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43)
2023(3723)
2022(3272)
2021(3127)
2020(2515)
2019(5745)
2018(5775)
2017(10458)
2016(6217)
2015(7010)
2014(7471)
2013(7295)
2012(6693)
2011(6306)
2010(6528)
2009(5993)
2008(6060)
2007(5597)
2006(5234)
2005(4666)
作者
(19771)
(16279)
(16215)
(15195)
(10029)
(7931)
(7343)
(6395)
(6057)
(5941)
(5763)
(5430)
(5380)
(5237)
(5182)
(4919)
(4813)
(4801)
(4705)
(4591)
(4107)
(4043)
(4019)
(3851)
(3675)
(3648)
(3634)
(3477)
(3331)
(3304)
学科
(22260)
经济(22238)
管理(17296)
(13118)
(10286)
企业(10286)
(7856)
方法(7347)
地方(7081)
理论(6507)
资源(6498)
(6321)
业经(5918)
环境(5891)
农业(5870)
中国(5609)
(5379)
(5192)
(4826)
数学(4507)
数学方法(4427)
(4163)
教学(4154)
教育(3690)
生态(3374)
(3247)
土地(3212)
(3155)
经济理论(3149)
财务(3140)
机构
学院(91442)
大学(85908)
管理(30876)
研究(30277)
(26319)
经济(25251)
理学(24845)
理学院(24470)
中国(24274)
管理学(23869)
管理学院(23702)
科学(22505)
(20109)
(16742)
(16173)
(16068)
师范(16021)
(15693)
研究所(15035)
(14461)
中心(14317)
(14205)
北京(13271)
业大(12912)
(12641)
师范大学(12506)
农业(12276)
技术(11718)
(11025)
财经(10803)
基金
项目(55241)
科学(41710)
研究(41017)
基金(36131)
(32087)
国家(31775)
科学基金(26259)
(24685)
社会(22741)
社会科(21349)
社会科学(21337)
基金项目(19974)
(19378)
编号(18920)
教育(18682)
自然(17764)
自然科(17079)
自然科学(17074)
自然科学基金(16726)
资助(15514)
成果(14858)
课题(13570)
(13460)
重点(12625)
(11186)
(10522)
(10359)
计划(10352)
发展(10321)
项目编号(10191)
期刊
(39093)
经济(39093)
中国(23402)
研究(23062)
学报(14647)
(14252)
科学(14065)
教育(13317)
(11364)
资源(10345)
管理(10331)
农业(9960)
大学(9514)
图书(8547)
学学(8475)
业经(8130)
技术(7987)
(7029)
书馆(6469)
图书馆(6469)
(6310)
旅游(6310)
(6310)
(5800)
金融(5800)
(5576)
(5240)
学刊(5079)
旅游学(5071)
游学(5071)
共检索到1448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兴武  阎丙离  
黄河下游水资源日益减少,断流频仍,给两岸社会经济、环境发展和生态平衡诸方面带来了种种影响。文章分析了黄河下游水资源减少的原因,并对黄河下游水资源持续利用提出了几点可行性对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秦大庸  冯琳  刘俊  鲁欣  
提出了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为保障该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缓解区域内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之间的矛盾,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主要包括5个方面:①严格控制人口数量、鼓励外出劳务、提高人口素质;②采取各种措施充分利用雨水资源;③积极推进以坡改梯为主要内容的水土保持综合开发、增加涵蓄汛期雨洪资源能力;④发展窑窖集雨补充灌溉农业和推广应用各种适宜的节水灌溉技术;⑤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邵景力  赵云章  崔亚莉  阎振鹏  焦红军  
论文研究黄河下游影响带(河南段)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合理开发利用问题。在概要介绍河南省黄河影响带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运用FEFLOW建立研究区三维地下水流模型,计算出地下水多年平均补给资源28.35×108m3/a和可开采资源量19.43×108m3/a。重点阐述新增9个水源地的开采条件,并通过地下水模型预测新增133×104m3/d开采量条件下,浅层地下水位最大降深小于20m,开采5~10年后地下水趋于稳定,新增开采量的62.58%来自黄河水的补给。研究表明,黄河对研究区地下水具有重要的补给作用,新增地下水开采量是有保证的。同时阐述了研究区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东民  赵秀生  于素花  
通过对塔里木河下游某地区农业用水的水价弹性计算、成本效益分析和管理机制分析 ,指出价格机制对当地水资源的调节作用十分有限 ,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失灵”。因此 ,加强政府干预、消除“政府失灵”是本地区面临的首要任务。同时 ,对本地区水价的制定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林凌  巨栋  刘世庆  
东江流域是珠江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州、深圳、河源、惠州、东莞、韶关和香港等地区的主要供水水源。河源承担着东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功能和保护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却严重滞后,为推进东江水权试点建设和流域经济与政区经济协同发展,需要调整东江分水方案,增加河源水量指标;推动建设新丰江水库直饮水工程;扩大东江下游发达地区对上游的补偿范围;妥善处理水库建设移民安置的后续问题;鼓励东江源头地区发展节能高效的产业;设立专门水质监察机构统筹处理流域水质污染问题。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邵学军  王光谦  
黄河与国内外其它半干旱地区河流的一个最大区别 ,就是它是世界上年输沙量最大的一条河流 ,而且沿河排污量很大。因此 ,必须把保持黄河下游的泄洪排沙、水体自净等自然功能纳入流域整体开发中 ,避免下游河道出现由于人为影响而加速萎缩以及水环境恶化问题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徐跃通  冯海霞  吴元芳  李红梅  周晨  李福林  
黄河济南段多年平均来水量359×108m3,来水年际、年内变化大 ,最大年径流量是最小年径流量的21.8倍 ,且主要集中在汛期的7~10月份 ,占多年平均值的60.7 %。近年来黄河济南段径流量逐年下降 ,断流日益加剧 ,1997年泺口站全年断流132天。与此同时 ,济南黄河水含沙量高 ,多年平均含沙量24.9kg/m3 ,且呈逐年上升之势。近年因上游来水量减小 ,用水量增加 ,水资源浪费严重 ,水质存在一定污染 ,引黄工程能力不足 ,水资源缺乏持续利用的调度和管理 ,极大地影响了济南黄河水的可持续利用。黄河济南段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对策有 :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原则 ,统筹规划、统一管理、集...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曹剑峰  冶雪艳  姜纪沂  平建华  
黄河水资源是沿黄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由于黄河在其下游河段(花园口-入海口)河床淤积而形成地上悬河,黄河水侧渗补给已成为该地区地下水的重要补给源。黄河下游悬河段地下水系统面积为29313km2,赋存着潜水、微承压水(浅层含水层系统)和承压水(深层含水层系统)。含水层垂直向上概化为3层:浅层潜水和微承压含水层组、深层承压含水层组及两含水层之间20m~30m厚的弱透水层。计算域边界除梁山—长清一带、徒骇河上游及郑州西南侧为补给边界,其余均为排泄边界。在建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三维地下水流模拟模型,应用FEFLOW有限元软件求解。运用识别和验证后的模型计算了不同保证率年份地下水...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浩  贾仰文  王建华  秦大庸  周祖昊  仇亚琴  严登华  
应用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WEP-L模型初步分析了人类活动影响下的黄河水资源演化规律。通过2000年现状下垫面条件下的评价结果与历史系列条件下的评价结果比较,以及考虑与不考虑人工取用水条件下的模拟结果比较,初步发现:黄河流域在强烈的人类活动影响下,水资源量及其构成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地表水资源量衰减,而不重复地下水量增加;在狭义水资源衰减的同时,伴随着有效蒸散即降水有效利用的增加,流域广义水资源量有一定幅度增加。研究成果对黄河的治理规划和水安全战略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黎云云  畅建霞  涂欢  金文婷  
为评价黄河干流控制性梯级水库联合运行对下游水文情势的改变程度,根据花园口水文站1949-2010年的日径流资料,在水文改变指标体系(IHA)的基础上,采用变异范围法(RVA),定量分析了不同梯级水库联合运行前后,黄河下游水文情势变化情况及改变程度。分析结果表明:①梯级水库联合运行后,黄河下游的水文情势发生了高度改变,且改变度随着水库联合运行数量的增加而增强;②刘家峡和三门峡二库运行阶段,水文情势改变度为68.92%;刘家峡、龙羊峡和三门峡三库运行阶段,改变度为73.21%;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和小浪底四库运行阶段,改变度为87%;③不同水库联合运行对黄河下游生态水文特征的影响差异较大,尤其是...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温淑瑶  马占青  周之豪  马毅杰  
本文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依据 ,探讨建立可持续发展湖泊水资源指标体系的意义、必要性、作用、原则及功能 ,并建立湖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蔡国英  赵继荣  王翠云  简富缋  
基于信息指标的活力-组织-恢复力模型,以黑河中游地区的水资源系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水资源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在确定评价方法、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指标权重的基础上,开展了黑河中游水资源系统健康状态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2年,系统健康状态良好。2002~2012年,从整体来看,系统健康程度处于快速下降状态,从很健康跌至不健康状态。2007年系统健康程度呈波动趋势,水资源系统处于临界健康状态。但随后,系统再次进入不健康状态。这主要与黑河分水后中游所获水量锐减对该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唐伟群  
用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经济、环境、哲学、生态、水文等多学科知识,全面分析建国后黄河水资源管理中的制度缺陷,进而提出在可持续发展下的黄河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新思路。文中在分析黄河水权、水价、水权交易的基础上,认为黄河流域管理应是一个综合性、多中心、全面的管理模式,强调了流域管理是一种集体行动,其中制度的作用尤为重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邵汉华  罗俊  王瑶  
基于2008—2018年黄河流域4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水资源相关面板数据,文章运用三阶段DEA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核密度估计和Markov链等方法,分析黄河流域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时空分异特性及其动态演进过程。结果发现:城市化水平和产业升级对效率值影响显著,剔除环境变量之后,纯技术效率成为影响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的主要方面,且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地理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水资源利用效率在空间上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在集聚程度上表现为波动下降态势,效率较高的城市对周边城市具有辐射带动作用;随着时间变化,效率值逐步减小,城市间效率差异呈扩大趋势,向中低效率转变的可能性增大。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永凯  孙雪梅  
黄河流域水资源严重短缺,水资源利用效益直接关乎到其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通过采用均方差决策法,测算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益,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2018年黄河流域71个地级行政单元水资源利用综合效益指数为0.502,从上游(0.476)、中游(0.496)到下游(0.555)依次递增。具体而言,水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整体差异较小,生态效益中、上游地区波动较大,社会效益地区间差异明显;从时间演化来看,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综合效益呈逐年递增趋势,由2009年的0.414提高到2018年的0.502,上、中、下游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变化趋势与综合效益大体一致,均为稳健型增长;对比2009年、2012年、2015年、2018年水资源利用综合效益的空间差异,发现黄河流域水资源处于低综合利用效益阶段的地区由最初的10个降为0个,处于高综合利用效益阶段的地区由最初的3个增至35个。其中,青海海西州进步最明显,宁夏段、甘肃段稳定处于中综合利用效益阶段,山西、河南段有较大改善,山东段综合利用效益整体较高。基于此,根据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益现状提出相关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