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68)
2023(10241)
2022(9302)
2021(8924)
2020(7531)
2019(17287)
2018(17311)
2017(33352)
2016(18525)
2015(20806)
2014(21006)
2013(20773)
2012(19223)
2011(17227)
2010(16968)
2009(15335)
2008(14672)
2007(12444)
2006(10777)
2005(9411)
作者
(54731)
(45533)
(45064)
(42989)
(28857)
(21978)
(20460)
(18075)
(17208)
(16106)
(15692)
(15203)
(14362)
(14322)
(14017)
(13996)
(13701)
(13370)
(12911)
(12891)
(11444)
(11087)
(10865)
(10174)
(10136)
(10133)
(10120)
(9885)
(9126)
(9124)
学科
(70853)
经济(70776)
管理(49198)
(46603)
(37977)
企业(37977)
方法(32130)
数学(27835)
数学方法(27498)
(19634)
(19446)
中国(17512)
地方(16323)
(16082)
业经(15236)
农业(13190)
(12100)
贸易(12092)
(11868)
环境(11737)
(11699)
(11551)
理论(11505)
技术(10745)
(10090)
财务(10030)
财务管理(10008)
教育(9770)
(9703)
土地(9571)
机构
大学(256428)
学院(255051)
管理(102383)
(94276)
经济(91981)
研究(89598)
理学(88875)
理学院(87801)
管理学(86193)
管理学院(85750)
中国(65078)
科学(59943)
(56339)
(46886)
(46489)
研究所(43406)
业大(42521)
(40826)
中心(40077)
农业(36859)
(36472)
北京(35633)
(35188)
师范(34833)
(33127)
财经(33103)
(30281)
(30101)
师范大学(28313)
技术(27920)
基金
项目(182760)
科学(141919)
研究(131199)
基金(130496)
(115700)
国家(114738)
科学基金(96864)
社会(78722)
社会科(74347)
社会科学(74324)
(72008)
基金项目(70562)
自然(65685)
自然科(64087)
自然科学(64072)
自然科学基金(62868)
(61715)
教育(59033)
编号(54415)
资助(53451)
成果(43306)
重点(41318)
(39448)
(39179)
(37634)
课题(37508)
科研(35327)
创新(35105)
计划(34902)
大学(33177)
期刊
(102424)
经济(102424)
研究(71728)
中国(49664)
学报(45258)
(41943)
科学(41543)
管理(35852)
大学(32432)
学学(30415)
农业(29719)
(28840)
教育(28752)
技术(21141)
(18515)
金融(18515)
业经(17174)
图书(15781)
(15474)
经济研究(15210)
资源(14876)
财经(14772)
科技(13516)
问题(13202)
理论(12856)
(12464)
(12073)
实践(12070)
(12070)
业大(11814)
共检索到3668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红  宫鹏  刘高焕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3个核心主题之一。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乃至世界造陆速度最快的河口三角洲之一。伴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黄河流域经济的发展,河口地带油气的开发,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发生了迅速的变化,从而引发了土壤盐渍化、水污染严重、湿地资源保护受到威胁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论文以黄河三角洲为典型样区,把其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研究作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一个缩影,为全球性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模型的建立提供依据。论文首先介绍了黄河三角洲概况,其次对该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探测方法、结果进行了对比、归纳,接着回顾了该地区对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驱动力分析以及模型预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汪小钦  王钦敏  励惠国  刘高焕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的驱动力分析是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的核心。本文利用黄河三角洲东营市1984年~2001年5个时期的土地利用/覆盖数据,简要分析了黄河三角洲LUCC特征,重点研究其驱动力因子。在黄河三角洲,耕地和未利用地之间的双向转化最为频繁。海陆河流的交互作用使得黄河三角洲淤进蚀退变化占有较大的比重;淡水资源时空上的分布不均匀,使对平原水库的建设力度大为增加。对土地的盲目垦荒和粗放经营方式,是耕地与未利用地双向转换频繁的最主要原因;人口的增长,特别是非农业人口的增长,是居民地增多的主要原因;农业生产效益,对耕地、灌草地、内陆水体和未利用地之间的结构变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未来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静  赵庚星  范瑞彬  
对影响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的自然及人文因子进行了分析 ,筛选确定了该地区不同时期土地利用及土地覆盖变化的主导驱动因素。研究表明 ,5 0年代以前 ,该地区土地覆盖变化主要受气候因素、风暴潮和黄河改道等自然因素驱动 ;5 0~ 70年代 ,人类的大量开荒、胜利油田的开发使耕地、建设用地等迅速增加 ,但同时导致对土地自然生态系统的较大破坏 ,使土地地力下降、土壤盐渍化程度加重 ,土地生态趋于脆弱 ;80年代以来 ,蒸降比大的气候条件和淡水资源缺乏的水文状况成为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自然驱动因子 ,不合理用水 ,林草、荒地的大量开垦等人类农业开发利用活动是该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人文驱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静  赵庚星  杨佩国  马淑惠  
黄河三角洲地区受人类活动作用时间相对较短,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提供了难得的条件。以位于黄河入海口处的垦利县为例,通过对1987—2000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幅度、变化构成以及流向图的分析,得到了该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特点,并应用遥感及G IS空间分析手段分析了黄河、渤海对该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格局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位于黄河入海口处的垦利县土地生态环境脆弱,占土地总面积80%的旱地、林草地、盐荒地和滩涂存在状态不稳定,盐荒地是其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核心类型;(2)黄河淡水和海洋咸水所控制的水文条件变化是该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基本控制了分布的格局,...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汪小钦  王钦敏  刘高焕  励惠国  
利用多源遥感和空间数据,对黄河三角洲1984、1986、1991、1996和2001年5个不同时期的遥感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了1984年东营市建市17年来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动态变化的区域分异。现代黄河三角洲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趋于多样化,年变化率比较大;近代黄河三角洲区,以未利用地和耕地为主,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最不稳定;黄河冲积平原区,耕地面积远高于其它地类,约占2/3,总体变化速率处于中等水平;山前冲洪积平原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比较单一,耕地占绝对优势,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最为稳定,年变化率最小。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叶庆华,刘高焕,姚一鸣,Marco RUSSI  
在陈述彭先生提出的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和方法基础上,构建了土地利用图谱模型,在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四期土地利用数据提取的基础上,合成了土地利用系列图谱,分别是1956~1984年,1984~1991年,1991~1996年三个时序。本文从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土地利用强度变化、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和土地利用格局变化三个方面进行了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分析,为地学信息图谱在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典型案例和实证。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宋芙蓉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大大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其中小城镇的发展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发展速度更快,黄河三角洲小城镇的发展尤其突出。据统计,该区小城镇的数量已由1978年的20多个增加到1997年的80多个;人口由1978年的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敏  许世远  侯立军  欧冬妮  
本文通过研究长江三角洲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过程中土地覆被的类型,动态变化过程和环境效应等方面,发现整个长江三角洲城市建城区面积在13年间净增了1500km2。其中,上海、苏锡常地区、杭州等中心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最大,城市化进程最为迅速。长江三角洲耕地流失严重,平均年耕地递减率达0.55%,约为同期全国平均值的2倍。近60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递减率变化总体上呈明显的波动减少趋势,经历了由缓慢减少→迅速减少→缓慢减少→急剧减少的变化过程。城镇扩展、交通道路建设以及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是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长江三角洲地区河网水系缩减迅速,主要表现在湖泊的湮废与河流的填塞两方面。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同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耀光,胡宜鸣,孙惠  
辽河三角洲位于盘锦和营口二市范围之内,由大辽河、双台子河形成的冲积平原。南部为渤海辽东湾海域、顶端在六间房,东界在长大铁路以西,西界在大凌河以东。目前该区已列为国务院重点农业开发区。 一、土地利用特点 1.土地利用类型多样,以农业利用为主 辽河三角洲是我国四大三角洲中面积最小的一个,但从国民经济用地构成和土地利用方式来看,类型复杂多样。按全国土地利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炳中  陈浮  包浩生  彭补拙  
文中探讨了可持续利用目标下土地利用分类的必要性以及分类原则、依据和方法等问题。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在对该区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全面详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可持续利用、综合性、满足人类需求的适应性和系统性”四大分类原则 ,并以土地利用的形式与功能相结合的综合分类方式 ,将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现状划分为四大零级系统、9个一级类别、39个二级类型和 4 3个三级类型 ,形成四级层次的分类体系。本方案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与分类理论相互结合探讨的初步结果 ,可为长江三角洲土地利用与管理实践提供依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吕学军  刘庆  陈印平  李玲  
以黄河三角洲垦利县轻度盐渍化土壤为研究对象,选取菜地、果园、粮田和未利用地四种土地利用类型,通过实地采样分析,对土壤中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可溶性有机氮(DON)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可溶性有机碳与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呈现一定的差异,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均值分别以粮田和菜地土壤最高,其含量分别为128.2 mg/kg与86.6 mg/kg,以未利用地土壤最低,分别为52.2 mg/kg和20.1mg/kg。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DOC/TOC)和可溶性有机氮占总氮的比例(DON/TN)均以菜地土壤最大,分别为1.45%和9.62%,远高于其他三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高焕  刘庆生  叶庆华  常军  
通过分析黄河三角洲体的发育过程、新生湿地自然生态演替过程(1984~2000)以及40年人类对土地利用的变化过程(1956~1996),研究黄河三角洲体景观的“空间格局与变化过程”,探索景观信息的时空特征。通过建立现代亚三角洲体在多重水沙两相河流和弱潮海洋动力系统的相互作用下的发育过程,分析了近、现代黄河三角洲体海岸带发育演化过程的基本“脉搏”,反演并模拟黄河三角洲体海岸带演变过程的动力环境,分析了黄河三角洲潮滩和水下三角洲的发育演化规律。将黄河三角洲土地生产力和生态环境条件(地形地貌、土壤质地、土壤盐碱度、土地养分、灌溉条件等)相结合,建立了黄河三角洲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立民  朱智良  
90 年代以来,利用遥感进行大面积土地覆盖土地利用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已建立的全球及区域土地覆盖土地利用数据库正在得到广泛的应用, 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土地覆盖土地利用及其变化的研究成果也被应用于有关全球环境变化国际公约的执行监督。利用遥感进行大面积土地详查已经逐步摆脱单一制图的传统概念, 正在向建立以应用为目的且便于用户使用的综合信息数据库的方向迈进。此外, 如何对大面积土地覆盖数据库进行精度评价已引起广泛重视,出现了一些新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进入21 世纪,全球和区域土地覆盖土地利用的遥感研究将进一步深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范树平  程从坤  刘友兆  张红梅  於冉  
随着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研究己成为国际上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和热点课题。土地覆盖同样在中国得到诸多学者追究,但由于跨学科的综合型研究,研究成果丰富而繁杂,很有必要系统梳理。贯穿土地覆盖的全程研究,从数据资料、驱动机制、演变机制、效应分析4个方面进行综述。研究表明,未来研究发展趋势是统一规范体系下的多维综合研究,加强数据处理研究及数据建库、规范模型构建研究与推广应用、注重人地关系协调及效应研究是未来重点研究领域。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范树平  程从坤  刘友兆  张红梅  於冉  
随着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研究己成为国际上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和热点课题。土地覆盖同样在中国得到诸多学者追究,但由于跨学科的综合型研究,研究成果丰富而繁杂,很有必要系统梳理。贯穿土地覆盖的全程研究,从数据资料、驱动机制、演变机制、效应分析4个方面进行综述。研究表明,未来研究发展趋势是统一规范体系下的多维综合研究,加强数据处理研究及数据建库、规范模型构建研究与推广应用、注重人地关系协调及效应研究是未来重点研究领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