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15)
2023(9073)
2022(7551)
2021(7069)
2020(5795)
2019(12598)
2018(12614)
2017(22839)
2016(12483)
2015(13853)
2014(13523)
2013(12704)
2012(11713)
2011(10621)
2010(10741)
2009(9815)
2008(9595)
2007(9087)
2006(7965)
2005(7085)
作者
(35425)
(29777)
(29312)
(27560)
(18562)
(14002)
(13145)
(11335)
(10962)
(10448)
(9895)
(9772)
(9578)
(9384)
(9242)
(9028)
(8700)
(8594)
(8439)
(8243)
(7311)
(7229)
(6986)
(6769)
(6718)
(6600)
(6553)
(6391)
(6021)
(5859)
学科
管理(41846)
(41680)
经济(41631)
(40421)
(36373)
企业(36373)
技术(16351)
中国(14066)
(12697)
方法(12687)
业经(12541)
地方(12007)
技术管理(11859)
(11525)
(10740)
(10407)
理论(9775)
数学(9377)
数学方法(9184)
(9095)
银行(9069)
(8793)
(8784)
(8661)
(8642)
农业(8364)
(8189)
金融(8182)
(7553)
教育(7088)
机构
学院(167916)
大学(163982)
管理(64365)
(62131)
经济(60577)
研究(59612)
理学(54439)
理学院(53778)
管理学(52904)
管理学院(52550)
中国(44864)
科学(37259)
(35263)
(29965)
(29486)
(27690)
(27387)
研究所(27306)
中心(26756)
业大(23772)
(23306)
师范(23021)
(22705)
(22551)
财经(22201)
技术(21858)
北京(21835)
农业(21284)
(19902)
(19628)
基金
项目(113191)
科学(89683)
研究(85509)
基金(78681)
(69389)
国家(68761)
科学基金(58942)
社会(52565)
社会科(49715)
社会科学(49701)
(48034)
基金项目(41518)
(39700)
教育(39374)
自然(37358)
自然科(36538)
自然科学(36524)
自然科学基金(35885)
编号(35363)
资助(29860)
(29684)
成果(29172)
创新(26658)
课题(26652)
重点(26161)
(25519)
(23295)
项目编号(21850)
(21407)
(21289)
期刊
(75485)
经济(75485)
研究(49927)
中国(42559)
管理(28787)
教育(26764)
学报(26038)
(25625)
科学(25031)
(23534)
大学(19441)
学学(18077)
技术(17119)
农业(17056)
(15781)
金融(15781)
业经(13883)
经济研究(11638)
科技(11373)
财经(10537)
(9973)
(9572)
论坛(9572)
图书(9422)
(9271)
职业(8804)
问题(8754)
技术经济(8272)
(8139)
现代(7998)
共检索到2653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海波  孔凡萍  
科技创新驱动区域发展成为目前我国区域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国家战略的实施离不开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有力支撑。首先从科技角度提出了黄河三角洲"生态科技"发展特色的战略基点:"技术-科学"和"技术-工程"双驱动策略。然后在对国外创新战略概述和国内区域创新驱动分析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区域发展创新三螺旋创新主体理论,基于技术科学的创新驱动模式理论提出了以体制改革为动力、政产学研合作为界面、科技创新平台为引擎的黄河三角洲创新驱动战略框架体系。并结合黄河三角洲科技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顾朝林  
我国城镇密集带主要集中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辽中自然资源富集地区。从宏观的角度分析,长江和珠江三角洲城镇密集带的发育都与优越的自然环境、深厚的经济基础和悠久的开发历史分不开的,其城镇的形成主要在于傍水建港、依港筑城、以城兴市,城镇体系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便捷的水网和发达的农业,从而带动城镇群体乃至整个三角洲经济的发展。黄河三角洲也是我国三大三角洲之一,但由于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城镇体系布局不能照搬长江、珠江三角洲的模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玉珍  
在我国的三大河口三角洲中,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已发展成为著名的经济区,并孕育了上海、广州这样的现代港口城市。随着济阳坳陷(注)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大规模开发,一向鲜为人知的黄河三角洲也已引起世人关注,一座新兴的石油城——东营市,正在黄河三角洲崛起。通过对黄河三角洲经济环境的全面考察和动态分析,研究其总体开发战略与经济运行模式,已成为时代发展之必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郑文江  俞佳敏  黄璐  陈璐怡  
基于驱动因素、合作层次以及创新模式3个角度,构建区域科技协同创新体系的三维分析框架,分析区域科技协同创新体系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并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香港的区域科技协同创新体系为例,阐述三维分析框架对战略规划和政策制度的参考意义。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林芳  王有邦  
黄河三角洲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一定条件,但长期以来农业发展缓慢。本文试从三角洲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资源评价入手,剖析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农业发展战略设想,着重探讨进一步发展农业的途径和对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月锐  
交通运输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黄河三角洲地区的交通设施已初具规模,但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相比,还比较落后。为此,在充分认识该地区在建立交通运输优势与劣势的基础上,确立与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相适应的发展战略,从系统整体上全面、协调、综合发展,以促进这一地区的开发和建设。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志新  孙照吉  薛翘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亟需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支撑,科学客观评价该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我们将黄河三角洲置于山东全省科技创新合作环境中,以黄河三角洲6市数据为依据,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黄河三角洲6市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分析与评价,得出以下结论:黄河三角洲科技创新发展迅猛,但发展水平依然较低;黄河三角洲科技创新发展潜力巨大,但区域发展不平衡加剧。因此,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优化科技创新支出结构、增强区域科技创新基础支撑是黄河三角洲科技创新合作发展的必然选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娄金华  黄秉杰  周德田  
黄河三角洲地处山东省的东北部,是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开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整个沿海地区都得到了蓬勃发展。然而,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却明显滞后,整个东部提升进程深受影响。为了黄河三角洲的可持续发展和加快山东省及其环渤海湾经济的发展,必须从东部提升的战略高度重新审视黄河三角洲的大开发战略,这也是黄河三角洲发展的希望所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东升  柴宝贵  丁爱芳  徐文洁  夏鸣晓  
黄河三角洲作为我国三大河口三角洲之一,丰富的水土资源优势、位于环渤海地区的区位优势以及巨大的开发潜力令世人瞩目,成为新时期开发的热点地区。根据黄河三角洲经济发展特点将其城镇格局演变划分为传统农业经济时代、油田经济时代和高效生态时代三个时期进行论述。通过梳理黄河三角洲地区城镇化格局演变的历史脉络,探寻不同时期城镇化发展的特征与动力机制,总结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为黄河三角洲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趋势判断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通过新政策的解读、新形势的判断,预测黄河三角洲城镇化发展的新趋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汪小钦  王钦敏  励惠国  刘高焕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的驱动力分析是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的核心。本文利用黄河三角洲东营市1984年~2001年5个时期的土地利用/覆盖数据,简要分析了黄河三角洲LUCC特征,重点研究其驱动力因子。在黄河三角洲,耕地和未利用地之间的双向转化最为频繁。海陆河流的交互作用使得黄河三角洲淤进蚀退变化占有较大的比重;淡水资源时空上的分布不均匀,使对平原水库的建设力度大为增加。对土地的盲目垦荒和粗放经营方式,是耕地与未利用地双向转换频繁的最主要原因;人口的增长,特别是非农业人口的增长,是居民地增多的主要原因;农业生产效益,对耕地、灌草地、内陆水体和未利用地之间的结构变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未来几...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黎黎  李子君  
[目的] 研究黄河三角洲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变化及其驱动因素,拟为提高该区域耕地利用效率、保障区域粮食安全以及促进耕地生态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能值分析理论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了1988—2019年黄河三角洲耕地利用集约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进一步探讨了耕地利用集约度区域差异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1)1988—2019年黄河三角洲耕地利用总集约度呈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其中,劳动集约度的变化呈下降趋势,资本集约度的变化呈上升—下降—上升趋势;资本集约度中,属于省工性投入的农业机械集约度呈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属于增产性投入的农药、化肥、农膜集约度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2)黄河三角洲耕地利用集约度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总体上“西、南部高,东北部低”。(3)复种指数、人口非农化比重和耕地资源禀赋对黄河三角洲耕地利用集约度的独立影响程度最大,各种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对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影响远大于单一影响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结论] 应注重农药、化肥、农膜的生态效应,加快土地流转,全面推广农业机械化,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同时,要抓住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契机,充分发挥经济和农业政策的导向作用,以全面提高黄河三角洲耕地利用集约度,缩小区域差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淑敏  张宝雷  
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促进了区域国土资源开发,同时也对开发的后续适宜性产生了影响,因此,在国家战略背景下,分析国土开发适宜性时空格局变化是优化空间开发格局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科学基础。本文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区,选取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前后的2006年、2009年和2012年为时间节点,在开发约束、开发需求及水平、开发潜力三个准则层上,构建国土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GIS空间聚类方法进行评价,并以县级为单位探寻区域发展战略对适宜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2012年黄三角国土开发适宜性较低,评价值为0.363,开发约束、开发需求及水平、开发潜力评价值分别为0.223、0.081和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林芳  
近代黄河三角洲是自1855年黄河从铜瓦厢决口,夺大清河汇入渤海后,泥沙在河口堆积而成的扇形三角洲。面积5930km~2 。政区上除西北一小部分属惠民地区沾化县(200km~2),其余归东营市所辖,约占东营市面积的75%。本文所述黄河三角洲,主要指东营市,据1990年概查资料,全市土地总面积7418km~2,人口150.62万。 一、本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影响因素 (一)主要优势条件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沈山  
区域协调发展是全球化时代大都市区域发展的基本导向,长三角日益成为城市地区,其内部的城市体系的空间重构日益重要,核心城市与次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备受关注。阐述了基于国家区域政策变迁和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背景下长三角地区的城市体系的空间重构,以及地方城市竞争态势下区域协调发展与多层次区域空间管治体系。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马清彪  
如何将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污染控制机制,是当前黄河三角洲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对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法律保障、权益规范等因素的综合分析认为,在黄河三角洲建立排污权交易机制的条件已经成熟,应当尽快制定黄河三角洲排污权交易法规和相关配套政策,确定适合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需求的污染总量控制目标等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核心内容,逐步建立和完善黄河三角洲排污权交易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