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90)
2023(13286)
2022(11046)
2021(10462)
2020(8525)
2019(19833)
2018(19690)
2017(37848)
2016(20639)
2015(23120)
2014(23174)
2013(22971)
2012(21504)
2011(19675)
2010(19915)
2009(18096)
2008(17766)
2007(15729)
2006(14064)
2005(12877)
作者
(61640)
(51558)
(50898)
(48535)
(32804)
(24914)
(23159)
(19970)
(19564)
(18571)
(17652)
(17554)
(16711)
(16475)
(16068)
(15744)
(15256)
(15026)
(14908)
(14624)
(12907)
(12772)
(12497)
(11845)
(11501)
(11475)
(11458)
(11423)
(10567)
(10110)
学科
(90827)
经济(90750)
管理(52933)
(50727)
(38765)
企业(38765)
方法(35538)
数学(31544)
数学方法(30918)
地方(28086)
(26290)
中国(26044)
业经(19974)
(19208)
农业(18053)
(16813)
(15405)
环境(14513)
地方经济(14317)
(14037)
金融(14033)
(13827)
(13815)
(13812)
贸易(13794)
银行(13794)
(13761)
理论(13674)
技术(13513)
(13347)
机构
学院(288398)
大学(285351)
(111675)
经济(108882)
管理(107561)
研究(104765)
理学(91266)
理学院(90101)
管理学(88078)
管理学院(87560)
中国(79605)
科学(68200)
(63989)
(54764)
(54409)
(50264)
研究所(49904)
中心(48529)
(46627)
业大(45836)
农业(42414)
(41786)
师范(41349)
北京(40743)
财经(38805)
(38481)
(38085)
(36541)
(34999)
师范大学(33203)
基金
项目(194567)
科学(151546)
研究(139958)
基金(136619)
(120742)
国家(119719)
科学基金(101425)
社会(85724)
社会科(81158)
社会科学(81130)
(80209)
基金项目(72107)
自然(67049)
(66798)
自然科(65359)
自然科学(65340)
教育(64083)
自然科学基金(64070)
编号(57613)
资助(56915)
(46717)
成果(46093)
重点(44609)
课题(41732)
(41223)
(40041)
创新(37519)
科研(36894)
计划(36781)
发展(36523)
期刊
(132125)
经济(132125)
研究(84187)
中国(68796)
(49747)
学报(47533)
科学(44634)
管理(39968)
(37748)
教育(36337)
大学(34898)
农业(34373)
学学(32471)
技术(28097)
(27974)
金融(27974)
业经(23325)
经济研究(20250)
(19356)
资源(18671)
财经(18044)
问题(17015)
图书(16680)
(15567)
统计(15265)
技术经济(14536)
(14359)
科技(14352)
(13899)
(13829)
共检索到4502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韦仕川  吴次芳  杨杨  
研究目的:探讨黄河三角洲地区未利用地资源的开发模式,为区域土地利用优化和土地整治提供依据。研究方法:GIS技术,加权指数和法和极限条件法。研究结果:(1)未利用地面积2676.25 km2,占研究区域面积的33.94%;从未利用地的构成来看,盐碱地、沼泽地、滩涂所占比例接近90%,决定了该区域未利用地开发难度大,极易造成土地退化和生态环境恶化。(2)未利用地适宜性等级与离海洋远近和地势高低呈现正相关。研究结论:提出了生态农业开发利用、农林牧综合开发利用、林牧草综合开发利用、林牧生态用地保护、牧草生态用地保护、入海口生态保护和滨海水产养殖开发利用7种未利用地开发模式,以提高区域土地利用效率和生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磊  黄秉杰  
文章针对黄河三角洲地区两个主要城市东营市和滨州市,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集成的方法,进行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定量研究。将可持续发展系统划分为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和资源环境子系统,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评价了两市2005—2009年综合可持续发展水平,然后采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分别计算了两市各子系统与其综合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关联度。结果发现,不仅两市的可持续发展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且影响可持续发展水平变动的主要因素也不同。经济发展是拉动东营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变动的最主要因素,而社会发展是推动滨州市可持续发展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东  郑凤娟  刘强  刘洪敏  郭盼盼  田娜  
黄河三角洲地区滩涂资源丰富,滩涂面积随着河流泥沙入海淤积的不断增加,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但目前该区的滩涂开发水平低和方法简单,并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对滩涂资源的适宜性评价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人工神经网络主要应用于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等领域,但在滩涂的适应性评价中应用较少。本文以山东省东营市滩涂资源为例,选取地貌类型、土壤含盐量、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土壤全氮含量、土壤速效磷含量和土壤速效钾含量等限制因子作为滩涂用地评价指标体系,采用BP神经网络方法对东营市三县两区的滩涂利用现状进行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每个县区都有最适宜本区开发的等级,与东营市实际情况较吻合,该方法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针对东营...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薇  陈为峰  
研究目的:构建土地整理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研究区进行土地整理生态综合评价,提出不同分值区域主要工程措施以及耕地、盐碱荒地、林草苇地和滩涂的具体整理措施。研究方法: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法,GIS技术。研究结果:研究区土地生态质量偏低,生态综合分值在70分以上的有167.36km2,占垦利县总面积的7.59%;分值在55—70分的有284.89 km2,占12.93%;分值在40—55分的为681.36 km2,占30.91%;40分以下的为931.42 km2,占42.26%。研究结论:土地整理生态评价结果可为更好地开展土地整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毛汉英  赵千钧  高群  
黄河三角洲拥有十分丰富的土地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水沙资源与海洋资源。经过近20年来的大规模开发,出现了诸如土壤盐碱化加重、植被生态系统成逆向演化、海岸蚀退、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根据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在对以往资源开发“外延式”模式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协调好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新思路,即: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资源的适度开发,在资源开发过程中搞好生态环境保护;以建设生态经济区为目标,以资源高效利用为基础,以循环经济和链式经济为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并探讨了水土资源、能源等矿产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途径与模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海燕  刘贤赵  王渊  
随着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大规模开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互为因果、互相促进的关系日益凸显。以黄河三角洲核心区域东营市和滨州市为例,探讨近10年黄河三角洲经济与生态要素的时空演变,并运用协调度模型对黄河三角洲经济与生态要素的相互作用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两市经济实力呈现逐年增长趋势,生态环境状况有所好转,两市经济与生态要素相互作用整体趋好,大部分区县处于中级协调发展型水平,但区县间也存在经济与生态要素及相互作用时空演变复杂的特点。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淑敏  张宝雷  
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促进了区域国土资源开发,同时也对开发的后续适宜性产生了影响,因此,在国家战略背景下,分析国土开发适宜性时空格局变化是优化空间开发格局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科学基础。本文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区,选取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前后的2006年、2009年和2012年为时间节点,在开发约束、开发需求及水平、开发潜力三个准则层上,构建国土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GIS空间聚类方法进行评价,并以县级为单位探寻区域发展战略对适宜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2012年黄三角国土开发适宜性较低,评价值为0.363,开发约束、开发需求及水平、开发潜力评价值分别为0.223、0.081和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京磊   吴波   王国良   柴士名   周圆  
为筛选适宜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以10个粮饲兼用或青贮专用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各品种的产量、农艺性状以及全株养分含量等指标,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供试的10个玉米品种的鲜草产量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无显著差异,但各品种的干草产量(10.2~20.1 t/hm2)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来玉721’为最高,其他依次为‘大京九4059’‘登海605’‘粒隆915’‘登海652’‘郑单958’‘鲁单211’‘中航611’‘豫青贮23’和‘鲁单256’;穗产量(3.7~12.2 t/hm2)呈现类似规律。2)各品种之间的株高等农艺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株高以‘大京九4059’最高,为246.4 cm,‘登海605’最低,为185.6 cm;叶片持绿性以‘豫青贮23’最高,为97.2%,‘中航611’最低,为87.1%;叶长和叶宽均以‘郑单958’最高,分别为69.1 cm和9.0 cm,‘鲁单211’最低,分别为49.8 cm和5.3 cm。3)各品种养分含量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淀粉含量在25~36 g/100 g,粗蛋白含量在7.01~8.95 g/100 g,中性洗涤纤维(NDF)在32~47 g/100 g,酸性洗涤纤维(ADF)在16~23 g/100 g,除了‘豫青贮23’外,其他玉米品种均达到青贮玉米一级标准。4)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了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88.99%,‘粒隆915’等6个玉米品种的综合得分为正数,其他4个玉米品种的综合得分为负数。综上,‘粒隆915’‘登海652’‘豫青贮23’‘来玉721’‘郑单958’和‘大京九4059’适宜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种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范超  李萍  陈东景  彭昌盛  
在国际上通行的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SEEA)的基础上,以黄河三角洲石油资源开发为研究案例,根据黄河三角洲2003—2008年石油开发利用等数据,经过计算和统计依次建立了石油资源的实物型账户、价值型账户和综合账户。计算和统计结果表明:2003—2008年,黄河三角洲石油资源因开采而造成的价值折耗分别为154.0×108、111.3×108、121.6×108、104.9×108、106.0×108、83.0×108元,考虑了资源价值折耗的石油行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和地区GDP的比例,以及因价值折耗造成的工业经济和地区GDP损失比例都有减小的趋势,平均分别为59.1%和42.0%,以及14.3%...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傅宗杨  嵇境科  
黄河三角洲位于黄河尾闾、渤海之滨,是共和国的一块最年轻的土地。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气候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巨大的开发潜力,广阔的开发前景,决定了黄河三角洲在今后山东省乃至全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尤其是进入八十年代后期以来,在全国大力发展开发性农业的热潮中,黄河三角洲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日益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方琰  殷杰  
慢旅游作为长江三角洲旅游一体化的新驱动力,对长江三角洲旅游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RS数据和GIS技术,基于慢城视角,以人类活动强度、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为慢旅游目的地开发的主要参考标准,选取夜间灯光、土地利用现状、地形高程、大气气溶胶、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5个评价因子,对不同因子赋予不同权重后进行空间运算,开展适宜性评价。结果显示:长江三角洲慢旅游开发适宜区主要位于自然和人文条件均很优越的苏南河网密集区、浙北(宁波)滨海区域及浙南风光优美山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海宏  李玉明  
“源枯城衰”已成为我国很多资源型城市所面临的困境。文章以油气城市东营为例,就资源型城市如何选择替代产业以及如何在替代产业中进行集群式发展进行研究,以期对我国的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所启发。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荆树柱  
黄河三角州土地总面积近18万平方公里,是我国东部亟待开发的土地。近年来,黄河三角洲开发已引起国际国内的高度重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把“支持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列入支持中国21世纪议程的第一个优选项目,国务院把该地区列为全国新建的五大粮仓之首,山东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