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39)
- 2023(9396)
- 2022(7712)
- 2021(6938)
- 2020(5423)
- 2019(12020)
- 2018(11727)
- 2017(21303)
- 2016(11708)
- 2015(12995)
- 2014(13211)
- 2013(13111)
- 2012(12766)
- 2011(11806)
- 2010(12033)
- 2009(10759)
- 2008(10773)
- 2007(10000)
- 2006(9186)
- 2005(8424)
- 学科
- 济(56035)
- 经济(55991)
- 管理(27696)
- 地方(24907)
- 业(24581)
- 中国(20884)
- 农(17942)
- 企(16672)
- 企业(16672)
- 业经(14301)
- 地方经济(13789)
- 农业(12557)
- 方法(12527)
- 发(11584)
- 学(10933)
- 环境(10531)
- 融(10380)
- 金融(10378)
- 数学(10255)
- 数学方法(10135)
- 银(9860)
- 银行(9838)
- 行(9681)
- 制(9323)
- 和(8528)
- 贸(8480)
- 贸易(8465)
- 发展(8460)
- 展(8424)
- 财(8356)
- 机构
- 学院(165300)
- 大学(160881)
- 研究(68017)
- 济(65312)
- 经济(63610)
- 管理(55346)
- 中国(51575)
- 理学(44797)
- 理学院(44105)
- 管理学(43297)
- 管理学院(42982)
- 科学(42713)
- 京(37245)
- 所(35875)
- 研究所(32310)
- 农(31488)
- 中心(30583)
- 财(29701)
- 江(28881)
- 范(26846)
- 师范(26578)
- 院(25279)
- 北京(24414)
- 农业(24300)
- 省(24281)
- 业大(24024)
- 州(23956)
- 财经(21437)
- 科学院(21222)
- 师范大学(21210)
- 基金
- 项目(105525)
- 科学(81838)
- 研究(81035)
- 基金(70470)
- 家(62407)
- 国家(61796)
- 科学基金(51018)
- 社会(49237)
- 社会科(46486)
- 社会科学(46477)
- 省(44852)
- 划(37451)
- 基金项目(36920)
- 教育(36055)
- 编号(34273)
- 发(31075)
- 自然(30479)
- 自然科(29642)
- 自然科学(29630)
- 自然科学基金(29009)
- 成果(28458)
- 资助(27501)
- 课题(26552)
- 重点(25509)
- 发展(25078)
- 展(24602)
- 创(21943)
- 部(21631)
- 年(21588)
- 创新(20619)
共检索到2848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新哲,阎浩,何晓斌,史先虎
本文所指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镇江、扬州、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浙江省的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舟山共14个市及所辖74个县(市),土地面积10万km~2,人口7000万。在这块面积仅占全国1%的土地上,产出了占全国14%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占16%的工农业总产值,财政收入也占全国财政收入的14%以上。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其悠久的发展历史、雄厚的产业实力、便捷的水陆交通、以及扼守我国东部沿海开放带和沿长江产业密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马永刚
本文认为,长江三角洲物流圈陆海空立体物流系统已现雏形,城市物流配送体系较为完善,国际化程度较高,辐射能力不断提高。但由于长江三角洲物流圈基础设施布局集约化程度低,导致基础设施超负荷运转与利用率不高现象并存,经营成本与要素制约矛盾突出,物流企业之间过度竞争,产业结构和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为促进长江三角洲物流圈基础设施布局的集约化,文章提出,必须实行跨行政区域的系统规划,强化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南通等枢纽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空港基础设施投入。
关键词:
集约效应 长江三角洲 物流 基础设施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志新 薛翘
黄河三角洲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是全面推进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优化全省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和增强黄河三角洲地区整体竞争力的关键之举。无论是利用相似系数、区位商和差异度指数分析黄河三角洲区域的产业发展,还是通过结构差异度指数测算该区域产品生产,均可得出"差异度系数较低,产品相似度较高",即黄河三角洲区域内产业同构现象较为显著。因此,转变地方政府观念,建立区域政府协调发展机构,推进区域企业一体化发展等措施将有助于黄河三角洲产业协调发展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产业同构 黄河三角洲 产业协调 路径选择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玉珍
在我国的三大河口三角洲中,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已发展成为著名的经济区,并孕育了上海、广州这样的现代港口城市。随着济阳坳陷(注)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大规模开发,一向鲜为人知的黄河三角洲也已引起世人关注,一座新兴的石油城——东营市,正在黄河三角洲崛起。通过对黄河三角洲经济环境的全面考察和动态分析,研究其总体开发战略与经济运行模式,已成为时代发展之必须。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傅宗杨 嵇境科
黄河三角洲位于黄河尾闾、渤海之滨,是共和国的一块最年轻的土地。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气候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巨大的开发潜力,广阔的开发前景,决定了黄河三角洲在今后山东省乃至全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尤其是进入八十年代后期以来,在全国大力发展开发性农业的热潮中,黄河三角洲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日益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兆德
本文分析了黄河三角洲地区农业综合开发的优势及限制因素 ,探讨了农业综合开发的原则 ,提出了促进黄河三角洲农业综合开发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农业综合开发 原则 对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中
服务业发展与交通基础设施技术演进的交互影响提升了长三角地区的城市专业化水平,其原理在于:服务业发展特别是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发展,在交通基础设施演进因素的作用下,促成了多中心城市体系的形成,每个城市按照自身禀赋生产优势的产业或服务,提升了城市专业化水平,但就整个城市体系而言又体现出多样化特征。长三角地区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结果验证了这一结论。
关键词:
交通基础设施 技术演进 高速铁路 城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顾朝林
我国城镇密集带主要集中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辽中自然资源富集地区。从宏观的角度分析,长江和珠江三角洲城镇密集带的发育都与优越的自然环境、深厚的经济基础和悠久的开发历史分不开的,其城镇的形成主要在于傍水建港、依港筑城、以城兴市,城镇体系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便捷的水网和发达的农业,从而带动城镇群体乃至整个三角洲经济的发展。黄河三角洲也是我国三大三角洲之一,但由于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城镇体系布局不能照搬长江、珠江三角洲的模式。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史学贵 施洁
笔者基于2001年~2011年的数据,运用层次分析和交叉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分别测算了我国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共90个地级市的基础设施水平和工业效率值;随后,在空间技术溢出理论基础上建立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三大区域基础设施综合水平及其外溢效应对工业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区域基础设施对工业效率具有显著的提升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不同基础设施的效应在三大区域之间却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基础设施 空间溢出 工业效率 区域比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施洁 史学贵
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交叉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了2001-2010年我国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共90个地级市的基础设施综合水平和工业效率值,接着在空间技术溢出理论基础上建立了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三大区域基础设施综合水平及其外溢效应对工业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区域基础设施显著促进了工业效率的提升,同时,在相邻地级市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此外,交通、通讯和能源基础设施分项对工业效率的影响,及其外溢效应的分析结果,在三大区域之间的表现并不一致。
关键词:
基础设施 工业效率 空间溢出 区域比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汪小钦 王钦敏 刘高焕 励惠国
利用多源遥感和空间数据,对黄河三角洲1984、1986、1991、1996和2001年5个不同时期的遥感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了1984年东营市建市17年来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动态变化的区域分异。现代黄河三角洲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趋于多样化,年变化率比较大;近代黄河三角洲区,以未利用地和耕地为主,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最不稳定;黄河冲积平原区,耕地面积远高于其它地类,约占2/3,总体变化速率处于中等水平;山前冲洪积平原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比较单一,耕地占绝对优势,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最为稳定,年变化率最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长春 王晓燕 邵景力
蒸散(发)量是水资源相互转化过程中非常重要但又难以定量确定的要素之一。SEBS(SurfaceEnergyBalanceSystem)模型是20世纪末期发展起来的利用遥感数据计算区域蒸散(发)量的重要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在较少地面信息的情况下获得蒸散(发)量的区域分布信息。本文采用SEBS模型,利用NOAA数据对我国重要的粮食和石油生产基地黄河—三角洲区域蒸散发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黄河两岸、黄河故道和滨海等地蒸散发量较大,年平均蒸散发量570mm~860mm,蒸散发量的峰值出现在6、7、8几个月份,每年的元月份是蒸散发量的低值期。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说明遥感手段研究黄河三角洲...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胜男 王根绪 邓伟 吕玉香
地下水作为三角洲地区水循环的重要环节,对整合土地利用和水资源管理以及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存在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采用surfer软件绘制的地下水埋深等值线图显示地下水埋深的分布规律为沿黄河河道附近地下水埋深较深,滨海以及河间洼地为地下水浅埋区。在SPSS11.5统计分析软件的帮助下,采用偏相关分析(Par-tial过程)方法从地下水埋深多年和年内变化两个方面研究黄河三角洲典型地块地下水埋深和降水量、黄河径流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地区地下水动态变化受多个驱动因子的控制,在不同时间段和不同的地理位置影响程度不同,且多年地下水埋深的序列规律性较差,地下水埋深多年动态和年内动态变化复杂且均不受径流量和降水量影响。东营市引黄灌溉、引黄蓄水(城市生活与工业用水等)、大型引排水利工程的兴建等可能是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为今后地下水资源管理和三角洲湿地资源的保护提供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