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37)
2023(17152)
2022(14743)
2021(13712)
2020(11345)
2019(25800)
2018(25802)
2017(48680)
2016(26409)
2015(29763)
2014(30224)
2013(29946)
2012(27976)
2011(25632)
2010(25946)
2009(23979)
2008(23315)
2007(20900)
2006(18871)
2005(17050)
作者
(79045)
(65835)
(65222)
(62062)
(41601)
(31396)
(29599)
(25698)
(24970)
(23591)
(22362)
(22167)
(21094)
(20910)
(20328)
(20188)
(19288)
(18945)
(18823)
(18684)
(16562)
(16290)
(15858)
(15052)
(14798)
(14668)
(14651)
(14492)
(13425)
(12891)
学科
(123398)
经济(123259)
管理(74906)
(67137)
(53837)
企业(53837)
方法(44426)
数学(37649)
数学方法(37234)
中国(34344)
地方(33060)
(31886)
(27692)
业经(27043)
(24664)
环境(22830)
农业(21607)
(21591)
(18893)
(18838)
贸易(18818)
(18253)
金融(18249)
地方经济(18197)
(18101)
(18087)
理论(18087)
银行(18060)
(17467)
(16995)
机构
大学(382267)
学院(381102)
(156461)
经济(152943)
管理(144857)
研究(138912)
理学(123144)
理学院(121645)
管理学(119612)
管理学院(118928)
中国(103810)
科学(85766)
(84114)
(71271)
(70924)
研究所(64557)
(62534)
中心(61743)
(58224)
业大(55526)
财经(54998)
北京(54432)
(53766)
师范(53277)
(50766)
(49685)
农业(48257)
(47601)
经济学(46869)
师范大学(43113)
基金
项目(252973)
科学(197433)
研究(187204)
基金(180013)
(157286)
国家(155925)
科学基金(132155)
社会(117053)
社会科(110635)
社会科学(110606)
(99173)
基金项目(95570)
教育(84777)
自然(84226)
(83763)
自然科(82073)
自然科学(82056)
自然科学基金(80522)
编号(76734)
资助(73603)
成果(63352)
(58305)
重点(57528)
(55026)
课题(54252)
(51646)
创新(48228)
科研(47550)
国家社会(47538)
教育部(46755)
期刊
(188530)
经济(188530)
研究(120127)
中国(83092)
学报(60019)
(57876)
科学(56183)
管理(55564)
(52346)
教育(47387)
大学(45198)
学学(42081)
农业(39907)
(35708)
金融(35708)
技术(34387)
业经(29955)
经济研究(29377)
财经(27383)
问题(23987)
(23500)
图书(22343)
(20690)
资源(19387)
技术经济(19229)
科技(18368)
理论(17896)
现代(17604)
世界(17052)
(16969)
共检索到5940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贤赵  王渊  张勇  田艳林  王春芝  王志强  
经济与环境互动发展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以黄河三角洲核心区域东营市和滨州市为例,构建了经济与生态环境建设互动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选用主成份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应用互动度对黄河三角洲地区2001—2011年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互动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东营市、滨州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互动度11年间整体呈上升趋势,互动水平由一般互动发展型向中等互动发展型演进,但生态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在空间分布上,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互动度在由低到高的演进过程中呈现出由分散到集中的趋势,即较高水平的县(区)相对集中分布,但县(区)之间互动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荣天  焦华富  
以泛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市以上的政区为例,运用改进熵值法计算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得分,并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1999~2013年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演变,最后通过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得分排名划分4种类型,提出未来泛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分类指导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1999~2013年泛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C∈[0.5,0.8],整体位于磨合阶段;而系统协调度D∈[0.3,0.5],整体属于中度耦合协调;(2)1999~2013年泛长三角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呈现上升态势,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值仍表现负相关的特征;(3)未来苏南地区、皖江地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银亭  徐纪尊  
区域经济的发展既要考虑区域资源的优势,又要考虑其环境承载能力。作为资源富集但生态环境脆弱的黄河三角洲地区,其资源因子和环境因子在区域生态系统效益中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选择高效的生态经济产业化发展模式,成为加快黄河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首选模式。本文从分析黄河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产业化发展取得的成绩及其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加快该地区高效生态经济产业化发展的五点对策。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金华  刘敏  王蒙  李波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分析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农产品物流发展面临的契机,剖析其发展障碍,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经验,探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对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化琴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最后一个尚未全面开发的大河三角洲。建设跨行政区域的黄河三角洲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黄河三角洲开发的必然选择,也是环渤海经济圈、黄河经济带发展的现实需要。黄河三角洲实验区建设的重点任务是从高效生态经济角度推进技术创新示范,建设一个高水平研究开发平台、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建立一批高效生态经济技术示范基地、培育一批"低能耗、低(零)污染、低资源依赖"的"三低"科技企业和建立一个区域可持续发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最后,提出了保障实验区建设的机制创新措施。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泽厚,黄朗辉  
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比较及开发策略研究张泽厚,黄朗辉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建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模式也逐步由传统的"速度型"和"粗放型"向"效益型"和"集约型"转...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董会忠  吴朋  丛旭辉  
为准确分析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间的内部影响规律,文章选取2000-2014年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第三产业就业占比和产值占比以及城镇化水平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变动趋势图、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以及VAR短期和中长期分析等对第三产业发展与城镇化水平相互间的影响路径和冲击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三产业发展与城镇化水平两者间是相互影响的;在短期内,第三产业的发展会推动城镇化的进程,而城镇化发展对第三产业就业的带动作用却不能立即显现;城镇化的提升会立刻带动第三产业产值的增长,但第三产业产值对城镇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德田  黄秉杰  杨磊  
黄河三角洲地处山东省的东北部,是胜利油田所在地,是我国唯一一个尚未全面开发的大河三角洲。与国内其他两大大河三角洲相比,黄河三角洲成陆时间较晚,再加上黄河泥沙的淤积和海水倒灌,土地沙化、盐碱化现象十分严重,生态系统非常脆弱,生态环境很不理想,无法进行大规模、常规式开发,只能另辟新径,探索一条以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为己任的高效生态经济发展之路。后来,随着时光的推移,建立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思路渐渐清晰。2009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便上升到国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慈福义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目前的循环经济发展中,循环经济与区域经济的融合没有受到重视,因此,文章探讨其循环型农业与循环型工业的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组织和产业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蔺栋花  侯效敏  
在界定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概念、意义及内涵的基础上,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为例,通过对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和经济增长总量关系的协整检验,解析了不同类别的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效应,并基于以上分析结果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秀生  卫鹏鹏  
通过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在经济结构、市场化进程、区域创新能力、相互关系等方面的比较发现,经济结构不合理、市场化进程缓慢、区域创新能力差是中部五省经济快速发展的制约因素,同时,中部五省也存在与长江三角洲地区进行分工与合作的现实条件。因此,要实现中部五省经济快速发展,必须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并加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合作。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毛汉英  赵千钧  高群  
黄河三角洲拥有十分丰富的土地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水沙资源与海洋资源。经过近20年来的大规模开发,出现了诸如土壤盐碱化加重、植被生态系统成逆向演化、海岸蚀退、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根据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在对以往资源开发“外延式”模式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协调好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新思路,即: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资源的适度开发,在资源开发过程中搞好生态环境保护;以建设生态经济区为目标,以资源高效利用为基础,以循环经济和链式经济为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并探讨了水土资源、能源等矿产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途径与模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江泽慧  
黄河三角洲具有很大的农业开发潜力,是国家重点农业综合开发区,由于黄河上中游森林植被减少,水资源浪费严重等原因,造成下游径流量减少和断流,加上海潮侵袭、土壤盐碱化、森林覆盖率低、海岸蚀退等环境因素的制约,严重影响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在系统分析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以及林业在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主要战略地位的基础上,提出该区域21 世纪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方向和任务。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魏学文  
发展高效生态经济是黄河三角洲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产业结构的生态化调整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产业结构生态化是促进传统产业结构向着生态产业系统演进,进而带动整个经济生态化的过程。产业结构生态化发展的理论基础是资源稀缺理论、产业生态学理论和生态经济理论。黄河三角洲产业结构发展面临着重大的生态挑战,要在立足区域实际的基础上,确立生态化、高级化、合理化、协调化的目标,从产业体系的构建、产业时空布局的调整、生态技术的创新、生态制度的完善等方面探索积极的发展路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方勇  张二震  
本文从实证的角度 ,用计量分析的方法测算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 2 0年以来外商直接投资与地区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积聚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相互影响的方向及程度 ,并提出了本地区未来外资政策的战略定位的构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