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35)
- 2023(9999)
- 2022(8853)
- 2021(8306)
- 2020(6896)
- 2019(16164)
- 2018(16053)
- 2017(31010)
- 2016(17140)
- 2015(19064)
- 2014(18989)
- 2013(18834)
- 2012(17228)
- 2011(15264)
- 2010(14955)
- 2009(13424)
- 2008(12664)
- 2007(10695)
- 2006(9173)
- 2005(7741)
- 学科
- 济(63390)
- 经济(63325)
- 管理(47953)
- 业(44927)
- 企(38030)
- 企业(38030)
- 方法(31905)
- 数学(27766)
- 数学方法(27460)
- 农(16313)
- 学(16005)
- 中国(15525)
- 财(15339)
- 业经(14015)
- 地方(13103)
- 环境(12668)
- 和(11088)
- 技术(10962)
- 农业(10959)
- 理论(10811)
- 贸(10742)
- 贸易(10738)
- 易(10411)
- 划(10079)
- 务(10019)
- 财务(9961)
- 财务管理(9945)
- 制(9579)
- 企业财务(9446)
- 教育(8792)
- 机构
- 大学(237491)
- 学院(235560)
- 管理(95704)
- 济(86763)
- 经济(84756)
- 理学(84137)
- 理学院(83211)
- 管理学(81636)
- 管理学院(81236)
- 研究(77998)
- 中国(54471)
- 科学(53159)
- 京(50453)
- 农(43032)
- 业大(41490)
- 所(39816)
- 财(37376)
- 研究所(37037)
- 中心(34743)
- 农业(34095)
- 江(32483)
- 北京(31609)
- 财经(31102)
- 范(30426)
- 师范(30089)
- 院(28767)
- 经(28401)
- 州(26918)
- 技术(26198)
- 经济学(24834)
- 基金
- 项目(173681)
- 科学(134336)
- 基金(124637)
- 研究(122306)
- 家(110329)
- 国家(109435)
- 科学基金(93116)
- 社会(74445)
- 社会科(70486)
- 社会科学(70463)
- 省(69378)
- 基金项目(67622)
- 自然(63399)
- 自然科(61883)
- 自然科学(61865)
- 自然科学基金(60723)
- 划(58091)
- 教育(55327)
- 资助(51249)
- 编号(49285)
- 成果(38938)
- 重点(38774)
- 部(36862)
- 发(36634)
- 创(36419)
- 科研(33972)
- 创新(33932)
- 课题(33710)
- 计划(33256)
- 大学(31694)
共检索到3229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彭萍 唐敏 侯渝嘉 林强 黄尚俊 邓敏 胡翔 张莹
采用黄板诱杀茶黑刺粉虱和假眼小绿叶蝉,试验结果表明防治效果明显,诱杀区黑刺粉虱和假眼小绿叶蝉虫口平均校正减退率分别达到71.92%和53.73%,黄板表面所粘附的害虫具有规律性分布特征,即黄板离茶蓬越近的部位诱杀虫数越多,黄板两侧诱杀的虫数多于中部。因此,建议在茶园中使用黄板防治黑刺粉虱和假眼小绿叶蝉时黄板下缘应尽量靠近茶蓬,并根据茶蓬宽度,采用高20~25 cm,宽35~45 cm规格的黄板,可提高其诱杀效果,降低防治成本。
关键词:
茶园 黄板 黑刺粉虱 假眼小绿叶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晓庆 郭萧 彭萍 盛忠雷 林强 胡翔
本文就复合板和黄板对茶小绿叶蝉的田间诱集作用和防治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在茶园中设置复合板和黄板对小绿叶蝉成虫的诱虫量没有明显差异,但西、北朝向的复合板和黄板诱捕叶蝉数量显著高于东、南朝向。随着挂板时间的延长,板上诱虫量逐渐下降,以第10天下降较为明显。复合板和黄板对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以第7天最好,尤其是朝西方向,分别达到83.83%和84.15%。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艳冬 何忠全 刘映红 毛建辉 王红
针对有机茶园不能使用任何化学农药,而黑刺粉虱又是四川有机茶园中发生普遍、危害严重,且缺乏防治手段的现状,利用黑刺粉虱成虫对性诱剂和黄颜色的趋性,2009~2010年开展了性诱剂+黄板组合技术控制黑刺粉虱的试验。结果显示:①在黄板密度相同情况下,性诱剂+黄板组合板(3板/区)与对照纯黄板(3板/区)相比,挂板后20 d组合板诱杀黑刺粉虱成虫总数为9618头/区,对照板为6410头/区,组合板诱虫量增加50.05%,两者之间的差异达到0.05显著水平;田间幼虫虫口减退率组合板处理为54.59%,对照黄板为31.09%,相差23.50%,表明性诱剂效果明显。②挂板后20 d,组合板挂板密度每小区2、...
关键词:
有机茶 黑刺粉虱 复合板 控制效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冉隆贵 谢震宇 肖斌 秦道正
在茶园树冠上方悬挂不同高度诱虫黄板,研究其对陕西茶区主要害虫小贯小绿叶蝉的诱杀作用,以及对天敌蜘蛛的影响,为陕西茶区主要害虫的综合治理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茶叶树冠上方30 cm处黄板诱捕的小贯小绿叶蝉成虫显著多于其他高度处黄板诱捕的成虫数量(P
关键词:
小贯小绿叶蝉 茶园 诱虫黄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慧芳 李艳霞 刘宝生 尹福生
通过在江苏金坛鑫品茶园的田间试验,研究了绿茶香精对粘虫板诱杀茶园害虫能力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15 d的调查。结果表明,绿茶香精对粘虫板诱杀茶园害虫的能力是否具有提高作用因害虫种类和粘虫板密度等不同而异。当粘虫板密度为1板/16m2时,绿茶香精油B诱芯在应用3 d后即表现出显著提高粘虫板对假眼小绿叶蝉诱杀效果的作用,而此时同密度下来源于另一厂家的绿茶香精A诱芯没有表现出能提高粘虫板诱杀叶蝉的能力,7~15 d内,香精A和B均表现了对粘虫板诱杀假眼小绿叶蝉的增效作用。在板密度为1板/9m2或1板/25m2时,2种绿茶香精油诱芯均没有显著提高粘虫板对假眼小绿叶蝉的诱杀效果。3种密度下,两种绿茶香精油...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丽蕴 邱瑞瑾 马士成 龙志荣 于翠平 黄英晴
2015年调查广西苍梧县六堡茶产区老龄和幼龄茶园小绿叶蝉的发生和危害程度以及天敌蜘蛛的发生状况。结果表明:小绿叶蝉全年有2个发生高峰期,4月为主高峰期,危害较重,7月为次高峰期;老龄茶园小绿叶蝉的发生较幼龄茶园的少,危害较轻。4—11月是天敌蜘蛛的活动高峰期,蜘蛛在老龄茶园的数量较低龄茶园的多。
关键词:
小绿叶蝉 蜘蛛 发生规律 六堡茶产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金珊 孙晓玲 陈宗懋 肖斌
【目的】比较竹山一号、恩标、龙井43等9个茶树品种对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 the)的抗性水平,为茶树品种抗虫性机理研究奠定基础。【方法】调查叶蝉在不同品种上的田间数量动态、生命周期、每雌产若量和若虫成活率,并用刺探电位图谱(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技术记录叶蝉的取食行为。【结果】①叶蝉在恩标、竹山一号、斑竹园和蓝天上的田间虫口密度普遍大于德清、建德、长兴紫笋和举岩;②德清、举岩、长兴紫笋、建德和龙井43上叶蝉的生命周期显著长于恩标、斑竹园和竹山一号;③恩标和斑竹园上小绿叶蝉每雌产若量明显多于举岩、长兴紫笋、建德和龙井43;④恩...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陈诗燕 程鸿浩 吴筱萌 徐悦 邹运鼎 毕守东
【目的】探究茶园游猎蛛取食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的种间竞争作用,为合理保护和利用茶园游猎蛛防治小贯小绿叶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灰色关联度法、Fuzzy分级法和竞争系数法对安徽农业大学科技示范园茶树Camellia sinensis‘农抗早’‘Nongkangzao’和‘平阳特早’‘Pingyangtezao’茶园小贯小绿叶蝉与游猎蛛的种群动态进行分析,研究不同游猎蛛之间的竞争关系,并得出竞争力最强的游猎蛛,再将灰色关联度与竞争系数相结合引申出竞争强度指数的概念以验证所得结果准确性。【结果】由灰色关联度结果可知:与小贯小绿叶蝉数量相关性最大的游猎蛛,‘农抗早’茶园为斑管巢蛛Clubiona reichlini(0.896 7)和粽管巢蛛Clubiona japonicola (0.890 2),‘平阳特早’茶园也为斑管巢蛛(0.860 3)和粽管巢蛛(0.857 1);根据竞争系数和竞争强度指数的方差分析结果可知:在取食茶园小贯小绿叶蝉时,无论竞争对手为何种游猎蛛,粽管巢蛛都与其他蜘蛛差异显著,其次为斑管巢蛛,且游猎蛛里斜纹猫蛛Oxyopes sertatus与两者差异极显著。【结论】取食茶园小贯小绿叶蝉时,粽管巢蛛和斑管巢蛛竞争力最强,斜纹猫蛛竞争力最弱。通过合理保护和利用粽管巢蛛和斑管巢蛛这类竞争力强的蜘蛛可达到有效防治小贯小绿叶蝉的目的。图2表6参33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雷朝亮 吴家全 宗良炳 钟昌珍 方新民
蜘蛛种类繁多、分布范围广,适应能力较强,能捕食多种农林害虫,是一类重要的捕食性天敌。为了弄清武昌茶园的蜘蛛种类及其对小绿叶蝉的控制作用,我们从1988年至1991年,在武昌狮子山茶园定点系统调查,现将结果初报如下: 1 调查方法1.1 茶园蜘蛛种类的调查采取定点系统调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定点调查是在武昌狮子山选择有代表性的成年树茶园一块,5点取样,每点20丛,从5月上旬开始至10月底结束,每隔10天调查一次,目测计数调查点内蜘蛛种类及数量,总共调查18次。对于地面、树干及树冠上活动的游猎型蜘蛛,首先不惊动它目测计数,然后管套部分个体带回室内鉴别种类。
关键词:
蜘蛛 小绿叶蝉 茶园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毛迎新 邹武 马新华 林乃铨
通过比较福建6个主要茶树品种(福云6号、福鼎大白茶、毛蟹、黄棪、铁观音、肉桂)之间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G the)的种群数量动态,结果表明:福建6个主要茶树品种之间抗假眼小绿叶蝉的特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以肉桂和铁观音品种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抗性较强。进一步分析该6个茶树品种主要生化成分含量与叶蝉种群数量的关系,发现假眼小绿叶蝉的种群数量与各品种茶梢中的没食子儿茶精(gallo catechin,GC)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咖啡碱的含量呈负相关。这说明GC和咖啡碱是茶树抗假眼小绿叶蝉的重要成分。
关键词:
茶树品种 假眼小绿叶蝉 种群动态 抗虫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汪云刚 李良静 冉隆珣 玉香甩 吴文伟 韩宝瑜 李忠美
2007~2008年,以云南西双版纳高山茶区不同种植模式茶园为基地,对茶树种质资源圃中自然生长的茶园、芒果-茶间作茶园、胶-茶间作茶园、纯茶园中茶假眼小绿叶蝉的种群动态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的茶园中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差异显著;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均呈双峰型,即每年有2次虫口高峰,第1个高峰期为5~6月,第2个高峰期为10~11月;且无明显的越冬现象。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芬 木仁 李国栋 喻佩 李静 崔宝禄 吕立堂
以被假眼小绿叶蝉侵染0、12、24 h的都匀毛尖本地种茶树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试验材料的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正离子模式下鉴定出1094个代谢物。采用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差异倍数筛选出0 h与12 h处理有20个差异代谢物,其中 6个差异代谢物的含量上调,14个下调;0 h与24 h处理之间有41个差异代谢物,其中26个上调,15个下调;12 h与24 h处理有59个差异代谢物,其中45个上调,14个下调。0 h与12 h处理有2个差异代谢物注释到KEGG数据库中,其中芥子酸注释到苯丙素生物合成途径中,与木质素形成有关;0 h与24 h处理有6个差异代谢物注释到KEGG数据库中,其中6,9,12,15十八碳四烯酸乙酯注释到亚麻酸代谢通路,没食子儿茶素注释到类黄酮生物合成,苯乙醛注释到苯丙氨酸代谢通路,推测苯乙醛会对周围的假眼小绿叶蝉造成其行为或生理的影响,而苯丙氨酸经苯丙氨酸解氨酶等酶催化合成木质素和类黄酮等;12 h与24 h处理有9个差异代谢物注释到9条通路中,马钱苷酸注释到单萜生物合成通路中,相比侵染12 h处理,24 h处理的马钱苷酸含量上调,表明茶树被假眼小绿叶蝉为害后可能通过释放萜类物质来抵御害虫。以上结果表明,木质素、萜类物质和黄酮类化合物在茶树抵御小绿叶蝉的侵害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芬 木仁 李国栋 喻佩 李静 崔宝禄 吕立堂
以被假眼小绿叶蝉侵染0、12、24 h的都匀毛尖本地种茶树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试验材料的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正离子模式下鉴定出1094个代谢物。采用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差异倍数筛选出0 h与12 h处理有20个差异代谢物,其中 6个差异代谢物的含量上调,14个下调;0 h与24 h处理之间有41个差异代谢物,其中26个上调,15个下调;12 h与24 h处理有59个差异代谢物,其中45个上调,14个下调。0 h与12 h处理有2个差异代谢物注释到KEGG数据库中,其中芥子酸注释到苯丙素生物合成途径中,与木质素形成有关;0 h与24 h处理有6个差异代谢物注释到KEGG数据库中,其中6,9,12,15十八碳四烯酸乙酯注释到亚麻酸代谢通路,没食子儿茶素注释到类黄酮生物合成,苯乙醛注释到苯丙氨酸代谢通路,推测苯乙醛会对周围的假眼小绿叶蝉造成其行为或生理的影响,而苯丙氨酸经苯丙氨酸解氨酶等酶催化合成木质素和类黄酮等;12 h与24 h处理有9个差异代谢物注释到9条通路中,马钱苷酸注释到单萜生物合成通路中,相比侵染12 h处理,24 h处理的马钱苷酸含量上调,表明茶树被假眼小绿叶蝉为害后可能通过释放萜类物质来抵御害虫。以上结果表明,木质素、萜类物质和黄酮类化合物在茶树抵御小绿叶蝉的侵害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飞飞 柯胜兵 王建盼 毕守东 周夏芝 邹运鼎 党凤花 徐劲峰 禹坤 赵学娟
【目的】分析天敌蜘蛛对假眼小绿叶蝉空间跟随关系的密切程度及抽样样方的大小,为评价假眼小绿叶蝉的天敌优势种和确定样方大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聚块样方方差分析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扩散系数法和ρ指数法,对潜山县茶园假眼小绿叶蝉及其8种蜘蛛类天敌空间跟随关系的密切程度、种群聚集的原因和个体种群聚集时占据的最小面积进行分析。【结果】与假眼小绿叶蝉空间跟随关系密切的天敌是八点球腹蛛、三突花蟹蛛和斑管巢蛛,其关联度值分别为0.812 0,0.768 1和0.757 2,跟随关系较不密切的天敌是鞍形花蟹蛛,二者的关联度值为0.645 9。在聚块内有1~8个基本样方时,随着聚块内基本样方数的增多,聚集格局...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毛迎新 刘明炎 王友平 谭荣荣 盛敏
2010—2011年,采用拍网法对武汉地区茶树假眼小绿叶蝉成、若虫的消长动态进行调查,并评价4种杀虫剂对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武汉地区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种群消长动态趋势总体相似,均呈现2个虫口发生高峰,第1次高峰在6月上旬至7月中旬,第2次高峰在9月中旬至11月中旬,第1次高峰虫量多,第2次高峰持续时间较长;成、若虫的发生期有所不同,若虫发生期为4月上中旬至11月下旬,成虫全年可见。150 g/L茚虫威乳油、240 g/L虫螨腈悬浮剂、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对假眼小绿叶蝉防效见效快,药后1 d防效达61%~88%,药后3 d防效均在90%以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