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52)
- 2023(10851)
- 2022(9687)
- 2021(9242)
- 2020(7910)
- 2019(18263)
- 2018(18090)
- 2017(34878)
- 2016(19058)
- 2015(21360)
- 2014(21266)
- 2013(20946)
- 2012(19104)
- 2011(17036)
- 2010(16897)
- 2009(15475)
- 2008(14784)
- 2007(12535)
- 2006(10761)
- 2005(9207)
- 学科
- 济(76054)
- 经济(75986)
- 管理(52121)
- 业(48334)
- 企(41020)
- 企业(41020)
- 方法(39224)
- 数学(34504)
- 数学方法(33960)
- 学(21016)
- 中国(17937)
- 农(17701)
- 财(16458)
- 业经(15346)
- 地方(15103)
- 理论(13808)
- 和(12373)
- 农业(11942)
- 环境(11869)
- 贸(11809)
- 贸易(11800)
- 技术(11440)
- 易(11391)
- 制(10943)
- 务(10753)
- 财务(10685)
- 财务管理(10664)
- 划(10282)
- 教育(10115)
- 企业财务(10102)
- 机构
- 大学(268194)
- 学院(265242)
- 管理(107670)
- 济(98900)
- 经济(96615)
- 理学(94721)
- 理学院(93588)
- 管理学(91461)
- 管理学院(90990)
- 研究(87187)
- 中国(61964)
- 科学(58589)
- 京(57085)
- 所(43881)
- 农(43476)
- 财(42778)
- 业大(42628)
- 研究所(40630)
- 中心(39146)
- 江(36767)
- 范(36459)
- 师范(36086)
- 北京(35729)
- 财经(35523)
- 农业(34299)
- 经(32366)
- 院(32044)
- 州(30500)
- 师范大学(29395)
- 经济学(29012)
- 基金
- 项目(191842)
- 科学(150439)
- 基金(139255)
- 研究(135976)
- 家(122460)
- 国家(121513)
- 科学基金(104376)
- 社会(83665)
- 社会科(79268)
- 社会科学(79248)
- 省(75586)
- 基金项目(74797)
- 自然(71053)
- 自然科(69407)
- 自然科学(69390)
- 自然科学基金(68070)
- 划(63922)
- 教育(62919)
- 资助(58101)
- 编号(55123)
- 成果(43878)
- 重点(42862)
- 部(41272)
- 发(39723)
- 创(39493)
- 课题(37794)
- 科研(37197)
- 创新(36776)
- 计划(35774)
- 大学(35474)
- 期刊
- 济(102186)
- 经济(102186)
- 研究(73504)
- 学报(46057)
- 中国(44477)
- 科学(41376)
- 农(38039)
- 管理(37687)
- 大学(33795)
- 学学(31807)
- 财(30192)
- 教育(29568)
- 农业(27306)
- 技术(23040)
- 融(17367)
- 金融(17367)
- 业经(16249)
- 财经(16149)
- 经济研究(16108)
- 图书(15762)
- 业(14133)
- 科技(14002)
- 经(13572)
- 理论(13329)
- 问题(13266)
- 技术经济(12917)
- 资源(12572)
- 实践(12536)
- 践(12536)
- 统计(12522)
共检索到3673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学英 张忠 张云霞
黄杨绢野螟(Diapania perspectalis Walker)在国内分布于北京、西安、上海、南京、贵阳、成都等10多个城市,危害黄杨、大叶黄杨、小叶黄杨、瓜子黄杨、雀舌黄杨、朝鲜黄杨、冬青、卫矛、匙叶黄杨等树木。据在西安调查,黄杨受害率在52-98%,冠径80cm的黄杨口密度最多高达112头/株。由于幼虫多为害新叶,且将叶片缀合在一起吐丝结巢,致使叶片,生长发育受阻。为了有效地防治此种害虫,我们于1989年9月-1990年8月,对黄杨绢野螟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调查,对其生活习性及化学防治作了进一步研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从俭 邵良玉 尹万珍
楸螟在河南一年发生两代,以老熟幼虫在枝、干中越冬。第二代成虫羽化盛期及第一代幼虫孵化盛期(5月),是进行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在此期间喷洒20%杀灭菊酯乳油1万倍液3次或2.5%溴氰菊酯乳油5000倍液4次(间隔5—10天),防治效果达100%;根埋3%呋喃丹颗粒剂防治1—2年生幼林,每株用量25g,防治效果为97.87—98.1%。
关键词:
螟蛾科 防治方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英林 查广林
麻楝蛀斑螟在云南石岩寨地区1年发生4代,以蛹越冬.该虫以幼虫钻蛀珍贵速生树种红椿树主梢和侧梢,造成枝条中空、断折,从而形成多头树而难以成材.云南省红椿主产区的林分,60%~100%的植株受其危害,且幼林受害尤重.生产实践证明,螟害是造成省内红椿造林多年未获成功的主要因素.该文就麻楝蛀斑螟的分布、危害、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和有效防治方法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麻楝蛀斑螟,生物学特性,生活史,防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林庆源 蔡国贵 林际朗 戴沿海
黑翅小斑螟是危害黑荆树最严重的食叶害虫之一。该虫在福建省华安一年发生6代,林间世代重叠,以幼虫在黑荆树或地被物上吐丝结薄茧越冬,翌年3月下旬越冬幼虫陆续化蛹。幼虫5龄,吐丝缀叶结巢危害,幼虫历期16~24d,越冬幼虫历期117~148d。蛹期8~15d。成虫具趋光性,卵产于黑荆树嫩枝叶或旧虫巢上,每雌平均产卵103粒。大发生时用甲胺磷、氧化乐果800~1000倍液,氰戊菊酯2000倍液,溴氰菊酯4000倍液喷洒3~5龄幼虫或结合抚育人工摘除虫巢集中烧毁,防治效果均可达90%以上。
关键词:
黑翅小斑螟 生物学特性 防治 黑荆树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崔相富 陶华齐 王于荣 郑永祥
鞭角华扁叶蜂是柏木、柳衫的重要害虫,一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室中变为预蛹越夏、越冬,翌年5月上旬成虫羽化并产卵,6月中下旬为幼虫危害盛期。林间防治采用3Y-35型喷烟机,5%溴氰菊脂1份和柴油20份的混合剂雾化熏杀1~4龄幼虫效果良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毓银 吴志远 蒋捷
苌楚鸠蝠蛾PhassusactinidiaeYangetWang是福建近年来严重为害猕猴桃的一种新的蛀干害虫.我们于1984-1989年在建宁县猕猴桃试验站进行研究。该虫一年一代,以卵在树兜的地面越冬,幼虫为害猕猴桃植株韧皮部和髓部,外部形成虫屑包,内部形成蛀道,阻滞养分和水分的正常输送,轻者枝叶发黄,重者风折枯死。除选用抗虫品种外,采用2.5%溴氰菊脂1:5000液灌注;90%敌百虫晶体1:200制成毒泥塞虫孔;凡士林加敌敌畏环涂阻止幼虫上树;细铁丝钩杀幼虫、捕捉刚羽化成虫等综合防治措施,效果良好。
关键词:
苌楚鸠蝠蛾,猕猴桃,生物学特性,防治试验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宗顺 刘玉生 彭金福 沈光普 廖小平 赵修协
萧氏松茎象是严重蛀食国外松主干基部皮层的新害虫。该虫在江西吉安等地两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和成虫越冬。越冬成虫3月中下旬出羽化孔活动,4月下旬开始产卵,5月中旬开始孵化为幼虫,当年12月上旬幼虫越冬,至翌年3月中旬越冬幼虫复苏,8月中旬开始化蛹,9月中旬开始羽化为成虫并在蛹室内越冬。对该虫各虫态生活习性及其发生环境作了报道。成虫活动隐蔽,防治应以营林措施为主,营造杉松混交林,避免大面积栽种国外松纯林。虫少时,冬季人工清理虫害木;虫多时,采取人工清理虫源,4~5月成虫活动期施放白僵菌,1~3龄幼虫期喷40%氧化乐果1000倍液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理。
关键词:
萧氏松茎象,生物学特性,防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彭石冰 江祖森 李锦权 刘志诚 刘建峰 王春夏
本文报道肉桂双瓣卷蛾的主要生物学特性,短期简易测报方法。在肉桂害虫卵上发现螟黄赤眼蜂,经人工大量繁殖后,两年来在西江林业局下属富石等11个林场53.3 ha肉桂林上散放,取得卵粒寄生率提高60.49%~92.54%,肉桂枯梢率降低27.45%~90.55%的良好效果。应用50%巴丹1 000倍液或每公顷用2%巴丹粉剂37.5 kg,于肉桂新梢抽出2 cm左右喷杀,有显著保梢作用。
关键词:
肉桂 肉桂双瓣卷蛾 螟黄赤眼蜂 防治方法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福维 牛延章 侯丽伟 皮忠庆 王景辉 陈域横
分月扇舟蛾是杨树人工林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在吉林省西部一年发生3代,以2龄幼虫在落叶层或树皮缝内作薄茧越冬,第二年四月下旬上树危害,老熟幼虫吐丝缀叶于树上化蛹。林间世代比较整齐,幼虫共5龄,初孵幼虫具有吐丝下垂,借风传播的习性。成虫具有趋光性和短距离迁移习性,卵产于叶背,每雌虫平均产卵552粒。防治方法为:(1)春秋季搂烧落叶,校正死亡率为79.6%;(2)早春树干阻杀幼虫,校正死亡率为94.0%;(3)幼虫期每公顷喷洒375g灭幼脲Ⅲ号,校正死亡率为95.2%;(4)对于虫口密度较低的林分,卵期释放松毛虫赤眼蜂,校正寄生率为48.2%~57.3%。
关键词:
分月扇舟蛾,生物学特性,天敌,防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志宏 蒋芝云 蒋惠中 吴晓峰 梁细弟
柿伪安瘿蚊主要危害浙江省兰溪市的本地品种大红柿。其幼虫在当年生枝条皮层下取食并形成虫瘿,严重影响柿子产量。柿伪安瘿蚊在兰溪1a发生1代,以1龄幼虫在柿树受害枝条上的虫瘿内越冬。正常年份5月上旬成虫羽化,降雨量的大小可以直接影响发生量,多雨湿润的年份发生量大,干旱少雨的年份尤其是春季干旱可以明显降低虫口数量。实生苗上虫口数量很少,以野柿实生苗为砧木,大红柿为接穗的嫁接苗上虫口数量最多;春梢上虫口数量较夏梢、秋梢上多。发现柿伪安瘿蚊上有3种寄生蜂,即黑色广肩小蜂、瘿蚊旋小蜂和一种旋小蜂。防治策略应采用抓住成虫高峰期用药,结合检疫与栽培防治,协调生防与化防措施。还讨论了其发生规律和环境影响的关系。
关键词:
柿树 柿伪安瘿蚊 瘿蚊 害虫防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惠英 周庆久 张树林 殷连永 李树文 王保锁 李树奇
柿蒂虫在河北省遵化县一年发生2代,成虫分别发生于5月下旬~6月中旬和7月下旬~8月中旬。成虫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卵多产于树冠上、中部。1、2代幼虫分别于6月上旬、8月上旬开始蛀果。成虫发生盛期和幼虫蛀果盛期用20%灭扫利乳油或40%氰戊菊酯乳油3 000倍液喷雾防治,蛀果率降低4~10倍。
关键词:
柿蒂虫 生物学 防治 柿子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世兰 徐世多 赖新红 胡斯林 林隆福
英德跳是我国森林昆虫竹节虫目的一新虫种。在广东省英德县首次发现危害黎蒴栲林成灾得名。若虫和成虫危害黎蒴栲为主的壳斗科树叶,以成虫危害最烈。该虫在英德县1a发生2~3代,世代重叠。以第1、2代成虫产的卵在枯枝落叶层下越冬,翌年2月下旬卵开始孵化,5月中、下旬为越冬代成虫高峰期。在5月上、中旬使用3%666烟剂15kg/hm2防治,效果达85%以上,使用绿僵茵1.5×1013个/hm2孢子防治,效果可达70%以上。
关键词:
英德跳,生物学,防治,黎蒴栲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金安
本研究选择湖北孝感地区为试验基地,采用人工饲养及田间调查的方法,对长绿飞虱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较系统的观察,并在防治技术上作了初步探讨。长绿飞虱是危害茭白的重要害虫,在湖北孝感地区一年发生4代,以卵在茭白叶鞘里越冬,每年7~8月间的2、3代危害最重;成、若虫栖息于茭白叶片上,用口器刺吸汁液和产卵器产卵为害,有趋嫩绿性和群集性,卵主要产在叶背中肋组织内;农业防治是减轻危害的重要措施;药剂防治以2%叶蝉散粉杀虫效果最好;天敌对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长绿飞虱,生物学,茭白,防治技术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顺立 童文钢 李友恭
钩翅尺蛾是黑荆树重要食叶害虫,在福建la发生5代,以蛹在松土中越冬,翌年3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卵期平均7.2~9.3d,幼虫期5龄,平均历期18.4~29.5d;越冬蛹平均历期148.6d,其余各代9.3~13.1d。成虫寿命6.3~8.2d,每雌平均产卵604粒。主要天敌有中华茧蜂、螟蛉绒茧蜂、斜纹猫蛛、沟渠豹蛛等。林间20%氰戍菊脂100倍液大面积超低容量喷洒,以及施放白僵菌粉炮,均有良好防治效果。
关键词:
钩翅尺蛾,生物学特性,防治技术,黑荆树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健生 王进泉 张信波 汤天庆 梁文强 王超
褐纹大尺蛾在山东荣成地区 1a发生 1代 ,以蛹于土中越冬。翌年 4月初成虫开始羽化 ;雌蛾只交尾 1次 ,雄蛾可交尾 1~ 2次。单雌产卵量 10 5 4~ 170 2粒。卵期 2 8~ 46d。雌蛾寿命9~ 11d;雄蛾 7~ 8d。 5月上旬出现幼虫 ,共 8龄 ,历期 112~ 12 6d。一头幼虫可食叶 440 .6~ 483.2cm2 。蛹期 2 32~ 2 49d。捕食性天敌有广腹螳螂、中华广肩步行虫、敌和三突花蛛、粽管巢蛛、斜纹猫蛛 ;寄生性天敌有斑痣悬茧蜂和家蚕追寄蝇。试验结果表明 :幼虫期采用 2 .5 %溴氰菊酯 ,10 %氯氰菊酯乳油 60 0 0倍 ,5 0 %久效...
关键词:
褐纹大尺蛾 生物学特性 防治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