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4)
2023(1521)
2022(1342)
2021(1331)
2020(1098)
2019(2499)
2018(2309)
2017(3839)
2016(2490)
2015(2753)
2014(2776)
2013(2861)
2012(2750)
2011(2769)
2010(2778)
2009(2637)
2008(2396)
2007(2125)
2006(1884)
2005(1825)
作者
(9966)
(8396)
(8235)
(7826)
(5525)
(4265)
(3850)
(3283)
(3281)
(2978)
(2927)
(2890)
(2826)
(2815)
(2793)
(2703)
(2581)
(2530)
(2517)
(2492)
(2283)
(2212)
(2212)
(1974)
(1954)
(1934)
(1927)
(1819)
(1781)
(1765)
学科
(7731)
经济(7713)
管理(5974)
(5244)
(5134)
(4594)
企业(4594)
方法(2862)
(2652)
业经(2287)
(1946)
中国(1839)
农业(1816)
数学(1756)
数学方法(1736)
(1713)
地方(1694)
理论(1687)
(1683)
生物(1601)
组织(1589)
(1524)
及其(1510)
(1507)
(1468)
人事(1442)
人事管理(1442)
(1419)
虫害(1307)
环境(1294)
机构
大学(38502)
学院(37770)
研究(17877)
科学(14970)
(14333)
中国(12413)
农业(11665)
(11226)
管理(11072)
研究所(10628)
(10271)
经济(10029)
业大(9862)
理学(9604)
理学院(9266)
(9217)
管理学(9004)
管理学院(8915)
(7768)
农业大学(7534)
实验(7226)
中心(7199)
实验室(7018)
(6945)
科学院(6699)
重点(6605)
(6538)
(6322)
(6166)
技术(5650)
基金
项目(28139)
科学(21027)
(20179)
基金(20169)
国家(20055)
科学基金(15710)
研究(15100)
自然(12826)
自然科(12511)
自然科学(12497)
自然科学基金(12277)
(11316)
基金项目(10833)
(10451)
资助(8178)
社会(7991)
计划(7675)
科技(7557)
社会科(7426)
社会科学(7423)
重点(7179)
教育(6894)
(6115)
专项(5959)
(5868)
科研(5789)
(5783)
(5623)
创新(5540)
(5486)
期刊
学报(13913)
(13345)
(12774)
经济(12774)
科学(11038)
中国(9393)
大学(9207)
农业(9144)
学学(8899)
研究(8422)
管理(5157)
(5011)
业大(4655)
农业大学(4111)
教育(3498)
(3418)
(3326)
资源(3321)
自然(3125)
科技(2734)
林业(2681)
中国农业(2648)
自然科(2421)
自然科学(2421)
农林(2088)
(2088)
(2063)
金融(2063)
业经(2041)
技术(1961)
共检索到575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鲍绍文  陶万强  田呈明  
采用石蜡切片和光学显微摄像的方法,对黄栌接种大丽轮枝菌后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系统观察。接种大丽轮枝菌后黄栌不同组织部位受侵染的程度不同,叶部最高(18.83%),而枝条最低(6.72%)。菌丝首先由根的伸长区及成熟区侵入,而后出现在距根尖1~3cm处的皮层薄壁细胞的间隙,接着进入根部的导管内,最终经茎部及枝条的导管到达叶部。大丽轮枝菌主要以菌丝形态存在于木质部导管内,且在导管中不连续出现。在病菌侵染过程中,受侵染黄栌的导管壁、薄壁细胞、皮层细胞增厚并且木质化,髓部、树脂道及其附近的分泌细胞内含物增加,薄壁细胞及木射线内有胶状物出现,导管内部产生胶状物、侵填体等物质,以此缩小导管内径或将导管堵塞...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田呈明  梁英梅  康振生  李振岐  赵彦修  
用整叶组织透明染色法对亲和性、非亲和性杨树品种与落叶松—杨栅锈菌 (Melampsoralarici -popu linaKleb .)相互作用的组织病理学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夏孢子接种 6h后开始萌发 ,12h后芽管侵入气孔 ,此后在寄主细胞内形成吸器。芽管常形成树杈状或根状分枝 ,一个芽管分别侵入两个气孔或几个芽管同时侵入一个气孔。杨树与栅锈菌相互识别中的抗锈性的表达主要发生在接种 2 4h后 ,即气孔下囊形成阶段。表现为夏孢子萌发初期受抑 ,气孔下囊形成较迟、数量较少 ,初生侵染菌丝的长度受抑 ,吸器出现迟、数量少以及寄主叶肉细胞坏死等 ,但不同组合间在发生时间和程度上有较大差异。接种 1...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梁军  姜俊清  刘会香  贾秀贞  赵嘉平  王媛  
杨树溃疡病是我国杨树人工林重大的生物灾害,危害越来越严重,本文从植物组织病理学、生理病理学和病理化学的角度深入系统地总结和评述了我国在杨树与溃疡病菌互作研究中所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最后就该病害的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作了展望。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建强  曹远银  侯颖  李会娜  
利用化学显微技术和生物电镜技术,系统地研究了小麦秆锈菌在感病寄主上发育过程的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小麦秆锈菌的发育过程可分为几个明显的阶段:孢子萌发和芽管形成,附着胞的形成和气孔下囊的分化,初生侵染菌丝和次生侵染菌丝的形成和生长,吸器母细胞和吸器的形成,夏孢子床和夏孢子堆的产生。小麦秆锈菌菌丝沿着细胞壁生长和蔓延,菌丝顶端细胞原生质稠密,代谢旺盛;吸器母细胞形成在细胞壁周围,吸器产生在细胞里面,呈指状,吸器外围和细胞膜区域有吸器外间质的存在。小麦秆锈菌发育早期,小麦细胞一直保持正常;而在发育后期,小麦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叶绿体片层受到破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宋入梅  王云滨  李瑞军  董建臻  李静  王瑞晓  
甜菜夜蛾感染白僵菌和绿僵菌后,虫体颜色及外部形态均发生相应变化。其组织切片观察研究表明:两种供试菌株的致病过程基本一致,只在侵染速度上有所差异:绿僵菌侵染速度较快,而且其破坏裂解组织的程度远大于白僵菌。白僵菌菌株015处理24 h后肠道内未见萌发的孢子,组织没有发现变化;48 h,附着于甜菜夜蛾体壁外的孢子开始萌发;72 h体腔内明显的菌丝段,各组织器官均受到感染,之后进入体内的菌丝不断增殖,脂肪体、肌肉组织、消化道发生病变解体;120 h后,菌丝突破虫体,在体外形成菌丝层。较之于绿僵菌菌株060,72 h时菌丝充满血腔,肠壁细胞也受到严重侵染,肠腔内出现菌丝,部分菌丝突出体表,菌株086,9...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吕俊超  李轩  韩茵  陈吉祥  张晓华  
2007年1月,山东省胶南某养殖场人工养殖的大菱鲆发生严重病害并大批死亡。病鱼的主要症状是体表溃疡,腹腔积液,肠道肿胀,肝脏萎缩,胆囊暗绿色等。从病鱼胆囊中分离纯化得到优势菌株,命名为da3。人工感染试验证实,该菌株对大菱鲆有较强的致病性。对体重为25 g的大菱鲆的半数致死量为每尾鱼2×106CFU。通过细菌16S rDNA序列测定及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征研究确定,该病原菌为牙鲆肠弧菌(Vibrio ichthyoenteri)。组织病理学观察表明,病鱼的肝脏、肾脏、脾脏、肠道和脑的微观结构发生了明显的病理变化,由此引起的器官功能衰竭可能是病鱼死亡的主要原因。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常藕琴  石存斌  潘厚军  付小哲  吴淑勤  
应用病理组织学、活体压片和电镜技术,运用H.E常规染色法和Ziehl-Neelsen抗酸杆菌染色法对患疑似诺卡氏菌病的乌鳢各器官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患病乌鳢的肾脏、肝脏、头肾、脾脏、肌肉、表皮、鳃丝、鳃弓、心脏、肠道、卵巢等器官内部有大量的慢性肉芽肿结节,直径多为1~2mm。典型结节基本结构可分三层,由内向外依次为:干酪样坏死、类上皮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成纤维细胞和纤维细胞包膜,中央干酪样坏死组织中有大量呈长杆状或分枝状的诺卡氏菌。结节活体压片观察到大量的长杆状或分枝状菌体。电镜观察到结节中有大量杆状菌体,未见病毒颗粒;菌体长3.5~6.5μm,宽0.45~6.8μm。器官主要组织病理学变化为:...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徐晓津  徐斌  王军  苏永全  张之文  陈心  
从患病大黄鱼病灶中分离出病原哈维氏弧菌,并人工回接感染大黄鱼,病鱼出现典型的皮肤溃疡症。测定大黄鱼血液各项指标发现,病鱼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血栓细胞百分率明显下降,而淋巴细胞百分率增加,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研究结果说明,病鱼肝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巧林  许宝红  钟蕾  葛熹凯  肖调义  
在人工感染三角帆蚌瘟病病料组织后第3、5、7、9、11天,运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分别观察了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外套膜、鳃和斧足的病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三角帆蚌瘟病病毒对3种器官组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作用,外套膜和鳃的病变比较严重,斧足稍轻.光镜下,前5d内各组织结构变化不大;从第7天开始,出现上皮组织细胞肿胀、排列紊乱、部分脱落甚至完全坏死等显著的病理变化.电镜下,前5d细胞结构无明显病理变化,只出现了少量的病毒粒子;从第7天开始,病毒粒子数量增加,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等细胞器解体,细胞空泡化,但斧足的超微结构变化不明显.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任素莲  张艳艳  邱红  宋微波  
利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在光镜水平下研究了患"红肉病"文蛤(MeretrixmeretrixLinnaeus)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患病文蛤的病理学变化主要表现为组织结构紊乱,上皮膨大、脱落,鳃、外套膜、消化盲囊等组织发现异常结构及寄生物,如嗜碱性的包涵体、嗜酸性颗粒及寄生性原生动物等。另外,组织化学研究结果显示,病蛤在糖含量、磷酸酶活性等方面也有明显变化,表现为消化盲囊、肠等部位吸收细胞内糖含量增加。消化盲囊、消化管各处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减弱,碱性磷酸酶活性(AKP)增强。鳃组织ACP活性增强,AKP活性减弱等。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林  张俊娥  贺璞慧中  王笑连  田呈明  
【目的】明确胶孢炭疽菌在杨树叶片上的侵染过程,为进一步从分子水平研究该菌的致病机制和杨树抗病分子育种奠定基础。【方法】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胶孢炭疽菌菌株BH12-2的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健康杨树叶片,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病原菌的侵染过程和杨树叶片的防卫反应。【结果】接种4 h后,孢子开始萌发产生芽管;8 h时芽管顶端形成附着胞;12 h时成熟的附着胞中央形成侵染钉;24 h时,孢子另一端萌发形成芽管和附着胞;48 h后芽管不断分枝异化成菌丝并产生次级分生孢子;接种3 d时,附着胞基部的侵染钉穿透寄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何智  任红梅  杨德英  杨光友  边尧  王帅  
应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分离自患出血病黄鳝(Monopterus albus)体内的嗜水气单胞菌(Aermonas hydrophila)人工感染健康黄鳝后引起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健康黄鳝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发病呈急性过程,感染后15~33 h为发病死亡高峰期。黄鳝人工感染后出现的临床症状与自然发病病例相似,主要表现:体表出现出血斑、肛门红肿、腹腔充血以及各实质性器官出血、充血。人工感染黄鳝的肝脏、脾脏和肾脏的病理变化明显:肝脏出现广泛的充血、出血,肝细胞出现空泡变性、坏死;肾脏肾小管上皮的肿胀、结构的消失,肾小球出血、变性坏死;脾脏充血、出血;肠粘膜上皮脱落,基底膜排列紊乱,大量出血。结果...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肖红利  桂月晶  祁伟彦  陈捷胤  李蕾  徐明  戴小枫  
【目的】采用超滤法(UF)、三氯乙酸沉淀法(TCA)、离子交换富集法(IEX)分别从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高致病性菌株VdG1培养上清液中提取分泌蛋白,对提取样品进行质谱鉴定。寻找适合大丽轮枝菌分泌蛋白的提取方法,为大丽轮枝菌分泌蛋白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挖掘大丽轮枝菌分泌蛋白中潜在的致病相关蛋白,为其深入功能验证及致病机理研究提供平台。【方法】3种方法提取大丽轮枝菌VdG1分泌蛋白,shot-gun方法进行质谱鉴定。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WoLFPSORT、SignalP、TMHMM、PHOBIUS对其中经典分泌蛋白进行预测。通过CAZy和PHI数据库进行经典分泌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田李  陈捷胤  陈相永  汪佳妮  戴小枫  
【目的】预测并分析大丽轮枝菌基因组范围内的分泌蛋白,为大丽轮枝菌分泌蛋白致病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已公布的大丽轮枝菌全基因组序列,组合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SignalP、TargetP、TMHMM、Big-pi和PROSITE,预测大丽轮枝菌基因组范围内所有分泌蛋白,定义为分泌组。统计分析分泌组中蛋白N-端信号肽特点;应用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类数据库和病原菌-寄主互作蛋白数据库对分泌组蛋白进行注释,预测分泌组中潜在果胶酶、纤维素酶和病原菌寄主互作蛋白;利用真菌激发子的保守结构域,预测分泌组中潜在的激发子蛋白集;应用BLASTP程序比较分析大丽轮枝菌和黑白轮枝菌分泌组,获得大丽轮枝菌相对于黑...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康静敏  刘坤  刘严  张怡  李成伟  谭光轩  
为了分离克隆与植物互作的大丽轮枝菌致病相关蛋白基因,利用SMART技术构建了大丽轮枝菌酵母双杂交c DNA文库。结果表明,构建的文库滴度为5.2×107cfu/m L,库容为3.9×107cfu;文库c DNA插入片段长度主要分布在0.5~2.0 kb,平均为1 kb;文库重组率为96%。表明文库质量较好,为筛选与植物互作的大丽轮枝菌致病蛋白基因奠定了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