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68)
- 2023(7521)
- 2022(6398)
- 2021(5836)
- 2020(4482)
- 2019(10460)
- 2018(9853)
- 2017(18195)
- 2016(9927)
- 2015(10626)
- 2014(10828)
- 2013(10750)
- 2012(10447)
- 2011(9692)
- 2010(9907)
- 2009(9025)
- 2008(8808)
- 2007(7977)
- 2006(7404)
- 2005(6993)
- 学科
- 济(48731)
- 经济(48685)
- 业(25924)
- 管理(23626)
- 地方(20709)
- 农(18615)
- 中国(17069)
- 企(15009)
- 企业(15009)
- 农业(14524)
- 方法(12490)
- 业经(12082)
- 地方经济(11412)
- 发(10083)
- 环境(9575)
- 数学(9552)
- 数学方法(9468)
- 学(8811)
- 融(8381)
- 金融(8380)
- 财(8287)
- 银(7899)
- 银行(7887)
- 贸(7883)
- 贸易(7871)
- 行(7806)
- 发展(7481)
- 易(7475)
- 展(7458)
- 制(7192)
- 机构
- 学院(143704)
- 大学(138390)
- 济(57877)
- 研究(57187)
- 经济(56572)
- 管理(49672)
- 中国(42969)
- 理学(41055)
- 理学院(40422)
- 管理学(39750)
- 管理学院(39476)
- 科学(35722)
- 京(31573)
- 所(29745)
- 研究所(26782)
- 农(26628)
- 财(26491)
- 中心(25502)
- 范(24155)
- 师范(23924)
- 江(23148)
- 北京(21025)
- 院(20916)
- 农业(20371)
- 业大(20116)
- 州(20005)
- 财经(19791)
- 省(19537)
- 师范大学(19240)
- 科学院(17897)
- 基金
- 项目(91957)
- 科学(72251)
- 研究(69370)
- 基金(63648)
- 家(56036)
- 国家(55496)
- 科学基金(46585)
- 社会(43844)
- 社会科(41494)
- 社会科学(41488)
- 省(38423)
- 基金项目(34079)
- 划(31518)
- 教育(30398)
- 编号(28388)
- 自然(28356)
- 发(27813)
- 自然科(27583)
- 自然科学(27579)
- 自然科学基金(27040)
- 资助(25700)
- 成果(22773)
- 发展(22526)
- 展(22133)
- 重点(21486)
- 课题(21329)
- 部(18929)
- 创(18482)
- 国家社会(17823)
- 创新(17320)
共检索到2361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小鹏 马存霞 魏丽 程静 魏静宜 曾端
黄河上游地区是中国贫困易发高发的地区。在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背景下,探讨该地区减贫转向特征和高质量发展路径,对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通过梳理流域地区发展研究和国家战略需求,基于发展地理学视角,构建了面向流域减贫与发展的"五位一体"地理资本体系及其空间整合分析框架。在界定黄河上游地区范围的基础上,阐述了该地区的减贫转向与发展问题。研究发现:黄河上游地区贫困发生率持续下降,贫困人口大幅减少,2020年后将实现减贫转向;地理资本指数呈明显上升趋势,上升幅度高于黄河流域(0.078)和全国平均水平(0.067),但仍受城乡居民收入和城市化水平较低,工业企业研发强度、贸易依存度、专利密度和技术市场水平较弱等方面的制约;该地区与黄河流域和全国比较发展差距在缩小,呈现区域收敛趋势,但欠发达的格局没有改变。在减贫转向和区域收敛的背景下,综合集成构建了该地区可持续减贫及由传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路径模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正祥 袁浩 周禧彬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性工程。为助力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科学开工,推进我国“四横三纵”水资源配置格局构建,本文通过论述西北及黄河上中游地区的水资源现状,理清调水工程促进经济社会生态高质量发展逻辑,研究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开发需注意的问题,并提出加大科学研究力度、建立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做好宗教移民安置工作、建设沿线宜居宜业生态城市带和旅游观光带、加快西北及黄河上中游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对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马琴
创新发展是黄河上游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容,高效的投融资体系是创新发展的必要条件。在金融服务黄河上游地区创新发展中,存在市场金融主体发展不充分、科技金融产品创新不足、生态涵养区金融服务基础薄弱、数字金融发展缓慢等问题。为此,应建立适合黄河上游地区创新发展特点的投融资体系,构建财政科技支出为主体、市场科技金融为支撑的金融服务科技创新体系;健全市场科技金融投入,创新科技金融产品,扩大直接融资比例;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创新链与资金链的耦合协调度,促进地区创新能力提升。
关键词:
创新驱动 高质量发展 黄河流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天鹏 薛伟 何月庆 李昌明
甘南高原黄河上游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建设事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推进。论文以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等若干指标对甘南高原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区生态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论述,并对甘南高原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区生态安全屏障现状、存在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对策建议,对加强甘南高原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区保护、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天鹏 薛伟 何月庆 李昌明
甘南高原黄河上游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建设事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推进。论文以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等若干指标对甘南高原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区生态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论述,并对甘南高原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区生态安全屏障现状、存在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对策建议,对加强甘南高原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区保护、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晓东 金碚
加大对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实现高质量发展,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实现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全域统筹协调,着重解决全流域的水资源问题,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把生态保护和实现沿黄各省区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机协调起来,在实现现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上,彻底解决千百年来历史遗留下来的黄河领域可持续发展问题,使黄河流域真正成为人民宜居和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的美好大地和文明社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高质量发展 治理现代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石俊 张曦予 代薪宇 杨忻语
文章基于2013—2022年长江上游经济带3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碳减排-高质量发展双系统的指标体系;测算长江上游经济带碳减排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并详细分析了双系统耦合协调水平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上游经济带整体碳减排与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各城市碳减排发展水平普遍高于高质量发展水平;(2)长江上游经济带各城市耦合协调水平呈现“W”型增长的良好态势,整体耦合协调等级得到了跃迁式提升,逐渐形成以重庆市、昆明市为核心城市,以成都市、贵阳市、绵阳市、宜宾市和德阳市为次核心城市的碳减排-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3)影响碳减排-高质量发展双系统耦合协调度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科技竞争力、社会促进力、可持续发展力、外部竞争力和政府调控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石建文 杨秀云
运用IPCC方法测算2000-2020年黄河流域农牧业减排固碳水平,构建指标体系测算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应用空间杜宾模型探讨农业减排固碳对黄河流域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1)农业减排固碳水平整体呈现“先下降后保持平稳再上升”的变化趋势,区域整体减排固碳能力较好;(2)2000-2020年,黄河流域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态势,各地级市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内部差异较大;(3)整体而言,减排固碳和经济增长水平对正面促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主要源于区域间的经济关联,农业技术创新、外商直接投资正面促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主要源于区域间的地理位置,环境规制、人口规模对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负向影响主要受到地区间的经济关联,城镇化水平负向抑制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主要源于区域间的地理位置;(4)分地区而言,减排固碳对黄河流域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效果及程度均存在异质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何爱平 安梦天
黄河流域频繁发生的洪涝灾害、水土流失、旱灾以及干支流水体污染等重大环境灾害是制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严重障碍。黄河流域灾害形成机理非常复杂:流域脆弱的地形地质条件和气候环境相互作用使其面临较高的灾害风险,长期过度开发与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相互影响增加了流域经济系统的易损性,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以及城镇化的快速扩张强化了灾害发生发展的强度与危害,化石能源富集的资源禀赋特征和单一的产业结构加大了环境灾害治理的难度。要做好黄河流域减灾防灾的统筹规划,完善跨区域管理协调机制,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动能转换,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创新体制机制,完善生态保护与减灾法规,实现减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
黄河流域 高质量发展 环境灾害 防灾减灾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牛惠 吴潇 程慧娴 吴一平
[目的]为科学测度黄河流域特定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方法]以黄河下游河南、山东两省及其17个地市为研究对象,基于省级和市级数据,依据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内涵、思想与要求,从农业生产高效益、农业产品高质量、农村居民高收入、资源利用高效率、环境质量高水平5个准则层出发构建黄河下游沿黄地市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得出测度值,对下游省、市两级发展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再结合聚类分析法把相对优、劣势相同的地市分类,明确各类地市未来发展重心;最后通过各地市空间分布状况直观的观测各地市间的差异。[结果](1)黄河下游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总体水平山东省略高于河南省。(2)下游沿黄17个地市中济南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最高,新乡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最低。(3)根据相对优、劣势把17个地市划分为六类。[结论] 沿黄地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各有其短板和优势,市级间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提升重点是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着力补齐发展短板,以实现黄河下游地市农业高质量协调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屈小爽 徐文成
黄河流域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必然是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文章通过构建黄河流域旅游业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协调发展度模型,评价2004—2019年黄河流域9省区旅游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研究表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总体状况不佳,旅游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现象突出;旅游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属于一般协调类型,且协调发展度受生态环境的影响显著。基于此,黄河流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应树立生态环境优先理念,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实施科技创新驱动策略和"文化+生态+旅游"发展模式。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田锦萱 陈静怡 石宝峰
论文基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课题组2020年调研数据,借助结构方程-熵权法构建了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准则层21个指标组成的黄河中游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并对中游5省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研究发现,无论从整体还是分准则层来看,各省均有较大差异。对此,论文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推动黄河中游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屈小爽 徐文成
黄河流域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必然是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文章通过构建黄河流域旅游业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协调发展度模型,评价2004—2019年黄河流域9省区旅游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研究表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总体状况不佳,旅游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现象突出;旅游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属于一般协调类型,且协调发展度受生态环境的影响显著。基于此,黄河流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应树立生态环境优先理念,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实施科技创新驱动策略和"文化+生态+旅游"发展模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秀平 李秋辰 王睿
黄河流域历史悠久且旅游资源丰富,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基于产业结构视角,从七个维度界定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并构建旅游产业结构优化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三种发展情景下黄河流域9省区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综合指数水平,利用GIS技术探究旅游产业结构综合水平变化趋势及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2010—2019年,黄河流域9省区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不平衡,存在较强的空间分异特征,但各省区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差距在逐渐缩小;(2)2019—2025年,协调发展型情景下黄河流域9省区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综合指数均高于现状延续型和环境优先型情景;(3)2009—2025年,各省区旅游产业结构综合水平等级空间区域差异逐渐增大,呈现“东高—中低—西高”和“北高—中低—南高”的空间分布,通过比较,协调发展型情景下旅游产业结构综合水平等级效果较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