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22)
2023(6615)
2022(5606)
2021(5113)
2020(4264)
2019(9519)
2018(9313)
2017(17671)
2016(10094)
2015(10929)
2014(11000)
2013(10870)
2012(10283)
2011(9435)
2010(9424)
2009(8418)
2008(8530)
2007(7576)
2006(6571)
2005(5902)
作者
(32068)
(26952)
(26772)
(25397)
(16913)
(13193)
(12113)
(10584)
(10130)
(9492)
(9466)
(9239)
(8817)
(8615)
(8480)
(8282)
(8230)
(7897)
(7853)
(7541)
(6906)
(6820)
(6530)
(6235)
(6144)
(5959)
(5819)
(5778)
(5619)
(5598)
学科
(43855)
经济(43812)
管理(24320)
(22746)
方法(19280)
(18021)
企业(18021)
数学(17127)
数学方法(16864)
地方(13275)
(12614)
(12034)
贸易(12034)
(11773)
(10421)
中国(9646)
(8815)
(8724)
地方经济(8066)
业经(7928)
(7499)
出口(7481)
出口贸易(7481)
环境(7148)
农业(7066)
(6508)
(6317)
(6228)
金融(6226)
技术(6090)
机构
大学(148011)
学院(147317)
(56070)
研究(55926)
经济(54846)
管理(51609)
理学(45017)
理学院(44317)
管理学(43259)
管理学院(42989)
科学(39691)
中国(39138)
(31477)
(30896)
(30627)
研究所(28709)
业大(25590)
农业(24855)
(24752)
中心(24348)
(22447)
(21639)
师范(21337)
(20642)
财经(20227)
北京(19131)
(18341)
(17985)
(17923)
科学院(17778)
基金
项目(107659)
科学(84702)
基金(78057)
研究(72750)
(71166)
国家(70667)
科学基金(58866)
社会(45742)
(43540)
社会科(43471)
社会科学(43455)
基金项目(41381)
自然(39996)
自然科(39059)
自然科学(39039)
自然科学基金(38302)
(37279)
教育(32902)
资助(32119)
编号(27196)
重点(25909)
(24383)
(23379)
计划(22552)
成果(21884)
(21825)
科研(21306)
创新(20667)
课题(20408)
科技(20164)
期刊
(58113)
经济(58113)
研究(39039)
学报(31009)
(26980)
科学(26706)
中国(26572)
大学(21893)
学学(20994)
农业(18975)
(18059)
管理(16765)
教育(14061)
技术(11433)
(10731)
金融(10731)
(10417)
资源(9750)
财经(9582)
经济研究(9500)
业经(8938)
(8652)
业大(8324)
(8282)
(8230)
问题(8169)
科技(7936)
统计(7803)
(7250)
技术经济(6996)
共检索到2091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芮  徐宾铎  薛莹  张崇良  任一平  陈文蕾  
根据2013—2014年在黄河口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鱼类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并结合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历史资料,依照黄河口水域鱼类区域组成特征,从鱼类种类组成、繁殖共位体、鱼类耐受性和营养结构等方面提出了12个评价指标,初步构建了黄河口水域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并制定了评价标准,根据不同年代数据之间的差距分3个层次赋值打分,研究了黄河口水域鱼类生物完整性及其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初期黄河口水域鱼类生物完整性表现为"极好"水平;90年代处于"差"水平;2013年处于"极差"的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保良   董秀强   纪毓鹏   薛莹   张崇良   徐宾铎  
为探究不同时空尺度下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鱼类群落谱系结构的分布格局以及多样性的维持机制,根据2013年6月、7月、8月、10月和2014年2月、4月和5月在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开展的7个航次的鱼类资源调查数据,基于鱼类系统发育关系,分别以各月份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的鱼类群落、全年和不同月份在各个站位上出现的鱼类为目标群落,应用净亲缘关系指数分析了该海域鱼类群落谱系结构的时空变化,并探讨了影响群落构建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在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鱼类群落谱系结构在2月、4月呈现发散状态,竞争排斥可能是影响鱼类群落构建的主导因素;在其他月份均为谱系聚集状态,生境过滤可能是鱼类群落构建的主导因素。在站位尺度上,从全年来看,入海口处的站位点鱼类群落呈现为谱系发散,竞争排斥起着主导作用,而其他站位鱼类群落谱系结构表现为谱系聚集,生境过滤为主要驱动因素;在各月份中,站位间鱼类净亲缘关系指数变化较小,除2月和4月外,各月份中多数站位上鱼类群落表现为谱系聚集,生境过滤起着主导作用。不同时空尺度下,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鱼类群落有不同的物种组成和谱系结构;在较大时空尺度下,生境过滤对鱼类群落谱系结构起主导作用,而在较小时空尺度下竞争排斥则是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孟宽宽  王晶  张崇良  任一平  徐宾铎  
为了查明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的生物学特征,为其渔业资源评估和管理提供基本参数,本研究根据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在黄河口及邻近水域进行底拖网调查所得的矛尾虾虎鱼资源生物学数据,对其群体组成、体长-体重关系和性成熟等渔业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矛尾虾虎鱼体长分布范围为25154 mm,平均体长为(87.77±24.18)mm,优势体长为60120 mm,占总渔获尾数的76.71%。体重范围为0.0837.83 g,平均体重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牛明香   王俊   刘志国   左涛   程兆龙   李永涛   逄志伟  
为系统评价黄河口近岸海域生态健康状况,2020年在该海域开展了3次浮游植物调查,共布设采样点31个,采集浮游植物4门73种,以硅藻门(Bacillariophyta)浮游植物种类最多,占82.19%。根据生物多样性指数H′确定参照点和受损点,通过判别能力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进行指标筛选,确定不同月份的浮游植物完整性指数(P-IBI)核心指标;以核心指标在全部采样点的95%或5%分位数为标准,采用比值法计算各指标分值,从而获得各站点的P-IBI总分值,并根据相应标准确定各站点的生态状况等级,采用1、3、5分赋值法对各站点的生态状况赋分,获得黄河口近岸海域健康评价综合分值。结果表明,不同月份的各调查站位生态状况等级不同且空间分布差异显著。5月,“优”状态站位较少(9.68%)且分散分布于黄河入海口周边区域;7月,“优”状态站位达35.48%,主要分布在黄河入海口口门及莱州湾水域;12月,“优”状态站位高达38.71%且主要分布在入海口以北水域。P-IBI与氨氮(NH_(4)-N)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硝酸盐(NO_(3)-N)、磷酸盐(PO_(4)-P)、溶解氧(DO)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表层水温(SST)呈显著正相关。健康评价综合分值表明,2020年黄河口近岸海域健康状况一般。本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生态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敏  徐宾铎  麻秋云  张崇良  任一平  万荣  纪毓鹏  
斑(Konosirus punctatus)作为黄河口及邻近海域近年来的优势种,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日趋重要,为研究其资源丰度的变动对生态系统中多种生物的影响,本研究根据2013年6月、8月、10月在黄河口及邻近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和环境调查数据,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AM)分析了该海域夏、秋季斑资源丰度分布特征及其与时空和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黄河口及邻近海域斑资源丰度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斑资源丰度秋季较高,夏季较低;其主要分布在黄河入海口以北的近岸海域。GAM分析表明,月份、水深、海水表层盐度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晓慧  徐宾铎  张崇良  薛莹  任一平  纪毓鹏  
根据2013年8月、10月和2014年2月、5月在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4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变动、优势种、种类多样性及其季节变化。本次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调查共鉴定浮游动物43种,其中原生动物、毛颚动物、尾索动物和栉水母各1种,刺胞动物8种,浮游甲壳类18种,浮游幼体及鱼卵、仔稚鱼共13种(类)。浮游动物的平均丰度为2115.64 ind/m3,不计夜光虫的平均丰度为95.93 ind/m3,其中浮游甲壳类占71.43%。浮游动物丰度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数量高峰出现在春季(5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秦雪  徐宾铎  杨晓改  任一平  
根据2013年调水调沙前(6月)、后(8月)在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进行浮游植物与环境调查数据,研究该水域夏季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优势种、群落多样性的变化,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黄河口浮游植物群落空间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探讨黄河调水调沙事件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鉴定浮游植物88种,隶属于4门40属。其中,硅藻门种类最多,共30属66种,占总种数的74.2%;甲藻门次之,共6属16种,占总种数的18.2%;绿藻门共3属5种,占总种数的5.7%;金藻门仅1属1种。调水调沙前浮游植物优势种为旋链角毛藻和细弱圆筛藻,调水调沙后的优势种为梭状角藻和旋链角毛藻。浮游植物群落物...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吕振波  李凡  曲业兵  张焕君  徐炳庆  王田田  
为了解夏季黄河口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现状,根据2010年6月、7月底拖网调查数据对该海域鱼类群落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空间分布、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相似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次调查共捕获鱼类32种,全部为硬骨鱼类,隶属于7目、21科、32属。6月优势种为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和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7月为矛尾虾虎鱼、斑鱼祭Konosirus punctatus、短吻红舌鳎和斑尾刺虾虎鱼。7月调查鱼类生物量和丰度均较6月大幅增加,分别由3.6kg/h和459ind./h增加到4...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潇  张崇良  任一平  徐宾铎  
根据2013年6月、8月、10月以及2014年2月、4月、5月在黄河口及邻近水域获取的6个航次的渔业资源和环境调查数据,研究了黄河口及邻近水域优势种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资源丰度的时空分布,并利用广义可加模型分析了其与时空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矛尾虾虎鱼主要集中分布于37.80°N–38.20°N,119.00°E–119.40°E的水域。矛尾虾虎鱼资源丰度月变化明显,8月最大为862 g/h,其次6月资源丰度为521 g/h,5月最小。底层水温和底层盐度对矛尾虾虎鱼资源丰度的时空分布有显著影响。黄河口及邻近水域矛尾虾虎鱼分布的底层水温适宜范...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栾青杉  康元德  王俊  
研究了1960―2010年黄河口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及其多样性的长期变化,数据来源于19次调查245份样品。使用小型浮游生物网垂直采集浮游植物样品,于光学显微镜下进行分类统计。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08种,其中硅藻(Bacillariophyta)87种,甲藻(Pyrrophyta)17种,角毛藻(Chaetoceros spp.)和圆筛藻(Coscinodiscus spp.)分别出现了27种和10种。浮游植物总丰度年代际平均为2.74×106 ind/m3,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峰值,高达16.8×106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家旭  王俊  牛明香  左涛  常雯  陈瑞盛  
为探究黄河口近岸海域鮻(Liza haematocheila)的渔业生物学特征及资源状况,本研究根据2020年4—11月黄河口渔业生产定置网的采样数据,研究了黄河口水域重要渔业种类鮻群体的体长体重分布、体长–体重关系、繁殖、生长、死亡等渔业生物学特征和开发率。结果显示,鮻体长分布范围为45~460 mm,优势体长组为55~185 mm;体重范围为2~1100 g,优势体重组为2~80 g。方差分析表明,鮻的平均体长、体重均存在显著的月间差异;各月及全年鮻的体长–体重关系均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生长类型为负异速生长。黄河口近岸海域,鮻在7月肥满度最大,而6月最小;产卵盛期为4—5月。鮻的生长速率为0.31 a~(-1),总死亡系数为1.42 a~(-1),自然死亡系数估算结果为0.51 a~(-1),捕捞死亡系数为0.91 a~(-1),其开发率为0.64,鮻种群资源被过度利用。定置网渔业生产对于黄河口渔业资源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尤其对幼鱼和补充群体资源影响较大,应对定置网渔业生产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大刚  沈谓铨  刘群  焦燕  曾晓起  任一平  
以历史和调查资料为基础,介绍了莱州湾及黄河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及其发育史,指出莱州湾是一个年轻的海湾,而黄河三角洲则是一个不稳定的河口三角洲。莱州湾地质构造复杂,东部为上升区,西部属沉陷区;黄河三角洲则属于淤泥岸坡,沉积物是从东向西,由南向北逐渐细化为特征。其水文特征因地处暖温带北缘,属季风气候区。在陆上气候、黄河冲淡水和黄海冷水团交互影响下,本水域形成温、盐季节变化显著,适时针环流、往复流性质的潮流及以 M2潮汐余流占主要地位的余流特征。出现的鱼类共有46科,96种,几乎覆盖黄渤海软骨和真骨鱼类的主要科、属及其习见种类,但无地方特有种。与黄渤海326种鱼类相比,仍属黄渤海生物区系的贫乏化表现。在...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郑亮  吕振波  李凡  张岚  于文宋  
为了解黄河调水调沙期间黄河口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变化,根据2012年调水调沙前、中、后3航次底拖网调查数据,研究分析了该海域鱼类群落组成、优势种、空间分布及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3次调查共捕获鱼类39种,隶属8目23科37属。鱼类栖息水层类型组成变化较大,前调查优势类群以底层鱼类为主,中调查和后调查以中上层鱼类为主,而适温类型组成则较稳定。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变化明显,前调查平均生物量(6.4±1.9)kg/h,各站位分布较均匀;中调查平均生物量(62.1±29.1)kg/h,高值主要分布在近岸海域;后调查平均生物量(48.2±17.2)kg/h,高值主要分布在近河口及东南调查海域。3次调查丰富度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彭涛  陈晓宏  王高旭  陈志和  杜建  
正确评价河口及邻近海域鱼类优先保护次序,对河口生态管理以及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而鱼类优先保护次序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研究是珍稀鱼类保护的基础。在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借助专家咨询和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了由物种濒危系统、遗传价值系统和物种价值系统3个子系统及其指标集组成的鱼类优先保护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评价等级和标准。为克服权重确定的主观随意性,基于信息熵原理确定各指标的客观权重,在此基础上,引入理想点法进行鱼类优先保护多目标决策评价,进而建立了鱼类优先保护次序的评价模型,最后以建立的模型对漳卫新河口及邻近海域鱼类优先保护次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计算方法简便,评价结果合理,在河口生态...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林鹏程  刘飞  高欣  刘焕章  
基于河流生态系统相关理论模型以及鱼类适应与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对应关系,提出了河流生态系统的四个属性:一般格局、空间连续性、空间异质性和时间过程,并选取33个候选指标用于构建鱼类生物完整性评价体系。结果表明,以期望值10代表各江段的最佳情况,赤水河各江段(赤水河镇、赤水市和合江县江段)的生态完整性相对较好,平均得分为7.16。赤水河各江段的生态完整性在时空上均无显著性差异。诊断分析显示,赤水河镇江段的时间过程受到一定的干扰;赤水市江段的空间异质性受到一定的干扰;而合江江段的一般格局和空间异质性均受到一定的干扰。建议加强赤水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并根据不同江段生态完整性的退化原因制定相应的管理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