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39)
- 2023(2749)
- 2022(2343)
- 2021(2220)
- 2020(1968)
- 2019(4524)
- 2018(4302)
- 2017(7471)
- 2016(4526)
- 2015(5248)
- 2014(5132)
- 2013(5198)
- 2012(5194)
- 2011(4758)
- 2010(5110)
- 2009(4496)
- 2008(4792)
- 2007(4337)
- 2006(3868)
- 2005(3470)
- 学科
- 济(16822)
- 经济(16803)
- 管理(8161)
- 学(7868)
- 业(7690)
- 方法(6944)
- 数学(5981)
- 数学方法(5824)
- 地方(5421)
- 农(5371)
- 教育(5200)
- 企(5123)
- 企业(5123)
- 研究(4372)
- 生(4089)
- 制(3995)
- 农业(3721)
- 中国(3698)
- 研究生(3526)
- 贸(3340)
- 贸易(3337)
- 易(3190)
- 环境(3142)
- 理论(3070)
- 度(2929)
- 业经(2922)
- 制度(2921)
- 和(2885)
- 财(2764)
- 生态(2737)
- 机构
- 大学(75025)
- 学院(71849)
- 研究(33899)
- 科学(24762)
- 济(23215)
- 经济(22432)
- 管理(21501)
- 中国(21238)
- 农(21155)
- 所(19095)
- 理学(18265)
- 研究所(17891)
- 理学院(17875)
- 京(17844)
- 管理学(17109)
- 管理学院(16988)
- 农业(16743)
- 业大(15980)
- 中心(13408)
- 院(12749)
- 江(12119)
- 范(11855)
- 省(11795)
- 师范(11686)
- 北京(11558)
- 室(11217)
- 农业大学(10890)
- 科学院(10869)
- 财(9816)
- 实验(9729)
- 基金
- 项目(52252)
- 科学(38873)
- 基金(36517)
- 家(35466)
- 国家(35237)
- 研究(32441)
- 科学基金(27398)
- 自然(20592)
- 省(20456)
- 自然科(20007)
- 自然科学(19991)
- 自然科学基金(19585)
- 基金项目(19212)
- 划(18659)
- 社会(17832)
- 社会科(16724)
- 社会科学(16718)
- 资助(15588)
- 教育(15263)
- 重点(13069)
- 计划(12445)
- 编号(12141)
- 科技(12075)
- 发(11544)
- 部(10668)
- 科研(10454)
- 创(10172)
- 成果(10060)
- 课题(10006)
- 创新(9705)
共检索到1087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中元 郑正彬 林博文 唐锰 蔡祎晨 王新生 汪权方 陈志杰
[目的]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内容,发展乡村产业,对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重要意义。黄桃是湖北省江陵县三湖农场的特色农产品,通过识别黄桃种植区并预测其潜在适生区,将有助于黄桃生产空间布局优化。[方法]文章选取哨兵二号遥感影像,利用时间序列植被指数、物候特征以及随机森林分类器方法对研究区黄桃种植区进行提取。在此基础上,选取环境变量,使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对黄桃在江汉平原的潜在适生区进行预测。[结果](1)黄桃开花是利用遥感进行黄桃种植区提取的重要物候特征,黄桃种植区提取的总体精度为87%,kappa系数为0.84,分类精度较好,可满足应用要求;(2)最大熵模型MaxEnt精度显示AUC值为0.993,说明预测结果可靠,可用于黄桃潜在适生区的预测;(3)黄桃的潜在适生区主要位于江陵县中北部、沙市区南部、潜江市东南部以及公安县东北部,宜城市和京山县北部也适宜黄桃的种植;(4)最高及最低太阳辐射、最低气温、高程为影响黄桃生长的主要环境变量。[结论]该研究成果能够为黄桃的空间布局优化与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淑宁 陈俊兴 敖敦 红梅 张雅茜 包福海 王淋 乌云塔娜 白玉娥 包文泉
【目的】预测我国长柄扁桃的适生区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为长柄扁桃资源的保护与人工栽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R语言和ArcGIS筛选出长柄扁桃148个分布数据和34个环境因子;调用ENMeval程序包,优化最大熵生态位模型(MaxEnt)参数;基于Pearson相关分析和VIF方差膨胀因子分析,完成建模所需环境因子的筛选,并利用刀切法评估长柄扁桃适生区的主导环境因子;利用优化后的模型获取长柄扁桃当前适生区的地理分布,推测末次间冰期、末次盛冰期和全新世中期的潜在适生区,分析其历史潜在地理分布变化,并依据IPCC第6次气候模型,预测不同气候情景下长柄扁桃未来分布区的变化趋势。【结果】模型优化结果显示,当模型特征组合为线性、二次型、片段化、乘积型与阈值性特征而且调控倍率为1.5时,MaxEnt模型的训练遗漏率和复杂度低,拟合度最佳,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的AUC值为0.967,表明所建模型的预测结果准确、可靠;据刀切法评估结果,最暖季度降水量、降水量变异系数、气温变异系数、年均气温和表层土壤盐基饱和度是影响长柄扁桃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模型预测结果显示,当前我国长柄扁桃的适生区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地区;历史、当前和未来适生区变化的分析表明,长柄扁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较为敏感;在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预测长柄扁桃适生区将会缩减,具有向中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迁移的趋势,尤其在温室气体高排放浓度下更敏感,迁移距离更大。【结论】优化后的MaxEnt模型可准确预测长柄扁桃的潜在地理分布区;气温和降水是最有可能造成长柄扁桃分布区迁移的环境因子;未来气候变暖将会引起长柄扁桃分布区的迁移。在未来气候变暖背景下,长柄扁桃适生区趋于缩减,减少区主要为低纬度和低海拔区,而在中高纬度和高海拔区(内蒙古呼和浩特、鄂尔多斯、锡林郭勒,陕西延安)有新增适生区出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光华 崔馨月 王智 荆红利 樊保国
【目的】预测我国酸枣适生区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为气候变化背景下酸枣种质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GIS技术和R语言,筛选出酸枣121个地理调查数据和34个环境因子,利用R语言的ENMeval数据包,调整MaxEnt模型默认参数,并运用优化后的MaxEnt模型分析酸枣当前适生区的地理分布;采用Person相关分析和VIF方差膨胀因子筛选出参与建模的所需因子,刀切法筛选该适生区主导环境因子,根据IPCC发布的第5次气候模型,探讨在不同气候情景下酸枣未来地理分布的变化。【结果】模型优化结果表明,当模型参数中特征组合为线性、二次型与片段化,以及调控倍频为3.5时,MaxEnt模型的复杂度最低,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法的AUC为0.946,模型预测的可靠性极高、精度极好;刀切法结果显示,年均气温、最湿季平均气温、最湿月降雨量、降水量变异系数、海拔和表层(0~30 cm)土壤盐基饱和度是影响酸枣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当前酸枣适生区主要集中在陕西、河南北部、山西中南部、河北、宁夏北部、内蒙古东南部、四川东北部、辽宁西部和山东境内,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酸枣适生区分布会有不同程度变化,到2050s和2070s,酸枣适生区面积有一定增加,在RCP4.5和RCP8.5情景下响应敏感且呈递增趋势,而在RCP2.6情景下的递增趋势较其他2种情景小。【结论】气候、土壤和地形因子共同影响酸枣的潜在地理分布,其中气候因子所占权重最大,是最有可能引起酸枣地理分布区迁移的环境变量;模型经过参数优化能准确模拟预测出酸枣潜在地理分布区;未来全球变暖引起的气候变化将会改变酸枣的分布格局。MaxEnt模拟结果显示,适生区总面积趋于增加,且扩张区域主要位于中高纬度地区,减少区域主要位于低纬度地区;在3种气候变化情境下,2050s和2070s的酸枣适生区质心呈往高纬度迁移的趋势,酸枣适生区域整体迁移至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一带。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欧阳泽怡 李志辉 欧阳硕龙 程勇 周志春 吴际友
【目的】赤皮青冈是我国珍贵用材树种,大尺度预测和模拟赤皮青冈当前潜在分布区,并评估其适生范围,对赤皮青冈在中国未来不同时期的适生区进行模拟,得到未来不同气候情境下的适生区分布及其动态变化预测,为赤皮青冈的中长期造林规划提供指导。【方法】基于赤皮青冈的81条分布信息和7个环境因子,在MaxEnt模型基础上,使用R语言对其进行优化,同时利用ArcGIS软件对影响赤皮青冈分布的环境因子进行分析,探究影响赤皮青冈自然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并预测赤皮青冈在中国不同时期下的适生区分布范围与面积。【结果】1)赤皮青冈当前适生区模型的平均AUC值为0.89,模型预测结果良好;2)赤皮青冈的适生区主要受最干月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温度年较差以及最冷季度平均温度影响;3)当前时期赤皮青冈的潜在适生区主要分布于我国贵州、四川、湖南、江西和台湾等地,其中高适生区占比最高的是湖南省;4)在未来2个时期4种升温情境下,赤皮青冈的分布区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增,且整体有向高纬度地区迁移的趋势。【结论】赤皮青冈的分布主要受水热条件所影响,尤其对水分要求较高;其当前及未来时期在我国的适生区面积均较高。可尽量在模型预测的中高适生区内开展赤皮青冈人工林扩繁工作,以提升造林效率,获得更好的生态及经济效益。
关键词:
赤皮青冈 MaxEnt模型 适生区预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厉静文 郭浩 王雨生 辛智鸣 吕永军
【目的】利用最大熵生态位模型(MaxEnt)预测胡杨潜在分布区,以期确定胡杨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为其合理引种栽培、资源保护利用及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文献查找、数据库检索、实地调查等,获取我国胡杨的分布点。根据胡杨生长区的环境特点和其自身生长特性,确定各分布点的气候、土壤、地形等29个环境因子,并将环境因子进行多重组合,筛选出影响胡杨潜在分布的主要限制因子,确定相关阈值并据此预测胡杨的潜在分布范围,同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检验模型精度。【结果】从本研究涉及指标来看,我国胡杨潜在分布的适宜区为132. 83万km2,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4. 8%;潜在分布区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最适宜区为新疆中南部和内蒙古西部的额济纳旗,总面积为23. 12万km2,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2. 4%;其中新疆的最适宜区面积为22. 42万km2,占全国最适宜区面积的96%;影响胡杨潜在分布的环境因子主要包括最湿月降水量、海拔、年降水量、年均气温、气温年较差和气温季节差,其中最湿月降水量是最重要因子。【结论】胡杨最适宜分布的气候条件是年均气温9. 4~11℃、极端最高气温39. 2~44℃、极端最低气温-17~-25℃、年降水量32. 9~43. 7 mm,土壤pH值为7. 9~8. 5,海拔约1 000 m。研究结果利于合理规划胡杨的引种栽培区,避免盲目引种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可为我国未来胡杨引种栽植及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叶学敏
血皮槭(Acer griseum(Franch.)Pax),落叶乔木,中国特有濒危种,具有极高的观赏和保护价值。通过野外调查发现,血皮槭天然种群已十分稀少且呈片段化分布,正濒临灭绝,亟需得到保护。目前,对于濒危植物血皮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野生资源生长状况、天然更新、种子繁殖和无性繁殖、SSR标记引物开发、天然种群遗传变异和谱系地理学研究等方面。本文通过种群生态学方法分析了血皮槭天然种群的动态和生存曲线,计算种群年龄结构动态参数、静态生命表和生存率曲线;并采用MaxEnt模型评价了血皮槭的潜在适生区,主导的气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宏群 刘晓莉 汪建华 符勇耀 金冬桂
荔枝是典型亚热带常绿果树,其果实被称为"水果之王",在国内外水果市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分析荔枝在中国的潜在种植区,为荔枝扩大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基于132个分布点和22个环境变量,利用MaxEnt模型模拟荔枝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并检测其主要影响因子及其阈值。结果表明:MaxEnt模型预测荔枝潜在生境分布的精度高。对预测结果贡献较大的环境因子是最干季度降雨量、全年平均温度、最冷月份最低温、温度季节性变化和最暖季度平均温度,其适宜的取值区间分别为60~110 mm、21℃~24℃、7.5℃~14℃、31℃~37℃和28℃~30℃。适宜分布区域主要在四川的东南、重庆的西南、广西的中南部、广东和福建的沿海地区、海南的北部、台湾的西北部及贵州的西北和西南部分等。中度区域是以上这些高分布值区域的向外扩展。同时,云南中南部分地区、西藏靠近印度边界林芝地区及湖北、湖南、江西及安徽的零星地区也进入该分布值。不同省份适宜区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广西>广东>重庆>四川>福建>海南>台湾>云南>贵州;中度适生区依次为云南>广西>四川>广东>贵州>福建>重庆>海南>台湾。以上信息反映出荔枝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范围,同时,除传统广西、四川、广东、福建、海南、台湾和云南外,贵州和重庆等适生区和中度适生区也是扩大种植区域。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艺帅 杨学宇 王玉生 胡秋龙 史子涵 吉进军 廖尹俊 谭琳
基于茶角胸叶甲(Basilepta melanopus Lefèvre)截至2020年底的63个有效分布点和22个环境变量,分析筛选出影响茶角胸叶甲分布的8个重要环境变量,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ArcGIS软件,对茶角胸叶甲2021—2100年气候条件下的适生区进行预测。结果表明:MaxEnt模型的受试者工作曲线面积(AUC)达0.992;在目前气候条件下,茶角胸叶甲潜在的适生区总面积为6.69×10~5 km~2,主要位于中国南部和东南部地区,除已报道发生过的地区外,还包括湖北、安徽、浙江、江苏和台湾;影响茶角胸叶甲潜在适生区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主要包括最冷季降水量、坡向和平均气温年较差,其中最冷季降水量是影响茶角胸叶甲潜在适生区分布范围的最关键环境变量;在SSP126和SSP245情景下,茶角胸叶甲的总适生区面积在2061—2080年间达到峰值后下降;在SSP370情景下,茶角胸叶甲的总适生区面积在2041—2060年间达到峰值后下降;在SSP585情景下,茶角胸叶甲总适生区面积持续上升。总体来看,茶角胸叶甲的适生区中心主要向西、向北和高纬度等内陆地区转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龚岩岩 贾晓霞 朱倩倩 杨瑛博 刘刚
【目的】预测气候变化背景下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从而为预防该物种入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结合五爪金龙的分布点信息(1 695条数据)和气候数据(包括19个生物气候因子),分别预测其在当前和未来气候下的潜在适生区范围。为了预测五爪金龙在3个未来年代(2030s、2050s和2080s)的潜在适生区,采用7种大气环流模型(GCM)和4种二氧化碳排放代表性浓度路径(RCP)组合下的未来气候数据,分别为每个年代建立了28个生态位模型(ENMs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奕晨 郑鹏 潘文斌
通过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得到福寿螺在中国已知的分布点数据,运用GARP生态位模型,基于点位数据和刀切法筛选出合适的环境因子以预测福寿螺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然后运用温度作为限制因子对结果进行修正,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结果进行精度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福寿螺在中国的适生区主要集中在海南、广东、福建、广西、浙江、江西、湖南、贵州和湖北等省和自治区,还有四川省东南部、江苏省南部,以及安徽省、云南省和陕西省绝大部分地区,总面积为207.9万km2,占全国面积的21.58%;边缘适生区主要在四川省的中部和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艺帅 杨学宇 王玉生 胡秋龙 史子涵 吉进军 廖尹俊 谭琳
基于茶角胸叶甲(Basilepta melanopus Lefèvre)截至2020年底的63个有效分布点和22个环境变量,分析筛选出影响茶角胸叶甲分布的8个重要环境变量,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ArcGIS软件,对茶角胸叶甲2021—2100年气候条件下的适生区进行预测。结果表明:MaxEnt模型的受试者工作曲线面积(AUC)达0.992;在目前气候条件下,茶角胸叶甲潜在的适生区总面积为6.69×10~5 km~2,主要位于中国南部和东南部地区,除已报道发生过的地区外,还包括湖北、安徽、浙江、江苏和台湾;影响茶角胸叶甲潜在适生区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主要包括最冷季降水量、坡向和平均气温年较差,其中最冷季降水量是影响茶角胸叶甲潜在适生区分布范围的最关键环境变量;在SSP126和SSP245情景下,茶角胸叶甲的总适生区面积在2061—2080年间达到峰值后下降;在SSP370情景下,茶角胸叶甲的总适生区面积在2041—2060年间达到峰值后下降;在SSP585情景下,茶角胸叶甲总适生区面积持续上升。总体来看,茶角胸叶甲的适生区中心主要向西、向北和高纬度等内陆地区转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何馨 马文旭 赵天田 马庆华 梁丽松 王贵禧 杨振
[目的]探究华榛(Corylus chinensis Franch.)地理分布格局随气候的变化趋势,划分不同等级的华榛适生区,为华榛的保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基于华榛83条现代分布记录信息和筛选后的18个环境变量数据,采用物种分布模型中的最大熵模型(MaxEnt)模拟华榛末次间冰期以来6个时期的潜在分布区。[结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方面积(AUC)结果显示:模拟结果较为准确,温度是影响华榛在6个不同时期地理分布的重要因素。末次间冰期华榛的适生区总面积相比现代少9%左右,末次盛冰期变化不大,全新世中期适生区总面积相对现代多4.4%,预测未来2050s和2070s适生区面积均增加。华榛不同时期的分布中心均位于湖北省,在未来气候变暖情况下分布中心呈向高纬度地区迁移的趋势。从适生区面积来看,华榛在冰期时适生区面积呈收缩趋势,在全新世中期及未来全球气候变暖情境下适生区面积呈扩张趋势。[结论]华榛在气候变化的情境下适生区分布区域不同,温度是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子,未来气候变暖条件下分布中心有向高纬度方向迁移的趋势。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胡秀 吴福川 郭微 刘念
依据某物种的地理分布数据以及环境因子数据,MaxEnt生态学模型可预测该物种在目标区域可能的分布范围,这一功能正符合植物潜在种植区预测的需要。以温度、降雨及海拔为环境因子指标,收集文献中檀香野生和栽培适生区的地理分布数据,采用MaxEnt模型软件进行建模并对檀香在中国的潜在种植区进行预测。ROC曲线分析检验表明所建立的檀香MaxEnt预测模型有效性高;各环境因子的刀切法分析表明,对预测结果贡献值较大的环境因子是与低温相关的年平均温度、最冷月的最低温度、最冷季度的平均温度,其各自的响应曲线显示,适宜的取值区间分别是25~30℃,8~17℃和13~23℃。进一步将檀香在中国各地的引种栽培表现与预测...
关键词:
MaxEnt生态学模型 檀香 种植区预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石慰 童红
基于野外调查获得的贵州杉木林地理分布信息、世界气候数据库中相应区域的数据,在19个重要生物-气候因子下,运用根据最大熵(MAXENT)原理开发的软件MAXENT-V3.3.3k,预测了未来70年内A2气候变化情景中贵州杉木林的适生性及其潜在地理分布的演化趋势。预测结果显示:(1)一旦杉木林区域有持续的气温攀升和降水量的缓慢增加,原有的各等级适生区将会出现先增长后减少最后逐渐稳定的格局,并围绕黔东南的最适生中心区形成稳定的林区;(2)A2气候情景总体上有利于贵州杉木林生产基地的发展以及长江与珠江防护林带的建设,但是这需要控制好人口增长,发展新技术,并注重区域性合作;(3)MAXENT有准确捕捉到...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施晓灯 马履一 段劼 桑子阳 朱仲龙 姚娜 周明明 贾忠奎
红花玉兰Magnolia wufengensis是近年在湖北五峰发现的木兰科Magnoliaceae木兰属Magnolia植物新种,其树形高大,花被片内外纯红,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可作为城市绿化树种和山地景观树种。为科学合理开展红花玉兰引种,避免盲目和失败,需要对红花玉兰在中国的可能引种区域进行划分。根据植物引种气候相似性原理,选取年平均气温、最热月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年极端最高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风速、年平均相对湿度、年日照时数等9个气候因子,采用模糊数学中的欧氏距离模糊相似优先比法,并结合层次分析法对红花玉兰进行气候适生区划分,确定了红花玉兰引种的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红花玉兰引种适宜区包括黄淮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浙闽丘陵、四川盆地东南部、云贵高原东北部和两广丘陵北部地区。该区受亚热带季风影响,雨热同期,容易形成内涝和病虫害,因此,引种红花玉兰在夏季要及时做好圃地清理、病虫害防治及排水工作;红花玉兰引种次适宜区包括四川盆地西北部、云贵高原西南部、两广丘陵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和台湾岛、晋冀鲁山地丘陵地带、华北平原、辽东半岛、黄土高原中部及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该区部分地区持续低温时间较长且极端气温较低,栽植苗龄为3~4年生及以下的红花玉兰易受冻害,应进行越冬防寒;红花玉兰引种不适宜区为东北平原、黄土高原西北部、青藏高原西北部、新疆、内蒙古等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