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61)
- 2023(9594)
- 2022(7478)
- 2021(6998)
- 2020(5541)
- 2019(12343)
- 2018(12464)
- 2017(23805)
- 2016(13239)
- 2015(14871)
- 2014(15076)
- 2013(14764)
- 2012(13508)
- 2011(12101)
- 2010(12154)
- 2009(11242)
- 2008(11042)
- 2007(10172)
- 2006(9592)
- 2005(8726)
- 学科
- 济(57213)
- 经济(57142)
- 农(49889)
- 业(40237)
- 农业(33294)
- 管理(28131)
- 业经(20055)
- 地方(18778)
- 企(18556)
- 企业(18556)
- 中国(17604)
- 方法(13675)
- 发(13439)
- 制(12951)
- 农业经济(12641)
- 数学(11778)
- 数学方法(11569)
- 财(11408)
- 发展(11349)
- 展(11332)
- 学(9969)
- 村(9807)
- 农村(9779)
- 体(9496)
- 土地(9142)
- 贸(8846)
- 贸易(8836)
- 策(8699)
- 银(8643)
- 银行(8633)
- 机构
- 学院(184620)
- 大学(177310)
- 济(74316)
- 经济(72514)
- 研究(66652)
- 管理(66339)
- 理学(55893)
- 理学院(55241)
- 管理学(54177)
- 中国(54026)
- 管理学院(53860)
- 农(52807)
- 科学(41339)
- 农业(39674)
- 京(38583)
- 所(34537)
- 业大(33884)
- 财(32683)
- 中心(32435)
- 江(31874)
- 研究所(30869)
- 范(27430)
- 师范(27246)
- 省(25589)
- 州(25144)
- 农业大学(24306)
- 财经(24233)
- 北京(23940)
- 院(23101)
- 经(21732)
- 基金
- 项目(119523)
- 科学(93338)
- 研究(92669)
- 基金(83307)
- 家(72131)
- 国家(71338)
- 科学基金(60403)
- 社会(58167)
- 社会科(54389)
- 社会科学(54374)
- 省(50056)
- 基金项目(44961)
- 编号(40881)
- 划(39908)
- 教育(39762)
- 自然(36453)
- 自然科(35486)
- 自然科学(35479)
- 自然科学基金(34786)
- 成果(32764)
- 资助(31570)
- 农(30628)
- 发(28901)
- 课题(27892)
- 重点(26816)
- 部(25350)
- 创(24253)
- 发展(23854)
- 性(23609)
- 展(23472)
- 期刊
- 济(99927)
- 经济(99927)
- 农(59768)
- 研究(55927)
- 中国(45025)
- 农业(40211)
- 学报(29052)
- 科学(27850)
- 财(24148)
- 业经(23556)
- 大学(22949)
- 融(22603)
- 金融(22603)
- 学学(21567)
- 教育(21035)
- 管理(20044)
- 业(18633)
- 技术(15742)
- 农业经济(15352)
- 农村(15331)
- 村(15331)
- 问题(15217)
- 资源(12345)
- 版(12299)
- 经济研究(11791)
- 世界(11309)
- 财经(10975)
- 经济问题(10801)
- 社会(10043)
- 农村经济(10031)
共检索到2985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盛科荣
促进农村城镇化的持续发展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高青县为例,从城镇化历程和城镇化水平、城镇体系的规模与职能结构、城镇土地利用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探究了目前黄河三角洲农村城镇化的特征与问题;对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态势进行了判断,认为黄河三角洲大规模的开发近期内不会对农村城镇化的进程产生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农村城镇化持续发展的对策,认为黄河三角洲小城镇建设应走集约化、非均衡城镇化道路。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农村城镇化 首位分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超 林晓乐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发展是保证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内生动力。文章结合熵值法和协调理论构建协调度评价模型,以黄河三角洲各地区数据为基础,计算2013年度各个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通过VENSIM软件绘制因果反馈图,表明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复杂交互作用。基于东营市数据建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结构流图,通过仿真模拟,发现第三产业产值占比是影响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度最敏感的因素,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次之,工业化率影响最弱。通过反馈评价,验证了为产业结构升级有助于提高城镇化与生态环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董会忠 吴朋 丛旭辉
为准确分析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间的内部影响规律,文章选取2000-2014年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第三产业就业占比和产值占比以及城镇化水平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变动趋势图、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以及VAR短期和中长期分析等对第三产业发展与城镇化水平相互间的影响路径和冲击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三产业发展与城镇化水平两者间是相互影响的;在短期内,第三产业的发展会推动城镇化的进程,而城镇化发展对第三产业就业的带动作用却不能立即显现;城镇化的提升会立刻带动第三产业产值的增长,但第三产业产值对城镇化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宋芙蓉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大大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其中小城镇的发展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发展速度更快,黄河三角洲小城镇的发展尤其突出。据统计,该区小城镇的数量已由1978年的20多个增加到1997年的80多个;人口由1978年的不...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薇 陈为峰
研究目的:构建土地整理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研究区进行土地整理生态综合评价,提出不同分值区域主要工程措施以及耕地、盐碱荒地、林草苇地和滩涂的具体整理措施。研究方法: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法,GIS技术。研究结果:研究区土地生态质量偏低,生态综合分值在70分以上的有167.36km2,占垦利县总面积的7.59%;分值在55—70分的有284.89 km2,占12.93%;分值在40—55分的为681.36 km2,占30.91%;40分以下的为931.42 km2,占42.26%。研究结论:土地整理生态评价结果可为更好地开展土地整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关键词:
土地整理 生态评价 GIS 黄河三角洲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丛艳国 魏立华
珠江三角洲以村镇为主导的农村工业化是建立在集体土地基础之上的,农地违规转用、利用低效及布局分散不利于城市产业结构的空间优化和各项城市规划的落实。选取佛山市南海区为例,通过分析1980年代以来"自下而上"的农村工业化进程中集体土地的利用问题、绩效及其相关政策法规,为其产业结构转型提供土地方面政策创新的依据。
关键词:
农村工业化 集体土地 问题 南海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军
选取升半Г-分布作为隶属函数,以广州、佛山1986-2007年农村工业产值为样本数据,计算出广州、佛山两市农村工业隶属度;然后,选取农村城镇化系数值计算模型,以佛山市1986-2007年各年份的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为基础,测算出佛山市各年份农村城镇化系数值,并以佛山市农村工业隶属度与农村城镇化系数值作为时间序列进行了协整分析,得出了珠三角地区农村工业隶属度在长期对农村城镇化进程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在短期农村城镇化受其影响的可能性较低的结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魏秀芳
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黄金期,促进洲内中心城市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发展,但新农村可持续发展还是略显动力不足。文章以滨州市为例,分析黄河三角洲开发给新农村带来的环境变化,结合经典的SWOT环境分析工具,对影响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诸多影响因素进行多角度透析,梳理得出黄河三角洲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包括区位优势、比较优势和优势农产品等;同时也面临单品贡献率低、投入不够和扶持不足等劣势,以及受价格波动和白色污染的威胁。文章提出协同战略、整合战略和多元化战略等六条新农村可持续发展路径,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发挥党员服务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明洁,林炳耀
改革开放以来 ,珠江三角洲地区广大农村依靠比邻香港的区位优势 ,大量发展“三来一补”企业 ,以土地换效益 ,走上快速城市化道路 ,但由于经济发展模式和土地管理制度等原因 ,城市化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以深圳市龙岗区平湖镇为例加以说明 ,并提出若干对策。
关键词:
城市化 土地 平湖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顾朝林
我国城镇密集带主要集中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辽中自然资源富集地区。从宏观的角度分析,长江和珠江三角洲城镇密集带的发育都与优越的自然环境、深厚的经济基础和悠久的开发历史分不开的,其城镇的形成主要在于傍水建港、依港筑城、以城兴市,城镇体系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便捷的水网和发达的农业,从而带动城镇群体乃至整个三角洲经济的发展。黄河三角洲也是我国三大三角洲之一,但由于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城镇体系布局不能照搬长江、珠江三角洲的模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东升 柴宝贵 丁爱芳 徐文洁 夏鸣晓
黄河三角洲作为我国三大河口三角洲之一,丰富的水土资源优势、位于环渤海地区的区位优势以及巨大的开发潜力令世人瞩目,成为新时期开发的热点地区。根据黄河三角洲经济发展特点将其城镇格局演变划分为传统农业经济时代、油田经济时代和高效生态时代三个时期进行论述。通过梳理黄河三角洲地区城镇化格局演变的历史脉络,探寻不同时期城镇化发展的特征与动力机制,总结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为黄河三角洲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趋势判断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通过新政策的解读、新形势的判断,预测黄河三角洲城镇化发展的新趋势。
关键词:
城镇化 空间格局 动力机制 黄河三角洲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魏成 刘付强 杨程 成昱晓 沈静
快速城镇化对传统村落产生深远影响,厘清其对保护利用造成的刚性约束与驱动条件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以珠三角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以长时段的跟踪调研与回访为支撑,基于快速城镇化所带来冲击与机遇的辩证关系,尝试构建针对性的保护约束及活化利用研究框架,揭示珠三角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主要挑战、进展和发展前景。结果显示:(1)保护利用挑战主要体现在整体格局、聚落空间等物质要素的异化与受损,亦面临历史遗留问题多、投入成本高昂等约束;(2)快速城镇化也是珠三角传统村落活化发展的重要契机,城市功能延展、人口集聚与消费潜力等促进了以政府投入为基础的“补救”、以多元主体为助力的“自救”、社会企业介入下的“垂救”、紧抓政策机遇的“抢救”等保护利用新进展。研究同时结合国土空间规划、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战略条件,展望了新时期珠三角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趋势与发展前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佘之祥 张亚芬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其经济区位、自然条件、科技、教育、文化均有优势,被誉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两大三角洲,先后对外开放,大量引进外资、先进技术设备与管理经验,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工业生产超常规发展,区域内部的城乡建设进展迅速。文章分析了农业经营方式与生产结构的变化以及工业化、城市化的特点,由此带来农业与农村前所未有的发展和变革,阐述了农业、农村所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
快速发展地区 农业与农村 特点 发展问题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蔡为民 唐华俊 陈佑启 张凤荣
以1985年、1995年土地利用类型专题图和2003年TM影像作为信息源,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定量分析方法,对黄河三角洲近20年来农村居民点的景观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①近20年来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总的趋势是农村居民点在规模、数量、占用土地面积上是增加的,在空间分布上则呈现集中、密集的趋势,在形状上没有很大的变化,呈现出形状的不规则发展状态; ②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差异,农村居民点的规模、数量、分布的密集程度、占用土地多少等,在农业自然条件较好、开发历史悠久的南部山前倾斜平原区均大于农业自然条件较差、开发历史短暂的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区; ...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王胜男
黄河三角洲位于环渤海地区的中心位置,是继珠江三角洲及长江三角洲后中国最后一个未规模开发的大河三角洲。占地面积约2.65万平方公里,包括东营和滨州两市以及与其相邻、自然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