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74)
2023(10723)
2022(9060)
2021(8243)
2020(6857)
2019(14992)
2018(14429)
2017(27148)
2016(15191)
2015(16306)
2014(16144)
2013(15811)
2012(14490)
2011(13132)
2010(13034)
2009(11712)
2008(11719)
2007(10180)
2006(8921)
2005(7838)
作者
(49164)
(41426)
(40975)
(38785)
(25990)
(19975)
(18263)
(16005)
(15376)
(14503)
(14269)
(13844)
(13527)
(13179)
(12927)
(12646)
(12613)
(12155)
(11855)
(11831)
(10560)
(9993)
(9980)
(9391)
(9284)
(9251)
(9010)
(8835)
(8311)
(8249)
学科
(57132)
经济(57061)
管理(40282)
(39675)
(31514)
企业(31514)
方法(26516)
数学(23203)
数学方法(22897)
(17466)
(16242)
(14869)
中国(14135)
业经(12961)
地方(11621)
(11305)
贸易(11298)
农业(11246)
(10972)
(10409)
技术(9978)
环境(9784)
(9367)
财务(9350)
财务管理(9330)
(9216)
银行(9152)
(8983)
金融(8981)
企业财务(8956)
机构
大学(221227)
学院(219115)
(82657)
研究(81337)
经济(81006)
管理(79069)
理学(69603)
理学院(68640)
管理学(67052)
管理学院(66683)
中国(58299)
科学(57501)
(51426)
(46805)
(44237)
业大(42134)
研究所(41536)
农业(41433)
(36648)
中心(36236)
(32331)
财经(30034)
(29353)
(29205)
师范(28817)
北京(28333)
(27495)
农业大学(27452)
(26486)
(25782)
基金
项目(161851)
科学(126707)
基金(119612)
(111076)
国家(110226)
研究(104538)
科学基金(91825)
社会(67295)
自然(64370)
基金项目(64184)
社会科(63896)
社会科学(63876)
(63382)
自然科(62937)
自然科学(62911)
自然科学基金(61819)
(55418)
资助(47929)
教育(47730)
重点(38225)
编号(38033)
计划(34941)
(34819)
(34293)
(33826)
科研(32385)
创新(31819)
科技(31115)
成果(29465)
国家社会(28798)
期刊
(82685)
经济(82685)
研究(56800)
学报(50987)
(44864)
科学(42929)
中国(40149)
大学(36200)
学学(34827)
农业(30464)
管理(27199)
(26949)
教育(18427)
(16808)
金融(16808)
(16751)
技术(15828)
业大(14821)
财经(14467)
经济研究(14354)
(13827)
业经(13382)
(12409)
农业大学(12251)
科技(12231)
资源(12150)
问题(11025)
林业(10490)
技术经济(9615)
统计(9338)
共检索到3074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凯  任建兰  张宝雷  
人地系统是地理学研究核心和理论基石,黄河三角洲人地系统是进行脆弱性研究的典型人文—自然复合系统。在VSD框架下建立以暴露—敏感性—适应性为准则层、以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为要素层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脆弱性评价模型和集对分析法对1995—2016年黄河三角洲人地系统脆弱性演化特征进行实证评价,并且归纳分析脆弱性演化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暴露指数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敏感性指数经历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后进入相对平稳阶段,适应性指数经历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黄河三角洲人地系统脆弱性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经历"上升、下降、上升"的过程;黄河三角洲人地系统脆弱性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是黄河三角洲人地系统脆弱性的基础性因素,人文因素在自然因素基础上进一步加剧黄河三角洲人地系统的脆弱性。根据研究结果从自然环境保护和人类活动调整两方面提出降低黄河三角洲人地系统脆弱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凯  任建兰  程钰  任梅  
以黄河三角洲地区为例,将集对分析法和脆弱性评价模型相结合,从敏感性和应对性两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分析其2000—2014年社会脆弱性及其演变规律,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和障碍度模型等方法分析其影响因素。得出如下结论:整体而言,2000—2014年黄河三角洲地区敏感性指数呈现下降趋势,应对性指数呈现上升趋势,社会脆弱性指数呈现下降趋势;应对性是社会脆弱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对社会敏感性产生的扰动比较均衡,其中经济因素的扰动相对突出,生态环境约束下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产业结构层次偏低是应对性的主要障碍因素。研究从强化基础设施支撑、完善高效生态产业体系以及培育经济新增长点、注重环境保护与生态保育三方面提出规避社会脆弱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连伟  刘展  宋冬梅  李东旭  胡利民  石学法  
为了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减灾防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本研究构建了黄河三角洲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脆弱性评价指标量化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基于GIS软件平台对黄河三角洲区域进行环境脆弱性评价与空间分布格局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环境脆弱性等级主要表现为轻度脆弱(42.7%)、中度脆弱(21%)和重度脆弱(24.9%)。其空间分布格局为海洋区域脆弱性较轻,陆地区域脆弱性较强;海洋区域内大部分属于轻度脆弱,河口区以北海洋区域属于微度脆弱;陆地区域脆弱性表现为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变轻的趋势,海岸带区域属于极度脆弱,沿海区域属于重度脆弱,黄河沿岸和内陆地区属于中度脆弱。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程钰  王亚平  张玉泽  任建兰  
以黄河三角洲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理数学模型与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探究人地关系演变趋势及驱动因素,得出以下结论:1黄河三角洲地区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水平变动特征基本一致,区域开发强度指数由0.277增强为0.834,资源环境水平指数由0.102提升为0.866,人地关系协调度基本在0.903以上,处于高度协调状态,耦合水平不断提高,但处在耦合状态的初级水平;2区域开发强度对资源环境水平的影响始终表现出正响应,响应度指数介于0.05100.0568之间,表明黄河三角洲区域开发模式正在由粗放向集约转变,但也应注意到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程钰  王亚平  张玉泽  任建兰  
以黄河三角洲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理数学模型与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探究人地关系演变趋势及驱动因素,得出以下结论:1黄河三角洲地区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水平变动特征基本一致,区域开发强度指数由0.277增强为0.834,资源环境水平指数由0.102提升为0.866,人地关系协调度基本在0.903以上,处于高度协调状态,耦合水平不断提高,但处在耦合状态的初级水平;2区域开发强度对资源环境水平的影响始终表现出正响应,响应度指数介于0.0510~0.0568之间,表明黄河三角洲区域开发模式正在由粗放向集约转变,但也应注意到随着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面临诸多资源环境新问题和约束性条件;3经济发展、开发效率、产业结构、市场发展、环境规制、外资利用等因素是促使响应度演变的核心影响因素,影响系数介于0.0457~0.0526。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曦  沈芳  
近年来,随着海平面上升以及入海泥沙减少等原因,长江三角洲地区面临海岸侵蚀威胁。建立了基于模糊方法的海岸侵蚀脆弱性评价模型,选取了海平面上升速率、地面下沉速率、平均高潮位、近海海水含沙量、潮滩坡度、潮滩宽度和海岸线变化等7个评价因子,对长三角8个具有代表性的海岸线岸段进行海岸侵蚀脆弱性(CVI)评价,并绘制评价结果图。结果表明长三角海岸侵蚀脆弱性分布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海岸侵蚀脆弱性评价结果与海岸侵蚀现状具有较大的相关性,说明选取的评价体系和基于模糊方法的CVI评价模型在长三角地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最后根据评价结果预测,长三角海岸有向高脆弱性发展的趋势,在今后几十年内淤涨趋势将减缓,一些原本是高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峰  任娟娟  程钧谟  
文章以黄河三角洲国家高效生态经济战略区为对象,基于DPSR模型构建城乡产业融合水平测度指标体系,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综合评估2010—2019年黄河三角洲19个县区的城乡产业融合水平,并结合核密度估计、层次聚类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及冷热点分析挖掘其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考察期内,黄河三角洲城乡产业融合水平大致经历了直线式上升、平稳式增长、滑坡式递减三个阶段;空间维度上形成了以广饶县、乐陵市为主的高水平产业融合辐射区,以及以滨州市为核心的低水平集聚区;县区之间的差异化水平加剧,其演化过程不仅存在两极分化甚至微弱的多极分化现象,而且具有典型的空间集聚特征,并以2015年为分水岭,空间集聚性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态势;由东部热点县区向西部冷点县区漫延是冷热点变化的重要趋势,其中有10个县区向相对较高层次的冷热点区域跃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凯  任建兰  李雅楠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传统之一,黄河三角洲作为生态脆弱型人地系统是进行人地关系研究的典型自然—人文复合系统。利用人类需求和自然地理环境供给之间的特殊关系反映复杂的人地关系,以1991—2015年黄河三角洲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数据为基础,运用综合指数法评价了供需视角下"人""地"状态演变过程,在时间序列向量自回归模型基础上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检验和方差分解等方法研究了人地关系演变过程。研究表明:黄河三角洲人类需求水平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提高,自然地理环境供给水平呈现"先下降、后上升"演变特征,并且"人"与"地"之间的状态由"供过于求"转变为"供不应求";黄河三角洲人类活动是引起自然地理环境变化的原因,并且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以产生负面影响为主,但是这种负面影响的程度经历了先增强后减弱的过程。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黎黎  李子君  
[目的] 研究黄河三角洲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变化及其驱动因素,拟为提高该区域耕地利用效率、保障区域粮食安全以及促进耕地生态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能值分析理论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了1988—2019年黄河三角洲耕地利用集约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进一步探讨了耕地利用集约度区域差异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1)1988—2019年黄河三角洲耕地利用总集约度呈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其中,劳动集约度的变化呈下降趋势,资本集约度的变化呈上升—下降—上升趋势;资本集约度中,属于省工性投入的农业机械集约度呈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属于增产性投入的农药、化肥、农膜集约度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2)黄河三角洲耕地利用集约度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总体上“西、南部高,东北部低”。(3)复种指数、人口非农化比重和耕地资源禀赋对黄河三角洲耕地利用集约度的独立影响程度最大,各种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对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影响远大于单一影响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结论] 应注重农药、化肥、农膜的生态效应,加快土地流转,全面推广农业机械化,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同时,要抓住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契机,充分发挥经济和农业政策的导向作用,以全面提高黄河三角洲耕地利用集约度,缩小区域差异。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学金  陈立强  宋玉敏  苏照辉  
黄河口三角洲湿地面积较为广阔,由于三角洲人口不断增多,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开垦、污染、引种和过度猎取等大量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对湿地生态系统保护造成严重威胁,三角洲湿地水文及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其破坏程度接近或超出该系统的可承受极限,本文就人类活动及自然因素对黄河口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影响作了系统的分析,保护黄河口三角洲湿地刻不容缓。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曹萍  盛业旭  任建兰  
从敏感性和适应性两方面构建中国乡村人居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分析1996—2017年中国乡村人居环境脆弱性及时空演变规律,运用多元线性回归、贡献度和障碍度模型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从时空格局演变来看,1996—2017年中国乡村人居环境敏感性指数呈下降趋势,由东西高、中间低的"凹"型布局演化为离散式空间格局,适应性指数渐趋上升,脆弱性指数持续下降,实现从高脆弱性类型向中等脆弱性类型转变发展,但东低西高的阶梯式空间分异特征显著;适应性是乡村人居环境脆弱性演变的主导因素,外部环境因素中过度依赖资源开发和能源消耗,这一经济增长模式的长期扰动是敏感性产生的主要力量,人才技术资金等发展要素缺乏和基础设施落后是适应性提升的主要障碍因素。从创新农业科技发展理念、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并重3个方面提出降低乡村人居环境脆弱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任国平   郑慧开   尹罡   刘黎明  
流要素不仅是乡村脆弱性时空分化和重组的重要力量,也愈发成为研究都市城郊乡村重构的重要视角。论文通过构建“敏感性—适应能力”的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序排列多边形面积法、时空探索分析、固定效应空间误差模型等方法分析了1998—2018年上海市青浦区184个行政村的脆弱性时空演变特征及人口流、资金流、商贸流的流量度和流向度对脆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青浦区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指数由0.521增长至0.622,脆弱性等级由中低等脆弱提升至中等脆弱;时空格局呈“先增后降波动式”和“东高西低团聚式”的动态特征。(2)青浦区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时间路径移动相对长度由“中部区域向四周逐渐递减”,脆弱性时间路径移动弯曲度较小且呈现“南北部高、中部低”的空间格局;脆弱性时空跃迁的流动指数为0.509,空间集聚结构存在相对较高的转移活性。(3)人口流是提升脆弱性的主导因素,其影响系数为0.022,而资金流和商贸流成为降低脆弱性的关键;流要素的流出度对脆弱性的影响总体上高于流入度,人口流出度对脆弱性增长最显著,影响系数为0.018,而资金流入度的降低脆弱性能力最显著,影响系数为-0.009;“敏感性协同—适应能力权衡”是影响青浦区脆弱性的主导模式;流要素对经济敏感性和经济适应能力的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徐超璇  鲁春霞  黄绍琳  
生态脆弱性是国际社会面对一系列生态问题时无法回避的重点议题,也是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研究的热点之一。基于SRP模型,以张家口地区为研究区域,选取14项指标构建张家口地区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把主成分分析法和地理探测器结合起来,进行张家口地区生态脆弱度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6年间,张家口地区生态脆弱性明显下降,2008年、2012年和2016年轻度脆弱面积占比分别为27.24%、29.54%和35.57%,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正在向良性方向发展;研究区域内生态脆弱性空间分布差异主要与坡度、干旱指数、植被覆盖度和气温等因素的变化有关。基于评价结果,对张家口市生态治理与绿色发展提出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宁钟  
本文认为,供应链的复杂性带来了风险性和脆弱性,并威胁到供应链的持续性;影响供应链脆弱性的因素,一是当前供应链运行模式注重效率而非效力,二是供应链的全球化趋势,三是生产分销的集中化,四是外包生产日益盛行,五是供应商数量缩减,六是需求波动,七是供应链成员间透明性和控制措施的缺乏。文章提出,要解决供应链脆弱性问题需要采用变化管理的方法,即“3P”管理原则。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汤萱  廖高可  谢梦园  
在考虑实体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提出实体经济脆弱性的概念,从经济预期环节、流通环节和生产环节三个方面构建实体经济脆弱性测度指标体系,测算实体经济脆弱性指数,其结果表明实体经济脆弱性具有较大波动性,目前处于高位运行状态。其次从居民、企业和政府三部门角度考察实体经济脆弱性影响因素,通过使用ARDL模型和LSTAR模型对其进行分析,得出金融企业部门对实体经济脆弱性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其它影响因素对实体经济脆弱性的影响存在长期协整关系的结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