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28)
2023(8789)
2022(7463)
2021(6899)
2020(5583)
2019(12511)
2018(12197)
2017(23619)
2016(12970)
2015(14425)
2014(14791)
2013(14587)
2012(14069)
2011(13071)
2010(13780)
2009(12940)
2008(12677)
2007(11540)
2006(10978)
2005(10284)
作者
(39806)
(33435)
(33165)
(31926)
(21309)
(15909)
(14848)
(12777)
(12557)
(12106)
(11583)
(11046)
(10958)
(10800)
(10773)
(10371)
(9731)
(9631)
(9557)
(9201)
(8560)
(8269)
(8077)
(7656)
(7623)
(7484)
(7329)
(7105)
(6779)
(6509)
学科
(74775)
经济(74710)
管理(36898)
(30614)
地方(23179)
(22978)
企业(22978)
方法(19974)
(18389)
数学(17496)
中国(17427)
数学方法(17190)
(16341)
地方经济(14606)
环境(14328)
业经(14092)
(13397)
农业(12368)
(12215)
(10786)
(10746)
贸易(10735)
(10292)
(10075)
金融(10073)
(9890)
银行(9871)
(9561)
及其(9383)
(9366)
机构
学院(195563)
大学(191669)
(91061)
经济(89134)
研究(78368)
管理(68571)
中国(60629)
理学(56600)
理学院(55849)
管理学(54887)
管理学院(54515)
科学(46843)
(41694)
(41612)
(41592)
研究所(37243)
中心(34312)
(32158)
(32104)
财经(31180)
经济学(28338)
(28199)
(27858)
北京(27551)
(27238)
师范(27059)
业大(25890)
(25602)
(25244)
经济学院(24963)
基金
项目(119484)
科学(93612)
研究(88301)
基金(84973)
(74385)
国家(73792)
科学基金(61754)
社会(56360)
社会科(53359)
社会科学(53349)
(46790)
基金项目(43695)
(39421)
自然(38618)
教育(38233)
自然科(37477)
自然科学(37465)
自然科学基金(36697)
资助(35718)
编号(35095)
成果(29314)
(28913)
重点(28150)
课题(26143)
(25605)
发展(23841)
(23489)
(23440)
国家社会(22999)
(22505)
期刊
(119315)
经济(119315)
研究(67807)
中国(40891)
(30706)
(30153)
管理(27522)
学报(27464)
科学(27301)
(23607)
金融(23607)
大学(20372)
农业(20014)
学学(19415)
经济研究(19060)
教育(17970)
业经(17614)
技术(16471)
财经(16199)
问题(15273)
(14231)
资源(12494)
(12469)
国际(11368)
技术经济(10747)
世界(10543)
(10241)
统计(9748)
经济问题(9737)
现代(9474)
共检索到3250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翟俊  金点点  陈妍  刘鑫  杨栩  侯鹏  徐延达  
对黄河三角洲生态变化的综合监测与评估,是准确认识三角洲区域生态状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监管的基础。本文基于多源卫星遥感和地面观测数据,监测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近30年生态空间和植被长势状况变化,识别区域生态状况基本特征,定量分析区域湿地资源、岸线资源和水沙资源的变化情况;进而结合国家和地方采取的一系列生态保护恢复措施,讨论区域的保护成效,辨识黄河三角洲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提出对策建议。结果表明:①1990—2018年间,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受城镇空间和农业空间挤占,生态空间面积减少量约为1990年生态空间面积的7.6%,并且沿海及城镇聚集区域周边植被长势有所降低。以坑塘为主的人工湿地面积比例增加了18.1%,人工岸线增加了27.1%,自然湿地资源和自然岸线资源丧失明显。其中,2010—2018年间生态空间被挤占速度有所放缓,各类生态保护规划和工程措施积极作用也逐渐显现,人工湿地面积和人工岸线长度的增速均明显减缓,区域生态保护成效逐渐体现出来。②20世纪50年代以来,黄河水沙条件发生剧烈改变,进入黄河三角洲的水沙资源日趋减少,河口三角洲原生湿地生态补水需求,以及新生湿地面临的蚀退威胁仍然比较严峻。因此,加强区域湿地资源保护修复,优化生态保护空间布局,强化生态空间管控,是提高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手段。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广杰  
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其沿海优势、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经济国际化进程。应突出抓好五个方面:以加快港口和临港产业园区建设为重点,促进黄河三角洲沿海经济带崛起;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产业体系;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借助外部资源、生产要素和市场加快经济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德田  黄秉杰  杨磊  
黄河三角洲地处山东省的东北部,是胜利油田所在地,是我国唯一一个尚未全面开发的大河三角洲。与国内其他两大大河三角洲相比,黄河三角洲成陆时间较晚,再加上黄河泥沙的淤积和海水倒灌,土地沙化、盐碱化现象十分严重,生态系统非常脆弱,生态环境很不理想,无法进行大规模、常规式开发,只能另辟新径,探索一条以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为己任的高效生态经济发展之路。后来,随着时光的推移,建立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思路渐渐清晰。2009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便上升到国家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金华  刘敏  王蒙  李波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分析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农产品物流发展面临的契机,剖析其发展障碍,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经验,探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对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志明  高德健  魏建  
利用同时体现增加意愿产出、减少非意愿产出和减少投入的基于松弛的序列方向距离函数,评价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工业增长绩效。实证结果显示:黄河三角洲山东地区的无效率水平逐年提高,随着政策落实,效率水平持续降低但有所趋缓;生产力呈"进步—退步—退步趋势减缓"的变动态势,其衰退主要源于效率恶化,技术进步虽有一定成效但难以弥补效率恶化;效率生产力水平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烟台和东营两地各项的指标相对良好,其他地区的差异程度各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蔺栋花  侯效敏  
在界定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概念、意义及内涵的基础上,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为例,通过对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和经济增长总量关系的协整检验,解析了不同类别的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效应,并基于以上分析结果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慈福义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目前的循环经济发展中,循环经济与区域经济的融合没有受到重视,因此,文章探讨其循环型农业与循环型工业的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组织和产业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赵振华  荆浩森  李生清  李念春  韩琳  
在分析地区土地资源特点的基础上,从耕地保障能力、生活空间、经济和生态承载力等方面建立起评价区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研究。结论表明,评价区土地资源承载力整体较强,寒亭区、昌邑县和博兴县承载能力相对较弱,在单项评价中,土地承载能力整体较弱。通过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掌握了地区土地资源的承载能力以及土地利用的特点,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对土地开发提供一些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银亭  徐纪尊  
区域经济的发展既要考虑区域资源的优势,又要考虑其环境承载能力。作为资源富集但生态环境脆弱的黄河三角洲地区,其资源因子和环境因子在区域生态系统效益中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选择高效的生态经济产业化发展模式,成为加快黄河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首选模式。本文从分析黄河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产业化发展取得的成绩及其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加快该地区高效生态经济产业化发展的五点对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代友  
由于地形、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等先天条件的限制,相对于其快速发展的经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环境容量相当有限。各城市经济快速扩张,资源利用粗放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的相互作用和叠加,形成了影响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要扭转这种状况,改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生态环境,必须从建立合作管治体制、统一规划和建设、联合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产业化的生态化改造、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寻找解决途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董会忠  吴朋  丛旭辉  
为准确分析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间的内部影响规律,文章选取2000-2014年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第三产业就业占比和产值占比以及城镇化水平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变动趋势图、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以及VAR短期和中长期分析等对第三产业发展与城镇化水平相互间的影响路径和冲击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三产业发展与城镇化水平两者间是相互影响的;在短期内,第三产业的发展会推动城镇化的进程,而城镇化发展对第三产业就业的带动作用却不能立即显现;城镇化的提升会立刻带动第三产业产值的增长,但第三产业产值对城镇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秉杰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念春  
根据PSR概念模型建立起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土壤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对研究区土壤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土壤环境条件整体较好,环境承载力以中等区为主,占土地总面积的59.3%;处于较弱承载力的地区为西部邹平县、高青县、无棣县和庆云县4个行政区,主要原因是该区域人口增长率较高,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大,且土壤重金属较为富集;无弱承载力区存在。最后根据各区影响因素特征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孙强  
滨州土地资源利用面临何种形势?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自此,黄河三角洲地区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滨州市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鲁北平原,北临渤海湾,位于环渤海经济区、山东半岛城市群和济南都市圈的接合部,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瑞  吴晓飞  范玉波  
分析了国家战略对地区投资的直接与间接效应。在此基础上,运用系统GMM方法,选取了黄河三角洲19个县市区2004—2013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国家战略的实施显著地促进了目标区域投资规模的扩大,但是国家战略叠加的区域并未显现出相应的政策叠加优势。选取代表性的县市进行了比较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计量的结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