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85)
- 2023(6651)
- 2022(5761)
- 2021(5135)
- 2020(4322)
- 2019(9552)
- 2018(9031)
- 2017(17162)
- 2016(9505)
- 2015(9996)
- 2014(9769)
- 2013(9489)
- 2012(8437)
- 2011(7600)
- 2010(7337)
- 2009(6825)
- 2008(6458)
- 2007(5546)
- 2006(4833)
- 2005(3896)
- 学科
- 济(38713)
- 经济(38679)
- 管理(24803)
- 业(24218)
- 方法(19023)
- 企(18734)
- 企业(18734)
- 数学(16249)
- 数学方法(16083)
- 农(11120)
- 地方(8823)
- 业经(8763)
- 财(8605)
- 学(8211)
- 农业(8202)
- 中国(8013)
- 贸(7672)
- 贸易(7672)
- 易(7360)
- 环境(7181)
- 技术(6024)
- 务(5360)
- 财务(5353)
- 财务管理(5344)
- 划(5343)
- 理论(5157)
- 企业财务(5058)
- 制(4899)
- 和(4854)
- 产业(4828)
- 机构
- 学院(134863)
- 大学(132592)
- 管理(52918)
- 济(51249)
- 经济(50299)
- 理学(46751)
- 研究(46521)
- 理学院(46172)
- 管理学(45338)
- 管理学院(45124)
- 科学(33500)
- 中国(32652)
- 农(30750)
- 京(27279)
- 业大(26111)
- 农业(24702)
- 所(24430)
- 研究所(23098)
- 中心(20789)
- 财(20762)
- 江(18421)
- 范(18336)
- 师范(18002)
- 财经(17411)
- 院(17036)
- 农业大学(16848)
- 北京(16652)
- 经(15833)
- 省(15589)
- 科学院(15286)
- 基金
- 项目(101954)
- 科学(79684)
- 基金(74240)
- 家(68236)
- 国家(67680)
- 研究(65794)
- 科学基金(57191)
- 社会(43146)
- 省(42188)
- 基金项目(41093)
- 社会科(41058)
- 社会科学(41043)
- 自然(39842)
- 自然科(38893)
- 自然科学(38877)
- 自然科学基金(38161)
- 划(35137)
- 资助(29793)
- 教育(28663)
- 编号(23861)
- 重点(23314)
- 发(22709)
- 计划(22094)
- 创(21092)
- 部(20928)
- 科研(20409)
- 科技(19870)
- 创新(19769)
- 业(18639)
- 国家社会(18025)
共检索到1770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曹剑峰 冶雪艳 姜纪沂 平建华 李升
黄河下游悬河段地下水系统分布面积29288·27km2,含有两个含水层组。浅层含水层组赋存潜水和微承压水,中深层含水层组赋存承压水;并对含水介质结构、边界条件及地下水流态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水文地质概念模型,构建了三维地下水流数学模型。通过对数学模型的识别和验证,进行了悬河段地表水、地下水转化关系的模拟研究;预测了黄河下游在不同的断流时间和断流河段长度下,黄河侧渗量的变化趋势。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花园口站—河口段全年断流时,黄河悬河段无侧渗补给;断流300天时,黄河全年侧渗量为2·98×108m3,较现状年侧渗量减少了52·25%。夹河滩站—河口段全年断流时,黄河全年侧渗量为1·6×108m3,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曹剑峰 冶雪艳 姜纪沂 平建华
黄河水资源是沿黄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由于黄河在其下游河段(花园口-入海口)河床淤积而形成地上悬河,黄河水侧渗补给已成为该地区地下水的重要补给源。黄河下游悬河段地下水系统面积为29313km2,赋存着潜水、微承压水(浅层含水层系统)和承压水(深层含水层系统)。含水层垂直向上概化为3层:浅层潜水和微承压含水层组、深层承压含水层组及两含水层之间20m~30m厚的弱透水层。计算域边界除梁山—长清一带、徒骇河上游及郑州西南侧为补给边界,其余均为排泄边界。在建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三维地下水流模拟模型,应用FEFLOW有限元软件求解。运用识别和验证后的模型计算了不同保证率年份地下水...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邵景力 赵云章 崔亚莉 阎振鹏 焦红军
论文研究黄河下游影响带(河南段)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合理开发利用问题。在概要介绍河南省黄河影响带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运用FEFLOW建立研究区三维地下水流模型,计算出地下水多年平均补给资源28.35×108m3/a和可开采资源量19.43×108m3/a。重点阐述新增9个水源地的开采条件,并通过地下水模型预测新增133×104m3/d开采量条件下,浅层地下水位最大降深小于20m,开采5~10年后地下水趋于稳定,新增开采量的62.58%来自黄河水的补给。研究表明,黄河对研究区地下水具有重要的补给作用,新增地下水开采量是有保证的。同时阐述了研究区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
关键词:
黄河影响带 地下水模型 可开采量 水源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卫红 陈永金 陈亚鹏 黄湘
本文结合塔里木河下游六次生态输水过程(2000年~2004年)和对40眼地下水监测井水质分析资料,重点研究了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对地下水位和地下水质的影响以及地下水位与水质的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位和水质状况随六次间歇性生态输水发生明显变化。河道两侧地下水位埋深在输水过程中明显抬升,由输水前的8m~11m,抬升到5m~6m;地下水质表现为:在输水初期,地下水水化学成分中的主要离子含量和矿化度都较高,随着生态输水的实施,矿化度开始下降,下降幅度先快后慢。其中在距河道不同位置处,由于受输水影响强度的差异和地下水位抬升状况的变化,地下水矿化度的变化特点不尽一致。但总体表现为随着地...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园 曹威威 杨迅周 闫思雨 刘家汝 郑劭颖
从城市综合实力和绝对联系强度、相对联系强度两方面对引力模型进行了改进,利用改进的模型评价黄河下游沿岸18个地市2012—2018年的城市空间联系特征,分析其空间格局及演变。结果表明:黄河下游沿岸城市空间联系呈现出以济南、郑州为核心的城市组团特征,空间结构上呈现出"双核心四中心",进而可以将城市空间格局划分为五大组团:济南城市组团、郑州城市组团、安鹤濮城市组团、滨东城市组团和荷商城市组团。各组团间发展差异较大,亟需找准发展路径,实现差异化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金萍 秦耀辰 张丽君 闵祥鹏
利用加权主成分分析法、GIS的趋势分析工具和Morans’I指数分析2009年黄河下游沿岸109个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并运用MATLAB7.0的SOFM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经济发展水平分类。结果表明:黄河下游沿岸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异显著,宏观上呈现出西南—东北方向的U型趋势和东南—西北方向的倒U型趋势;县域经济空间集聚特征明显,东营、济南各县域以及荥阳为经济核心区,而豫东、菏泽等中原经济区东部平原县为经济塌陷区。109个县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可以分为5类,其空间分布总体上符合圈层结构理论。用主成分得分作为输入,参考层次聚类结果确定神经元数是SOFM网络取得良好分类效果的前提。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敖菲 于静洁 王平 张一驰
论文选取分布于黑河下游段额济纳东河、西河沿岸具有代表性的6眼长期观测井,根据其地下水位旬观测数据(1990—2009年),应用统计特征分析以及Mann-Kendall和Mann-Whitney趋势检验法分析黑河下游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特征。研究发现:1990—2009年期间,东、西河地下水位平均埋深存在上中部浅、下部深的空间分布特征;下部地下水位埋深呈显著增加、上中部呈非显著性减少态势。各井地下水位埋深在2000年后不同年份出现了变化趋势转折。分析表明:2000年实施的生态输水是研究区地下水位得以逐渐恢复的根本原因,但输水量不足、抽取地下水灌溉是导致下部地下水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可为黑河下...
关键词:
黑河下游 地下水位 生态输水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夏富强,康相武,吴绍洪,杨勤业,马欣,刘自强
针对黄河下游存在决溢风险的现状,根据环境因素对悬河决溢的作用机制,通过对地质构造评价在决溢风险评价中的地位、洪水要素对悬河决溢的影响、不同决溢模式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从而建立了一套较为系统的黄河下游悬河决溢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文中提出了以下观点:1.将洪水要素纳入评价指标体系:2.决溢风险评价分为地质构造环境背景评价和决溢情景评价两部分;3.决溢情景评价与决溢模式相结合;4.以不同决溢模式的形成机理为基础确定评价因子。
关键词:
悬河 决溢风险评价 指标体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根广 林劲松
三门峡水库控制运用以来,潼关高程持续抬升,渭河下游仍在淤积发展,究竟是潼关高程抬升引起渭河下游淤积发展,还是渭河下游淤积发展造成潼关高程的缓慢上升,一直是三门峡问题的焦点。在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对渭河下游与潼关断面两者间水位变化和河段冲淤变化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渭河下游与潼关河段水力泥沙要素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及一致性。潼关河段(或潼关断面)若发生冲淤,通常会引起华阴以下河段发生沿程冲淤,并随之引起华阴以上河段发生较大范围的溯源冲淤;此外,潼关高程与渭河下游泥沙累计淤积量及河床比降减缓密切相关。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建国
本文在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黄河下游高堤悬河的大系统治理方案 ,同时结合废黄河河道的开发利用 ,提出有利于我国中、东部地区黄河下游河段的综合治理方案
关键词:
黄河 治理 第四产业 可持续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英 包安明 陈曦
塔里木河是典型的内陆河,其两岸植被主要依靠地下水维持生长,两岸的地下水埋深对以胡杨、柽柳为建群种的植被群落起着关键性作用。本文根据塔里木河下游区域地下水主要是河道补给等水文地质特征,以数字高程模型(DEM)为基础数据,利用有限元三角剖分Feflow时间滞后的一维线性插值方法处理河流数据,综合应用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和Feflow进行地下水的空间分布模拟。本方法克服了地下水观测点很少、基础资料缺乏的缺陷,从面上直观再现了塔里木河下游典型断面阿拉干断面的地下水变化情况,动态再现地下水水位,生成地下水埋深,为分析地下水与植被关系提供了借鉴。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石培基 颉斌斌 邴广路
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认知是形象设计的基础。从黄河沿岸甘肃段的地理空间属性出发,结合地理学关于地域空间的等级层次性和地域分异规律的基本观点,探讨了旅游者形成黄河沿岸甘肃段形象的基本空间过程和规律。其中依据地理空间等级层次中的"认识链",做了受众分析和文脉提炼;依据"背景律"和"相似律",做了替代分析;依据地域分异性,进行了地方性文化识别定位。在此基础上,建立黄河沿岸甘肃段旅游形象系统及推出宣传口号。为业界和学界从地理空间认知的规律角度进行旅游形象设计做以铺垫。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保华 张金萍 肖燕 丁圣彦
运用地统计学方法,以封丘县景观多样性指数、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值为代表,研究黄河下游沿岸地区景观格局演变的土壤养分效应。结果表明:研究区农业景观多样性2000年比1990年有所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2006年比1986年有较大幅度增加;两时期变化值的空间分布中随机因素的作用较大,尤其是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景观多样性指数减小区域发生在封丘县北部并向南延伸,增加区域则分布在封丘县西部、东南部。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幅度较大的区域集中在封丘县东北—西南方向。景观多样性、土壤有机质变化值空间分布的比较表明,景观多样性的稳定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于国荣 夏自强 叶辉 王桂华 吴瑶
为了分析大坝工程对河流径流情势的影响,以三峡大坝下游河段的宜昌站为例,计算了三峡坝下河段的生态水文季节、生态需水和其它径流情势特征参数。计算结果表明,长江宜昌江段枯水期为1~3月份、副汛期为4~6月份和10~12月份,而洪水期为7~9月份;枯水期、副汛期和洪水期的最小生态需量占同期来水总量分别为24%~27%、30%~50%和30%~45%;适宜的生态需水在枯水期、主汛期分别占同时期来水总量为30%~42%、50%~70%;四大家鱼和中华鲟产卵、繁殖期内的适宜生态流量范围分别为6 540~12 700 m~3/s和16 300~9 130 m~3/s,大约占同时期来水总量的50%~70%;涨水...
关键词:
大坝 生态水文季节 生态需水 径流情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鹏年 董新光 吾买尔江
依据塔里木河下游应急输水前与第五次第一阶段输水后地下水的监测资料,分析了输水前后地下水位的响应特征:地下水位在应急输水前持续下降,呈近似水平状态;输水后则由于接受了河道渗漏的补给,地下水位表现出逐次回升的趋势且受输水的影响,宽度(距离河道)也随之加大。在此基础上,逐断面拟合了第五(I)次输水后地下水位与离河距离的二次多项式方程,同时运用地下水水均衡的原理,推导了计算地下水净恢复量的数学公式,并以此为工具对第五(I)次输水后地下水的净恢复量进行了计算。
关键词:
间歇输水 地下水位 恢复量 塔里木河下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