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25)
2023(3788)
2022(3470)
2021(3149)
2020(2717)
2019(6253)
2018(6356)
2017(12000)
2016(6971)
2015(7778)
2014(7733)
2013(7621)
2012(7329)
2011(6767)
2010(6915)
2009(6313)
2008(6366)
2007(5602)
2006(5067)
2005(4416)
作者
(22798)
(19526)
(19400)
(18190)
(12037)
(9280)
(8562)
(7610)
(7217)
(6879)
(6671)
(6381)
(6241)
(6194)
(6118)
(5827)
(5799)
(5671)
(5601)
(5395)
(4998)
(4970)
(4787)
(4458)
(4420)
(4352)
(4195)
(4185)
(4026)
(3893)
学科
(28325)
经济(28297)
管理(20195)
(16653)
(13977)
企业(13977)
方法(13636)
数学(11728)
数学方法(11581)
(11215)
贸易(11214)
(10992)
环境(10233)
(9687)
(8266)
(7457)
出口(7444)
出口贸易(7444)
(7158)
地方(6896)
(6587)
(6226)
中国(6086)
业经(5154)
(4934)
资源(4570)
农业(4528)
规划(4508)
环境规划(4342)
理论(4315)
机构
大学(105563)
学院(104438)
研究(39872)
(39013)
经济(38243)
管理(35637)
理学(31330)
理学院(30830)
管理学(29949)
管理学院(29791)
科学(28764)
中国(27918)
(23113)
(22625)
(22574)
研究所(21241)
业大(19004)
农业(18515)
(17182)
中心(16652)
(15640)
(15288)
师范(15102)
(14432)
财经(14046)
北京(14017)
(13168)
科学院(12826)
(12767)
(12707)
基金
项目(74959)
科学(58330)
基金(54924)
(50812)
国家(50453)
研究(48477)
科学基金(41613)
社会(30477)
(29537)
自然(29508)
基金项目(29492)
社会科(28845)
社会科学(28832)
自然科(28762)
自然科学(28749)
自然科学基金(28228)
(25634)
资助(22964)
教育(21714)
重点(17965)
编号(17466)
(16407)
(16310)
计划(16274)
科研(15215)
(14852)
科技(14497)
成果(14187)
创新(14018)
大学(13098)
期刊
(41436)
经济(41436)
研究(27016)
学报(24110)
科学(20715)
(20457)
中国(18733)
大学(16927)
学学(16297)
农业(14079)
(12329)
管理(11894)
教育(8009)
资源(7835)
(7658)
(7355)
(6764)
技术(6754)
经济研究(6743)
财经(6691)
业大(6684)
业经(6332)
国际(6156)
(6135)
金融(6135)
问题(6011)
(5728)
林业(5531)
科技(5342)
农业大学(5295)
共检索到1502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吴文广  冷宇  张继红  张守本  杜美荣  
2011年8月对黄河口潮间带泥螺Bullacta exarata种群及底质环境条件进行了调查,以期了解泥螺与底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调查结果显示,1)泥螺主要分布于中值粒径Mdφ为3.73~5.25范围的中潮带,底质类型主要由砂、粉砂质砂和砂质粉砂组成;2)黄河口以南滩涂表层泥有机质含量和底质叶绿素a含量均值分别为1.39%、2.65%,总体水平高于北岸表层泥有机质含量和底质叶绿素a含量,均值分别为0.54%、1.48%,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显著(P<0.05)。各断...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秦雪  徐宾铎  杨晓改  任一平  
根据2013年调水调沙前(6月)、后(8月)在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进行浮游植物与环境调查数据,研究该水域夏季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优势种、群落多样性的变化,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黄河口浮游植物群落空间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探讨黄河调水调沙事件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鉴定浮游植物88种,隶属于4门40属。其中,硅藻门种类最多,共30属66种,占总种数的74.2%;甲藻门次之,共6属16种,占总种数的18.2%;绿藻门共3属5种,占总种数的5.7%;金藻门仅1属1种。调水调沙前浮游植物优势种为旋链角毛藻和细弱圆筛藻,调水调沙后的优势种为梭状角藻和旋链角毛藻。浮游植物群落物...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卞晓东  张秀梅  高天翔  万瑞景  张沛东  
2007年春季和夏季,利用浅水Ⅰ型浮游生物水平和垂直拖网对黄河口海域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进行了调查。春季和夏季分别设置19个(6个断面)相同的调查站位。每站表层水平拖网10min,拖网速度为2.0nmile/h;垂直拖网由底到表,拖网速度约0.5m/s。调查结果表明:春季和夏季共采集鱼卵7661粒、仔稚鱼70尾,共18种,能鉴定到种的有17种,隶属于5目12科16属,其中1种虾虎鱼类的稚鱼仅能鉴别到科的水平。优势种为斑(Konosirus punctatus)、油(Sphyraena pinguis)、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春季的水平和垂直拖网分别采集...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吕振波  李凡  曲业兵  张焕君  徐炳庆  王田田  
为了解夏季黄河口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现状,根据2010年6月、7月底拖网调查数据对该海域鱼类群落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空间分布、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相似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次调查共捕获鱼类32种,全部为硬骨鱼类,隶属于7目、21科、32属。6月优势种为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和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7月为矛尾虾虎鱼、斑鱼祭Konosirus punctatus、短吻红舌鳎和斑尾刺虾虎鱼。7月调查鱼类生物量和丰度均较6月大幅增加,分别由3.6kg/h和459ind./h增加到4...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少文  任中华  王田田  
根据2012年6月黄河口海域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数据,应用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对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查海域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67种,隶属于6门53科,多毛类28种,节肢动物17种,软体动物16种,棘皮动物和其他类群各3种。优势种有3种,为无尾涟虫(Leucon sp.)、丝异须虫(Heteromastus filiforms)和寡节甘吻沙蚕(Glycinde gurjanovae)。调查海域的生物量和栖息密度的平均值分别为2.03 g/m2和358 ind./m2。物种多样性指数变
[期刊] 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汤明宝  
资源与环境关系的研究,是社会经济与科学不断发展的产物,是人类生产、生活需求的必然。本文以黄河口为例,探讨了黄河泥沙堆积过程的环境演替、河口泥沙资源转化构成的环境模式、泥沙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产生环境因子的更替、泥沙资源开发与环境演化组合的最佳模式之建立过程等问题。仅供制订黄河口开发与治理战略参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冬雪  李雨芩  张珂豪  马旭  张树岩  刘伟华  车纯广  崔保山  
为探究黄河三角洲盐沼土壤碳氮含量在潮沟水系中的时空分布特征,选取黄河口一条典型的潮沟系统,采集一、二、三级潮沟表层土壤,探寻土壤有机碳、总氮与土壤容重、盐度、pH等理化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和总氮在时空尺度上表现出极大的异质性特征。时间尺度上,土壤有机碳和总氮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空间尺度上,一级潮沟土壤有机碳和总氮平均值(2.9 g·kg-1、0.36 g·kg-1)大于二级(1.4 g·kg-1、0.18 g·kg-1)、三级(1.6 g·kg-1、0.21 g·kg-1)潮沟。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和总氮与盐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P<0.01)。盐沼湿地土壤碳氮含量受土壤水盐条件的影响,而潮沟水系的树状结构对水盐条件的影响是导致土壤碳氮含量时空差异分布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田丰歌   王符菁   何静   杨振雄   黄彬彬  
为研究汉森莹虾(Lucifer hanseni)在珠江口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水团的关系,探讨其温盐适应性,于2016—2021年每年8月在珠江口海域进行采样调查。结果表明, 6次调查汉森莹虾的平均丰度为9.26~31.09 ind/m~3,其分布具有很强的聚集性,丛生指标在57.00到236.32之间。根据对温度、盐度数据的K-means聚类分析,将调查海域分为径流水、咸淡混合水和南海高盐水3种水团。汉森莹虾主要分布在大屿山岛以南的南海高盐水水域,并向北部咸淡混合水和径流水的区域扩散,扩散范围与其本身数量及南海高盐水的入侵强度有关,最远可至虎门附近。相关性分析显示,各次调查汉森莹虾的平均丰度、分布站数与海水表层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平均值呈显著正相关。在夏季珠江口,汉森莹虾的分布与底层盐度(sea bottom salinity, SBS)关系密切,其丰度在多数调查中与SBS呈正相关关系,丰度高值点在多数调查中均位于29.5~31.0的SBS区间内,指示汉森莹虾是一个近海暖水种。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旭  张秀梅  高天翔  万蓁蓁  
2007年5和7月,利用弓子网开展了东营黄河口海域底层渔业资源调查,分析了该海域底层渔业资源结构,分别计算了春、夏两季渔业生物群落的种类丰度指数(R)、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和生物量指数(b)。春、夏季平均网获量分别为0.927和2.12kg/h。R、H′和J′指数分别为12.08、2.277、0.64和10.91、2.743、0.76。分析结果表明,夏季底层生物资源较春季丰富,渔业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也较春季高。优势种为纵肋织纹螺、六丝矛尾鰕虎鱼和口虾蛄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舒婷婷  孙颖  李静  戴曦  陈非洲  
2010年7月对南京玄武湖3个区域(荷花区、湖岸区、敞水区)轮虫的水平分布进行调查,并分析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本次调查共检出轮虫25种,全湖轮虫优势种为裂痕龟纹轮虫、多肢轮虫、端生三肢轮虫和微型三肢轮虫。荷花区种类最多,且分布有蛭态类轮虫,但3个区域中轮虫优势种组成相似。3个区域轮虫丰度差异显著(P<0.05),而水温、总氮、总磷和总溶解磷...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晓慧  徐宾铎  张崇良  薛莹  任一平  纪毓鹏  
根据2013年8月、10月和2014年2月、5月在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4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变动、优势种、种类多样性及其季节变化。本次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调查共鉴定浮游动物43种,其中原生动物、毛颚动物、尾索动物和栉水母各1种,刺胞动物8种,浮游甲壳类18种,浮游幼体及鱼卵、仔稚鱼共13种(类)。浮游动物的平均丰度为2115.64 ind/m3,不计夜光虫的平均丰度为95.93 ind/m3,其中浮游甲壳类占71.43%。浮游动物丰度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数量高峰出现在春季(5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潇  张崇良  任一平  徐宾铎  
根据2013年6月、8月、10月以及2014年2月、4月、5月在黄河口及邻近水域获取的6个航次的渔业资源和环境调查数据,研究了黄河口及邻近水域优势种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资源丰度的时空分布,并利用广义可加模型分析了其与时空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矛尾虾虎鱼主要集中分布于37.80°N–38.20°N,119.00°E–119.40°E的水域。矛尾虾虎鱼资源丰度月变化明显,8月最大为862 g/h,其次6月资源丰度为521 g/h,5月最小。底层水温和底层盐度对矛尾虾虎鱼资源丰度的时空分布有显著影响。黄河口及邻近水域矛尾虾虎鱼分布的底层水温适宜范...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家旭  左涛  左明  王安东  王俊  牛明香  
基于2020年黄河口须子网生计渔业和生物组成周年监测数据,开展黄河口潮间带渔业生物多样性及其季节变化研究,评价须子网生产对黄河口渔业资源补充的影响。结果显示,黄河口潮间带的渔业生物种类丰富,共鉴定记录61种生物,以鱼类和甲壳类居多。生物多样性和优势种组成均具有明显的月变化。多样性水平以夏季7-8月较高,秋季10-11月较低;5-9月、10-11月组群分别具有较高的种类组成相似度。各类群的数量组成中,4-7月是螺类、8月是螺类和鱼类、9月是鱼类、10-11月是蟹类数量居多。鱼类是各调查月总渔获的优势类群,其中,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和鮻(Liza haematocheila)为各调查月份都出现的优势种。个体大小–频数百分比分布显示,黄河口潮间带是小型渔业生物以及多种幼鱼分布的重要区域。4-9月,渔获物的主体均由个体重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殿魁  
黄河口治理是黄河治理的重要问题之一 ,黄河口治理观点有河口提动论、河口相对稳定论、固住河口论。本文分析了固住河口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提出了“三约束”理论 ,认为黄河口治理关键是固住河口。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段春锋  曹雯  缪启龙  柳克  
夜雨作为降水日变化中的特殊现象,是一种独特的气候资源。论文借助2 046个经质量控制的自动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分析中国夏季夜雨空间分布特征,并比较分析不同典型夜雨区和非典型夜雨区的降水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夜雨现象站点多且分布较广。降水峰值时间多出现在下午和后半夜,其中东部多发生在下午,西部多发生在后半夜;夜雨现象最明显的区域是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此外在山脉及附近区域也普遍存在,北方和西部最明显;而夜雨现象不明显的区域在长江中下游以南区域;中国大部分地区夜间的降水前半夜少于后半夜,而青藏高原东部、四川盆地大部分地区呈现前半夜多于后半夜。地形对降水日变化的主要影响为双日波特征,降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