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70)
- 2023(10987)
- 2022(9845)
- 2021(9324)
- 2020(7791)
- 2019(18070)
- 2018(18104)
- 2017(34494)
- 2016(19018)
- 2015(21391)
- 2014(21538)
- 2013(21332)
- 2012(19403)
- 2011(17513)
- 2010(17230)
- 2009(15653)
- 2008(15135)
- 2007(12961)
- 2006(11311)
- 2005(9730)
- 学科
- 济(74615)
- 经济(74532)
- 管理(54322)
- 业(49586)
- 企(41971)
- 企业(41971)
- 方法(35366)
- 数学(30544)
- 数学方法(30120)
- 农(19340)
- 中国(18528)
- 学(17727)
- 地方(17674)
- 业经(16819)
- 财(16719)
- 和(13809)
- 理论(13426)
- 农业(13225)
- 环境(13153)
- 制(11899)
- 贸(11658)
- 贸易(11649)
- 技术(11533)
- 易(11261)
- 务(10873)
- 划(10826)
- 财务(10805)
- 财务管理(10780)
- 教育(10372)
- 企业财务(10185)
- 机构
- 大学(266480)
- 学院(264630)
- 管理(108381)
- 济(98098)
- 经济(95730)
- 理学(94359)
- 理学院(93297)
- 管理学(91594)
- 管理学院(91132)
- 研究(89121)
- 中国(64163)
- 科学(59312)
- 京(57817)
- 所(45392)
- 农(43174)
- 财(42961)
- 研究所(41988)
- 业大(41807)
- 中心(39887)
- 江(37235)
- 范(36695)
- 北京(36620)
- 师范(36371)
- 财经(34894)
- 农业(33919)
- 院(32765)
- 经(31686)
- 州(31259)
- 师范大学(29572)
- 技术(28831)
- 基金
- 项目(189477)
- 科学(147731)
- 研究(137259)
- 基金(135198)
- 家(118488)
- 国家(117510)
- 科学基金(100571)
- 社会(83248)
- 社会科(78793)
- 社会科学(78768)
- 省(75440)
- 基金项目(72911)
- 自然(67336)
- 自然科(65623)
- 自然科学(65609)
- 自然科学基金(64360)
- 划(63480)
- 教育(62477)
- 编号(56747)
- 资助(55828)
- 成果(45040)
- 重点(42473)
- 部(40796)
- 发(40361)
- 课题(39089)
- 创(38927)
- 创新(36237)
- 科研(36194)
- 计划(35057)
- 项目编号(34643)
- 期刊
- 济(105701)
- 经济(105701)
- 研究(74414)
- 中国(49387)
- 学报(44256)
- 科学(40447)
- 管理(38406)
- 农(37854)
- 大学(32245)
- 教育(31357)
- 财(30753)
- 学学(29962)
- 农业(27079)
- 技术(23969)
- 业经(17555)
- 融(17513)
- 金融(17513)
- 图书(17281)
- 经济研究(15819)
- 资源(15789)
- 财经(15349)
- 业(14399)
- 科技(14003)
- 理论(13398)
- 问题(13374)
- 经(12944)
- 技术经济(12911)
- 实践(12472)
- 践(12472)
- 情报(12090)
共检索到3766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余灏哲 韩美
对黄河三角洲水资源自然、社会可再生过程进行可再生性评价,综合构建了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基于集对分析理论,建立指标集对评价模型,利用CRITIC法确定指标权重,引进可变模糊集模型确定样本的模糊隶属度,通过样本的级别特征值来反映水资源可再生程度,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识别、归纳影响因素,从而实现水资源可再生性的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2007—2014年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综合得分波动式增加,表明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趋于增强;但分值总体较低,水资源可再生能力形势不容乐观;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说明评价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余灏哲 韩美
对黄河三角洲水资源自然、社会可再生过程进行可再生性评价,综合构建了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基于集对分析理论,建立指标集对评价模型,利用CRITIC法确定指标权重,引进可变模糊集模型确定样本的模糊隶属度,通过样本的级别特征值来反映水资源可再生程度,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识别、归纳影响因素,从而实现水资源可再生性的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2007—2014年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综合得分波动式增加,表明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趋于增强;但分值总体较低,水资源可再生能力形势不容乐观;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说明评价方法是合理可行的,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价值。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兆德
本文分析了黄河三角洲地区农业综合开发的优势及限制因素 ,探讨了农业综合开发的原则 ,提出了促进黄河三角洲农业综合开发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农业综合开发 原则 对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袁秀 孙燕燕 王计平 于莉莉
黄河三角洲是国际重要水鸟停歇地,由于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该地区水鸟栖息地面积不断减少,生物多样性不断降低。通过引用淡水对栖息地进行恢复,能大大提高水鸟的生境质量,增加水鸟的多样性。然而该地区淡水资源短缺,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量大,生态用水量严重不足,如何因地制宜地利用淡水、海水和废水资源,发挥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净化环境的功能成为水鸟栖息地恢复的关键问题。本文总结了黄河三角洲的水鸟多样性及其生境需求,归纳了水资源的应用现状。在淡水资源短缺情况下,使用淡水、海水和废水3种不同水源补给湿地时,水鸟及其栖息地的特征和面临的挑战。结合水鸟迁徙、黄河来水的时间特征、水鸟栖息地斑块尺度和区域尺度需求特征、不同水源的用水现状、恢复效果及空间分布特征等要素,提出了综合利用海水、淡水和废水对区域和斑块尺度的生境类型进行配置的生态补水恢复模式,建议斑块尺度重点考虑水深及水面植被比例,区域尺度重点考虑水资源分布及自然和人工不同类型湿地的空间优化配置,最后从多样性维持以及不同水资源综合有效利用方面提出了未来研究展望。本文结果旨在为黄河三角洲湿地恢复和水鸟生物多样性提高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志新 孙照吉 薛翘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亟需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支撑,科学客观评价该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我们将黄河三角洲置于山东全省科技创新合作环境中,以黄河三角洲6市数据为依据,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黄河三角洲6市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分析与评价,得出以下结论:黄河三角洲科技创新发展迅猛,但发展水平依然较低;黄河三角洲科技创新发展潜力巨大,但区域发展不平衡加剧。因此,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优化科技创新支出结构、增强区域科技创新基础支撑是黄河三角洲科技创新合作发展的必然选择。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文
本文分析了黄河三角洲地区耕地资源利用现状、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并提出了黄河三角洲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耕地资源 可持续利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振乾 吕宪国 刘红玉
在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地球定位系统技术摸清了黄河三角洲和辽河三角洲湿地资源底数的基础上 ,通过对比两个地区在湿地组成、分布、景观生态等方面特点 ,探索了两地湿地资源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进而找出了环渤海三角洲湿地资源在利用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为进一步研究其景观结构、功能、风险评价以及可持续利用模型奠定基础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沈珍瑶 杨志峰
基于定性分析结果初步建立了黄河流域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共有32个指标,分别反映水资源可再生性的天然、天然—人为复合及社会三大特性。对黄河流域9个行政分区、19个流域二级分区的所有32个指标值进行了获取工作,获取了其中大部分指标值。针对黄河流域的实际资料,利用灰色关联方法与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定性分析所得的指标体系进行了筛选,最终确定19个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同时,探讨了水资源可再生性评价标准的建立问题,建立了以黄河流域资料为基准及以全国资料为基准的两个评价标准,认为在进行实际评价时,应利用以全国资料为基准的评价标准。利用主成分赋权法进行了19个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工作。最后利用灰关联...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月锐
交通运输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黄河三角洲地区的交通设施已初具规模,但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相比,还比较落后。为此,在充分认识该地区在建立交通运输优势与劣势的基础上,确立与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相适应的发展战略,从系统整体上全面、协调、综合发展,以促进这一地区的开发和建设。
关键词:
交通运输体系,黄河三角洲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高焕 刘庆生 叶庆华 常军
通过分析黄河三角洲体的发育过程、新生湿地自然生态演替过程(1984~2000)以及40年人类对土地利用的变化过程(1956~1996),研究黄河三角洲体景观的“空间格局与变化过程”,探索景观信息的时空特征。通过建立现代亚三角洲体在多重水沙两相河流和弱潮海洋动力系统的相互作用下的发育过程,分析了近、现代黄河三角洲体海岸带发育演化过程的基本“脉搏”,反演并模拟黄河三角洲体海岸带演变过程的动力环境,分析了黄河三角洲潮滩和水下三角洲的发育演化规律。将黄河三角洲土地生产力和生态环境条件(地形地貌、土壤质地、土壤盐碱度、土地养分、灌溉条件等)相结合,建立了黄河三角洲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生态变化 土地利用 遥感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念春
根据PSR概念模型建立起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土壤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对研究区土壤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土壤环境条件整体较好,环境承载力以中等区为主,占土地总面积的59.3%;处于较弱承载力的地区为西部邹平县、高青县、无棣县和庆云县4个行政区,主要原因是该区域人口增长率较高,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大,且土壤重金属较为富集;无弱承载力区存在。最后根据各区影响因素特征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荆树柱
黄河三角州土地总面积近18万平方公里,是我国东部亟待开发的土地。近年来,黄河三角洲开发已引起国际国内的高度重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把“支持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列入支持中国21世纪议程的第一个优选项目,国务院把该地区列为全国新建的五大粮仓之首,山东省...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孙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因此,作为黄河流域终端的黄河三角洲,是关乎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的重要区域。但近几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加快,黄河三角洲开发利用面临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山东省滨州相关情况的分析,提出了保护发展的新思路。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金生 崔萍
据调查 ,黄河三角洲水鸟资源种类约有 54种 ,数量约3752 4~ 62 50 9只。本文分析了威胁水鸟生存的主要因素 ,并提出保护水鸟资源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水鸟资源 保护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晓宇 苏奋振 吕婷婷 仉天宇 吴迪 付敏
采用遥感与GIS相结合的方法,以1985年、1995年、2000年和2009年为时间节点对黄河三角洲湿地资源的数量、变化速度、类型转换、重心位移等进行了提取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湿地在研究期内的变化较为显著,各个时段的变化特点各有异同。整体上人工湿地呈逐年增长的趋势,1985年仅为零星分布,到了2009年则已处于主导地位,而且呈加速增长的趋势,2000年至2009年的增长速度达到了29.19km2/a;近岸湿地、沼泽湿地等自然湿地整体上呈逐年退缩趋势,其中沼泽湿地的退缩最为显著,多转变为了人工湿地和农业用地;黄河三角洲湿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为养殖等人工湿地的扩张,另外黄河口的改道对...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湿地 GIS 时空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