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07)
- 2023(13033)
- 2022(10911)
- 2021(9913)
- 2020(8192)
- 2019(18588)
- 2018(18090)
- 2017(34933)
- 2016(18973)
- 2015(21451)
- 2014(21857)
- 2013(21824)
- 2012(21000)
- 2011(19262)
- 2010(19500)
- 2009(18086)
- 2008(18085)
- 2007(16510)
- 2006(14741)
- 2005(13578)
- 学科
- 济(92901)
- 经济(92822)
- 业(48953)
- 管理(48502)
- 企(36586)
- 企业(36586)
- 方法(33620)
- 数学(29219)
- 数学方法(28943)
- 地方(28713)
- 农(27682)
- 中国(27117)
- 业经(21368)
- 农业(18835)
- 学(18073)
- 财(17706)
- 地方经济(16289)
- 贸(16056)
- 贸易(16040)
- 制(15914)
- 易(15418)
- 融(14629)
- 金融(14625)
- 银(14529)
- 银行(14498)
- 环境(14419)
- 行(14047)
- 发(13996)
- 和(13382)
- 产业(13219)
- 机构
- 学院(283075)
- 大学(279410)
- 济(119283)
- 经济(116684)
- 研究(104755)
- 管理(102716)
- 理学(86842)
- 理学院(85720)
- 管理学(84308)
- 管理学院(83770)
- 中国(78604)
- 科学(65127)
- 京(60826)
- 所(55016)
- 财(52906)
- 农(51832)
- 研究所(49863)
- 中心(47378)
- 江(45419)
- 业大(42268)
- 财经(41030)
- 农业(40568)
- 范(40247)
- 师范(39862)
- 北京(38896)
- 院(37718)
- 经(36915)
- 州(36552)
- 经济学(36515)
- 省(33101)
- 基金
- 项目(183048)
- 科学(142999)
- 研究(135988)
- 基金(128314)
- 家(112047)
- 国家(111066)
- 科学基金(93312)
- 社会(85142)
- 社会科(80716)
- 社会科学(80693)
- 省(74587)
- 基金项目(67874)
- 划(62275)
- 教育(61292)
- 自然(57794)
- 编号(56371)
- 自然科(56329)
- 自然科学(56312)
- 自然科学基金(55258)
- 资助(51748)
- 发(46896)
- 成果(46080)
- 重点(42557)
- 课题(40678)
- 部(39543)
- 创(38207)
- 发展(37916)
- 展(37292)
- 创新(35737)
- 国家社会(34527)
- 期刊
- 济(142031)
- 经济(142031)
- 研究(85703)
- 中国(61379)
- 农(49015)
- 学报(44164)
- 科学(41380)
- 财(39698)
- 管理(37327)
- 教育(33327)
- 农业(33168)
- 大学(32633)
- 学学(30662)
- 融(28412)
- 金融(28412)
- 技术(25857)
- 业经(25172)
- 经济研究(22273)
- 财经(20044)
- 问题(19280)
- 业(17812)
- 经(17463)
- 技术经济(14950)
- 贸(14925)
- 资源(14437)
- 商业(14307)
- 科技(13488)
- 版(13454)
- 统计(13130)
- 图书(13053)
共检索到4400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志新 薛翘
黄河三角洲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是全面推进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优化全省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和增强黄河三角洲地区整体竞争力的关键之举。无论是利用相似系数、区位商和差异度指数分析黄河三角洲区域的产业发展,还是通过结构差异度指数测算该区域产品生产,均可得出"差异度系数较低,产品相似度较高",即黄河三角洲区域内产业同构现象较为显著。因此,转变地方政府观念,建立区域政府协调发展机构,推进区域企业一体化发展等措施将有助于黄河三角洲产业协调发展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产业同构 黄河三角洲 产业协调 路径选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魏学文
发展高效生态经济是黄河三角洲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产业结构的生态化调整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产业结构生态化是促进传统产业结构向着生态产业系统演进,进而带动整个经济生态化的过程。产业结构生态化发展的理论基础是资源稀缺理论、产业生态学理论和生态经济理论。黄河三角洲产业结构发展面临着重大的生态挑战,要在立足区域实际的基础上,确立生态化、高级化、合理化、协调化的目标,从产业体系的构建、产业时空布局的调整、生态技术的创新、生态制度的完善等方面探索积极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产业结构 生态化 路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东升 柴宝贵 丁爱芳 徐文洁 夏鸣晓
黄河三角洲作为我国三大河口三角洲之一,丰富的水土资源优势、位于环渤海地区的区位优势以及巨大的开发潜力令世人瞩目,成为新时期开发的热点地区。根据黄河三角洲经济发展特点将其城镇格局演变划分为传统农业经济时代、油田经济时代和高效生态时代三个时期进行论述。通过梳理黄河三角洲地区城镇化格局演变的历史脉络,探寻不同时期城镇化发展的特征与动力机制,总结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为黄河三角洲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趋势判断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通过新政策的解读、新形势的判断,预测黄河三角洲城镇化发展的新趋势。
关键词:
城镇化 空间格局 动力机制 黄河三角洲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王胜男
黄河三角洲位于环渤海地区的中心位置,是继珠江三角洲及长江三角洲后中国最后一个未规模开发的大河三角洲。占地面积约2.65万平方公里,包括东营和滨州两市以及与其相邻、自然环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胜男 王根绪 邓伟 吕玉香
地下水作为三角洲地区水循环的重要环节,对整合土地利用和水资源管理以及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存在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采用surfer软件绘制的地下水埋深等值线图显示地下水埋深的分布规律为沿黄河河道附近地下水埋深较深,滨海以及河间洼地为地下水浅埋区。在SPSS11.5统计分析软件的帮助下,采用偏相关分析(Par-tial过程)方法从地下水埋深多年和年内变化两个方面研究黄河三角洲典型地块地下水埋深和降水量、黄河径流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地区地下水动态变化受多个驱动因子的控制,在不同时间段和不同的地理位置影响程度不同,且多年地下水埋深的序列规律性较差,地下水埋深多年动态和年内动态变化复杂且均不受径流量和降水量影响。东营市引黄灌溉、引黄蓄水(城市生活与工业用水等)、大型引排水利工程的兴建等可能是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为今后地下水资源管理和三角洲湿地资源的保护提供依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姜东杰
黄河三角洲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是环渤海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区域,也是我国第一个以"高效生态经济"为功能定位的国家战略区域。其中,四大临港产业区(指山东省东营、滨州、潍坊港和烟台港莱州港区)发展,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点环节,是高效生态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磊 黄秉杰
黄河三角洲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在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EEE模型基础上,构建了由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三个子系统29个具体指标组成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采用2005-2009年数据,对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定量、动态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子系统在2005-2008年呈现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但2009年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经济持续发展水平出现了下降;社会子系统和资源环境子系统在2005-2009年期间一直呈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区域经济 资源环境 资源开发 经济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邓志新
文章通过分析长江三角洲城市带产业同构现象和上海当前发展的机遇,借鉴城市带发展的国际经验,探讨了上海在长江三角洲城市带中的发展定位问题,得出结论:上海未来应以发展先进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通过科教创新,从形象和功能上打造知识型、创新型的大都市,与长江三角洲城市带其他城市共同和谐发展。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城市带 产业同构 发展定位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吴文娟
文章研究了泛珠三角内地9省区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状况,运用区位商分析法对其产业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内地9省区传统服务业均有优势,除此之外,福建、广东工业,海南、贵州、云南农林牧渔业,江西、湖南、广西、四川农林牧渔业、工业,产业优势明显。泛珠9省区在产业互动方面尚未打破行政区划的掣肘,林业资源优势没有被充分开发,尚未形成生态工业、生态林业及其他生态服务业产业链。最后提出了泛珠三角地区生态产业发展路径。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吴文娟
文章研究了泛珠三角内地9省区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状况,运用区位商分析法对其产业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内地9省区传统服务业均有优势,除此之外,福建、广东工业,海南、贵州、云南农林牧渔业,江西、湖南、广西、四川农林牧渔业、工业,产业优势明显。泛珠9省区在产业互动方面尚未打破行政区划的掣肘,林业资源优势没有被充分开发,尚未形成生态工业、生态林业及其他生态服务业产业链。最后提出了泛珠三角地区生态产业发展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志新 孙照吉 薛翘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亟需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支撑,科学客观评价该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我们将黄河三角洲置于山东全省科技创新合作环境中,以黄河三角洲6市数据为依据,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黄河三角洲6市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分析与评价,得出以下结论:黄河三角洲科技创新发展迅猛,但发展水平依然较低;黄河三角洲科技创新发展潜力巨大,但区域发展不平衡加剧。因此,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优化科技创新支出结构、增强区域科技创新基础支撑是黄河三角洲科技创新合作发展的必然选择。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严建援 李雅婷
创新已经从工程化、机械式的创新体系发展为生态化、有机式的创新生态系统。长三角区域构建良好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不仅有利于资源在区域内得到更大程度的优化配置,而且有利于促进区域内各产业协同创新和互补,激发更多的创新活力。文章运用理论演绎、文献分析、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在理清长三角区域创新发展现状基础上,提出了长三角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的战略地图,包括管理体制、"三维一体"运行机制以及发展路径"五步曲"。本研究将对加强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及推动长三角区域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提供建设性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姚鹏 王民 鞠晓颖
长江三角洲(长三角)作为中国重要的增长极,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梳理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背景,回顾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历史脉络,将一体化发展历程分为萌芽阶段(1983—1990年)、城市协调阶段(1990—2001年)、省市合作阶段(2001—2013年)、深化一体化阶段(2014年至今)四个阶段。其次构建长三角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来评价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程度,深入挖掘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取得的成就及存在问题。最后提出了要加速打破传统行政区划带来的隔离,持续推进要素配置高效、市场运作一体的整体经济发展;全面凸显既有供需配合缺乏的层次,逐步形成梯度搭配合理、链条高端完整的系统经济发展;不断补齐对外合作贸易存在的短板,大力推动业态多元合理、合作共融共生的外贸经济发展的区域高质量发展路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林兰 叶森 曾刚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东部沿海三大人口产业密集区之一,也是世界六大都市区之一,推进长江三角洲内部各城市之间的产业联动是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基于浦东新区的视角,以集成电路(IC)产业为分析对象,系统研究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产业联动的实践。研究发现,基于浦东的区域产业联动具有资金境外联系强而境内联系弱、跨国产业链联系密切而境内联系少、人才流入多于流失、技术合作伙伴多在本地和境外而与江浙合作少、产业联动制度环境总体较好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着力推进市场一体化建设、尊重企业的区域经济主体地位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