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55)
- 2023(6487)
- 2022(5746)
- 2021(5278)
- 2020(4684)
- 2019(11003)
- 2018(10796)
- 2017(21414)
- 2016(12064)
- 2015(13668)
- 2014(14202)
- 2013(14363)
- 2012(13564)
- 2011(12408)
- 2010(12532)
- 2009(11781)
- 2008(11814)
- 2007(10752)
- 2006(9327)
- 2005(8377)
- 学科
- 济(54965)
- 经济(54913)
- 管理(30644)
- 业(29915)
- 方法(25454)
- 数学(22953)
- 数学方法(22666)
- 企(22575)
- 企业(22575)
- 农(16295)
- 学(13867)
- 地方(12990)
- 财(12673)
- 中国(12402)
- 农业(10684)
- 业经(9912)
- 贸(9706)
- 贸易(9702)
- 易(9385)
- 土地(9265)
- 制(9095)
- 环境(8486)
- 和(8101)
- 务(7312)
- 财务(7279)
- 财务管理(7253)
- 银(6945)
- 银行(6917)
- 融(6872)
- 金融(6869)
- 机构
- 学院(178846)
- 大学(178813)
- 济(71575)
- 经济(69888)
- 管理(66081)
- 研究(63520)
- 理学(56254)
- 理学院(55559)
- 管理学(54497)
- 管理学院(54181)
- 中国(47997)
- 科学(42202)
- 京(38705)
- 农(37768)
- 所(34410)
- 财(32040)
- 研究所(31550)
- 业大(30835)
- 农业(30232)
- 中心(29581)
- 江(27976)
- 财经(25323)
- 北京(24216)
- 范(24114)
- 师范(23850)
- 经(22804)
- 院(22471)
- 州(22434)
- 经济学(22003)
- 省(21039)
- 基金
- 项目(117846)
- 科学(90689)
- 基金(83559)
- 研究(82503)
- 家(74245)
- 国家(73673)
- 科学基金(61150)
- 社会(50302)
- 社会科(47580)
- 社会科学(47555)
- 省(47525)
- 基金项目(44654)
- 自然(40842)
- 划(40156)
- 自然科(39774)
- 自然科学(39759)
- 自然科学基金(39006)
- 教育(37576)
- 资助(34777)
- 编号(34182)
- 成果(27588)
- 重点(27129)
- 发(26224)
- 部(25900)
- 课题(23876)
- 创(23456)
- 计划(23442)
- 科研(23070)
- 创新(22079)
- 大学(21302)
共检索到2649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何书金,李秀彬,朱会义,苏光全
在黄河三角洲主体东营市土地利用现状和变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综合效益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土地持续利用优化原则与目标 ;按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了土地持续利用约束分析 ;提出了退耕还林还牧、提高森林覆盖率 ,适当集中布局农村居民点、加大土地整理力度 ,适度开发滩涂地、荒草地和盐碱地等土地持续利用结构优化配置方案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宋芙蓉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大大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其中小城镇的发展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发展速度更快,黄河三角洲小城镇的发展尤其突出。据统计,该区小城镇的数量已由1978年的20多个增加到1997年的80多个;人口由1978年的不...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荆树柱
黄河三角州土地总面积近18万平方公里,是我国东部亟待开发的土地。近年来,黄河三角洲开发已引起国际国内的高度重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把“支持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列入支持中国21世纪议程的第一个优选项目,国务院把该地区列为全国新建的五大粮仓之首,山东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晓宇 苏奋振 吕婷婷 仉天宇 吴迪 付敏
采用遥感与GIS相结合的方法,以1985年、1995年、2000年和2009年为时间节点对黄河三角洲湿地资源的数量、变化速度、类型转换、重心位移等进行了提取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湿地在研究期内的变化较为显著,各个时段的变化特点各有异同。整体上人工湿地呈逐年增长的趋势,1985年仅为零星分布,到了2009年则已处于主导地位,而且呈加速增长的趋势,2000年至2009年的增长速度达到了29.19km2/a;近岸湿地、沼泽湿地等自然湿地整体上呈逐年退缩趋势,其中沼泽湿地的退缩最为显著,多转变为了人工湿地和农业用地;黄河三角洲湿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为养殖等人工湿地的扩张,另外黄河口的改道对...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湿地 GIS 时空变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汪小钦 王钦敏 励惠国 刘高焕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的驱动力分析是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的核心。本文利用黄河三角洲东营市1984年~2001年5个时期的土地利用/覆盖数据,简要分析了黄河三角洲LUCC特征,重点研究其驱动力因子。在黄河三角洲,耕地和未利用地之间的双向转化最为频繁。海陆河流的交互作用使得黄河三角洲淤进蚀退变化占有较大的比重;淡水资源时空上的分布不均匀,使对平原水库的建设力度大为增加。对土地的盲目垦荒和粗放经营方式,是耕地与未利用地双向转换频繁的最主要原因;人口的增长,特别是非农业人口的增长,是居民地增多的主要原因;农业生产效益,对耕地、灌草地、内陆水体和未利用地之间的结构变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未来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耀光
辽河三角洲是我国四大河流(长江、黄河、珠江、辽河)三角洲之一。其所处的核心位置在辽宁省盘锦市。辽河三角洲自然资源丰富 ,既有平坦的土地资源 ,地下还埋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还有面积广阔的芦苇、湿地和滩涂资源 ,具有发展工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为了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论文对辽河三角洲土地利用现状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 ,实地调查了土地利用优化结构的有关参数 ,应用线性规划方法 ,建立了辽河三角洲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结构优化模型。在模型中 ,设置了以水田、旱地、芦苇、油田、盐田、养虾池等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为变量 ,写出了近期和远期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的线性不等式。通过在计算机上选优计算 ,得出了...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文
本文分析了黄河三角洲地区耕地资源利用现状、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并提出了黄河三角洲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耕地资源 可持续利用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孙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因此,作为黄河流域终端的黄河三角洲,是关乎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的重要区域。但近几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加快,黄河三角洲开发利用面临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山东省滨州相关情况的分析,提出了保护发展的新思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静 赵庚星 范瑞彬
对影响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的自然及人文因子进行了分析 ,筛选确定了该地区不同时期土地利用及土地覆盖变化的主导驱动因素。研究表明 ,5 0年代以前 ,该地区土地覆盖变化主要受气候因素、风暴潮和黄河改道等自然因素驱动 ;5 0~ 70年代 ,人类的大量开荒、胜利油田的开发使耕地、建设用地等迅速增加 ,但同时导致对土地自然生态系统的较大破坏 ,使土地地力下降、土壤盐渍化程度加重 ,土地生态趋于脆弱 ;80年代以来 ,蒸降比大的气候条件和淡水资源缺乏的水文状况成为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自然驱动因子 ,不合理用水 ,林草、荒地的大量开垦等人类农业开发利用活动是该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人文驱动...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 驱动因子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汪小钦 王钦敏 刘高焕 励惠国
利用多源遥感和空间数据,对黄河三角洲1984、1986、1991、1996和2001年5个不同时期的遥感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了1984年东营市建市17年来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动态变化的区域分异。现代黄河三角洲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趋于多样化,年变化率比较大;近代黄河三角洲区,以未利用地和耕地为主,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最不稳定;黄河冲积平原区,耕地面积远高于其它地类,约占2/3,总体变化速率处于中等水平;山前冲洪积平原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比较单一,耕地占绝对优势,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最为稳定,年变化率最小。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红 宫鹏 刘高焕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3个核心主题之一。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乃至世界造陆速度最快的河口三角洲之一。伴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黄河流域经济的发展,河口地带油气的开发,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发生了迅速的变化,从而引发了土壤盐渍化、水污染严重、湿地资源保护受到威胁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论文以黄河三角洲为典型样区,把其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研究作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一个缩影,为全球性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模型的建立提供依据。论文首先介绍了黄河三角洲概况,其次对该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探测方法、结果进行了对比、归纳,接着回顾了该地区对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驱动力分析以及模型预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潘志强 刘高焕 王智勇 叶庆华
地处黄河三角洲的东营市共有六大农业灌区,由于黄河经常发生断流,且每年的来水量不断减少,因此,对各个灌区进行合理配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统计区域边界与灌区边界不一致,论文应用遥感作为辅助数据对统计数据进行了面插值,获得了各灌区的统计数据,然后应用经济学中边际效益原理,计算了各灌区的农业用水边际效益,从而获得了各灌区的农业用水边际效益曲线,根据边际效益曲线建立了黄河三角洲各灌区的农业配水模型。该模型从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角度较好地解决了黄河三角洲农业水资源的合理分配。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农业配水 边际效益 面插值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静 赵庚星 杨佩国 马淑惠
黄河三角洲地区受人类活动作用时间相对较短,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提供了难得的条件。以位于黄河入海口处的垦利县为例,通过对1987—2000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幅度、变化构成以及流向图的分析,得到了该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特点,并应用遥感及G IS空间分析手段分析了黄河、渤海对该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格局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位于黄河入海口处的垦利县土地生态环境脆弱,占土地总面积80%的旱地、林草地、盐荒地和滩涂存在状态不稳定,盐荒地是其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核心类型;(2)黄河淡水和海洋咸水所控制的水文条件变化是该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基本控制了分布的格局,...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叶庆华,刘高焕,姚一鸣,Marco RUSSI
在陈述彭先生提出的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和方法基础上,构建了土地利用图谱模型,在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四期土地利用数据提取的基础上,合成了土地利用系列图谱,分别是1956~1984年,1984~1991年,1991~1996年三个时序。本文从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土地利用强度变化、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和土地利用格局变化三个方面进行了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分析,为地学信息图谱在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典型案例和实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赵军 刘高焕 傅新
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作为一种手段,其实质是依据土地类型本身的生态适宜性及其结构格局的差异性,运用人工技术调控的方法对有悖于自然生态结构的现状利用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与安排,从而达到土地利用系统功能趋优的目的。论文首先从生态学的角度,根据黄河三角洲生态区划优化配置原则,对土地资源适宜方向与土地利用现状相匹配,甄别出需要调整的类型,构建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其次基于该模型,利用GIS软件分析模块,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最后采用土地资源利用综合适宜度指数,对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效果进行评价,进一步说明了按照生态功能区划原则进行土地资源优化效果很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