(66071)
社会(50071)
社会科(47606)
社会科学(47592)
基金项目(46253)
(45890)
自然(45649)
自然科(44448)
自然科学(44430)
自然科学基金(43642)
(39493)
资助(35213)
教育(34270)
编号(28793)
重点(27265)
(25730)
(25590)
计划(24710)
(24217)
科研(23880)
创新(22772)
科技(21918)
国家社会(21814)
成果(21429)
期刊
(60532)
经济(60532)
研究(38393)
学报(34928)
(31202)
中国(29685)
科学(28732)
大学(24473)
学学(23281)
农业(20969)
管理(18844)
(18577)
(11968)
(11671)
金融(11671)
资源(11422)
教育(10667)
经济研究(10634)
技术(10582)
业经(10525)
财经(9830)
业大(9487)
(9048)
问题(8929)
统计(8831)
(8731)
(8425)
科技(8411)
图书(8105)
(8097)
共检索到2216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孟新翔  王晶  张崇良  薛莹  徐宾铎  任一平  
为查明采样强度对多种类渔业调查中资源量指数估计的影响,实验根据2013年8月、10月和2014年2月、5月黄河口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选取短吻红舌鳎、方氏云鳚、矛尾虾虎鱼、枪乌贼、口虾蛄、日本蟳和小型鳀鲱鱼类为调查目标,利用计算机模拟方法,以相对估计误差(REE)、相对偏差(RB)、变异系数(CV)和准确度变化率(ACR)等为评价指标,研究了调查样本量对不同种类资源量指数估计的影响。结果显示,各种类资源量指数估计的REE、CV和ACR随断面数增加均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除在断面数3减到1时,日本蟳、口虾蛄和方氏云鳚等个别种类RB绝对值增大外,其他RB不存在一致性的增大或减小趋势。研究表明,由于不同种类的分布存在时空差异,不同种类需要的调查断面数不同;当目标种类数量空间分布变异较小时,减少调查断面数对采样精确度影响较小,反之则需要更多调查断面数。对于多种类渔业资源调查,需要综合权衡各目标种类来确定最适调查断面数。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晶  徐宾铎  张崇良  薛莹  任一平  万荣  
优化调查采样设计方案,利用有限的调查成本获取准确可靠的渔业资源数据,对于开展独立于渔业的科学调查十分重要。根据2013年8、10月和2014年2、5月在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选取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和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作为目标鱼种,以其平均个体体长、平均个体体重为调查采样优化目标,利用计算机模拟方法对黄河口水域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生物学数据进行再抽样,以平均体长、平均体重估计值的相对估计误差(REE)、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宁  杨艳艳  魏振华  徐宾铎  薛莹  张崇良  
黄河口调水调沙是以人工调控的方式将淤积的泥沙送入大海,增加河床和水库主槽行洪能力的过程。根据2011―2013年调水调沙前(6月)、后(7月)在黄河口海域的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利用相对优势度指数、方差分析以及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该海域夏季渔业资源密度、种类组成、优势种及其年际变化,并探讨调水调沙对黄河口渔业资源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鉴定渔业资源生物92种,其中鱼类52种;黄河口主要优势种为矛尾虾虎鱼(Chaemrichthys stigmatias)、枪乌贼(Loligo spp.)和葛氏长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尊雷  杨林林  袁兴伟  严利平  张辉  程家骅  
渔业资源科学调查是开展渔业资源状况评价、物种保护和管理等分析的重要数据来源,当调查方式发生变化时,维持数据的时间一致性至关重要。因此,原位试验获取不同调查方式的捕捞效率校正因子(fishing power correction, FPC)成为资源状况评价的先决条件。本研究通过平行拖网对比试验分析了科学调查船“中渔科211”(试验船,下同)和生产性渔船“浙嵊渔10201-10243”(标准船,下同)在开展渔业资源调查时对不同种类或类群的渔获率差异。结果表明,试验船和标准船平均渔获率分别为(138.98±92.14) kg/nmile~(2)和(392.68±474.76) kg/nmile~(2)。标准船主要种类为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和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平均渔获率分别为(195.44±299.66) kg/nmile~(2)和(40.83±145.17) kg/nmile~(2);试验船主要种类为鳀(Engraulis japonicas)和黄鮟鱇(Lophius litulon),平均渔获率分别为(29.21±73.81) kg/nmile~(2)和(23.34±33.85) kg/nmile~(2)。2种调查方式对不同种类的渔获率随深度变化而出现分化,其中总渔获率、鱼类、银鲳(Pampus argenteus)等8个类别表现为相似的变化趋势;甲壳类、鳀、六丝钝尾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等5个类别变化趋势相反;头足类、小黄鱼、龙头鱼在各深度变化具有异质性特征。这种变化与网口垂直扩张和所在水层位置有关。均值比和Kappenman方法估计的总渔获率FPC分别为0.35(95%置信区间为0.24?0.61)和0.43(95%置信区间为0.27~0.70),各种类渔获率均值比结果显示,FPC变化范围在0.03~2.61,其中总渔获率、鱼类、头足类、小黄鱼和绿鳍鱼(Chelidonichthys spinosus)达到显著水平,建议对上述种类的资源丰度指标年际变化趋势分析时进行数据校正。标准船以近底层种类为调查对象,尤其在捕获经济种类方面表现出优良性能,但对完整生态系统代表性较弱。试验船适合浅水区调查,在深水区由于网口垂直扩张不足,且网位存在上浮现象,难以反映近底层生态系统。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健  张崇良  薛莹  徐宾铎  任一平  
以黄河口海域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和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两种鱼类为例,根据2013、2014年间4个季节月的调查数据,将Δ-分布模型法用于底拖网数据处理,比较基于模型和基于调查设计的两种方法在估算平均资源密度方面的差异,并初步探讨了影响Δ-分布模型法评估效果因素。结果表明,对于8月和10月的矛尾虾虎鱼调查数据,模型法估计的资源密度值小于设计法的估计值,根据其余6组数据计算的资源密度均为模型法更高,数据量和数据分布特征可能是影响Δ-分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益昌  李维平  侯淑敏  问思恩  
2013年4-12月对黄河陕西段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黄河陕西段现有鱼类55种,隶属7目15科,鱼类减少25种,外来入侵品种24种,年捕捞量92 500 kg,有粘性卵鱼类产卵场13处,索饵和越冬场6处,洄游通道1处,并对环境变化和鱼类种群结构变化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渔业资源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敏  徐宾铎  麻秋云  张崇良  任一平  万荣  纪毓鹏  
斑(Konosirus punctatus)作为黄河口及邻近海域近年来的优势种,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日趋重要,为研究其资源丰度的变动对生态系统中多种生物的影响,本研究根据2013年6月、8月、10月在黄河口及邻近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和环境调查数据,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AM)分析了该海域夏、秋季斑资源丰度分布特征及其与时空和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黄河口及邻近海域斑资源丰度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斑资源丰度秋季较高,夏季较低;其主要分布在黄河入海口以北的近岸海域。GAM分析表明,月份、水深、海水表层盐度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严利平  刘尊雷  金艳  程家骅  
海洋伏季休渔制度是当前中国最主要的渔业资源管理制度之一,并在实践中得到不断调整与完善,新的海洋伏季休渔制度已于2017年发布实施。为论证新制度延长拖网休渔期的渔业资源养护效应,本研究依据2015—2017年每年5月东海区拖网大面定点调查资料,利用Ricker动态综合模型,从拖网的渔获结构特征和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的种群动力学过程视角开展了相应的量化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5月拖网利用主体为带鱼和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带鱼和小黄鱼的性成熟比例分别为92.04%~95.57%和13.82%~29.55%,幼鱼比例分别为74.94%~88.90%和0.03%~4.19%;带鱼种群经过4.5个月的休渔,其单位补充量资源量、单位补充量渔获量和平均渔获质量与3.5个月休渔期相比较,分别增加了7.04%、8.96%和20.78%。以上结果表明,提前并延长拖网休渔期,东、黄海主要经济渔业资源带鱼与小黄鱼的产卵群体和幼鱼得到进一步保护,资源增殖效果随着休渔期的不断延长而增加,新制度的休渔时间设置更趋合理。但由于开捕后的带鱼与小黄鱼渔获仍主要以当龄鱼为主,有必要同时配套执行现已颁布的最小网目尺寸和开捕标准等其他渔业资源管理措施,以确保伏季休渔制度主导下的渔业资源养护效果能真正得到巩固,渔业资源的种群结构能够得到切实好转与不断合理化。
[期刊] 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汤明宝  
资源与环境关系的研究,是社会经济与科学不断发展的产物,是人类生产、生活需求的必然。本文以黄河口为例,探讨了黄河泥沙堆积过程的环境演替、河口泥沙资源转化构成的环境模式、泥沙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产生环境因子的更替、泥沙资源开发与环境演化组合的最佳模式之建立过程等问题。仅供制订黄河口开发与治理战略参考。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王增焕  李纯厚  贾晓平  
1997~1999年对南海北部海域进行了4个季度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专项综合调查,调查范围为16°00′~23°30′N、107°00′~119°30′E的大陆架海域。本文利用调查资料,选择56种主要生物种类(占总渔获量的80%以上)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营养动态模型、Cushing模型和Tait沿岸海域生态系统能流模型3种方法,以季节为时间尺度,对南海北部海域的渔业资源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3种方法评估的渔业资源密度基本接近,以其平均值作为南海北部海域渔业资源量的评估结果。南海北部渔业资源量显示明显的季节差异,以夏季资源量最高,春季最低,春、夏、秋和冬季的资源密度平均值分别为2.4、5.0、3...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新艳  闫家国  白军红  崔保山  
滨海湿地处于海陆的交错地带,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双重作用下导致湿地水文连通受阻。选取黄河口滨海湿地三条水文连通强度差异明显的潮沟,调查不同潮沟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分析水文连通强度对大型底栖动物分布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记录到的大型底栖动物共有52种,优势类群为多毛类和软体动物;总体来看随着水文连通强度的增强,大型底栖动物的总密度呈上升趋势;中等水文连通强度的区域,生物多样性较高;大型底栖动物不同类群的数量和分布对水文连通引起的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也有很大的差异,多毛类和寡毛类在水文连通弱的区域占优势,软体动物在水文连通较强营养物质含量丰富的区域占优势,甲壳类在靠近潮沟源头水文连通最强的区域占优势。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凡  李显森  赵宪勇  
底拖网调查(扫海面积法)的数据处理方法主要有两大类,即基于调查设计的方法(design-based method)和基于模型的方法(model-based method),其中基于调查设计的方法在我国的应用较为常见,而基于模型的方法则较少应用。介绍了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的Δ-分布模型分析方法,并采用此方法对2000年秋季黄海小黄鱼和银鲳的资源量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调查海区小黄鱼资源的平均分布密度为66.3kg.km-2,95%置信区间为(23.4,109.2)kg.km-2;总资源量均值为14 626.9t,95%置信区间为(5 168.4,24 085.5)t。银鲳资源密度均值为19.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家旭  左涛  左明  王安东  王俊  牛明香  
基于2020年黄河口须子网生计渔业和生物组成周年监测数据,开展黄河口潮间带渔业生物多样性及其季节变化研究,评价须子网生产对黄河口渔业资源补充的影响。结果显示,黄河口潮间带的渔业生物种类丰富,共鉴定记录61种生物,以鱼类和甲壳类居多。生物多样性和优势种组成均具有明显的月变化。多样性水平以夏季7-8月较高,秋季10-11月较低;5-9月、10-11月组群分别具有较高的种类组成相似度。各类群的数量组成中,4-7月是螺类、8月是螺类和鱼类、9月是鱼类、10-11月是蟹类数量居多。鱼类是各调查月总渔获的优势类群,其中,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和鮻(Liza haematocheila)为各调查月份都出现的优势种。个体大小–频数百分比分布显示,黄河口潮间带是小型渔业生物以及多种幼鱼分布的重要区域。4-9月,渔获物的主体均由个体重量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单秀娟  陈云龙  金显仕  
本研究采用层次灰色综合评价模型,结合动态生物气候分室模型预估的长江口和黄河口鱼类资源密度增量分布结果,对不同气候变化情景(RCP2.6、RCP6.0和RCP8.5)对长江口和黄河口渔业生态系统健康的潜在影响进行了分析。从生态环境、生物群落结构和生态系统功能三个层面构建了长江口和黄河口渔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2015–2050年,长江口和黄河口渔业生态系统健康水平随着温室气体排放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即RCP2.6情景下健康水平最高,RCP6.0情景次之,RCP8.5情景最低。两个河口的健康水平随时间推移在R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少文  任中华  王田田  
根据2012年6月黄河口海域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数据,应用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对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查海域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67种,隶属于6门53科,多毛类28种,节肢动物17种,软体动物16种,棘皮动物和其他类群各3种。优势种有3种,为无尾涟虫(Leucon sp.)、丝异须虫(Heteromastus filiforms)和寡节甘吻沙蚕(Glycinde gurjanovae)。调查海域的生物量和栖息密度的平均值分别为2.03 g/m2和358 ind./m2。物种多样性指数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